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辰州(即沅陵)

离开了家中的亲人,向什么地方去,到那地方去又做些什么,将来有些什么希望,我一点儿也不知道.我还只是十四岁稍多点一个孩子,这份年龄似乎还不许可我注意到与家中人分离的痛苦,我又那么欢喜看一切新奇东西,听一切新奇声响,且那么渴慕自由,所以初初离开本乡时,深觉得无量快乐.

可是一上路,却有点忧愁了.同时上路的约三百人,我没有一个熟人.我身体既那么小,背上的包袱却似乎比本身还大.到处是陌生面孔,我不知道日里同谁吃饭,且不知道晚上同谁睡觉.听说当天得走六十里路,才可到有大河通船舶的地方,再坐船向下行.这么一段长路照我过去经验说来,还不知道是不是走得到.家中人担心我会受寒,在包袱中放了过多的衣服,想不到我还没享受这些衣服的好处以前,先就被这些衣服累坏了.

尤其使我害怕的,便是那些坐在轿子里的几个女孩子,和骑在白马上几个长官,这些人我全认得他们,他们已仿佛不再认识我.由于身份的自觉,当无意中他们轿马同我走近时,我实在又害怕又羞怯.为了逃避这些人的注意,我就同几个差弁模样的年轻人,跟在一伙脚夫后面走去.后来一个脚夫看我背上包袱太大了一点,人可太小了一点,便许可我把包袱搭到他较轻的一头去.我同时又与一个中年差遣谈了话,原来这人是我叔叔一个同学.既有了熟人,又双手洒脱地走空路,毫不疲倦的,黄昏以前我们便到了一个名叫高村的大江边了.

一排篷船泊定在水边,大约有二十余只,其中一只较大的还悬了一面红绸帅字旗.各个船头上全是兵士,各人皆在寻觅着指定的船.那差遣已同我离开了,我便一个人背了那个大包袱,怯怯地站到岸上,随后向一只船旁冲去,轻轻地问:有地方吗?大爷.那些人总说:满了,你自己看,全满了!你是第几队的?我自己就不知道自己应分在第几队,也不知道去问谁.有些没有兵士的船看来仿佛较空的,他们要我过去问问,又总因为船头上站得有穿长衣的秘书参谋,他们的神气我实在害怕,不敢冒险过去问问.

天气看看渐渐的夜了下来,有些人已经在船头烧火煮饭,有些人已蹲着吃饭,我却坐在岸边大石上,发呆发愁,想不出什么办法.那时宽阔的江面,已布满了薄雾,有野鹜之类拍翅在水面向对河飞去,天边剩余一抹深紫.见到这些新奇光景,小小心中来了一分无言的哀戚.自己便微笑着,揉着为长途折磨坏了的两只脚.我明白,生命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世界.

一会儿又看见那个差遣,差遣也看到我了.

啊,你这个人,怎么不上船呀?船上全满了,没有地方可上去的.船上全满了,你说!你那么拳头大的小孩子,放大方点,什么地方不可以肏进去.来,来,我的小老弟,这里有的是空地方!我见了熟人高兴极了.听他一说我就跟了他到那只船上去.原来这还是一只空船!不过这船舱里舱板也没有,上面铺的只是一些稀稀的竹格子,船摇动时就听到舱底积水汤汤的流动,到夜里怎么睡觉?正想同那差遣说我们再去找找看,是不是别的地方当真还可照他用的那个粗俚字眼肏进去,一群留在后边一点本军担荷篷帐的伕子赶来了.我们担心一走开,回头再找寻这样一个船舱也不容易,因此就同这些伕子挤得紧紧地住下来.到开饭时有人各船上来喊叫,因为取饭的原因,我却碰到了一个军械处的熟人.于是换了一个船,转到军械船上住下,吃过饭,一会儿便异常舒服地睡熟了.

船上所见无一事不使我觉得新奇.二十四只大船有时衔尾下滩,有时疏散散浮到那平潭里.两岸时时刻刻在一种变化中,把小小的村落,广大的竹林,黑色的悬岩,一一收入眼底.预备吃饭时,长潭中各把船只任意溜去,那份从容那份愉快处,实在使人感动.摇橹时满江浮荡着歌声.我就看这些,听这些,把家中人暂时完全忘掉了.四天以后,我们的船编成一长排,停泊在辰州城下中南门的河岸专用码头边.

