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基传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曾祖父刘濠曾在宋朝为官,任翰林掌书。宋亡之后,县城男子林融倡导义旅。事情败露,元朝派使臣将其同伙列成名册,许多人被株连。使臣中途留宿刘濠家,刘濠便将使臣灌醉,然后放火烧了他的宿舍,名册全被烧毁,使臣毫无办法,只得更改名册,被株连者都得以幸免。刘基自幼聪颖异常,他的老师郑复初曾对其父刘火龠说“:你祖德深厚,这个孩子日后必成大器。”元至顺年间,刘基考中进士,授为高安丞,获得廉洁正直的名声。行省要提升他,刘基谢绝离去。后来出任江浙儒学副提举,论御史失职之罪,被台臣所阻,刘基两次上奏弹劾,后弃官还乡。刘基博通经史,无书不读,尤其精于天文。西蜀赵天泽在评论江右人物时,首推刘基,将他比作诸葛孔明。

方国珍起兵海上,抢劫郡县,有关官员控制不了他,行省复任刘基为元帅府都事。刘基建议修筑庆元诸城威逼方国珍,方国珍为之气沮。等到左丞帖里帖木儿招降方国珍时,刘基说方氏兄弟首先作乱,不杀他们无以惩后。方国珍心里害怕,重贿刘基,刘基拒不接受。方国珍便派人从海路行船至京,贿赂掌权者。于是朝廷下诏招抚方国珍,授予他官职,而责怪刘基滥用权力,擅作主张,并让刘基离京去管理绍兴,方氏于是更加骄横。不久,山寇蜂拥而起,行省又召刘基前去剿捕,与行院判石抹宜孙一起驻守处州。经略使李国凤将其功劳上奏,主持政事者因方氏之故压制刘基,授他为总管府判,却不让他掌握兵权。刘基于是弃官归隐青田,著《郁离子》一书以明志。当时躲避方氏的人都纷纷投靠刘基,刘基稍做部署,贼寇便不敢来犯。

朱元璋攻下金华,平定括苍,闻知刘基及宋濂等人的名声,便以钱财招聘,刘基没有答应。总制孙炎两次写信坚决邀请,刘基始出。到了应天,刘基陈时务十八策。朱元璋大喜,马上命人建造礼贤馆让刘基等居住,对他们宠爱备至。当初,朱元璋因为韩林儿自称宋朝之后,对其遥相尊奉。每年年初中书省设御座行礼时,唯独刘基不拜,并说“:韩林儿只是一个牧童罢了,尊奉他干什么?”因此刘基去拜见朱元璋,陈天命之所在。朱元璋向他询问征取之计,刘基说道:“张士诚只顾保全自己,不值得担心。陈友谅则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又地处上游,其心无日忘我,应当先谋取陈友谅。陈氏灭亡,张氏便势孤力弱,一举即可平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朱元璋十分高兴地说:“先生有什么好的计谋,尽管说出来吧。”当时陈友谅正攻陷太平,谋求东下,势力发展极快。朱元璋手下有人建议投降,有的建议逃往钟山,只有刘基瞪着双眼不说话。朱元璋便将他召入内室,刘基愤然说道:“主张投降或逃走的,应该斩首。”朱元璋便问:“先生有什么计策?”刘基回答:“陈贼已骄,我们可以待其深入,伏兵拦击,将其打败,这很容易啊。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就在此举了。”朱元璋采用了他的计策,引诱陈友谅军到来,然后大败之。朱元璋以克敌之功赏赐刘基,刘基推辞不受。不久陈友谅军复陷安庆,朱元璋打算亲自率军征讨,以此询问刘基,刘基极力赞成,于是朱元璋率军进攻安庆。从早晨到暮色降临,仍未攻下,刘基请求直趋江州,直捣陈友谅的巢穴,于是全军西上。陈友谅始料不及,只得带领妻子儿女逃往武昌,江州遂降。其龙兴守将胡美派他的儿子前来表示投降的诚意,请求朱元璋不要解散他的部队,朱元璋面有难色,刘基从背后踢胡床暗示,朱元璋顿时醒悟,应允了胡美的要求。胡美遂降,江西诸郡全被攻下。

