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二十九

嘉靖四十三年正月乙亥朔 命成国公朱希忠代拜 天于 玄极宝殿 上不御殿文武百官诣皇极门行五拜三叩头礼上表称贺

○免宴赐节钱钞

○丁丑 宣宗章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清平伯吴家彦祭 景陵

○是夜大风 上谕兵部曰此风未为无谓非四时之正也 上天恩示其慎承之次日又风 上复谕曰兵理果用心否十路可闻二三齐否若徒往来文书何益于事昨二次风异必非无应恩示宜小心承之于是尚书杨 之各鍞务在万全以纾 圣忧 上曰边防当慎已屡有旨宜令刘焘等悉心干理京营亦宜选练毋以文应取罪

○戊寅 上谕户部两广托倭扰无用心采珠者云南无事宝石亦不至燿何不催闻 祖宗时所积不少因弘治正德间各耗费一半以致缺乏今上无 母后之奉已省十之七分有司徒谓见理兵食不当以珍玩为心诸用可尽废乎尚书高耀对曰诚如 圣谕容臣等移檄切责之 上曰有司怠视公事自细及巨如此类者非一今姑限四月以内报完若再稽缓尔部中查名论治

○辛巳四川雅州等处地震有声如雷

○壬午时享 太庙遣英国公张溶代

○甲申礼部奉诏选京城内良家女三百人入宫以备六尚之用

○乙酉初 上以风灾谕兵部备边既而复虑军饷不充命内阁传旨示户部尚书高耀严核管粮郎中出入燿因奏郎中职司仓库湏各府县角□羊纳及期方可责其称职今逋慢数多宜并行抚按官严限督之 上曰边防事重有司宜同心共济况在常赋岂容少缓今后抚按有司官若再因循有误国计尔部中指名参奏处以重法 命羽林前卫署都指挥佥事任俊充右参将管京城内外巡捕事

○戊子

○顺天府官进春免春宴

○己丑免上元节宴

○辛卯 英宗睿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广宁伯刘允中祭 裕陵

○壬辰东虏土蛮黑石炭等紏众万余犯蓟东一片石黄土岭参将白文智据墙御之虏昼夜急攻不克已而总兵胡鍞巡抚温景葵督游击董一元等兵至协力拒守贼知我有备复转攻山海关不克乃遁于是总督刘焘巡抚温景葵等列上诸将吏功且言虏入犯时值海水暴涨虏骑陷没者众 上谓军功论赏除总督鍞巡外其他文武官非共战守者不宜滥预下兵部酌议上得旨朕荷 皇穹眷佑狡虏退遁边境载宁海神效灵礼部其议祭告刘焘升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如故胡镇荫一子锦衣卫署百户温景葵升俸二级白文智董一元及山海守备赵云龙各升三级山海关主事商诰升一级兵备纪公巡升俸一级文智子武卿云龙弟云凤原卫所镇抚游击周池等张才等升一级仍各赏银币有差

○甲午

○修惠熙承华宝月殿亭

○举庆祝星典于万法宝殿停杂封四日命文武大臣徐延德等分告各官庙以迎上玄元甲之祐时蓟东又报虏警 上谕兵部曰北氛又作未宜谓已有备虏中内逆多于真贼故敢累犯 郊庙垂祐人当祇承京练亦宜整焉因问大学士徐阶镇远侯顾寰可用否阶奏寰虽非将才然一时亦难其代 上曰寰之代今必无胜者若于战陈亦又难之如不必侯伯他有堪用否阶对请谕兵部会官于侯伯之外公举以闻 上曰寰所在京戎只可令恤练兵卒耳冲锋破敌湏别选一二员备缓急如旧例且三营六总似多今于将副择而用之何如阶曰 圣裁允当请传示兵部拟行 上复报曰京营一总督今亦不必添即以副将名目选用亦可又边卒不肯用命何能得力且总十路未至十万人今或不为例户部取银一万两兵工各一万两发刘焘给犒官军一次可与阶曰春防既赏秋防将引为例赏则不以为恩不赏则适生怨不若足其粮饷而银赏则以待有功 上深然之曰赏罚非细事正因无知生怨难耳今惟足实粮草依时给与乃可 行特典但宜酬奇劳耳

○丙申四川雅州地复震

○己亥 孝静毅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玉田伯蒋荣祭 康陵

○庚子

○郑府庐江王祐棉薨赐祭葬如例谥荣缪

○壬寅

○以广东按察司佥事添注佥事徐甫宰改补潮州分巡道兼理兵备事从抚按官奏也

○以两广福建云南顺天南赣郧阳贵州各抚按官奏进赃罚不至命户部督催不许仍前乾没以充私用

○增筑瓮城于重城永定等七门

○广东潮州府地震有声如雷命四川兵备副使仍驻建昌卫城清军副使兼管驿传事移驿传副使分巡上川南道从抚按官议也

○癸卯贵州宣慰使安国亨四川擂州宣慰使杨烈各差人贡马贺 万寿圣节以过期给半赏

○升湖广左布政使刘自强为应天府府尹原任顺天府府丞李敏为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 命山东道御史徐爌提调北直隶学校

○革宣大屯政佥事蓟镇怀柔道兵备佥事各一员 命五军坐营署都督佥事昌寿佥书南京后军都督府事

猜你喜欢
  世宗纪四·薛居正
  后汉孝明皇帝纪上卷第九·袁宏
  ◎兵三·徐天麟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二十六·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七十三·佚名
  卷之四百五十七·佚名
  唐史论断卷下·孙甫
  靖海纪事上卷·施琅
  李珏传·欧阳修
  陈遇传·张廷玉
  卷七十二·阿桂
  第九章 后汉盛世·吕思勉
  二十九年·佚名
  卽位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三十    歙县汪立名编後集十【律诗凡一百十四首】 劝酒十四首【并序】 予分秩东都居多暇日闲来辄饮醉後辄吟苦无词章不成謡咏每发一意则成一篇凡十四篇皆主於酒聊以自劝故以何处难忘酒

