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约传

王约字彦博,祖先汴人,祖父名通,迁徙真定。王约天资聪慧,风格与一般人大不相同。随中丞魏初游学,博览经史,擅长文辞,通晓蒙古政治体制。至元十三年(1276),翰林学士王磐举荐他为从事,丞相命火鲁火孙以司徒开建府署,奏请授约为从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兼司徒府属官。不久征召为中书的属官,授礼部主事。

二十四年授监察御史、承务郎。他首先请求立太子和修国史。丞相桑哥怀恨参政郭佑为中丞时,奏杀右丞卢世荣等人,以莫须有罪名诬陷郭佑,王约上章为佑申冤。审讯成都盐运使王鼎违法事,罢官除名。又调他任御史台都事。南台侍御史程文海在朝廷谈论事情时,多次斥责桑哥的罪行。桑哥非常恼怒,又因为王约同程文海在朝廷内外相应,六次上奏,请求诛杀王约,帝不理会。王约因陇西离京城远,请求在陕西设立行台,按他的意见下了诏令。他还赈救了河间的吏民,使很多灾民能活下来。

三十一年,升中书右司员外郎。四月成宗即位,王约上书建议二十二事:充实京师,放宽赋役,开放猎禁,减免欠税,赈济贫穷,停止不必要的劳役,禁止鹰房,整顿御史台,清除宿蠹,抚慰远方人民,退避进奉,询问民间利病,兴办有利农民的事业,鼓励学校,设立义仓,核实税户,慎重封赏官爵,明确赏罚,择选守令,淘汰官属,规定律令,改革两司。又请中书除去繁文,一要取信于行省,二要责成于六郡。调迁兵部郎中,又改为礼部郎中。奏请行赠谥典礼,以表彰忠臣的功勋。将时政记交托史馆,便于纂录,设立供需府,专管供给。帝听取并采纳了以上建议。升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参加编修国史。他又奉诏赈救京畿东道的灾民,发放五十万石米,救活五十多万人。又条疏京东利弊十事,请求继续放粮救灾,中书采用了这一建议,百姓获得复苏。

高丽王日巨年老,传位于子讠原。讠原来中国朝拜京师时,该国国内反对派暗地派人来贿赂中国朝中的当权者扣留他。日巨复位后委用小人,加重赋敛,采用酷刑,国人向中国朝廷倾诉,中书令捉拿首恶,关押于刑部,而这些小人仍无改悔之意,因而奏请派王约去查问。约到高丽,宣布诏令,并告谕说:“天地间最亲的是父子,最重要的是君臣关系,那些小人只顾自己的私利,怎么肯为你的家和国着想?”日巨感激泪下谢罪说:“我年老,听信奸佞,因此到这地步,现在听了诏令,我愿奉表自己去雪恨,并请子讠原回国,那些小人党羽,全听使臣治理。”第二天,王约逮捕并审讯论罪,流放二十二人,杖刑三人,废官二人,命老臣洪子藩为相,使他更改弊政,撤除非交通要道的水驿站十三个,免去耽罗非土产的进贡,百姓万分高兴。回朝廷禀报,皇帝满意,授太常少卿。

不久,诏令王约同宗正、御史审判京师狱讼,王约辞职,帝不同意。于是他查阅各狱诉讼,判决了二百六十六人,判死刑的七十二人,无罪释放的八十六人,平反了吴得诚的冤案,使十个娼妓从良,对元旦带刀擅自闯入宫廷的八十人给以杖刑。决定因斗殴杀人的减死一等,定为法令。浙地百姓在行省、南台互讼不决,朝廷命王约去查讯。约到杭二十天内处理完此事,省、台都无异议,特授刑部尚书,表彰以前的功绩。