刘基丧母时,正值战事紧张,故未敢说,直到这时才请求还乡为母亲举行奠礼。恰好又逢苗军反叛,杀金华、处州守将胡大海、耿再成等,浙东形势动摇。刘基赶到衢州,首先为守将夏毅安抚诸属城,再与平章邵荣等谋划恢复处州,于是平定叛乱。方国珍一向害怕刘基,便致信刘基,对其母去世表示悼唁。刘基给方国珍回信,向他表明朱元璋的威德,方国珍于是向朱元璋进贡。朱元璋多次写信到刘基家询问军国大事,刘基都逐条地详细作答,都能切中要害。不久,刘基返京,朱元璋正要亲自率军支援安丰,刘基劝说道“:汉、吴都在伺机进攻,我们现在不可轻举妄动。”朱元璋不听劝告。而陈友谅知道这个情况后,乘机率军围攻洪都,朱元璋这才说道:“我没听你的意见,险些误失大计。”然后亲自带兵援救洪都,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一天交战数十次。朱元璋坐在胡床上督战,刘基随侍身旁,忽然跃起大呼,催促朱元璋赶快转移到别的船上去。朱元璋仓促转移到另一小船上,还未坐定,飞炮便将他原来所乘御船击得粉碎,站在高处的陈友谅见御船被毁,大喜。而朱元璋所乘之船只进不退,汉军都大惊失色。当时湖中战斗相持了三日,未决胜负,刘基请求移军湖口以扼住汉军出口,在金木相克的这一天与陈友谅军决战。结果,陈友谅战败,在逃跑途中毙命。其后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北伐中原,终于完成帝业,其战略正像刘基筹划的那样。

吴元年(1367),朱元璋以刘基为太史令,刘基呈上《戊申大统历》。荧惑星出现在心宿位,预示有兵灾祸乱,刘基请求朱元璋下诏罪己。天大旱,刘基请求处理久积冤案,朱元璋便当即命令刘基予以平反,大雨也就从天而降。刘基趁机请求建立法制,防止滥杀现象。朱元璋这时正要处决囚犯,刘基便问是什么原因,朱元璋将自己所做的梦告诉他。刘基说:“这是获得疆土和百姓的吉象,所以应当停刑等待。”三日之后,海宁归降,朱元璋很高兴,就将囚犯全部交给刘基释放了。不久,又授刘基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刘基上奏制定军卫法。当初确定处州税粮时,仿照宋制每亩加五合,唯独青田县除外,太祖这么说道“:要让刘伯温家乡世代把此事传为美谈。”太祖巡幸汴梁时,刘基与左丞相李善长一起留守京城。刘基认为宋、元两朝都因为过于宽纵而失天下,所以现在应该整肃纲纪,于是便下令御史检举弹劾,不要有任何顾忌,宿卫、宦官、侍从中,凡犯有过错的,一律奏明皇太子,依法惩治,因此人人都畏惧刘基的威严。中书省都事李彬因贪图私利,纵容下属而被治罪,李善长一向私宠李彬,故请求从宽发落,刘基不听,并派人骑马速报太祖,得到批准,刘基便在祈雨时,将李彬斩首。因为这件事,刘基与李善长开始不和。太祖返京后,李善长便向太祖告状,说刘基在坛土遗下杀人,是不敬之举。那些平时怨恨刘基的人也纷纷诬陷刘基。当时正逢天旱,太祖要求诸臣发表意见,刘基上奏说:“士卒亡故者,他们的妻子全部迁往他营居住,共有数万人,致使阴气郁结。工匠死后,腐尸骨骸暴露在外,将投降的吴军将吏都编入军户,便足以协调阴阳之气。”太祖采纳了他的意见,但十天过后仍不见雨,故而发怒。此时恰好刘基的妻子死了,所以刘基请求告辞还乡。太祖正在营造中都,又积极准备消灭扩廓。刘基临走上奏说“:凤阳虽是皇上的故乡,但不宜作为建都之地。王保保不可轻视。”不久,定西之役失利,扩廓逃往沙漠,从那时起一直成为边患。这年冬天,太祖亲自下诏,叙说刘基征伐之功,召他赴京,赏赐甚厚,追赠刘基的祖父、父亲为永嘉郡公,并多次要给刘基进爵,刘基都固辞不受。

