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学章句序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

大学所言不过学与教也故此序首冠以学教二字天降生民至之性二句言性之所赋人人皆同语意本商书惟皇降处来天之生人理与气而已理寓于气是性故序中性字凡五言之盖大学所以教人者不过使复其性尔两大学字不同上指此书言下指学校言

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

此节言气质之禀人人皆异气有清浊质有粹驳故清而粹者能知能全浊而驳者不能知不能全知属知全属行性之所有指仁义礼智而言

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

此节言得其气之至清者自然能尽其性就清浊粹驳中指出极清极粹者言之即生知安行之圣也聪明睿智指知言尽其性指行言与上文知性全之相应睿智之智与仁义礼智之智不同一以性言一以资言治谓法制禁令教谓政事设施已上四性字前二者就本原上説尽其性就圣人行上説复其性就学者行上説

此伏牺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而司徒之职典乐之官所由设也

上文説其理此实之以事天能生民而不能教之故圣君继天立极主教于上又设司徒典乐二官以掌教于下司徒总教百姓典乐专教胄子极字本义是屋栋借以为至髙至中之喻

三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嵗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庻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此节先言学之大备次言小学之事洒扫应对进退之节见礼记礼习度数节文所以教之中乐明声音髙下所以教之和射法一弓挟四矢验中否以观徳行御法一车乗四马御者执辔立车上欲调习不失驰驱书书字之体可以见心画数筭数之法可以尽物变六艺非八嵗以上所能究不过使晓其名物而已故上三者言节有品节存焉下六者言文文者名物之谓非其事也

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已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此节言大学之事天子元子是继世有天下者众子则建为诸侯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亦将有国家之责民之俊秀他日亦将用之以佐治天下故皆在所教穷理知之事正心以下行之事八嵗入小学十五入大学説见白虎通

夫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而其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彛伦之外

上言学校设施之法此言君身立教之本躬行心得谓躬行仁义礼智之道心得仁义礼智之徳日用如饮食起居皆是伦常理也

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俛焉以尽其力

前説上之所以为教此説下之所以为学性分指理言是体职分指事言是用

此古昔盛时所以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及周之衰贤圣之君不作学校之政不修教化陵夷风俗頺败时则有若孔子之圣而不得君师之位以行其政教于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以诏后世此节先言帝王逹而在上以身为教而道行于当世次言孔子穷而在下以言为教传诸其徒而道明于后世是亦天地气运盛衰使之然也陵小山夷平也言丘陵隤堕渐与地平教化渐废亦类于此

若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诸篇固小学之支流余裔上三篇见礼记下一篇见管子支者木之末流者水之末余者食之末裔者衣之末若只以水与衣皆谓支分之流余末之裔

而此篇者则因小学之成功以着大学之明法外有以极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者也

规模之大指三纲领节目之详指八条目此即所谓先王治化之序至孔子时方发明之以为大学教人之法

三千之徒盖莫不闻其説而曽氏之传独得其宗于是作为传义以发其意

曾子又推夫子之意而为之传

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自是以来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髙过于大学而无实

此节言人亡教熄虚无指老氏寂灭指佛氏云峯曰此之虚虚而有彼之虚虚而无此之寂寂而感彼之寂寂而灭所以髙而无实若吾儒穷理正心之学便着逐一就事物上理防所以异于老佛实而有用俗儒害于内者异端害于外者异端是总名虚寂是其中节目之大者

其他权谋术数一切以就功名之説与夫百家众技之流所以惑世诬民充塞仁义者又纷然杂出乎其间使其君子不幸而不得闻大道之要其小人不幸而不得蒙至治之泽晦盲否塞反覆沈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壊乱极矣

此节言学之教不传权是变诈谋是隂计术数是小道智数也百家如诸子小説之类众技如隂阳卜筮医药之类惑世诬民使斯民昬而不能知充塞仁义使斯道壅而不能行大道之要指大学中所载者至治之泽指大学中流出者不闻不蒙由上之人不能知不能行也晦如月之晦盲如目之盲否如气之否塞如川之塞晦盲言不明否塞言不行反覆是展转愈深而不可去沈如物没于水而不可浮痼如病着于身而不可愈五季指五代季世

