黄淮传
黄淮,字宗豫,永嘉人。父黄性,方国珍占据温州时,他遁迹逃避方国珍的伪任命。
黄淮考中洪武末年进士,被授予中书舍人。成祖即位后,黄淮应诏对答时很合成祖之意,命他与解缙常站在御榻之左,备顾问。有时到了深夜,皇上就寝了,还给两人赐坐在榻前交谈。因此黄淮对机密重务都得参预知道。后来他与解缙等六人并在文渊阁当值,改任翰林编修,又进升侍读。议立太子时,黄淮请立嫡要立长。太子建立后,黄淮升为左庶子兼侍读。永乐五年(1407),解缙被黜退,黄淮进升为右春坊大学士。第二年他与胡广、金幼孜、杨荣、杨士奇共同辅导太孙。七年,皇上北巡,命黄淮和蹇义、金忠、杨士奇辅佐皇太子监国。十一年皇上再次北巡,黄淮仍留守。第二年,皇上征瓦剌回来时,太子遣使者迎接稍迟,皇上又听信朱高煦的诬陷,将东宫属官全部投进诏狱,黄淮和杨溥、金问都被关了十年。
仁宗即位后,给黄淮复官。不久黄淮升为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与杨荣、金幼孜、杨士奇同掌内制。后遭母丧,黄淮请回家守孝,皇上不许。第二年进升黄淮为少保、户部尚书,仍兼大学士。仁宗逝世时,太子在南京。汉王久蓄异志,中外疑惧,黄淮因忧患危局而吐血。宣德元年(1426),皇上亲征乐安,命黄淮留守。第二年黄淮因病请求退休,皇上批准了。父亲黄性年已九十,黄淮奉养甚欢。黄性去世后,皇上赐葬祭,黄淮入宫谢恩。正值灯节,皇上赐许他游西苑,诏令他乘肩舆登万岁山。还命他主持会试。到他辞归时,皇上在太液池为他饯行,还作长歌送给他,并且说“:朕生日时,卿再来。”第二年黄淮入京庆贺。英宗即位时,黄淮再次入朝。他于正统十四年(1449)六月去世,终年八十三岁,谥号文简。
黄淮性格明辨果断,长于把握事情的根本。永乐年间,长沙妖人李法良造反。当时仁宗正在监国,命丰城侯李彬讨伐李法良。汉王妒忌太子有功,诡称李彬不能委用。黄淮说:“李彬是老将,必能消灭贼人,愿殿下从速派他去。”李彬后来擒获了李法良。当时常有人告发结党谋逆,黄淮对皇上说:“洪武末年对此已有敕令禁止,不宜再处理。”吏部追论“靖难”兵起之时,在北方当官不马上归附的南方人,应当编列遣去戍边。黄淮说“:如果这么做,恐怕被人看作心胸狭窄。”皇上都听从了。阿鲁台来归附,请得以统治吐蕃各部,他求朝廷作誓词刻在金片上,然后将金片磨入酒中,与各部酋长饮酒盟誓。众人的意见想答应他。黄淮说:“他们势分则容易控制,统一则难以图取。”皇上对左右的人说“:黄淮论事,就如站在高山之山,无远不见。”西域僧人大宝法王来朝见,皇上将要刻玉印赐给他,先将璞拿给黄淮看。黄淮说“:朝廷赐给各番部的制敕,都用‘敕命’和‘广运’二宝。现这块玉比它们还大,这样做不能示远人、尊朝廷。”皇上赞赏地采纳了他的意见。黄淮的贡献大多如此。但他气量颇小,同僚有小错,常汇报皇上。有人认为解缙之被贬,黄淮从中起了作用。他后来被宣宗疏远,也有人认为是杨荣说他有病,会传染给他人。
猜你喜欢 太祖纪一·薛居正 卷二百二十六 熙寧四年(辛亥,1071)·李焘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十六·焦竑 卷之四百三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五·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五·佚名 明名臣琬琰续录卷十二·徐紘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纪昀 跋·郭居仁 刘浚传·沈约 少帝本纪·沈约 节义传序·李延寿 陈奇瑜传·张廷玉 宋纪十三 太宗明皇帝上之下泰始二年(丙午、466)·司马光 卷一百三十八·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