当初,太祖因事要责罚丞相李善长,刘基劝说道“:他虽有过失,但功劳很大,威望颇高,能调和诸将。”太祖说:“他三番两次想要加害于你,你还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我想改任你为丞相。”刘基叩首说道“:这怎么行呢?更换丞相如同更换梁柱,必须用粗壮结实的大木,如用细木,房屋就会立即倒坍。”后来,李善长辞官归居,太祖想任命杨宪为丞相,杨宪平日待刘基很好,可刘基仍极力反对,说:“杨宪具备当丞相的才能,却没有做丞相的气量。为相之人,须保持像水一样平静的心情,将义理作为权衡事情的标准,而不能搀杂自己的主观意见,杨宪就做不到。”太祖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回答:“他的气量比杨宪更狭窄。”太祖接着问胡惟庸,刘基又回答道:“丞相好比驾车的马,我担心他会将马车弄翻。”太祖于是说道“:我的丞相,确实只有先生你最合适了。”刘基谢绝说:“我太疾恶如仇了,又不耐烦处理繁杂事务,如果勉强承担这一重任,恐怕要辜负皇上委托。天下何患无才,只要皇上留心物色就是了。目前这几个人确实不适合担任丞相之职。”后来,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因事获罪。三年(1370),太祖授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又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第二年,赐刘基还归家乡。

太祖经常写信给刘基,询问天象,刘基都非常详细地逐条回答,然后将其草稿烧掉。刘基大致说,霜雪之后,必有阳春,现国威已立,应当稍微采用宽大政策来治理天下。刘基辅佐太祖平定天下,料事如神。他性情刚烈,疾恶如仇,经常与人发生冲突。直到现在他才隐居山中,只是饮酒下棋,从不提起自己的功劳。县令求见,被刘基拒绝,于是便穿着便服,装成乡野之人去见刘基,刘基当时正在洗脚,便让堂侄将他引入茅舍,以黄米饭招待。县令这时才告诉刘基“:我是青田知县啊。”刘基大惊,马上起身称民,然后谢罪离去,终不相见。刘基的行踪如此秘密,最终还是被胡惟庸中伤陷害。

最初,刘基说瓯、括之间有一块空地叫谈洋,南抵闽界,是盐盗的巢穴,方氏便是由此作乱的,故请设巡检司守卫,奸民为乱便不那么方便了。时逢茗洋逃兵反叛,官吏都匿而不报,刘基便令长子刘琏将此事上奏,但未先通报中书省。胡惟庸当时正以左丞相的身份主管中书省,对以前与刘基的过节怀恨在心,于是便派手下官员攻击刘基,说谈洋这个地方有帝王之气,刘基想将它作为自己的墓地,因为当地百姓不答应,刘基便请求设巡检司将百姓赶走。太祖虽然没有加罪于刘基,但颇为这些言论所打动,因而剥夺了刘基的俸禄。刘基心中害怕,入朝谢罪,然后呆在京城,不敢返乡。不久,胡惟庸当了丞相,刘基悲叹道“:若是我的话不应验的话,那便是苍生之福了。”遂因忧愤交加而发病。洪武八年(1375),太祖亲自撰文赐给刘基,并派专人护送刘基返乡。到家后,病情加重,便将《天文书》授给长子刘琏,并说:“赶快送给皇上,千万不要让后人学习此书。”又对次子刘王景说:“为政之事,要宽猛交替。当今之务在于修养德行,减省刑罚,才能祈求上天保佑国运长久。那些战略要害之地,应当与京城遥相呼应,连成一体。我本想上奏一份遗表,但因胡惟庸当朝掌权,这么做毫无用处。有朝一日胡惟庸下台后,皇上必然要想起我,如果他向你问什么的话,便将我所说的密奏皇上。”回家仅住了一个月,刘基便去世了,终年六十五岁。刘基在京城生病时,胡惟庸曾派医生来给他治病,刘基吃了药后,腹中便出现了一个像拳头大的石头。后来中丞涂节首先揭发胡惟庸谋反一案,并且说是胡惟庸下毒将刘基害死的。