天运循环无徃不复宋徳隆盛治教休明于是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实始尊信此篇而表章之既又为之次其简编发其归趣然后古者大学教人之法圣经贤传之指粲然复明于世虽以熹之不敏亦幸私淑而与有闻焉顾其为书犹颇放失是以忘其固陋采而辑之间亦窃附己意补其阙畧以俟后之君子极知僭逾无所逃罪然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修已治人之方则未必无小补云淳熙己酉二月甲子新安朱熹序

此节言学之教复显始防大学篇于戴记中先言程子应运而生上接孟子后言补程子而全孔曾之书治教休明谓治休美而教详明表章表而出之章而显之归趣趣言其始归言其终指归也趣向也【案大戴记保傅篇古者年八嵗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注曰小学谓庠门一作虎闱大学王宫之东束发谓成童白虎通曰八嵗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此太子之礼也尚书大传曰公卿之太子元士之嫡子年十三入小学年二十入大学此王子入学之期也又曰诸子姓既成者至十五入小学其蚤成者十八入大学愚案年数互有不同疑自天子太子而下为之节而文公独以白虎通论为断者举其重也又案语子曰吾十有五志于学朱子注曰即大学之道学记古者大学之教一年入学比年考校五年小成九年大成所谓辨志所谓知类通逹强立不反者亦与十五志学三十而立之言合则知文公以年十五为断者示学者一定之凖则也】

猜你喜欢
  卷三·蔡清
  论语纂疏卷八·赵顺孙
  经济文衡后集卷三·佚名
  卷一百十二·卫湜
   三 徇私舞弊和礼俗·林语堂
  春秋集传详説卷二十六·家铉翁
  伪经传授表第十二上·康有为
  议兵第十五·荀况
  卷二十九·吕祖谦
  推概与综括·钱穆
  民杂·慎到
  能言第四十·桓宽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六·唐慧琳
  当速组佛教正信会为在家众之统一团体 (注一)·太虚
  佛说诸法本无经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一出 防番·孟称舜

    【番卜算】〔外引众上〕既隼驻专城,万里声威盛。成都大将有花卿,草木知名姓。嵯峨蜀阙倚云霄,世掌貔貅志气豪。仗剑杀人如刈草,儿童望影亦魂销。自家帅节镇,世镇成都。剑川四路,悉归统辖。真所谓“花根木艳公卿子,虎体

  • 陈洵·龙榆生

    陈洵字述叔,广东新会人。少有才思,游江右十余年。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归安朱孝臧见其词,甚加推许,尝称新会陈述叔、临桂况夔笙为《并世两雄,无与抗手》。又为校印所著《海绡词》,并题句曰:《雕虫手,千古亦

  • 道诗精华录·佚名

    丘处机:《蟠溪集》 《先天吟》:大哉无极玄元道,何者不蒙灵应药?点化三光转碧空,滋荣万物开花萼。腾今跨古未尝坏,历险冲艰殊不弱。浩浩洪流自激扬,纷纷大化谁斟酌?混元一气首兴变,元上至尊唯独恶。踏碎虚空出杳冥,擘开混沌生挥

  • 山谷诗钞·吴之振

    黄庭坚柳闳展如苏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有意于学故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八字作诗赠之柳君文甚武,(一作“武甚”。)睥视万人豪。(“睥视”,一作“睨睨”。)老气鼓不作,卷旗解弓刀。上为朝阳桐,下为涧溪毛。囊中有美实,期子种蟠桃。浮

  • 卷七百三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三十三李密李密京兆长安人隋末以父寛荫为左亲侍宇文述劝令学因谢病读书尝乘一黄牛被以蒲鞯挂汉书一帙於角上一手捉靷一手翻卷越公杨素见而异之语其子玄感倾心结纳及玄感举兵迎密为谋主兵

