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十

万历四十一年七月丁巳朔享 太庙遣武定侯郭大诚代

○命百官祈晴

○户科给事中官应震言 福王庄田屡廑

明旨四万势难取盈乞先示明春之国日期俟分茅之后渐次清查以足原额给事中姚宗文言亦今日 福王之田土巨万而以为未满他日三王之餋赡千顷而有所不能不如内帑所贮多弘赐予使 福王不费经营坐享安富之实俱不报

○戊午礼部言 瑞王之年已二十三矣淑女之选又四年矣间关尚待聚室未期诸臣言者数数即臣部催请不啻再三而

皇上屡不报臣愚不能测也夫宇内匹夫匹妇有怨旷向隅之言 皇上宜为之测然柰何至亲子媳之期反若罔闻耶臣查 先朝昏礼多有以八月行者乞速涣纶音择吉举行毋令众庶有以窥国家情意之疏与典礼之缺

○己未蜀世子奉铨奏葬父宣圻乞扶柩送至葬所礼部查例以闻许之

○初命韩府立宗学狭西巡按毕懋康言秦中四藩惟韩宗最为蕃衍亦惟韩宗最为贫困盖僻在西偏既不可为居积之计高寒寡获又不能淂膏腴之饶株守一城之中计穷资生之策不流于花酒之场则惟作绿林之客何者计无复之耳查宗藩要例宗室蕃衍府分应该设立宗学合无遵炤要例建设宗学从公推举宗室中学行兼优题授宗正请给敕谕以掌宗教如县学之例量设廪增之数各二十名以广作餋遇提学考试之期宗正类取宗童送试每次收学科举不妨炤县学之数以示鼓舞其宗学衙门于绝府郡遗下府第改建宗正自有本等俸禄应用人役于各府军较拨给纸劄公费及廪粮膳夫银即于绝府应裁教授典膳等官遗下俸薪抵给至于秦庆二府向来俱未设有宗学亦当陆续议行如此则诗书餋其心而横逆之志歛衣冠诱其志而向上之念坚向来群不逞之风庶几其少变乎报可

○初淮安府安东县每年额徵漕粮一万四千七百石先年题准永折每石七钱共银一万二百九十四两内有府税银二千八百五十九两五钱助凑其额后因府税不足议停岁助悉归该县徵粮田地至是因灾患频仍田地冲阏巡抚凤阳都御史陈荐巡按御史王九叙请自万历四十一年为始每石永折五钱以苏疲邑民命户部覆议从之

○先是御史魏云中以贪鄙劾文选司郎中周应秋有云应秋受事以来引进匪人流毒天下给事中吴亮嗣以铨政固所当清群才亦自可惜如近日行取诸臣与会推督抚皆极一时之选天下人才不应摧折至是使后人误谓今日之铨除皆为天下之匪人借偏驳之说为扫除之谋蔓引株连不至空一国之人才不已云中亦纠亮嗣驾言群才可惜实激天下之人与之为难而已任受德其心憸刻阴鸷路人知之于是亮嗣列云中数月之内所攻击者若史继偕黄克缵徐兆魁熊廷弼董其昌薛三才张涛周应秋刘泽深等不分黑白皆以一笔尽其生平而他之暗剌微攻不在此限近又设为匪人之说以造无形之网罗天地生才有数而搏击若此空国之忧匪朝伊夕臣可袖手旁观乎云中复胪列所纠诸臣罪状谓倾险阴邪奸贪蠹国不可谓之才而亮嗣庇奸植党倾挤善类不可谓之惜才亮嗣言御史入台曾几何时而搏击已十余人即使尽淂其实已失包荒之度若徒以门户起见其何以服天下也时论韪之