刘基满脸虬髯,相貌堂堂,慷慨而有大节,每当谈论天下大事,便义形于色。太祖知道他非常忠诚,对他委以心腹之任。每次召见刘基,都要避开他人进入内室,单独与刘基长时间密谈。刘基也自认为自己得不世之遇,所以在太祖面前知无不言。每到紧急危难关头,刘基总是勇气奋发,计策立定,人莫能测,闲暇之时,便敷陈为王之道,而太祖每次都洗耳恭听,常常称刘基为老先生而不叫他的名字,并说:“你就是我的张子房啊。”又说“:老先生多次以孔子之言来劝导我。”所以,太祖与刘基的帐中密语,世人所知不详,而世间所传为神奇的,大多只是一些阴阳风水之说,并非刘基的至理名言。刘基的文章气势浩大而奇妙,与宋濂同为一代宗师,他的著作有《覆瓿集》、《犁眉公集》流传于世。刘基有二子:刘琏、刘王景。

猜你喜欢
  卷九 元帝纪第九·班固
  卷九十八·列传第二十八·脱脱
  ●滿洲實錄卷七·佚名
  东汉会要卷二·徐天麟
  ●卷六·赵翼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三十一·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零五·佚名
  卷之一百零七·佚名
  尚史卷三十七·李锴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十·佚名
  卷六十·雍正
  卷四十一 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司马迁
  卷一百三十七·佚名
  卷之二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识·唐圭璋

      识字致远,永春人。弱冠领乡荐。精星历,尝作浑天图、浑天仪。   水调歌头   观星   一雨洗空阁,象纬迫人清。披襟台上,坐看北斗正旋衡。知是南宫列宿,初出极星未远,龙角正分明。河汉馀千里,风露已三更。   坐未久

  • 论词随笔·沈祥龙

    ○论词随笔小序余偶学倚声,未谙格律,乃取宋、元以来诸家词,探究其忄旨。又历询先辈之能词者,偶有所得,则笔而存之。顾於词终未能工,亦不欲求其工也。光绪戊戌夏六月。○离骚之旨即词旨词者诗之馀,当发乎情,止乎礼义,国风好色而

  • 卷五·顾瑛

    钦定四库全书草堂雅集卷五元 顾瑛 编张雨字伯雨钱塘人博覧羣书故其诗清旷俊逸时辈不能及始隐茅山后徙杭之灵石涧与赵魏公虞翰林友善诗名震京师自号句曲外史云玉笙謡我有紫霞想爱闻白玉笙县匏比竹无灵气昆丘采此十二

  • 三集卷十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十四古今体一百三十三首【辛巳六】仲夏万夀寺北至言将致戒时还宫取便又临兹讵云适兴游方外総为祝厘相所宜雨後松风含飒?午前花露灔葳蕤僧人衣紫门旁跽可识袁州郑谷诗乐善园精蓝略领伊蒲味顺

  • 卷五十一·谷应泰

      ○更定祀典世宗嘉靖九年二月,给事中夏言请更郊祀。洪武初,中书省臣李善长等进《郊社宗庙议》:“分祭天地于南北郊,冬至则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大明、夜明星、太岁从;夏至则祀地于方泽,以五岳、   五镇、四海、四渎从。

  • 第五十五回 江甯城万姓被兵 静海寺三帅定约·蔡东藩

      却说牛鉴自宝山逃走,沿路不暇歇脚,一直奔回江宁。英兵即溯江直入,径攻松江。松江守将姓尤名渤,乃是寿春镇总兵,从寿春调守松江城。他闻英兵入境,带着寿春兵二千,到江口待着。英兵见岸上官军,一队一队的排列,严肃得很,他也

