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后主传第三

后主讳禅,字公嗣,先主子也。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立为王太子。及即尊号,册曰:「惟章武元年五月辛巳,皇帝若曰:太子禅,朕遭汉运艰难,贼臣篡盗,社稷无主,格人群正,以天明命,朕继大统。今以禅为皇太子,以承宗庙,祗肃社稷。使使持节丞相亮授印缓,敬听师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与!」礼记曰:行一物而三善者,惟世子而已,其齿于学之谓也。郑玄日:物犹事也。三年夏四月,先主殂于永安宫。五月,后主袭位于成都,时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是岁魏黄初四年也。魏略曰:初备在小沛,不意曹公卒至,遑遽弃家属,后奔荆州。禅时年数岁,窜匿,随人西入汉中,为人所卖。及建安十六年,关中破乱,扶风人刘括避乱入汉中,买得禅,问知其良家子,遂养为子,与娶妇,生一子。初禅与备相失时,识其父字玄德。比舍人有姓简者,及备得益州而简为将军,备遣简到汉中,舍都邸。禅乃诣简,简相检讯,事皆符验。简喜,以语张鲁,鲁(乃)洗沐送诣益州,备乃立以为太子。初备以诸葛亮为太子太傅,及禅立,以亮为丞相,委以诸事,谓亮曰:「政由葛氏,祭则寡人。」亮亦以禅未闲于政,遂总内外。臣松之案:二主妃子传曰「后主生于荆州」,后主传云「初即帝位,年十七」,则建安十二年生也。十三年败于长阪,备弃妻子走,赵云传曰「云身抱弱子以免」,即后主也。如此,备与禅未尝相失也。又诸葛亮以禅立之明年领益州牧,其年与主簿杜微书曰「朝廷今年十八」,与禅传相应,理当非虚。而鱼豢云备败于小沛,禅时年始生,及奔荆州,能识其父字玄德,计当五六岁。备败于小沛时,建安五年也,至禅初立,首尾二十四年,禅应过二十矣。以事相验,理不得然。此则魏略之妄说,乃至二百馀言,异也!又案诸书记及诸葛亮集,亮亦不为太子太傅。

建兴元年夏,牂牁太守硃褒拥郡反。魏氏春秋曰:初,益州从事常房行部,闻褒将有异志,收其主簿案问,杀之。褒怒,攻杀房,诬以谋反。诸葛亮诛房诸子,徙其四弟于越隽,欲以安之。褒犹不悛改,遂以郡叛应雍闿。臣松之案:以为房为褒所诬,执政所宜澄察,安有妄杀不辜以悦奸慝?斯殆妄矣!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闿反,流太守张裔于吴,据郡不宾,越隽夷王高定亦背叛。是岁,主皇后张氏。遣尚书郎邓芝固好于吴,吴王孙权与蜀和亲使聘,是岁通好。

二年春,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三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建宁、永昌郡为云南郡,又分建宁、牂牁为兴古郡。十二月,亮还成都。

四年春,都护李严自永安还住江州,筑大城。今巴郡故城是。

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诸葛亮集载禅三月下诏曰:「朕闻天地之道,福仁而祸淫;善积者昌,恶积者丧,古今常数也。是以汤、武脩德而王,桀、纣极暴而亡。曩者汉祚中微,网漏凶慝,董卓造难,震荡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残剥海内,怀无君之心。子丕孤竖,敢寻乱阶,盗据神器,更姓改物,世济其凶。当此之时,皇极幽昧,天下无主,则我帝命陨越于下。昭烈皇帝体明叡之德,光演文武,应乾坤之运,出身平难,经营四方,人鬼同谋,百姓与能。兆民欣戴。奉顺符谶,建位易号,丕承天序,补弊兴衰,存复祖业,诞膺皇纲,不坠于地。万国未定,早世遐殂。朕以幼冲,继统鸿基,未习保傅之训,而婴祖宗之重。六合壅否,社稷不建,永惟所以,念在匡救,光载前绪,未有攸济,朕甚惧焉。是以夙兴夜寐,不敢自逸,每从菲薄以益国用,劝分务穑以阜民财,授方任能以参其听,断私降意以养将士。欲奋剑长驱,指讨凶逆,硃旗未举,而丕复陨丧,斯所谓不燃我薪而自焚也。残类馀丑,又支天祸,恣睢河、洛,阻兵未弭。诸葛丞相弘毅忠壮,忘身忧国,先帝讬以天下,以勖朕躬。今授之以旄钺之重,付之以专命之权,统领步骑二十万众,董督元戎,龚行天罚,除患宁乱,克复旧都,在此行也。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于东城,宗族(如焚)〔焚如〕,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今贼效尤,天人所怨,奉时宜速,庶凭炎精祖宗威灵相助之福,所向必克。吴王孙权同恤灾患,潜军合谋,掎角其后。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馀人诣受节度,大军北出,便欲率将兵马,奋戈先驱。天命既集,人事又至,师贞势并,必无敌矣。夫王者之兵,有征无战,尊而且义,莫敢抗也,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今旍麾首路,其所经至,亦不欲穷兵极武。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及魏之宗族、支叶、中外,有能规利害、审逆顺之数,来诣降者,皆原除之。昔辅果绝亲于智氏,而蒙全宗之福,微子去殷,项伯归汉,皆受茅土之庆。此前世之明验也。若其迷沈不反,将助乱人,不式王命,戮及妻孥,罔有攸赦。广宣恩威,贷其元帅,吊其残民。他如诏书律令,丞相其露布天下,使称朕意焉。」