○庚申 仁孝文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官祭 长陵

○辛酉兵部尚书王象乾言士而任京职方面旅食佣价似亦非体往往假借勘合牌票以乘驿即不然而自行遣牌州县未常有不应付者听其自取而无以制之非法也莫若因而著为令直书官职姓名于勘合内仍行两直各省驿传道臣严查地方官勿使夫马溢额违者按法究问其勘合自内出者各该衙门咨本部给之自外入者具文抚按给之宽严相济以成政体权归于朝廷恩意出自 皇上是今日所当举行者也得旨邮传冒滥已极所议宽严相济俱允行已而兵科给事中李奇珍以变乱成规执奏不从

○甲子巡抚辽东右佥都御史张涛乞休 上不允

○左都御史孙玮乞休上不允至是凡十九<锍-釒>矣

○乙丑 祖陵奉祀官朱斯盛以占田隐粮为州署摘发遂赴京奏辩 上以其擅离职守命抚按官逮冶

○刑科给事中姜性言 皇上处大臣之去亦何其无特操无差等乎今许弘纲业已行远莫可反矣孙玮之移住城隈 皇上不亟为裁谕以明其进退而全其终始恐孙玮且迁弘纲之次将赵焕亦效孙玮之移而诸臣尚多有注赵焕之籍者矣顷见阁臣誓死陈情复欲为弘纲之续济济朝班岂宜有此空虚之象哉不报

○巡抚延绥右佥都御史刘敏宽引疾乞休 上不允

○先是御史汤兆京署河南道主计典因御史金明时<锍-釒>论王图暨其子王淑抃遂以要挟劣考图盖冢卿孙丕扬乡人也至是科臣赵兴邦因评论臣品谓兆京献媚丕扬兆京亦<锍-釒>其媚冢卿赵焕且言长安口称劣无如明时岂可以应察之人而罗织当事遂举学差年例二事冢宰不会同本院为言焕以职掌争之引疾乞休 上曰学差年例衙门自有成例卿但照旧例行铨务烦重遵旨即出以慰朕怀

○左都御史孙玮亦言年例学差二事宪臣例得与闻如户部之边郎礼部之典试工部之河道事稍干系各堂上官亦皆坐名开送期于至 当不闻侵官见嫌 上亦以衙门自有成例答之

○丙寅

孝贞纯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礼遣官祭 茂陵

○左副都御史许弘纲乞休候旨不得遂行 上允之时弘纲久已出城复移至通湾候旨大学士叶向高言弘纲久事 皇上奉公体国简在 圣心兹行也出于万不得已臣甚知之而甚怜之必须明允其去于事体方便非但以全大臣去就之节亦以见

皇上优待弘纲之心也<锍-釒>上始有是命  ○京师大水

○南京江西河南俱大水守臣以闻

○丁卯宣府大雨雹杀禾稼

○升两广总督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鸣冈为南京刑部尚书

○兵部尚书王象乾言甘肃于西北诸镇最大外直玉门阳关内连秦陇朔方一径如线而银歹大永盘据两河先是火落赤皈依释门东虏以看佛僧为名假道西牧异日来者复来去者不去势必拥众挟赏挟赏不遂必且谋为深入嘉峪岷归之间恐无宁日已经督抚具题奉旨宣谕禁止今顺义王小头目扯库儿台吉乘虏王物故不告讨明文竟自统领部虏千骑托送布施为名突往西海迹其统众潜行罔遵禁约情形叵测而火酋之子又尾多骑阳为乞款阴以纠构目今草腓秋劲胡马嘶风顾可泄泄然而不为先事之虑耶伏乞敕令督抚衙门严查扯库儿台吉所领千骑是否顺义王部落因何不遵原议不告讨明文复来西海作何议处火酋之子领兵于东是否构衅务要查明并议仍一面宣谕虏王将前虏及节年送佛看佛迎佛诸酋速令尽归原巢不得久住西海并申饬该镇道将不时哨探虏情□常更宜加谨毋得疏虞以堕虏计从之