又过了两天,我们已驻扎在总爷巷一个旧参将衙门里,一份新的日子便开始了.

墙壁各处是膏药,地下各处是瓦片同乱草,草中留下成堆黑色的干粪便,这就是我第一次进衙门的印象.于是轮到了我们来着手扫除了.做这件事的共计二十人,我便是其中一个.大家各在一种异常快乐情形下,手脚并用整整工作了一个日子,居然全部弄清爽了.庶务处又送来了草荐同木板,因此在地面垫上了砖头,把木板平铺上去,摊开了新做的草荐,一百个人便一同躺到这两列草荐上,十分高兴把第一个夜晚打发走了.

到地后,各人应当有各人的事,做补充兵的,只需要大清早起来操跑步.操完跑步就单人教练,把手肘向后抱着,独自在一块地面上,把两只脚依口令起落,学慢步走.下午无事可做,便躺在草荐上唱《大将南征》的军歌.每个人皆结实单纯,年纪大的约二十二岁,年纪小的只十三岁,睡硬板子的床,吃粗粝陈久的米饭,却在一种沉默中活着下来.我从本城技术班学来那份军事知识,很有好处,使我为日不多就做了班长.

直到现在我还不明白为甚么当时有些兵士不能随便外出,有些人又可自由出入.照我想来则大概是城里人可以外出,乡下人可以外出却不敢外出.

我记得我的出门是不受任何限制的,但每早上操过跑步时,总得听苗人吴姓连长演说:我们军人,原是卫国保民.初到这来客军极多,一切要顾脸面.外出时节制服应当整齐,扣子扣齐,腰带弄紧,裹腿缠好.胡来乱为的,要打屁股.说到这里时,于是复大声说:听到了么?大家便说:听到了.既然答应全已听到,就解散了.当时因犯事被按在石地上打板子的,就只有营中火夫,兵士却因为从小地方开来,十分怕事,谁也不敢犯罪,不作兴挨打.

我很满意那个街上,一上街触目都十分新奇.我最欢喜的是河街,那里使人惊心动魄的是有无数小铺子,卖船缆,硬木琢成的活车,小鱼篓,小刀,火镰,烟嘴.满地是有趣味的物件.我每次总去蹲到那里看一个半天,同个绅士守在古董旁边一样恋恋不舍.

城门洞里有一个卖汤圆的,常常有兵士坐在那卖汤圆人的长凳上,把热热的汤圆向嘴上送去.间或有一个本营里官佐过身,得照规矩行礼时,便一面赶忙放下那个土花碗,把手举起,站起身来含含糊糊地喊敬礼.那军官见到这种情形,有时也总忍不住微笑.这件事碰头最多的还是我.我每天总得在那里吃一回汤圆或坐下来看看各种各样过往路人.

我又常常同那团长管马的张姓马夫,牵马到朝阳门外大坪里去放马,把长长的缰绳另一端那个檀木钉,钉固在草坪上,尽马各处走去,我们就躺到草地上晒太阳,说说各人所见过的大蛇大鱼,又或走近教会中学的城边去,爬上城墙,看看那些中学生打球.又或过有树林处去,各自选定一株光皮梧桐,用草揉软做成一个圈套,挂在脚上,各人爬到高处枝桠上坐坐,故意把树摇荡一阵.

营里有三个小号兵同我十分熟悉,每天他们必到城墙上去吹号.还过城外河坝去吹号,我便跟他们去玩.有时我们还爬到各处墙头上去吹号,我不会吹号却能打鼓.

我们的功课固定不变的,就只是每天早上的跑步.跑步的用处是在追人还是在逃亡,谁也不很分明.照例起床号吹过不久就吹点名号,一点完名跟着下操坪,到操场里就只是跑步.完事后,大家一窝蜂向厨房跑去,那时节豆芽菜一定已在大锅中沸了许久,大甑笼里的糙米饭也快好了.

我们每天吃的总是豆芽菜汤同糙米饭,每到礼拜天那天,就吃一次肉,各人名下有一块肥猪肉,分量四两,是从豆芽汤中煮熟后再捞出的.

到后我们把枪领来了.