六年春,亮出攻祁山,不克。冬,复出散关,围陈仓,粮尽退。魏将王双率军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还汉中。

七年春,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遂克定二郡。冬,亮徙府营于南山下原上,筑汉、乐二城。是岁,孙权称帝,与蜀约盟,共交分天下。

八年秋,魏使司马懿由西城,张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斜,余奢反。欲攻汉中。丞相亮待之于城固、赤阪,大雨道绝,真等皆还。是岁,魏延破魏雍州刺史郭淮于阳谿。徙鲁王永为甘陵王。梁王理为安平王,皆以鲁、梁在吴分界故也。

九年春二月,亮复出军围祁山,始以木牛运。魏司马懿、张郃救祁山。夏六月,亮粮尽过军,郃追至青封,与亮交战,被箭死。秋八月,都护李平废徙梓潼郡。汉晋春秋曰:冬十月,江阳至江州有鸟从江南飞渡江北,不能达,堕水死者以千数。

十年,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

十一年冬,亮使诸军运米,集于斜谷口,治斜谷邸阁。是岁,南夷刘胄反,将军马忠破平之。

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秋八月,亮卒于渭滨。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延败走;斩延首,仪率诸军还成都。大赦。以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

十三年春正月,中军师杨仪废徙汉嘉郡。夏四月,进蒋琬位为大将军。

十四年夏四月,后主至湔,臣松之案:湔,县名也,属蜀郡,音翦。登观阪,看汶水之流,旬日还成都。徙武都氐王苻健及氐民四百馀户于广都。

十五年夏六月,皇后张氏薨。

延熙元年春正月,立皇后张氏。大赦,改元。立子璿为太子,子瑶为安定王。冬十一月,大将军蒋琬出屯汉中。

二年春三月,进蒋琬位为大司马。

三年春,使越隽太守张嶷平定越隽郡。

四年冬十月,尚书令费祎至汉中,与蒋琬谘论事计,岁尽还。

五年春正月,监军姜维督偏军,自汉中还屯涪县。

六年冬十月,大司马蒋琬自汉中还,住涪。十一月,大赦。以尚书令费祎为大将军。

七年闰月,魏大将军曹爽、夏侯玄等向汉中,镇北大将军王平拒兴势围,大将军费祎督诸军往赴救,魏军退。夏四月,安平王理卒。秋九月,祎还成都。

八年秋八月,皇太后薨。十二月,大将军费祎至汉中,行围守。

九年夏六月,费祎还成都。秋,大赦。冬十一月,大司马蒋琬卒。魏略曰:琬卒,禅乃自摄国事。

十年,凉州胡王白虎文、治无戴等率众降,卫将军姜维迎逆安抚,居之于繁县。是岁,汶山平康夷反,维往讨,破平之。

十一年夏五月,大将军费祎出屯汉中。秋,涪陵属国民夷反,车骑将军邓芝往讨,皆破平之。

十二年春正月,魏诛大将军曹爽等,右将军夏侯霸来降。夏四月,大赦。秋,卫将军姜维出攻雍州,不克而还。将军句安、李韶降魏。

十三年,姜维复出西平,不克而还。

十四年夏,大将军费祎还成都。冬,复北驻汉寿。大赦。

十五年,吴王孙权薨。立子琮为西河王。

十六年春正月,大将军费祎为魏降人郭循所杀于汉寿。夏四月,卫将军姜维复率众围南安,不克而还。

十七年春正月,姜维还成都。大赦。夏六月,维复率众出陇西。冬,拔狄道、(河间)〔河关〕、临洮三县民,居于绵竹、繁县。

十八年春,姜维还成都。夏,复率诸军出狄道,与魏雍州刺史王经战于洮西,大破之。经退保狄道城,维却住锺题。