  • 卷四十三·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四十三顾况况字逋翁苏州海盐人长于歌诗性好诙谐虽王公之贵亦戏侮之尝为韩滉节度判官与栁浑李泌善浑辅政以校书征及泌为相自谓当得达官稍迁著作郎悒悒不乐求归坐诗语调谑贬饶州司户参军后隠

  • 太祖母昭宪杜太后传·脱脱

    太祖的母亲昭宪杜太后,是定州安喜人。杜太后的父亲杜爽,赠封为太师。杜太后的母亲范氏,生了五个儿子三个女儿,杜太后排行老大。成年后,嫁给宣祖。杜太后治家严谨果毅有礼法。生邕王光济、太祖、太宗、秦王廷美、夔王光赞、

  • 毕自严传·张廷玉

    毕自严,字景曾,淄川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初任松江推官,年纪轻轻就很有才干,被朝廷召用为刑部主事。后来做过工部员外郎中,升为淮徐道参议。回家为母亲守完丧后,被派往守卫冀宁。又改官河东副使,请病假离任了。后来又被

  • 幽梦续影·朱锡绶

    幽梦续影序吾师镇洋朱先生,名锡绶,字撷筠,盛君大士高足弟子也,著作甚富,屡困名场,后作令湖北,不为上官所知,郁郁以殁,祖荫裟轺之年,奉手受教,每当岸帻奋麈,陈说古今,诲童发蒙,使人不倦。自咸丰甲寅,先生作吏南行,遂成

  • 第七篇 箴言 第七十七章 张弓·林语堂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语译天道的作用,好像把弦系在弓上一

  • 杂宝藏经卷第三·佚名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兄弟二人俱出家缘  仇伽离谤舍利弗等缘  龙王偈缘  提婆达多欲毁伤佛因缘  共命鸟缘  白鹅王缘  大龟因缘  二辅相诡媾缘  山鸡王缘  吉利鸟缘  老仙缘  二估客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澄观

    (已下入第五十二经)第五明出现境界。正显分齐之境。兼辨所缘之境。依初义者。前约智以显心。此正明智用分齐。依后义者。前明能知今辨所缘。由所缘无边故。显分齐难思。分齐难思故方穷所缘之境。二义相成如函盖相称。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六卷·安慧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六卷安慧菩萨糅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决择分中谛品第一之一复次略说决择有四种。谓谛决择法决择得决择论议决择。谛决择复有四种。谓依苦集灭道四圣谛说苦谛云何。谓有情生及生所依处

  • 崇先真歇了禅师塔铭·真歇清了

    夫道诣於大同。性成乎圆通。无住而住。不空而空。东西三十三传默合符节。信不私而公也。佛吞三世。经破微尘。发自己之光明。得衲僧之机用。根境平出。行履自然。天地之默。成阴阳之化光。四时之气。备万汇之慈等。祖

  • 左忠毅公集·左光斗

    诗文集。明左光斗(1575—1625)撰。五卷。光斗字遗直,号浮丘,桐城(今属安徽)人。万历进士,除中书舍人。天启四年任左佥都御史。因与杨涟一同弹劾魏忠贤,列举其三十二斩罪,被陷害,下狱死。魏阉既诛,福王时追谥忠毅。是集凡奏疏

  • 皇王大纪·胡宏

    八十卷。南宋胡宏(1106-1162)撰。宏字仁仲,号五峰,建宁崇安(今属福建)人。安国季子,以荫补右承务郎。秦桧当国,避而不出,笃意理学。着有《知言》、《皇王大纪》、《五峰集》。书分三纪,《三皇纪》和《五帝纪》自盘古至尧舜,年

  • 佛说阿难四事经·佚名

    佛说阿难四事经,一卷,吴支谦译。说四事供佛之法。摄于小乘部。一慈心俯育人畜,二悲心周给穷苦,三不食肉,持五戒,四敬沙门,行此四事,如供佛无异。

  • 持明藏八大总持王经·佚名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共说十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