○赠故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郭正域为礼部尚书荫一子为国子生

○大学士叶向高言臣事 皇上日久受恩深重委无分毫可以补报然诸如招权纳贿坏法行私请托干求侵官越职一切欺 君误国等事实未常为此皆可以对天地质鬼神者至于国家多事朝政不行臣浮沉其间无所转移实是有罪夫安敢辞然 皇上深居日久如天之穆无声臭听万籁之争鸣如水之漫无堤防任百川之自溃典礼当行而不行章<锍-釒>当发而不发人才当用而不用政务当修而不修议论当断而不断徒以孤臣一身当天怒人怨之冲处赴汤蹈火之会而又不为之徵召耆硕以总其纲广用忠良以分其责急而求去则下温纶以强留缓而陈诚又束高阁而不问使天下之人但见 皇上任愚臣之专眷愚臣之笃便以为得 君如此何事之不可为而不知 皇上之心原只欲覊绁愚臣苟且了事初未常欲行其言而用其计也又言臣以被论杜门将二十日已具三<锍-釒>一揭请补阁臣请放臣去字字血诚言言痛切俱未蒙俞允大小臣工催迫愈急臣实难以安生屡欲冒罪径行而犹迁延隐忍者良以 圣恩深重臣义当全又见许弘纲孙玮新去故未敢相继而行如推补终不得请则臣无可奈何当于数日间遣家登舟臣暂时少留亦当继往负 君负国罪实难逃然而非臣之得已也 上谕曰卿辅政多年忠荩为国凡事毕力冒谤蒙讥朕岂不洞悉但烦言横肆逞臆波及且任事甫及半月致卿复又杜门意欲高蹈何得轻躁效尤有失君臣大义还以体国休休慎勿介怀阁臣岂有不补便著鸿胪寺堂上官宣谕朕意即出入阁佐理毋得再陈其余诸事候旨行

○戊辰命勋卫王继芳袭靖远伯爵

○己巳 孝安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官祭 昭陵  ○辛未以中元节遣官分祭 诸陵恭仁康定景皇帝 哀冲 庄敬二太子园

○癸酉宁夏镇天鼓鸣

○赐原任蓟辽总督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蹇达祭葬如例达四川重庆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除頴上知县升礼部主事山东佥事考察降知东平州升安庆府同知山东提学参政寻升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晋兵部左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回籍守制以拾遗听勘三十年起原官累赏军功升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三十六年七月卒于官议者谓达一腔忠赤三辅壮猷节制严而将士输诚寓折冲于谈笑战守预而夷酋效顺作巩固于金汤竟鞠躬而尽瘁宜崇恤以示酬云

○甲戌 成祖文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官祭 长陵  ○南京狭西道御史赵绂劾奏浙江巡抚高举贪戾顽钝宜亟斥以救民命以清仕路举引疾去举素以贿闻因有索于副使郑栋不应栋知不免发其私吏部以僚属讦害有伤法纪遂黜栋留举至是绂悉列其不法状时论快之

○命兵部左侍郎魏养蒙署刑部印

○丁丑升尚宝司卿赵鹏程为太常寺少卿寻致仕

○兵部尚书王象乾言国家兵制自五军三大营而外又以中都留守山东河南附近卫所摘发班军更番入卫隶营操练盖有备斯能无患居重可以驭轻 祖制闳远矣自工役相因遂致班政废弛近京营科道条陈一应工役俱令工部自募民失入卫班军尽发营操上班之时抚按责成清军府官督同掌印都司务选精壮正身拣汰老弱如真正缺伍即照例将城操军余及杂差人役补足额数并预造年貌文册先期送部到京之日听本部管班员外即照册点验尽数发营收操临验如年貌语音不对及额数不足者分别参治诏如议行

○吏部尚书赵焕复中明年例学差二事引风宪事宜一款内开提调学较御史吏部具缺礼部推举学行政事御史一员上请命下之日咨礼部请敕此学差之成例也若年例则万历戊申奉有院科官从公议拟协赞主持还属吏部之旨兆京乃增为部院科道不思煌煌 天语岂人臣可增减乎 上谕曰年例主持系吏部职掌河南道岂得与闻学差遵成例行并夺兆京俸三月以其渎辨且讹 明旨也