十九年春,进姜维位为大将军,督戎马,与镇西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至。秋八月,维为魏大将军邓艾所破于上邽。维退军还成都。是岁,立子瓒为新平王。大赦。

二十年,闻魏大将军诸葛诞据寿春以叛,姜维复率众出骆谷,至芒水。是岁大赦。

景耀元年,姜维还成都。史官言景星见,于是大赦,改年。宦人黄皓始专政。吴大将军孙綝废其主亮,立琅邪王休。

二年夏六月,立子谌为北地王,恂为新兴王,虔为上党王。

三年秋九月,追谥故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

四年春三月,追谥故将军赵云。冬十月,大赦。

五年春正月,西河王琮卒。是岁,姜维复率众出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

六年夏,魏大兴徒众,命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锺会、雍州刺史诸葛绪数道并攻。于是遣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辅国大将军董厥等拒之。大赦。改元为炎兴。冬,邓艾破卫将军诸葛瞻于绵竹。用光禄大夫谯周策,降于艾,奉书曰:「限分江、汉,遇值深远,阶缘蜀土,斗绝一隅,干运犯冒,渐苒历载,遂与京畿攸隔万里。每惟黄初中,文皇帝命虎牙将军鲜于辅,宣温密之诏,申三好之恩,开示门户,大义炳然,而否德暗弱,窃贪遗绪,俯仰累纪,未率大教。天威既震,人鬼归能之数,怖骇王师,神武所次,敢不革面,顺以从命!辄敕群帅投戈释甲,官府努藏一无所毁。百姓布野,馀粮栖亩,以俟后来之惠,全元元之命。伏惟大魏布德施化,宰辅伊、周,含覆藏疾。谨遣私署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驸马都尉邓良奉赍印缓,请命告诚,敬输忠款,存亡敕赐,惟所裁之。舆榇在近,不复缕陈。」是日,北地王谌伤国之亡,先杀妻子,次以自杀。汉晋春秋曰:后主将从谯周之策,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后主不纳,遂送玺缓。是日,谌哭于昭烈之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左右无不为涕泣者。绍、良与艾相遇于雒县。艾得书,大喜,即报书,王隐蜀记曰:艾报书云:「王纲失道,群英并起,龙战虎争,终归真主,此盖天命去就之道也。自古圣帝,爰逮汉、魏,受命而王者,莫不在乎中土。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以兴洪业,其不由此,未有不颠覆者也。隗嚣凭陇而亡,公孙述据蜀而灭,此皆前世覆车之鉴也。圣上明哲,宰相忠贤,将比隆黄轩,侔功往代。衔命来征,思闻嘉响,果烦来使,告以德音,此非人事,岂天启哉!昔微子归周,实为上宾,君子豹变,义存大易,来辞谦冲,以礼舆榇,皆前哲归命之典也。全国为上,破国次之,自非通明智达,何以见王者之义乎!」禅又遣太常张峻、益州别驾汝超受节度,遣太仆蒋显有命敕姜维。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馀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馀物称此。遣绍、良先还。艾至城北,后主舆榇自缚,诣军垒门。艾解缚焚榇,延请相见。晋诸公赞曰:刘禅乘骡车诣艾,不具亡国之礼。因承制拜后主为骠骑将军。诸围守悉被后主敕,然后降下。艾使后主止其故宫,身往造焉。资严未发,明年春正月,艾见收。锺会自涪至成都作乱。会既死,蜀中军众钞略,死丧狼籍,数日乃安集。

