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论词随笔

○论词随笔小序

余偶学倚声,未谙格律,乃取宋、元以来诸家词,探究其忄旨。又历询先辈之能词者,偶有所得,则笔而存之。顾於词终未能工,亦不欲求其工也。光绪戊戌夏六月。

○离骚之旨即词旨

词者诗之馀,当发乎情,止乎礼义,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离骚之旨,即词旨也。

○词导源於诗

词导源於诗,诗言志,词亦贵乎言志。淫荡之志可言乎哉?“琼楼玉宇”识其忠爱,“缺月疏桐”,叹其高妙,由於志之正也。若绮罗香泽之态,所在多有,则其志可知矣。

○词出於古乐府

词出於古乐府,得乐府遗意,则抑扬高下,自中乎节,缠绵沉郁,胥洽乎情。徒袭花间、草堂之肤貌,纵极富丽,古意微矣。

○词祖屈宋

屈、宋之作亦曰词,香草美人,惊采绝艳,後世倚声家所由祖也。故词不得楚骚之意,非淫靡即粗浅。

○词贵妙司

词得屈子之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之超旷空灵。盖庄子之文,纯是寄言,词能寄言,则如镜中花,如水中月,有神无迹,色相俱空,此惟在妙悟而已。严沧浪云: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词贵意内言外

说文,意内而言外曰词。词贵意藏於内,而迷离其言以出之,令读者郁伊怆怏,於言外有所感触。

○词之体格如诗

词之体格如诗,小令,诗之五言也,长调,诗之七言也。小令贵工整,贵超脱。长调贵动宕,贵沉郁。然亦贵相通相济。

○词之比兴多於赋

诗有赋比兴,词则比兴多於赋。或借景以引其情,兴也。或借物以寓其意,比也。盖心中幽约怨悱,不能直言,必低徊要眇以出之,而後可感动人。

○唐词分二派

唐人词,风气初开,已分二派。太白一派,传为东坡,诸家以气格胜,於诗近西江。飞卿一派,传为屯田,诸家以才华胜,於诗近西昆。後虽迭变,总不越此二者。

○词体各有所宜

词之体,各有所宜,如吊古宜悲慨苍凉,纪事宜条畅漾,言愁宜呜咽悠扬,述乐宜淋漓和畅,赋闺房宜旖旎妩媚,咏关河宜豪放雄壮。得其宜则声情合矣,若琴瑟专一,便非作家。

○词有婉约有豪放

词有婉约,有豪放,二者不可偏废,在施之各当耳。房中之奏,出以豪放,则情致绝少缠绵。塞下之曲,行以婉约,则气象何能恢拓。苏、辛与秦、柳,贵集其长也。

○词有三法

词有三法,章法、句法、字法也。章法贵浑成,又贵变化。句法贵精炼,又贵洒脱。字法贵新隽,又贵自然。

○词有三要

词有三要,曰情、曰韵、曰气。情欲其缠绵,其失也靡。韵欲其飘逸,其失也轻。气欲其动宕,其失也放。

○作词须择题

作词须择题,题有不宜於词者,如陈腐也、庄重也、事繁而词不能叙也、意奥而词不能达也。几见论学问、述功德而可施诸词乎?几见如少陵之赋北征、昌黎之咏石鼓而可以词行之乎。

○词贵协律与审韵

词贵协律与审韵。律欲细,依其平仄,守其上去,毋强改也。韵欲纯,限以古通,谐以今吻,毋混叶也。律不协则声音乖,韵不审则宫商乱,虽有佳词,奚取哉?

○小令作法

小令须突然而来,悠然而去,数语曲折含蓄,有言外不尽之致。著一直语、粗语、铺排语、说尽语,便索然矣。此当求诸五代宋初诸家。

○长调作法

长调须前後贯串,神来气来,而中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致。句不可过於雕琢,雕琢则失自然。采不可过於涂泽,涂泽则无本色。浓中间以淡语,疏句後接以密语,不冗不碎,神韵天然,斯尽长调之能事。

○词中对句

词中对句,贵整炼工巧,汉动脱化,而不类於诗赋。史梅溪之“做冷欺花,将烟困柳”,非赋句也。晏叔原之“落花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元献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非诗句也。然不工诗赋,亦不能为绝妙好词。