○戊寅升广东道御史苏惟霖为河南副使云南道御史曾用升为湖广副使户科给事中彭惟成为福建副使

○升山西参政王三才为江西按察使备兵徽安

○大学士叶向高以阁臣不补章<锍-釒>不下求去益切 上谕曰朕见近来大小臣工紊乱朝政忿争不已遂使各官不安其位朕甚恶之故将琐屑烦<锍-釒>留中未发卿辅政多年忠诚清正朕素鉴知其开讲等事卿已屡<锍-釒>具陈阁臣缺员朕即简发推补且昨所扎谕出自朕衷于卿何与今国家多事岂因逞臆浮言必欲高蹈恝然而去卿心安乎卿为股肱重臣当体君臣大义为重何可举意轻躁辄就轻国径去可乎否乎卿不必介怀宜仰体朕意亟出入阁赞襄弼成化理不必再有托陈卿宜钦承之

○甲申赠故南京兵部尚书邢玠太保仍荫一子为国子生

明神宗实录卷之五百十终

猜你喜欢
  卷一百十五·毕沅
  第七十八回 六龄幼女竟主中宫 廿载使臣重还故国·蔡东藩
  第三十二回 杀刘畅惧罪请师 系郅寿含冤毕命·蔡东藩
  第二回 黎都督复函拒使 吴军统被刺丧元·蔡东藩
  平定三逆方略卷三十六·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三·佚名
  卷之五十·佚名
  一五○九 寄谕礼部尚书纪昀原办文津阁书错讹不一而足·佚名
  五九八 军机大臣奏呈江苏巡抚杨魁解到《九十九筹》等书请旨销毁片·佚名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卷五·佚名
  羊欣传·李延寿
  王士元传·宋濂
  百家奴传·宋濂
  杨洪传·张廷玉
  附录·刘铭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不要这样盈盈地相看·戴望舒

    不要这样盈盈地相看,把你伤感的头儿垂倒,静,听啊,远远地,在林里,在死叶上的希望又醒了。是一个昔日的希望,它沉睡在林里已多年;

  • 卷三十四·唐圭璋

    ○瑞鹧鸪原误作点绛唇,兹依律改。但上下片一二两句俱仄起,又与瑞鹧鸪异昔日人言拾菜郎。根荄菜甲总盈筐。春夏秋冬闲不得,温炎凉冷镇长忙。今日予言截彩郎。能为斡运做经商。愿静一心休作用,好将四季细消

  • 卷第二·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纪第二弘光(下)弘光(下)顺治元年冬十月乙卯朔,我大清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是日,明铸「弘光通宝」钱;以总兵官郑芝龙镇守福建、罗联芳镇守贵州。丁巳(初三日),钱谦益疏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八·佚名

    弘治十七年十一月丁亥朔钦天监进弘治十八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本监官复诣文华殿进历于 皇太子○升云南按察司副使王槐为辽东苑马寺卿○戊子巡抚云南都御史陈金奏云南旧有银场矿脉微绝逃减银课

  • 明名臣琬琰録卷二十三·徐紘

    (明)徐纮 撰吏部尚书黄公神道碑  王直宣德十年今天子嗣大宝位临万邦顾南京根本重地建置百司而置吏部为之首宜得谨厚大臣往莅之九月以命吏部左侍郎黄公宗载陛辞之日诏进为尚书以行士大夫知公者莫不誉叹以为宜在京南八

  • 一七八 浙江巡抚三宝奏遵旨给还应退书籍折·佚名

    一七八 浙江巡抚三宝奏遵旨给还应退书籍折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初六日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遵旨覆奏事。七月廿九日接奉上谕:各省购办云云。仰见圣主稽古右文,嘉惠士林,以期世藏珍守之至意。伏查浙省办理遗书一事,臣前于奏覆