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策命之曰:「惟景元五年三月丁亥。皇帝临轩,使太常嘉命刘禅为安乐县公。于戏,其进听朕命!盖统天载物,以咸宁为大,光宅天下,以时雍为盛。故孕育群生者,君人之道也,乃顺承天者,坤元之义也。上下交畅,然后万物协和,庶类获乂。乃者汉氏失统,六合震扰。我太祖承运龙兴,弘济八极,是用应天顺民,抚有区夏。于时乃考因群杰虎争,九服不静,乘间阻远,保据庸蜀,遂使西隅殊封,方外壅隔。自是以来,干戈不戢,元元之民,不得保安其性,几将五纪。朕永惟祖考遗志,思在绥缉四海,率土同轨,故爰整六师,耀威梁、益。公恢崇德度,深秉大正,不惮屈身委质,以爱民全国为贵,降心回虑,应机豹变,履言思顺,以享左右无疆之休,岂不远欤!朕嘉与君公长飨显禄,用考咨前训,开国胙土,率遵旧典,钖兹玄牡,苴以白茅,永为魏籓辅,往钦哉!公其祗服朕命,克广德心,以终乃显烈。」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馀人。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令郤正、殿中督张通并封列侯。汉晋春秋曰: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公泰始七年薨于洛阳。蜀记云:谥曰思公子恂嗣。

评曰: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闇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礼,国君继体,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则革称建兴,考之古义,体理为违。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于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然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没后,兹制渐亏,优劣着矣。华阳国志曰:丞相亮时,有言公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原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语赦也。若刘景升、季玉父子,岁岁赦宥,何益于治!」臣松之以为「赦不妄下」,诚为可称,至于「年名不易」,犹所未达。案建武、建安之号,皆久而不改,未闻前史以为美谈。「经载十二」,盖何足云?岂别有他意,求之未至乎!亮殁后,延熙之号,数盈二十,「兹制渐亏」,事又不然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 谢晦·沈约
  列传文苑第七十三 袁跃 裴敬宪 卢观 封肃 邢臧 裴伯茂 邢昕 温子升·魏收
  目録·浦起龙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五·汪楫
  第四十三回 覆叛巢智全符氏女 投火窟悔拒汉家军·蔡东藩
  卷之八十一·佚名
  八三二 谕内阁全书第一分完竣所有总校等着总裁查明咨部照例议叙·佚名
  一五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现得书名部数及酌定章程饬办情形折·佚名
  卷之一百十七·祁韵士
  绎史卷一百五十四上·马骕
  一九 子京的末路·周作人
  甲申传信录卷七·钱士馨
  卷十九·佚名
  卷一百七十六·杨士奇
  卷五十六·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五·董康

      ○繡衣郞   不知何人所作。大略與胭脂雪相仿。而稍有同異。以白囘贖授巡按御史。取漢書暴勝之繡衣持斧之義。名之曰繡衣郞也。其事無所本。   明隆慶年間。河南洛陽縣皂役白施。字心懷。妻黃早沒。子名囘贖

  • 卷三·陈肇兴

    磺溪(彰化)陈肇兴伯康丙辰丁巳戊午·丙辰虎山岩经废园有感春兴夏雨大墩与廖沧洲茂才夜话,即叠原韵奉答连日风雨,戏用三讲全韵调沧洲捒中大风雨歌在捒连日淫潦,欲归不得,忽逢晴霁,喜而有作村馆杂兴再叠前韵留别沧洲题杨

  • ●卷一百五·徐梦莘

      炎兴下帙五。   起建炎元年六月二日庚申,尽四日壬戌。   纲议国是奏劄曰:臣窃以和战守三者一理也。虽有高城深池弗能守也。则何以战虽有坚甲利兵弗能战也。则何以和以守则固以战则胜然後其和可保不务战守之计惟

  • 第二十三回 出娇娃英主升遐 逞奸情帝女谋变·蔡东藩

      却说突厥车鼻可汗,原名斛勒,本与突厥同族,世为小可汗。颉利败后,突厥余众,欲奉他为大可汗,适因薛延陀盛强,车鼻不敢称尊,率众投薛延陀。薛延陀以车鼻本出贵种,且有勇略,为众所附,将来恐为己患,不如先行下手,杀死了他,免留遗祸,

  • 李鋋传·宋濂

    李鋋小字松寿,潍州人,李全的儿子。也有人说,鋋本衢州徐氏的后人,其父曾为扬州司理参军,李全只是招鋋为养子而已。太祖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李全背叛宋朝,举山东州郡归附蒙古。太师、国王孛鲁承制拜李全为山东淮南楚州行省