  • 元明事类钞卷二十一·姚之骃

    文学门【一】经典防九经石 元史杨琏真伽作浮图于宋故宫取髙宗所书九经石刻以筑基申屠致逺力拒之乃止元儒经学 池北偶谈孙退谷言元儒经学非后人所及葢元时天下有书院一百二十各以山长主之敎子弟必经学明乃得入国学明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正德十五年十一月戊午朔大学士杨廷和等言伏闻 圣驾凯还至通州臣等不胜惟庆今岁事将暮 郊祀大礼尚未举行况明年祀期又近我 祖宗旧制一岁一郊礼不可缺伏望亟命钦天监先择今年郊日仍以礼部议上祭告献俘诸礼典即日发下庶

  • 卷之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靖康要録卷八·汪藻

    八月一日圣防陈瓘子正彚可与一九品官二日圣防叶着令洪州居住 臣僚上言蔡京凶熖方炽之时有支仅属之人平时庸贱况于下伍为民役者亦饰以衣冠而爵禄之既而授职迁秩为州县亲民官者不可胜数今有南剑州通判蔡倬者昔居乡为

  • 第十册 天聪二年三月至八月·佚名

    第十册 天聪二年三月至八月十八日,朝鲜使臣十赍书至。书云:今边臣转致之来书,阅之惊讶。我国既与贵国誓天议和,容纳逃人,於义不合。故以逃来诸申,即行缚送,此贵国之所明知也。逃人亦知此事矣,孰肯潜来,自寻缚送之苦。既得来示,

  • 五三九 寄谕署两江总督萨载等详查徐食田陶易有无捏改呈首月日情节·佚名

    五三九 寄谕署两江总督萨载等详查徐食田陶易有无捏改呈首月日情节乾隆四十三年九月十四日大学士于<敏中>字寄署两江总督萨<载>、江苏巡抚杨<魁>,乾隆四十三年九月十四日奉上谕:前据杨魁奏查办逆犯徐述夔悖逆书籍一案,称

  • 刘容传·宋濂

    刘容字仲宽,其祖先本西宁青海人。太祖平西夏,将西宁民迁于云京,刘容父海川举家随迁云京,从此为云京人。刘容自幼聪敏,稍大就喜读书,也善骑射。中统初年(1260),受国师推荐入东宫侍奉太子,专掌管府库。至元七年(1270),世祖因闻知

  • ●皇朝通典卷六十三·佚名

    樂一 ○樂一 (臣)等謹按大樂之作天地同和蓋惟聖人之心通極造化故能建中和之極究聲氣之原嘉應神祗茂豫民物所謂聖人生古樂興也我朝開國之始肇鬯元音廣大清明燦然隆備聖祖仁皇帝心通天矩欽定律呂正義一書古樂之大義明而千

  • 卷三·叶隆礼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三太宗孝武惠文皇帝下【乙巳】会同八年春正月帝将兵攻邢洺磁三州至於安阳河千里之内焚杀殆尽帝见大桑木骂曰吾知紫披袄出自汝身吾岂容汝活耶束薪於木而焚之 时晋主病不能出军遣张从

  • 序·梁启超

      大同書者,先師康南海先生本不忍之心,究天人之際,原春秋三世之說,演禮運天下為公之義,為眾生除苦惱,為萬世開太平、致極樂之作也。夫先生仁人也,是書仁者之言也。人之生也,與憂俱來,其營營擾擾者,曰惟求樂而已;聖贤豪杰仁人

  • 佛说栴檀香身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有陀罗尼名栴檀香身。是陀罗尼有大威力。能与众生广大福聚。若复有人得此陀罗尼。发至诚心读诵受持坚固不退。是人所有极重宿业悉得消灭。当来

  • 金屋梦·丁耀亢

    又名《续金瓶梅》。小说。清丁耀亢撰。六十四回。耀亢字西生,号野鹤,山东诸城人。顺治贡生,官容城教谕,后迁惠安知县,未赴任。少负奇才,倜傥不覊。曾与陈古白、赵凡等建立文社“山中社”。著作甚多,今多不传,所见有《丁野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