除了跑步无事可做,大家就只好在太阳下擦枪,用一根细绳子缚上些涂油布条,从枪膛穿过,绳子两端各缚定在廊柱上,于是把枪一往一来地拖动.那时候的枪名有下列数种:单响,九子,五子;单响分广式、猪槽两种,五响分小口径、双筒、单筒、拉筒、盖板五种,也有说日本春田德国盖板的,但不通俗.兵士只知道这些名称,填写枪械表时也照这样写上.

我们既编入支队司令的卫队,除了司令官有时出门拜客,选派二十三十护卫外,无其他服务机会.某一次保护这生有连鬓胡子的司令官过某处祝寿,我得过五毛钱的奖赏.

那时节辰州地方组织了一个湘西联合政府,全名为靖国联军第一军政府.驻扎了三个不同部队.军人首脑其一为军政长凤凰人田应诏,其一为民政长芷江人张学济.另外一个却是黔军旅长后来回黔做了省长的卢焘.与之对抗的是驻兵常德身充旅长的冯玉祥.这一边军队既不向下取攻势,那一边也不向上取攻势,各人就只保持原有地盘,等待其他机会.两方面主要经济收入都靠的是鸦片烟税.

单是湘西一隅,除客军一混成旅外,集中约十万人.我们部队是游击第一支队,属于靖国联军第二军,归张学济管辖.全辰州地方约五千家户口,各部分兵士大致就有两万.当时军队虽十分庞杂,各军联合组织得有宪兵稽查处,故还不至于互相战争.不过当时发行钞票过多,每天兑现时必有二三小孩同妇人被践踏死去.每天给领军米,各地方部队为争夺先后,互相殴打伤人,在那时也极平常.

一次军事会议的结果,上游各县重新作了一度分配,划定若干防区,军队除必需一部分沿河驻扎防卫下游侵袭外,其余照指定各县城防驻清乡.由于特殊原因,第一支队派定了开过那总司令官的家乡芷江去清乡剿匪.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八·刘昫
  卷一百七·列传第四·柯劭忞
  春秋战国异辞卷十二·陈厚耀
  卷五十二·宋·蒋一葵
  卷之一千三百十一·佚名
  卷之九百八十八·佚名
  卷五·司马贞
  袁山松后汉书卷一·周天游
  七一 月如与日如·周作人
  永安王高浚传·李延寿
  卷二百三·杨士奇
  卷二十二·陆宗楷
  第八章 复辟之役和护法之战·吕思勉
  136.反复无常的侯景·林汉达
  卷49·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颜奎·唐圭璋

      奎字子瑜,号吟竹,太和人。端平元年(1234)生,至大元年(1308)卒。   醉太平   寿须溪   茶边水经。琴边鹤经。小窗甲子初睛。报梅花小春。   小冠晋人。小车洛人。醉扶儿子门生。指黄河解清。   清平乐   留静

  • 卷六·唐圭璋

    ●临江仙烟收湘渚秋江静,蕉花露泣愁红。五云双鹤去无从。岁回魂断,凝望向长空。翠竹暗留珠泪怨,闲调宝瑟波中。花鬓月鬟绿云重。古祠深殿,香冷雨和风。●女冠子露花烟草,寂寞五云三岛。正春深。貌减潜销玉

  • 卷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日类五言古升天行         【魏】曹 植扶桑之所出乃在朝阳谿中心凌苍昊布叶盖天涯日出登东干既夕没西枝愿得纡阳辔廻日使东驰日           【魏】刘 桢仰视

  • 列传第七十三 令狐张康李刘田王牛史·欧阳修

    令狐彰,字伯阳,京兆富平人,其先自炖煌内徙。父濞,为世善吏。始,尉范阳,通民家女,生彰。罢归,留彰母所。既长,志胆沈果,知书传大义,射命中。从安禄山,署左卫郎将。与张通儒入长安,又署左街使。二京平,走河朔。史思明署博、滑二州刺史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七十八·佚名

    嘉靖六年七月丙子朔时享 太庙 世庙○吏科都给事中王俊民等言顷有旨令科道官互相纠劾 皇上此举诚欲综核名实以重言路今六科已去四人十三道十三道已去十人比之诸曹不为不严使有遗漏安敢缄默但耳目之官职司甚重惟 皇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七十七·佚名