  • 卷六十六·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六十六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伍子胥列传第六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

  • 一七〇 在女子学院被囚记·周作人

    这就是我所做的所谓愉快的散文,是记述民国十八年四月十九日法学院学生袭击女子学院的事的,因为记的颇是详细,便将原文抄录于下:“四月十九日下午三时我到国立北平大学女子学院(前文理分院)去上课,到三点四十五分时分忽然听见

  • 卷二 魏书二 文帝纪第二·陈寿

    (曹丕)文帝纪,魏文帝名丕,字子桓,魏武帝曹操的太子。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出生在谯县。建安十六年(211),封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217),被立为魏国太子,太祖死后,他继位丞相、魏王。尊魏王后为王太后。把建安二十

  • 一、辽东之战争·汪荣宝

    太祖伐明之原因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年),太祖始建天命,定国号曰满洲。时海西四国,已平其三,独叶赫恃明援不下。太祖乃定议先挫明兵,次及叶赫。先是万历三十六年(一六○八年),太祖会明辽东副将及抚顺所备御,订两国臣民各守边境之

  • 商虫篇第四十九·王充

    变复之家谓虫食谷者,部吏所致也。贪则侵渔,故虫食谷。身黑头赤,则谓武官;头黑身赤,则谓文官。使加罚于虫所象类之吏,则虫灭息,不复见矣。夫头赤则谓武吏,头黑则谓文吏所致也。时或头赤身白,头黑身黄,或头身皆黄,或头身皆青,或皆白

  • 卷五·叶梦得

    <经部,春秋类,叶氏春秋传钦定四库全书叶氏春秋传卷五宋 叶梦得 撰桓公三及宋人卫人伐邾及不言主帅内之防者也犹曰及江人黄人伐陈尔然则非公欤非也公可及人以盟不可及人以伐盟君事伐臣与将焉也冬十月朔日有食之十有

  • 第一篇 学贵有恒(下)·丰子恺

    二重生活西洋文化用了不可抵抗的势力而侵入中国来。同时中国文化也用了顽强的势力而保住它的传统。于是中国人的思想上,生活上,处处出现新旧文化同时并存的状态。这叫做二重生活。譬如:这里在组织小家庭,那里在励行九世同

  • 卷第六·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六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一门第九子摄颂曰。应为洗足处  及以濯足盆热时须扇听  蚊虫开五拂缘处同前。时诸苾刍随在何地即便濯足。遂使诸蝇在处撩乱。时有长者婆罗门等。来入寺内见

  • 天宫事经·佚名

    归命彼世尊     应供正觉者一 椅子品一 椅子天宫一&ldquo;汝之椅殊妙黄金造,如意之速行所欲处。装饰华鬘缠美衣者,恰似雷光辉云顶。二依何汝有是容色?缘何汝处天宫享善果?又何可意财宝为汝生耶?三女神!大威神者!我问

  • 卷第十三·佚名

    嘉兴大藏经 神鼎云外泽禅师语录云外禅师语录卷第十三侍者深知编杂着端本论古今知识所遇不同因缘亦异故其形诸作用者不得不殊而其弘法利生之心则未有不同焉者也欲行古道于当今之世者勿法古人之迹当法古人之心法其心

  • 重修台湾县志·王必昌

    清鲁鼎梅主修,王必昌总辑。乾隆十七年(1752)书成刊刻。十五卷。分疆域、山水、建置、赋役、学校、祠宇、礼仪、武卫、职官、选举、人物、风土、艺文十三志,每志一卷,惟艺文两卷,外加杂记一卷。本书舆图较旧志简略,山川、风

  • 嘉义管内采访册·佚名

    又名《嘉义管内打猫各堡采访册》。地理杂志。清佚名纂辑。不分卷。约当光绪二十七年(1901)仿《云林县采访册》程式纂辑成书,记事补至二十四年,约四万字。分打猫西堡、北堡、南堡、东下堡下三分、东顶堡五个区域,设目因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