大德十一年(1307),仁宗从怀州回到宫廷,肃清阴谋篡位者。平章赛典赤、安西王阿难答、左丞相阿忽台密谋反叛,仁宗命刑部对他们进行审讯,王约说:“谋叛不必笞打,应该伏诛。”结识了仁宗。富宁库丢失黄金,王约怀疑是值班守卫者盗走的,不久查实,库官获免。通州三万石仓米因雨而湿,王约说是由于积气蒸发造成,经检验仍然可用,免了看守人的罪。宗王兄弟二人守边,兄有贰心,弟劝无效立即逃跑。兄派奴隶追杀,弟发箭毙奴。兄指控弟杀人,判以死罪。王约认为兄之奴即弟之奴,更何况杀人是有原因的。立即释放了弟。又升迁礼部尚书,他奏请制定父母丧辞官守孝的丁忧制度,表彰忠孝节义的人,免去都城的煤炭税,帝听从了这些建议。

至大二年(1309)正月,武宗登基后册封皇后,一切礼仪制度,均由王约按规定安排。仁宗在东宫就闻王约之名,想用他辅佐自己,提拔为太子詹事丞。后随帝去五台山,约谏劝不能久留,当天回到上京。当初安西王封地在秦,因谋篡位而被杀,国废除,所征赋税入詹事院。此时大臣奏请封其子,并复国。约说:“安西为何被杀?现在复国如何能惩戒将来!”第二年任太子副詹事,约谏帝节饮,言辞恳切,仁宗采纳。

按旧制立左卫率府,统领侍卫军万人,同僚想任命侍卫军军官,约坚决反对,大家质问他:“太子不是枢密使吗?”王约说“:詹事是东宫的官,参预枢密院的事行吗?皇太子的事,不敢不做;天子的事不敢做。”又传令增设右卫率府,调河南蒙古军万人交右府统帅。约说“:左卫率府旧制有,又立右府干什么?不能累及太子呀!”又命取安西兵器给宿卫士,约对詹士完泽说:“詹士发文去几千里之外取兵器,人们定要惊疑。皇上知道了怎么办?”完泽惭愧地说“:确实没考虑到这些。”又命去福建找男女绣童工六人,约劝止了。王约荐举翰林学士李谦为太子少傅,请求在杭州立已故丞相淮安忠武王伯颜的祠堂,帝都照办了。

仁宗因詹事院各事都循规蹈矩地进行,非常高兴,面赐给约犀带,约力辞不受;又赐从江南取来的书籍,也辞谢了。仁宗对群臣说:“事未经王彦博商议,不要干。”又对中丞朵..说“:在詹事中不求赐予的,只有彦博和你二人。”

至大四年三月,仁宗即位。中书奏请任约为陕西行省参知政事,帝大怒,特拜河南行省右丞,辞行时,赐酒及弓矢。此时,朝廷下诏更改铜钱银钞法,且令天下赋税一律收至大钞。约考虑河南岁用钞七万锭,必会上供不足,便下令各州,用至大钞和至元钞参半交纳。丞相卜怜吉台称赞“好”,派使臣告诉中书,省臣大喜,于是遍行天下。南阳孛术鲁罛写信谒见,王约认为是奇才,即签署为学正。以后又推荐给中书,提拔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皇庆元年(1312),诏令中书省召王约来京。约三月一日到,帝召见慰劳,特拜集贤大学士,推恩三世,赠谥号树碑。约首先奏说“:河南行省丞相卜怜吉台是有功勋的老臣,不应久在朝廷之外。”于是召卜怜吉台入京,封他为河南王。约又建议实行封赠,禁止乱用衣服颜色,振兴科举。又上疏荐国子博士姚登孙、应奉翰林文字揭亻奚斯、成都儒士杨静;请起用中山知府辞官退隐的辅惟良、前尚书参议李源、左司元外郎曹元用,这些人都按级别授官。延..二年(1315),丞相帖木迭儿执政,命约巡行燕南山东道。王约到卫辉,有人殴打自己的母亲被捕入狱,其母哭诉说她只有一个儿子,若处死就绝户了。约同情她,只将其子杖刑一百释放。拜枢密副使,第二天帝召见赐酒,并对左右说:“人们说彦博老了,我看精力充沛,可担重任。”这晚知院驸马塔失帖木儿宿卫,帝说:“彦博不是你的朋友,应以对待老师的态度对待他。”