  • 王朴传·张廷玉

    王朴,同州人。洪武十八年(1385)的进士。原名权,太祖为他改的名。任命为吏科给事中,因直谏忤逆了圣旨而罢官。不久起任为御史,陈奏时事几千言。他性格耿直,多次与太祖争辩是非,不肯屈服。一天,遇事争论十分激烈。太祖大怒,命令

  • 读书偶记卷三·雷鋐

    副都御史雷鋐撰克己即所以变化气质复礼即复性功夫葢天命之性本纯粹至善落到气质则目之于色耳之于声之类凡物欲之累皆己之气质引之是谓身之私欲也克己者克去其身之私欲也此身之私欲虽克未能事事恰好便是性分亏欠处礼者

  • 卷五十七·佚名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四尔时善财童子作如是念。我当云何见善知识。善知识者远离世间。住无所住不著诸入。超出障碍趣无碍道。具净法身善业化身。以明净智观诸世间。大愿成满。持佛法身。如意法身。非生灭身。非来去

  • 卷三十三·道世

    △兴福灾第二十七(此有八部)▲述意部第一昔优填初刻栴檀,波斯始铸金质。皆现写真容,工图妙相。故能流光动瑞,避席施虔。爰至发爪两塔,衣影二台,皆是如来在世,已见成轨。自收迹河边,阇维林外,八王请分,还国起塔,及瓶炭二所,於是十刹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四·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二分實際品第七十八之二   善現當知.如有如來應正等覺化作四衆所謂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假使   化佛或經一劫或一劫餘爲彼四衆宣說正法.於意云何.如是化衆頗有能得或預流

  • 卷第三·佚名

    付法藏因缘传卷第三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尊者阿难以法付嘱商那和修。而告之曰。世尊昔游摩突罗国。顾命我言。于此国中当有长者。名为鞠多。其子号曰忧波鞠多。于禅法中最为第一。虽无相好化度如我。我灭度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 六·江味农

    【“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经中凡言是名,皆是约相说,即是约缘起义说。凡言即非,皆是约性说,亦即约性空义说也。须知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者,意

  • 卷第四·佚名

    嘉兴大藏经 神鼎云外泽禅师语录云外禅师语录卷第四参学门人宏怤编普说僧问古人道诸佛不出世祖师未西来佛法遍天下谈玄口不开既是佛法遍天下为甚么谈玄口不开师云咭嘹舌头三千里进云诸佛已出世祖师既西来支分派列五

  • 包孝肃奏议·包拯

    一题《孝肃包公奏议》。北宋包丞撰。10卷。治平二年(1065)由包拯门人张田编次。分应诏、致君、任相、择官等30门,凡171篇,多是针对时政提出的主张和建议,是包拯思想的集中体现。体现其政治思想的有《仁宗皇帝开天章阁亲

  • 国朝宋学渊源记·江藩

    又名《宋学渊源记》。清江藩著。上、下及附录三卷。以记述清代宗宋儒义理之学学者的学术思想、师承渊源为主要内容,故名之。上卷记孙奇逢、李中孚等北方学者,下卷记张履祥、朱泽云等南方学者,附录卷记彭绍升等亦儒亦禅的

  • 玉楸药解·黄元御

    本草著作。8卷。清黄元御(坤载)撰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作者号玉楸子,故以名书。此书继《长沙药解》之后成书,收张仲景医书未载之药293味,分草、木、金石、果、禽兽、鳞介虫鱼、人、杂类8部予以论述。内容论述简要,

  • 新中国·陆士谔

    又名《立宪四十年后之中国》。章回小说。近代陆士谔著。十二回。叙清宣统二年元旦,书中主人公喝酒后酣睡,女友忽来呼之出游,见世已大变,已是清宣统四十三年。原来清宣统三年改为君主立宪政体,四十年后,中国已成为世界头号强

  • 情史·冯梦龙

    笔记小说集。全称《情史类略》,又称《情史宝鉴》。明冯梦龙(署名詹詹外史)编。二十四卷。约编成于明天启六年(1626)至崇祯三年(1630)间。选录历代笔记小说中有关爱情的故事与编者传闻约870余篇,经加工整理而成。保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