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义传序
《易》说:“立身的途径,称作仁和义。”大概士人成就美名,就在这两个方面。所以,古人把天下之事视为大事,而对自身则看得轻;生存是重要的,但和义相比较就轻了。这样说的话,有的死比泰山还重,贵在其理全备;有的生比鸿毛还轻,重在其义全备。所以,人生只有一次,死了不能复生。而仁爱之道不远,就舍弃自身求仁爱之道;义理比生存更重要,就捐弃身躯而实行义理。龙逢为夏桀丧命,比干为殷纣尽节,申蒯为齐庄公而断臂,弘演为卫懿公而献出肝脏,汉朝的纪信、栾布,晋朝的向雄、嵇绍,都不畏惧危险和死亡,以实践忠诚坚贞的节操。虽然其对国家社稷没有功劳,对倾覆毁坠无救助之力,但是和那些苟且偷生的人相比,他们气贯长虹,光照九泉。凡是意在树立名望的人,没有人不希望这样的。然而,至于面对灾难忘记自身,面临危险不顾性命,虽然不失斯文之风,但能够行动的人大概很少。因此知道士人重视的,确实在于这一点。不是内有铁石心肠,外有高洁节操的人,谁能行动起来像有命令一样,赴汤蹈火像回家一样呢?自魏到隋,二百多年,就像在最寒冷的时候发现松柏耐寒,在迅疾的狂风中知道坚韧的草不可摧折一样,千百年之后,他们凛凛然虽死犹生,岂只是听说了那个不食周粟的伯夷的事迹。怯懦的人才会树立志向,也希望将来的君子和他们有所接近。
  《魏书》叙述于什门、段进、石文德、汲固、王玄威、娄提、刘渴侯、朱长生、马八龙、门文爱、晁清、刘仁侯、石祖兴、邵洪哲、王荣世、胡小彪、孙道登、李几、张安祖、王闾等人的事迹为《节义传》,如今又搜集到郭琰、沓龙超、乙速孤佛保,和《周书·孝节传》中的李棠、杜叔毗附录之。另案,《齐书》不设立《节义传》,而《隋书》叙述刘弘、皇甫诞、游元、冯慈明、张须瞓、杨善会、独孤盛、元文都、卢楚、刘子翊、尧君素等人的事迹为《诚节传》。如今皇甫诞、冯慈明、独孤盛、元文都各附录其家传,其余诸人都附录在这一篇中,又搜录《隋书·孝义传》中的郎方贵、郭世俊也附录在这里,以充备《节义传》云云。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四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司马迁 列传第六十九 桓玄 卞范之 段仲文·房玄龄 第四十回 保储君四皓与宴 留遗嘱高祖升遐·蔡东藩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八·徐乾学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三·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三·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九十二·佚名 卷之五百九十六·佚名 卷五十七·司马迁 福王朱常洵、朱由崧传·张廷玉 弇山堂别集卷二十·王世贞 卷八十四·佚名 卷六十八·佚名 纲鉴易知录卷五四·吴楚材 二十七年(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