至治元年(1321),英宗即位,帖木迭儿再任相,王约辞职在家。二年,年已七十,辞官退隐。三年丞相拜住振新政务,尊重礼遇老臣,传诏起用王约,又拜集贤大学士,把俸禄送到家里,只须每天一次去中书省商议事务。又奉诏与中书省官员和其他老臣条定律令,题名《大元通制》,颁行全国,朝廷议定废除征东省、立三韩省,体制同其他省一样,约说“:高丽离京师四千里,地瘠民贫,夷民风俗习性与中原不同,万一有事,我们竭力去治理,这并非好事,不如守祖宗旧制。”高丽人听说后,画了王约的像回去,放在祠堂敬奉他。泰定元年(1324),奉诏廷试全国的士人,录取八剌、张益等八十五人,这时将乙科员额增至十五人。

天历元年(1328),文宗即位,王约入宫祝贺,帝在大明殿赐宴,慰劳甚欢,此时王约已七十七岁。约心胸开阔,和蔼正直,一向持重,俸禄的收入分散给亲属以及贫寒之士。叔父贫寒,他每月送钱和食物去,如同侍奉父亲一样。每逢初一、十五,带着自己的儿子到祖坟上祭奠。家乡的人都敬重他,并向他学习。至顺四年(1333)二月十五日卒,享年八十二岁,这月二十六日,葬在城西冈子原。

王约平生著有《史论》三十卷、《高丽志》四卷、《潜丘稿》三十卷,流行于世上。

猜你喜欢
  卷四·秦二·佚名
  卷第二百四十三 唐紀五十九·司马光
  朱子年谱考异卷二·王懋竑
  卷之三百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五十七·佚名
  卷之四百十一·佚名
  第十卷 光绪(下) 宣统·缪荃孙
  第五十册 天命八年四月至五月·佚名
  一三九四 谕内阁《扬子法言》一书缮写讹错纪昀等着再行交部议处·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一下·袁枢
  锦里耆旧传卷一·句延庆
  ●崇祯记闻录卷七·佚名
  第四章 圣约翰大学·林语堂
  信都芳传·李延寿
  5.大禹治水·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八十八·彭定求

        卷688_1 【寄杜先生诗】孙偓   蜀国信难遇,楚乡心更愁。我行同范蠡,师举效浮丘。   他日相逢处,多应在十洲。   卷688_2 【赠南岳僧全玭】孙偓   窠居过后更何人,传得如来法印真。   昨日祝融峰下见

  • 御定曲谱卷三·王奕清

    【北双调】双调【其音健捷激袅】新水令 范子安【竹叶舟】【我曾向】五湖四海自遨游【韵则我这】拂天风雨放袍袖【韵】唤灵童采瑞草【句】共仙子上瀛洲【韵】散淡优游【韵】叹尘世几昏昼【韵】【上字淡字俱应上声又淡

  • ●波外乐章卷三·乔曾劬

    华阳 乔曾劬 大壮霜叶飞 和清真暮烟秋草。沙场外,征鞍催去江表。就人磷火自然青,向夜阑更悄。渐落落、参辰耿晓。清淮东注彭城小。伴雁绳飞过,又路人、衡阳旧戍,一带斜照。蕉萃故宅江山,荒台云雨,宋玉何意重到。绣余雄

  • ●卷九·黎庶昌

    「癸亥」同治二年,公五十三岁。正月,公在安庆。初二日,接奉年终赏福字、荷包、钱锞、食物等项,再加赏寿字一张。贼大股围攻泾县,易开俊等守御却之。初五日,鲍公超驰援泾县。初六日,击贼大破之。初七日,贼解围去,鲍公追击破之。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六十五·乾隆

      唐  昭宗皇帝  【壬戌】天复二年春正月以韦贻范【字垂宪京兆人】同平章事贻范因李茂贞荐由刺史拜给事中才阅旬遂相【上尝与李茂贞及宰相中尉宴酒酣茂贞及韩全诲亡去上问巡范朕何以巡幸至此对曰臣在外不知上曰

  • 国朝名臣事略卷第四·苏天爵

    丞相兴元忠宪王(完泽) 丞相顺德忠献王(答剌罕) 平章鲁国文贞公(不忽木) 平章武宁正宪王(彻理) ○丞相兴元忠宪王(完泽) 丞相兴元忠宪王 卷四之一 王名完泽,土别燕氏。中统三年,以大臣子选侍东宫,遂拜詹事。至元二十八年,尚书省罢,拜