○词中换头

词换头处谓之过变,须辞意断而仍续,合而仍分。前虚则後实,前实则後虚,过变乃虚实转捩处。

○词中起结

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於起。结有数法,或拍合,或宕开,或醒明本旨,或转出别意,或就眼前指点,或於题外借形,不外白石诗说所云“辞意俱尽,辞尽意不尽,意尽辞不尽”三者而已。

○词重发端

诗重发端,惟词亦然,长调尤重。有单起之调,贵突兀笼罩,如东坡“大江东去”是。有对起之调,贵从容整炼,如少游“山抹微云,天黏衰草”是。

○词中虚字

词中虚字,犹曲中衬字,前呼後应,仰承俯注,全赖虚字灵活,其词始妥溜而不板实。不特句首虚字宜讲,句中虚字亦当留意,如白石词云“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先自、更闻,互相呼应,馀可类推。

○词之用字

词之用字,务在精择。腐者、哑者、笨者、弱者、粗俗者、生硬者、词中所未经见者,皆不可用。而叶韵字尤宜留意,古人名句,末字必新隽响亮,如“人比黄花瘦”之瘦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之闹字皆是。然有同此字,而用之善不善,则存乎其人之意与笔。

○词贵炼字

炼字贵坚凝,又贵妥溜。句中有炼一字者,如“雁风吹裂云痕”是,有炼两三字者,如“看足柳昏花暝”是,皆极炼如不炼也。

○词品高低

古诗云:“识曲听其真。”真者,性情也,性情不可强。观稼轩词知为豪杰,观白石词知为才人,其真处有自然流出者。词品之高低,当於此辨之。

○言情贵真

词之言情,贵得其真。劳人思妇,孝子忠臣,各有其情。古无无情之词,亦无假其情之词。柳、秦之研婉,苏、辛之豪放,旨自言其情者也。必专言懊侬、子夜之情,情之为用,亦隘矣哉。

○词本古乐府

词有於闺情者,本诸古乐府,须实有寄,言外自含高妙,始合古意。否则,绮罗香泽之态,适以掩风骨,汨心性耳。

○词当意馀於辞

词当意馀於辞,不可辞馀於意。东坡谓少游“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二句,只说得车马楼下过耳,以其辞馀於意也。若意馀於辞,如东坡“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用张建封事。白石“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处里、飞近蛾绿”,用寿阳事,皆为玉田所称。盖辞简而馀意悠然不尽也。

○词有讽味

词不显言直言,而隐然能感动人心,乃有关系,所谓“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也。南唐李後主游宴,潘佑进词云:“楼上春寒山四面,桃李不须夸烂熳。已失了春风一半。”盖谓外多敌国,地日侵削也。後主为之罢宴。词能如此,何减谏章。

○词宜自然词以自然为尚,自然者,不雕琢、不假借、不著色相、不落方诠也。古人名句,如“梅子黄时雨”、“云破月来花弄影”,不外自然而已。

○词宜清空词宜清空,然须才华富,藻采缛,而能清空一气者为贵。清者不染尘埃之谓,空者不著色相之谓。清则丽,空则灵,如月之曙,如气之秋,表圣品诗,可移之词。

○词宜浓淡

适中词不宜过於设色,亦不宜过於白描。设色则无骨,白描则无采,如粲女试妆,不假珠悴而自然浓丽,不洗铅华而自然淡雅,得之矣。

○词全赖一清字

词不尚铺叙,而事理自明,不尚议论,而情理自见,其间全赖一清字。骨理清,体格清,辞意清,更出以风流蕴藉之笔,则善矣。

○词宜空闲

词当於空处起步,闲处著想,空则不占实位,而实意自笼住。闲则不犯正位,而正意自显出。若开口便实便正,神味索然矣。

○词之妙在神不在迹

词韶丽处,不在涂脂抹粉也。诵东坡“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句,自觉口吻俱香。悲慨处不在叹逝伤离也,诵耆卿“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句,自觉神魂欲断。盖皆在神不在迹也。

○词须含蓄含蓄无穷,词之要诀。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馀味,篇中有馀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

