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理与气

朱子理先气后的主张,自明儒罗整庵以后,几乎人人都反对了,王船山又把这问题应用到道器问题上来,他说,有器而后有道,没有器,便不能有那器的道。窃谓此问题,若远溯之,应该从佛家之体用说来。一般的说法,应该先有体后有用,气与器相应于体,理与道相应于用,若从天地间自然界物质界而言,诚然应该说先有器,乃有器之道,先有体,乃有体之用。也可说必先有了气,乃有气之理。但天地间尚有生命界,与物质界略有辨,尚有人文界与自然界略有辨。大抵自然界与物质界,多属无所为而为。而生命界与人文界,则多属有所为而为。凡属无为的,自可说体先于用,凡属有为的,却应该说用先于体。若说用先于体,则也可说理先于气。如是则朱子理先气后的主张,在人文界仍有他应有之地位,不可一笔抹杀。

我们只须从生物进化的常识为据,一切生命,直从最低的原形虫,乃至植物动物,那一个机体不从生命意志演变而来呢?就人而论,人身全体,全从一个生命意志的本原上演出。因生命要有视之用,始创出了目之体。因生命要有听之用,始创出了耳之体。因生命要有行之用,始创出了足之体。后来生命又要有持捉之用,才从四足演化出两手。生命只是一个用,人身乃是一个体,并不是有了人身之体始有生命之用,实在是先有了生命之用乃创演出人身之体来。若把此意用朱子语说之,应该是先有了视之理,而后有目之气。先有了听之理,而后有耳之气。先有了人之理,乃始有人之气。也可说先有生命之道,乃始有生命之器。但若说到物质界、自然界无为的一面,则必先有了水与石之气,始有水与石之理,先有了火与刀之体,乃有火与刀之用,如是则两说实各得真理之一面。

一切自然界物质界,苟经人文方面之创造与制作,则一样可以应用理先于气用先于体之说来说明。如建筑一房屋,不能说先有了门窗墙壁种种体,始合成一房屋之用,其实乃是人心上先有房屋之用一要求,或说人之意象中先存在有一房屋之用,而后房屋之实体乃始出现而完成。一切门窗墙壁,皆在整个房屋之用上有其意义而始得形成。正如耳目口鼻手足胸腹,全在人的生命之用上有其意义而存在。并非先有了耳目口鼻手足胸腹各部分,再拼搭成一身,同样理由,也非由门窗墙壁各部分拼搭出一间屋。屋之用早先于窗户墙壁而存在。正如生命早先人身之体而存在。

其实此理在庄老道家已先言之。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那时尚不用体用二字,其实老子意,正是说有之以为体,无之以为用。何以明之?老子先云:“三十辐共一过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据我上面所说,若论体,则只有户牖之体,只有房屋之各部分有体,除却房屋之各部分,更没有所谓房屋存在了。把房屋分析开,拆散了,则成为户牖等种种体,把户牖等种种体配合拼起来,则成为房屋之用。车与器亦然。故户牖属有,房屋属无。拆去了户牖等等,便无房屋,故房屋只是一用,而非体。户牖等始是体。但户牖等虽各有体,而其为体,若离开房屋之全部,则并无存在之价值,换言之,即成无用了。户牖等乃配合于房屋之全部而始有其价值,始有户牖等之用。换言之,只是房屋有价值,只是房屋始有用。正如耳目口鼻虽各有体,而合为一生命之用,若没有生命,耳目视听尚复何用。而生命实无体,只有用,故老子说,“有以为利,无以为用”。这犹如说有是体,无是用,或反之说用是无,体是有。老子说有生于无,正如说体生于用。也如说器生于道。但老子所据也只是车器房屋之类,正是我所说属于人文创制方面者,不属于自然无为方面者。

再以佛家理论言之,佛家理论惯把一切的体拆卸,把一切体拆卸了,那用也不见了。佛家所谓涅槃,也可说要消灭此一用,此一用消失了,则体也自不存在。叔本华哲学中之所谓生活意志,也就是此用,一切体由此用而来。但此等说法,只该用在人文有为方面,不该用在自然无为方面。若用到自然方面去,则此最先之用,势必归宿到上帝身上,如是则成为体用一源。变成为上帝创世造物的宗教理论。禅宗则仅就人生立说,不管整个宇宙,故他们以作用为性,不是先有了体乃有性,乃是先有了性乃有体,把此生的作用取消,则人文界自然会消灭。可见禅宗此等理论仍还是佛家之本色。宋儒接受了佛家此一义,但他们不主张取消人文界,故要说理先于气。因要避说体用,故才只说理气。因作用可取消,理却不该取消。故佛家以作用为性,而宋儒则改作以理为性。其实二者所指,皆属无的一边,皆属用的一边。皆是主张有生于无,用先于体,亦皆与道家立论相似。其实只要着眼在人文有为方面的,必然要主张此一义。

再从体用说到内外,则应该先有内,再有外。庄子说内圣外王,后儒则说明体达用。其实内圣始能外王,内圣属无属用,外王属有属体。在庄子说来并无语病。若说明体达用,则该转说成明用达体。苟不先明其用,则体并无从而有。体只是外面有的一面,用始是内面无的一面。因此体易见,用难知。一切科学发明,用我前述人文创制由无生有明用达体之说,并可会通。朱子说理先于气,由今人说之,则应谓未有飞机,先有飞机之理。若此理字认作用的意象,即人心必先有了要凌空而飞之一种用的要求,乃有飞机之实体产生。语本无病。但若必先认真有此一理,先实物而存在,则宇宙间势必先存在着忆兆京陔无穷无尽之理。于是势必有一位上帝来高踞在此无穷无尽忆兆京陔之理之上了。故柏拉图的理念论,势必与基督教之上帝观念合流了。正为其混并无为界与有为界而不加分别以为说,则势必达于此。讲哲学的喜欢主张一个超实在的形上的精神界或本体之存在,这些全是上帝观念之变相。因此他们说体用,反而说成无的为体,有的为用了。若把朱子的理字死看了也如此。