  • 一百零二 曹寅奏陈地方雨水粮价情形摺·佚名

    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初三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六月廿日,臣家奴赍捧御批摺子回南,伏读圣谕,仰见皇上神明洞察,不独督抚大臣,凡属臣工,敢不益加惕励,仰体圣心。 近来江南全省俱太平无事。自六月初二日

  •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目録·佚名

    史评类卷一周平王王子带汉惠帝太子荣【梁王附】戾太子据东汉东海王彊三国呉废太子和卷二晋惠帝愍怀太子遹宋元凶劭【濬附】南齐武帝梁昭明太子统卷三北魏太子

  • 卷十七下·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十七下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列国来聘汪氏克寛曰经书诸侯来聘三十一齐聘者五晋聘者十有一宋卫聘者各四陈郑秦吴聘者各一楚聘者三鲁以秉礼之国受同列之朝聘而尊王之礼寥寥罕见故悉书以示讥焉【晋

  • 第31章 把装备齐整的军队藏起来·冯玉祥

    我在桂林住了几天,每天都有日本飞机来轰炸的警报,城里的人民都由各城门出去躲避。躲避警报非常便利,一过江就有很大的山洞,可容很多的人。山洞有了多少年,这要地质学家研究,我们可以断定的,决不是光靠人工可以掘成的,就是往少

  • ●作邑自箴卷第八·李元弼

    写状钞书铺户约束 书市买牌 ○写状钞书铺户约束 某县 今籍定书铺户某人许令书写状钞诸般文字具约束下项 一词状前朱书事目 一状钞中紧切处不得揩改 一据人户到铺写状先湏子细审问不得添借语言多入闲辞及论诉不干已事

  • 卷一百七十三·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七十三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六十一存旧礼记正义第六十八【宋板】冠义第四十三礼记第二十郑氏注【古本】谨按古本第二字后人刋之今存其旧云冠义第四十三补遗宋板疏谓三王时

  • 我与他·钱穆

    理想的我,应该放在人人心目中,无不发现有一个他,而同时又无不发现有一个你。这话如何说呢? 据说现世界的人类,约莫有二十万万之多。你在此二十万万人中,只占了二十万万分之一。而且自有人类以至今日,据说至少也有五十万万年

  • 卷一·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刍众万二千人俱。尊者阿惹憍陈如。尊者摩诃目乾连。尊者舍利子,尊者摩诃迦叶。尊者思胜。尊者罗睺罗。尊者善容。尊者贤护。尊者贤吉祥。尊者月吉祥。尊者大势至。尊者满慈子。尊

  • 博山警语序·元来

    警乃醒觉之义,或云惊也。譬有贼瞰巨室,主人张灯夜坐堂皇之上,謦欬作声,贼惧不能便,稍尔昏睡则乘间而入,橐为之倾。故严城击柝,刁斗鸣辕,卒有变而无虞,以其警备于机先也。人有生死大患,乃万劫不醒之长梦,况亦为贼媒,日劫家宝,不有大

  • 禅苑清规序·宗赜慈觉

    真定府十方洪济禅院住待传法慈觉大师 宗赜 集夫禅门事例虽无两样毗尼。衲子家风别是一般规范。若也途中受用。自然格外清高。如其触向面墙。实谓减人瞻敬。是以佥谋开士遍摭诸方。凡有补於见闻。悉备陈於纲目。噫。

  • 太上洞玄灵宝投简符文要诀·佚名

    太上洞玄灵宝投简符文要诀,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唐宋道士摘录早期灵宝诸经改编而成。《通志‧艺文略》已着录此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神符类。此书主要内容为修持灵宝符咒道法秘诀。可分为四部分:其一为

  • 通玄百问·佚名

    全一卷。又作通玄问答集。青州一辩法嗣宋代僧通玄圆通问,万松行秀答,理宗淳祐四年(1244)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九册。系江西广信府通玄庵之圆通,设百问以激励学人,并宣扬祖道。林泉从伦于其师万松一一作答之后,次第附颂,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