○词须雅正宋人选词,多以雅名,俗俚固非雅,即过於稼艳,亦与雅远。雅者其意正大,其气和平,其气和平,其趣渊深也。

○词须幽涩皱瘦词能幽涩,则无浅滑之病,能皱瘦,则免痴肥之诮。观周美成、张子野两家词自见。

○词须气象壮阔词於清丽圆转中,间以壮阔之句,力量始大,玉田词往往如此。四言如“浪挟天浮,山邀云去”,五言如“月在万松顶”,七言如“衰草凄迷秋更绿”等句,皆气象壮阔,不作纤纤之态,但可付女郎低唱也。

○词须情景

双绘词虽浓丽而乏趣味者,以其但知作情景两分语,不知作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语耳。“雨打梨花深闭门”、“落红万点愁如海”,皆情景双绘,故称好句,而趣味无穷。

○词不宜俗

白石诗云:“自制新词韵最娇”,娇者如出水芙蓉,亭亭可爱也。徒以嫣媚为娇,则其韵近俗矣。试观白石词,何尝有一语涉於嫣媚。

○词须有馀音坡公赤壁赋云:“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馀音袅袅,不绝如缕。”词之音节意旨能合乎此,庶可吹洞箫以和之。

○词须用意

深用笔曲词之妙,在透过,在翻转,在折进,“自是春心撩乱,非关春梦无凭”,透过也。“若说愁随春至,可怜冤煞东风”,翻转也。“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折进也。三者不外用意深,而用笔曲。

○词贵愈转愈深

词贵愈转愈深。稼轩云:“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玉田云:“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下句即从上句转出,而意更深远。

○词中写景

言情之善者写景贵淡远有神,勿堕而奇险。言情贵蕴藉有致,勿浸而淫亵。晓风残月,衰草微云,写景之善者也。红雨飞愁,黄花比瘦,言情之善者也。

○词中咏古

榛苓思美人,风雨思君子,凡登临吊古之词,须有此思致,斯兴高远,万象皆为我用,咏古即以咏怀矣。

○词中感时

感时之作,必借景以形之。如稼轩云:“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同甫云:“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不言正意,而言外有无穷感慨。

○词中咏物

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於其内,斯寄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如王碧山咏新月之眉妩,咏梅之高阳台,咏榴之庆清朝,皆别有所指,故其词郁伊善感。

○词当辨韵

味词之蕴藉,家还少游、美成,然不可入於淫靡。绵婉宜学耆卿、易安,然不可失於纤巧。雄爽宜学东坡、稼轩,然不可近於粗厉。流畅宜学白石、玉田,然不可流於浅易。此当就气韵趣味上辨之。

○运用书卷有法

运用书卷,词难於诗。稼轩永遇乐,岳倦翁尚谓其用事太实。然亦有法,材富则约以用之,语陈则新以用之,事熟则生以用之,意晦则显以用之,实处间以虚意,死处参以活语,如禅家转法华,弗为法华转,斯为善於运用。

○词须有书卷气

词不能堆垛书卷,以夸典博,然须有书卷之气味。胸无书卷,襟怀必不高妙,意趣必不古雅,其词非俗即腐,非粗即纤。故山谷称东坡卜算子词,非胸中有万卷书,孰能至此。

○用成语贵浑成

用成语,贵浑成,脱化如出诸已。贺方回“旧游梦挂碧云边,人归落雁後,思发在花前”,用薛道衡句,欧阳永叔“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用王摩诘句,均妙。李易安“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用世说新语,更觉自然。稼轩能合经史子而用之,自其才力绝人处,他人不宜轻效。

○词贵兼通古文

诗赋词於古文诗赋,体制各异。然不明古文法度,体格不大,不具诗人旨趣,吐属不雅,不备赋家才华,文采不富。王元美艺苑卮言云:“填词虽小技,尤为谨严。”贺黄公词筌云:“填词亦兼辞令议论叙事之妙。”然则词家於古文诗赋,亦贵兼通矣。

○词非小技

以词为小技,此非深知词者。词至南宋,如稼轩、同甫之慷慨悲凉,碧山、玉田之微婉顿挫,皆伤时感事,上与风骚同旨,可薄为小技乎。若徒作侧艳之体,淫哇之音,则谓之小也亦宜。