猜你喜欢
  卷一下 梁惠王章句上·孙奭
  杂学辨附录·朱熹
  卷一四○·邱濬
  九经辨字渎蒙卷三·沈炳震
  卷二百十三·秦蕙田
  卷一百五十五·秦蕙田
  卷二十三·盛世佐
  卷二十一·李光坡
  卷三·辅广
  卷三·佚名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六·佚名
  慈宗修习仪·太虚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六·佚名
  生经卷第五·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宣慰艮(止止斋稿)·顾嗣立

    艮字止善,绍兴诸暨人。少受业郡庠,笃行励学。淮东廉访司辟为书吏,考满,调庐州录事判官。淮东宣慰司辟为令史,再调峡州路总管府知事,又辟江浙行省掾史,历建德县尹,除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经历,改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迁江浙行省检校

  • 西樵语业·杨炎正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愿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

  • 皇明诗选卷之七·陈子龙

    李雯舒章氏云间陈子龙卧子氏同撰宋征舆辕文氏五言律诗一刘基高启杨基徐贲袁凯汪广洋林鸿浦源蓝智章闇曾棨周玄王偁杨士奇周述李祯陈敬宗王洪陈琏章珍祝淇苏正

  • 卷六十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六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王校理集王安国字平甫安礼弟神宗召试赐第为秘阁校理吕惠卿连郑侠狱夺官卒有集夏日独居竹苗敷夏隂萝蔓蔽朝亮感此节物佳百骸适无恙委蛇投广厦萧瑟絶遗响

  • 卷八·王翰

    钦定四库全书梁园寓稿卷八明 王翰 撰七律中秋小酌録呈诸贤友二首浮云四敛见膧胧蟾泣秋霄海雾空万里素虹生碧落九天丹桂堕金风玉光浮动舞衣上银汉横斜醉眼中入手酒杯须强饮不知来岁与谁同待月空庭得月迟月临山顶发清

  • 御选明诗卷九十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九十二五言长律一苏伯衡送王希旸编修使交趾厯数归真玊羣方若缀旒外藩须嗣续当宁重怀柔芝简文弥盛茅封礼更优代言欣尔属将指副予求暂下层霄去真成万里游宫袍裁白纻厩马出骅骝望重皇华使名高好畤

  • 御选元诗卷九·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九乐府歌行七王冕对景吟湿云不飞山雪满越王城头鼓声短晓来谿上看梅花虎迹新移大如椀老乌缩项如冻鹥呼羣强作婴儿啼红桃翠栁眼欲迷旧时纨袴今涂泥淮南千里无烟火淮东近日多军马寸薪粒粟不论钱行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宝训卷之二·杨士奇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彳胤-丿>昌谨阅严祀礼 洪熙元年闰七月癸卯行在太常寺

  • 卷之四百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高阳王元雍传·李延寿

    高阳王元雍,字思穆,从小就洒脱不拘。孝文帝说“:我也无法预测这孩子的深浅,不过看他这样天真质朴,也或许是大器晚成吧!”太和九年(485),封为颍川王。有人劝说元雍礼待士人以获得声誉,元雍说:“我是天子的儿子,位居诸王,还要再图

  • 卷六十七·纪昀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六十七师傅保加衔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六十七师傅保加衔国朝官制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

  • 卷三十一【起襄公十年尽十二年】·杜预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三十一【起襄公十年尽十二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经十年春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会吴于

  • 卷二百十·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十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八十三体国经野顾氏栋高春秋大事表吴都梅里【今为江南常州府无锡县吴地记奉伯筑城于梅李平墟周三里二百歩外郭周三十余里其地汉为无锡

  • (二十一)朱子论格物·钱穆

    以上分章略述朱子所论各项心学工夫,其言静敬,言涵养省察,大体是承袭前人,而加以一番审辨与论定。其言克己与立志,则创辟新义,有未为北宋以来理学诸家所特加重视者。然朱子论心学工夫最要着意所在,则为致知。悬举知识之追寻一

  • 为治一得编·何耿绳

    余自壬午释褐后先后为宰者十馀年凡有关于吏治诸书公馀之暇常时披览藉资考镜每就知交丐其所著如禀牍示谕各条不拘一格但有裨于出洽确为良法简而易行者即择录存弆行箧往往通变见诸施行日久裒集成帙因刊刻以公同好末附旧

  • 政学录·郑端

    五卷。清郑端撰。郑端,字司直,直隶枣强(今属河北)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江南巡抚。本书仿吕坤《明职》体例、内容而作。主要记述清代中央及地方各级机构的职掌、法规,以备各级官员参考采用。所列机构、官员,

  • 慈悲水忏法·知玄

    凡三卷。唐代知玄(一作智玄)述作。系依据宗密之圆觉经修证仪著录而成之忏法书。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唐懿宗时,悟达国师知玄膝上患人面疮,眉目口齿俱备,每以饮食喂之,则开口吞啖,与人无异,虽遍召名医而无效。后蒙迦诺迦尊者

  • 圣观自在菩萨一百八名经·佚名

    一卷,赵宋天息灾译。佛在补怛洛迦山说,持者亦生极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