  • 卷七十三 大中祥符三年(庚戌,1010)·李焘

      起真宗大中祥符三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春正月癸丑,天慶節。詔兩京諸路宮觀道士每十人度一人,不及十人亦如之。   甲寅,賜戎、瀘州巡檢軍士緡錢。   丁巳,邊臣奏韓德讓死。上曰:「德讓頗有智謀,專任國事,今既喪國母,

  • 五八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续购遗书情形并缮呈书名部数清单折·佚名

    五八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续购遗书情形并缮呈书名部数清单折乾隆三十八年四月十一日安徽巡抚臣裴宗锡谨奏,为购获遗书,谨将部数书名遵旨随时奏报事。窃照前代流传旧书及国朝儒林撰述未登册府者,先于乾隆三十七年二月钦奉上

  • 卷九十·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九十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酷吏传第六十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也格至

  • 谢晦传·沈约

    谢晦字宣明,陈郡陽夏人。他祖父谢朗,是晋朝东陽太守;父亲谢重,是晋朝会稽王道子的骠骑长史;他的哥哥谢绚,是高祖的镇军长史,死得很早。谢晦最初当孟昶的建威府中兵参军。孟昶死后,高祖问刘穆之:“孟昶的部属中,谁适合到我的府中

  • 四·钱穆

    隋、唐时代,一面还是大门第,一面还是寺庙里的高僧们,来作知识界最高代表。汉、唐虽同样是统一昌明的大时代,但唐代知识分子的气魄意境,却显然与西汉不同。西汉知识分子从农村中来,孤寒拔起。唐代则从门第中来,都带有贵族气分

  • 中英藏印续约·佚名

    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五日,光绪十九年十月二十八日,大吉岭。光绪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即西历一千八百九十年三月十七日,藏、印立约未结通商、交涉、游牧三款,现已议定章程,接附前约。通商第一款 藏内亚东订于光绪二十年三月二十

  • 六年·佚名

    (丙寅)六年清嘉慶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己酉朔,詣孝安殿,行朔祭,仍行晝茶禮。○下勸農綸音于八道四都。敎曰:「予嘗聞之,民者國之本,農者民之重也,故民以食爲天。夫農者,非但民之所重,抑君之所資,祝願年豐,何年不然?而矧今予小子,夙夜

  • 卷八 八之三·孔颖达

    《破斧》,美周公也。周大夫以恶四国焉。恶四国者,恶其流言毁周公也。○恶,乌路反,注同。[疏]“《破斧》三章,章六句”至“国焉”。○正义曰:三章上二句恶四国,下四句美周公。经、序倒者,经以由四国之恶,而周公征之,故先言四国之

  • 卷十一·钱时

    钦定四库全书融堂书觧卷十一宋 钱时 撰旅獒西旅献獒太保作旅獒西旅西方之国也夫武王圣人也年且八袠矣獒微物顾何足道而召公反覆开陈不啻严师之训予弟盖作狂作圣在一念间一隙之投百邪之路也孟子曰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

  • 卷四十五·沈廷芳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三经注疏正字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四十五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礼记檀弓上第三公仪仲子章疏礼朋友至免 若他邦来还家而无主犹为之免【案防服记作朋友皆在他邦免归则已此推郑注义而为之

  • 原名·章太炎

    《七略》记名家者流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孙卿为《正名》篇,道后王之成名,&ldquo;刑名从商,爵名从周,文名从礼,散名之加于万物者,则从诸夏之成俗曲期&rdquo;。即礼官所守者,名之一端,所谓爵名也。庄周曰:&ldquo;《

  • 全国教育会议提议案·太虚

    ──十七年五月提议──为提议事:查中国民族,今用以建国治国的三民主义,虽以求中国的独立,和中国民族的自由平等为出发点,然其逐渐的推进程序,实以令世界各民族皆达于自由平等之地位,而成为真民治主义的真社会主义的大同世界

  • 入楞伽经卷第六·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卢迦耶陀品第五  尔时圣者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应正遍知一时说言。卢迦耶陀种种辩说。若有亲近供养彼人。摄受欲食不摄法食。世尊。何故说言卢迦耶陀种种辩说。亲近供养摄受欲食

  • 第五十九則 趙州頭長三尺·胡兰成

    第五十九則趙州頭長三尺舉:僧問趙州禪師:至道無難,唯嫌揀擇?纔有言語,是揀擇?和尚如何為人?趙州云:何不引盡這話?僧云:某甲只念到這裏。趙州云:只這至道無難,唯嫌揀擇。趙州禪師對三祖所云唯嫌揀擇,提出了「有揀擇?」的問題,全文已見

  • 佛说目连所问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尔时尊者大目犍连。于夜后分。从自住处往诣佛所。到已投地顶礼佛足于一面坐。彼时尊者大目犍连。即从坐起。白佛言。世尊。

  • 黄帝授三子玄女经·佚名

    黄帝授三子玄女经,撰人不详。《隋书‧经籍志》着录「玄女式经要法一卷」;萧吉《五行大义》引「玄女拭经」,疑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洞真部众术类。此书内容词语,与《黄帝龙首经》相似,亦为汉魏六朝古占卜书。

  • 医验随笔·沈奉江

    方书所载之因症脉治有定,而临床诊治则变幻无定。是故医生于精研方书之外,尤当熟玩 医案,庶几神明变化,活法在人,不为疾病所困矣。本书系无锡中医友谊会理事沈奉江先生口 述,门人周逢儒君笔记。案虽不多,而诊断之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