○词宜新警浑成

词调有生熟,有谐拗,熟者多谐,生者多拗。熟而谐者,贵逐字锤炼,求其新警。生而拗者,贵一气旋转,求其浑成。新警则熟者不熟,浑成则生者不生矣。

○词贵相题

选调词调不下数百,有豪放,有婉约,相题选调,贵得其宜。调合,则词之声情始合。又有一调数体者,择古人通用之体填之,或字句参差,不必从也。

○词林韵释最古

词韵以宋菉斐轩词林韵释为最古,其韵以入声分隶三声,与周德清中原音韵同。词当用入韵,即以分隶之入声叶之,如屋、木等字隶鱼、模,上去一韵可叶者也。斛、濮等字隶鱼、模,平韵则不可当灰叶矣。词调若忆秦娥、暗香、疏影等,必用入韵,须其字作上去,且同隶一部者始可用。或入作平,或非一部而误叶之,即为失韵。

○词韵不通叶词韵,凡古韵不通者,本不可叶。古韵通者,亦有可叶不可叶之别。即一韵亦然,如元韵中袁、烦、暄、鸳,阮韵中远、蹇、晚、反之类,音既不谐,万难通叶,馀可类推。

○入声可代平声

张玉田词源,谓平声可代以上入。沈伯时谓入声可代平声。安中林韵释入声有作平声者,有作上去者。知入作平者可代平,作上去者不可代平也。上代平,亦必就音审择。

○上去须辨

沈伯时谓上去不宜相替,故万氏词律於仄声辨上去最严。其曰上声舒徐和软,其腔低。去声激厉劲远,其腔高。此说本诸明沈去声当高唱,上声当低唱也。

词必用上去者,如白石“哀音似诉”句之似诉字。必用去上者,如“西窗又吹暗雨”句之暗雨字。

○词选善本

词选自花间、草堂後,周氏绝妙好词选择最精当。朱竹宋元词综,搜罗美备,亦称善本,然欲学词,仍须博观诸家全集,以穷其变,而约以取之,斯能集古人之所长矣。

猜你喜欢
  宋丰之·唐圭璋
  论用事第二十一·王骥德
  楔子·罗贯中
  第三折·马致远
  第一折·关汉卿
  词苑丛谈卷八·徐釚
  初集卷十九·乾隆
  巻二十九·胡震亨
  农歌集补钞·吴之振
  卷八十二·陈焯
  卷三百九十二·陈廷敬
  卷二百四十五·陈廷敬
  卷四百七十三·佚名
  日涉园集巻一·李彭
  孟宾于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八十六·彭定求

        卷186_1 【拟古诗十二首】韦应物   辞君远行迈,饮此长恨端。已谓道里远,如何中险艰。   流水赴大壑,孤云还暮山。无情尚有归,行子何独难。   驱车背乡园,朔风卷行迹。严冬霜断肌,日入不遑息。   忧欢容发

  • 熊节·唐圭璋

      节字端操,初名汝舟,字元用,建阳崇泰里人。庆元五年(1199)进士。官通直郎,知闽清县事。   朝中措   寿刘仲吉   麒麟早贵挂朝冠。自合侍金銮。收拾经纶事业,从容游戏人间。   只今侍彩,符分楚甸,名在蓬山。直待疏封

  • 卷一百九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九十九笳类五言古边笳曲         【唐】温庭筠朔管迎秋动雕隂雁来旱上郡隠黄云天山吹白草嘶马悲寒碛朝阳照霜堡江南戌客心门外芙蓉老七言絶句夜上受降城闻笳【一作  

  • 卷一百五十六·毕沅

      ◎宋纪一百五十六 ∷起重光作噩正月,尽阏逢困敦三月,凡三年有奇。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嘉泰元年金泰和元年   春,正月,戊午,申严福建科盐之禁。   壬戌,谢深甫等荐士二十有五人,诏

  • 1930──中華民國十九年庚午·郭廷以

      1﹐1(一二,二)   甲、本日起,廢止外人在華領事裁判權(英美政府表示主張逐漸進行)。上海臨時法院直隸中央,各地交涉員裁撤。   乙、蔣中正發表文告,勉同志砥礪氣節廉恥。   丙、中央明令慰勞蔣中正,並授勳閻錫山、何應