    万历三十年十月己丑朔孟冬享祀 太庙遣官恭代○赐辅臣历及讲官有差○应天宿松望江二县重灾准改折休宁祁门婺源等县以差赈恤○礼部覆铸南京兵部督理操运关防得旨准铸○与原任南京刑部右侍郎王正国祭葬○兵部署部事刑部

  • 卷之五百六十八·佚名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十二月。癸亥朔。上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壬辰皆如之。内记  ○谕内阁、朕钦奉皇太皇懿旨、御史赵炳麟奏、请定教育宗旨一摺。学术人心。关系至大

  • 一二○六 质郡王永瑢等奏现办覆校文渊文源两阁书籍事宜折(附清单二)·佚名

    一二○六 质郡王永瑢等奏现办覆校文渊文源两阁书籍事宜折(附清单二)乾隆五十二年五月二十三日臣永<瑢>、臣阿<桂>谨奏:窃臣等奉旨校勘文渊、文源两阁书籍,业将酌定章程,恭折具奏在案。现据各该衙门将派出看书人员开送前来

  • 五五 大学士刘统勋等奏请令京师藏书之家及京官将藏书目录钞送折·佚名

    五五 大学士刘统勋等奏请令京师藏书之家及京官将藏书目录钞送折乾隆三十八年四月初三日乾隆三十八年四月初三日大学士刘统勋等奏:臣等遵旨纂办四库全书,现将《永乐大典》所载及内府旧藏书目详检办理,其外省采访遗书,自必

  • 唐纪七十二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下之上中和四年(甲辰、884)·司马光

    唐纪七十二 唐僖宗和四年(甲辰,公元884年) [1]六月,壬辰,东川留后高仁厚奏郑君雄斩杨师立出降。仁厚围梓州久不下,乃为书射城中,道其将士曰:“仁厚不忍城中玉石俱焚,为诸君缓师十日,使诸君自成其功。若十日不送师立首,当分见兵为

  • 提要·子华子

    欽定四庫全書     子部十子華子雜家類一〈雜學之屬〉提要〈臣〉等謹案子華子二卷舊本題晉人程本撰按程本之名見於家語子華子之名見於列子本非一人吕氏春秋引子華子者凡三見髙誘以為古體道人是秦以前原有子華子書

  • 卷六·盛世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编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六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乡饮酒礼第四之一郑目録云诸侯之乡大夫三年大比献贤者能者于其君以礼賔之与之饮酒于五礼属嘉礼疏曰凡乡饮酒之礼其名有四案此賔贤能谓之

  • 卷六·柯尚迁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全经释原钦定四库全书周礼全经释原卷六明 柯尚迁 撰春官宗伯第三春官者象春所立之官天覆也地载也非四时之和则不能成万物官以春为名者灋春为德纯和之气赞乎天地者也宗者主也犹宗族之宗有族

  • 衍与空等品第二十四·佚名

    佛告须菩提,如汝所言:衍与空等。如是如是,实与空等。譬如虚空亦不可知东亦不知西亦不知南亦不知北亦不知四维上下。须菩提,如来衍者,亦无有东西南北。亦无四维上下。须菩提,譬如虚空无长无短无方无圆。如来衍者亦如是,譬如虚

  • 教 观 诠 要·太虚

      ──宣统二年在广州作── 一 绪言   二 八教    甲 化仪四教    乙 化法四教     1 藏教     2 通教     3 别教     4 圆教   三 结论一 绪言教为佛圣下被之言,观为

  • 乘轺录·路振

    地理杂志。北宋路振 (957—1014)撰。一卷。路振字子发,永州祁阳(今湖南祁阳西)人(一作湘潭人)。淳化进士,官州通判、知州、太常丞。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二月,知制诰路振充契丹国主生辰国信使,率团使辽,次年正月返宋,

  • 笔法记·荆浩

    山水画论。一作《山水受笔法》、《水山录》。 五代荆浩。 一卷。 约920年。 有《画苑》本、《书画谱》本、《唐书·艺文志》、《四库全书》收入。著者假托在太行山洪谷石鼓岩间遇一老人的答问,谈论山水画的创作经验。

  • 江南余载·郑文宝

    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宋史·艺文志》的《霸史类》中载有此书。《直斋书录解题》载此书原序文称:“徐铉始奉诏为《江南录》,其后王举、路振、陈彭年、杨亿皆有书。大概六家皆不足以史称,而龙衮为尤甚。熙宁八年(107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