  • 卷二十五·佚名

    七月十三日(戊寅),常青、恒瑞同奏言:贼匪侵扰诸罗之盐水港等处,臣等当派总兵魏大斌等带兵一千五百名应援;讵南路贼匪闻知郡北一带有贼已分派官兵前往,胆敢于十八日卯刻纠伙约七、八千围绕大营三面;又有贼三、四千攻犯府城小南

  • 光启·周绍良

    №光启001【盖】唐故河间刘府君墓铭【志文】大唐故河间郡刘公合墓志铭并序乡贡进士史陪述公讳仲,字孟英,伯伦公之苗商,家本乐亭,继宗百代,芝蔺袭茂,松桂傅芳。曾讳华,字宣美;志高威扌孟,好习弓裘,曾定难边,方分忧

  • 十国春秋卷八十六·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呉越十列传沈崧 皮光业 曹仲逹林鼎仰仁诠沈崧字吉甫闽人也祖辂唐大理评事赐绯父超福州长溪县令崧初生时有大蛇坠榻前引首注视久而方去既七日将浴忽风雨震壊浴盘人咸异之干宁二年刑部尚书崔凝知贡举登进

  • 李处耘传·脱脱

    李处耘,潞州上党人。其父李肇,在后唐任职,历任军校,官至检校司徒。跟从后唐皇帝讨伐王都于定州,遇到契丹来援,后唐军队失利,李肇拼力作战而死。后晋末年,处耘还年轻,跟随其兄处畴到京城,正遇张彦泽破关而入,放纵士卒剽劫抢掠。处

  • ●皇朝通典卷之二十九·佚名

    職官七 ○職官七 內務府 △內務府【總管大臣 堂郎中 主事 廣儲司郎中 員外郎 主事 織造監督 會計司郎中 員外郎 主事 內總管 副內總管 掌儀司郎中 員外郎 主事 御茶膳房總管大臣 尚茶尚膳正副侍衞 

  • 尚贤中第九·墨子

    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之君人民,主社稷,治国家,欲修保而勿失,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何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曰: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故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

  • 算地第六·商鞅

    凡世主之患,用兵者不量力,治草莱者不度地。 故有地狭而民众者,民胜其地;地广而民少者,地胜其民。民胜其地 者,务开;地胜其民者,事徕。开则行倍。民过地,则国功寡而兵力少;地过民,则山泽财物不为用。夫弃天物,遂民淫者,世主之务过

  • 通辩论第四·公孙龙

    曰:二有一乎?曰:二无一。曰:二有右乎?曰:二无右。曰:二有左乎?曰:二无左。曰:右可谓二乎?曰:不可。曰:左可谓二乎?曰:不可。曰:左与右可谓二乎?曰:可。曰:谓变非不变,可乎?曰:可。曰:右有与,可谓变乎?曰:可。曰:变只。曰:右。曰:右苟变,安可谓右?苟不

  • 卷十四·姚际恒

    春秋通论卷十四新安首源姚际恒定公襄公庶子,昭公弟,在位十五年。元年凡新君踰年改元,其始年为元年。今定公六月方即位,此犹是昭之三十三年,而先称元年者,盖以一年不可有二君,此追书之法,从权也。春王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

  • 阿鸠留经全文·佚名

    僧祐录云安公古典经今附汉录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言:昔者有贾客。名阿鸠留。居处甚富。金银珍宝。奴婢众多。阿鸠留。不信有後世生。作善不得善。作恶不得恶。阿鸠留言:人死後身。地外地身。水

  • 卷二·佚名

    嘉兴大藏经 山晖禅师语录荆南开圣院山晖禅师语录卷二住镇远府中山门人如崇录嵩山首座龙光法孙宗上编住平越府万寿禅院语录山门若道佛祖共由邪说炽盛更说外内一致跛鳖扬威既二俱不得如今当轩者又作么生须知触背拳头

  • 春秋说·洪咨夔

    三十卷。洪咨夔撰。洪咨夔字舜俞,于潜(今浙江临安)人,宋代文学家、经学家。嘉定进士,历官端明殿学士,刑部尚书,宋理宗初,洪氏为考功员外郎,因忤权臣史弥远,又言李全必为国患,乃被罢官家居七年。在此期间,他“杜门深省,有感于圣人

  • 须摩提女经·佚名

    一卷,吴支谦译。增一阿含须陀品第三十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