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一九、魏襄王魏哀王乃襄哀王一君两谥考

《史记》:“梁惠王三十六年卒,子襄王立。十六年卒,子哀王立。”《竹书纪年》梁惠王立三十六年改元,又十六年而卒。其后称今王,至二十年而书止。杜预《左传后序》谓:“《史记》误分惠成之世以为后王之年。哀王二十三年乃卒,故特不称谥,谓之今王。”崔述辨之云:“杜氏以《史记》襄王之年为惠王后元之年,是已。至谓《竹书》之今王乃哀王而无襄王,则非也。《孟子》书称见梁襄王,孟子门人记此书者,皆当时目覩之人,不容误哀为襄。则是梁固有襄王也。《世本》称惠王生襄王,襄王生昭王,则是梁有襄王,无哀王也。”黄式三辨之曰:“韩宣惠王之子谥襄哀王,见《留侯传》。魏惠成王之子意亦谥襄哀王,二君薨同年,亦同谥欤?史止称襄者,正如魏惠成王之称惠王,韩襄哀王之称襄王也。(按:《秦本纪》厉共公,《年表》仅称厉公。又秦灵公,《始皇本纪》称肃灵公。秦武王,《始皇本纪》称悼武王。昭襄王,《始皇本纪》作昭王。越武灵王,古书或称武王,或称灵王,皆其证。)《史记》既分惠王之一世为二世,因分襄哀之一谥为二谥矣。”今按:三晋之君,自梁惠成以下,率多一君二谥,且有三四谥者。黄以韩有襄哀证魏襄哀为一君,说最可信。《史》误分襄哀二君,犹如后人误以韩威侯与韩宣王为二人也。(史公记魏诸君名皆可考,独哀王名无闻,亦一证。)

又按《魏世家》,哀王二十三年卒。《索隐》曰:《汲冢纪年》终于哀王二十年,昭王三年丧毕,始称元年也。今按:战国诸王,未见有行三年之丧者。更未有三年丧毕而始称元年者。《纪年》魏史,哀王卒,以之殉葬,盖所记载终于哀王二十年,其临薨前三年事,史官未及刊定,故付关如,小司马强为之说,非也。

猜你喜欢
  杂传第四十五·欧阳修
  卷第一百二十三·胡三省
  石匮书后集卷第三十四·张岱
  春秋别典跋·薛虞畿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七·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纪昀
  续集卷四·宋名臣言行录
  卷五十三·高士奇
  列传卷第四十九 高丽史一百三十六·郑麟趾
  杨炯传·刘昫
  序·邓士龙
  卷四十三上·雍正
  卷四十九·宋敏求
  152.张说不做伪证·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二十九·彭定求

        卷529_1 【经马镇西宅(一作马镇西故第)】许浑   将军久已没,行客自兴哀。功业山长在,繁华水不回。   乱藤侵废井,荒菊上丛台。借问此中事,几家歌舞来。   卷529_2 【重游郁林寺道玄上人院】许浑   藤杖叩

  • 第十出 谋成·许自昌

    【点绛唇前】〔小生上〕羽扇纶巾。自夸多智天罡耀。参谋巧。帷幄供谈笑。思飘云外物。律中鬼神惊。多病体儒服。悠悠沧海情。小生吴用。多谋足智。应变随机。陈平之奇计先人。足参帷幄。诸葛之玄机役鬼。有裨韬钤。

  • 刘因·隋树森

    (刘因(一二四九——一二九三)原名骃,字梦骥,后更名因,字梦吉,号樵庵,又号雷溪真隐。河北容城县人。天资过人,六岁能诗,七岁能文。及长,由不忽木、张子有等荐于朝,擢承德郎、右赞善大夫,未几以母疾辞归。至

  • 卷十九 崇祯十六年癸未·计六奇

      元旦失朝(新史)  廷臣待漏,待天子也,恐天子早临,廷臣先天子而待漏也。待漏之时,鼓未严,鼓严而肃班矣。肃班而鸣钟,钟歇而圣驾登殿,静鞭响矣。鞭响而两班廷臣有容无息,有意无声,仰瞻殿上,祇见千百红袍掀袖,示令而已。乃癸未

  • 雍正实录卷之七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目录·王当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七 传记类三【总录之属】 春秋臣传目录      宋 王当 撰卷一 隐公 鲁臧僖伯    郑颍考叔 卫石碏     鲁衆仲 郑祭仲 卷二 桓公 鲁臧哀伯    

  • 八三五 谕内阁《离骚图》中各图缺略不全着重加订正补画·佚名

    八三五 谕内阁《离骚图》中各图缺略不全着重加订正补画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奉旨:四库全书馆进呈书内,有萧云从画《离骚图》一册,盖踵李公麟《九歌图》意,而分章摘句,续为全图,博考前经,义存规

  • 三三八 寄谕海成闵鹗元查明拣存之书是否全行给还遇便覆奏·佚名

    三三八 寄谕海成闵鹗元查明拣存之书是否全行给还遇便覆奏乾隆四十一年九月二十一日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江西巡抚海<成>、安徽巡抚闵<鹗元>,乾隆四十一年九月二十一日奉上谕:据杨景素奏,东省采访遗书,两次进呈书

  • 卷二二·邱濬

    ▲贡赋之常 《禹贡》:冀州,厥赋惟上上错(上上,第一等。错,杂也。谓杂出第二等也);兖州,厥赋贞(贞,正也。赋以最薄者为正),厥贡漆丝(兖地宜漆宜桑),厥篚(竹器,盛布帛者)织文(锦绮之属);青州,厥赋中上(第四等),厥贡盐絺(细葛),

  • 卷八十一·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八十一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八十一><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八十一>大夫廟門之位筮日主人西面既宿尸主人南面宗人北面請期【鄭氏曰大夫不西面者尊於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四·慧立

    沙门慧立本 释彦悰笺起瞻波国终迦摩缕波国王请自此顺殑伽河南岸。东行三百余里。至瞻波国(中印度境)。伽蓝十所。僧徒二百余人。习小乘教。城垒砖高数丈。基隍深阔极为崇固。昔者劫初人皆穴处。后有天女下降人中。游

  •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卷第三·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尔时净光天子而说颂曰。太子汝当知莫著于迷醉于此险难中勤求于出离如佛所说言若离迷醉者此人大勇猛善行于律仪清净无瑕秽所见诸众生心生慈愍行成佛当不久过去一切

  • 维摩义记卷第一(本)·慧远

    刊维摩经义记序余尝见天僧统教藏总录曰。维摩经义记四卷。慧远撰。因谓吾祖智者大师疏观经也多采用净影。于维摩经想亦当然。顷一书贾赍义记一帙至。余得之欣然。读之虽不如素意而其释最委。至其伸释一义多先征起后方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卷·圆照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卷西京西明寺沙门圆照撰别分乘藏下就别录中更分为七有译有本录第一(一千二百六十一部五千三百九十一卷)有译无本录第二(一千一百五十五部二千三十卷)支派别行录第三(六百八十二部八百一

  • 天童宏智觉禅师语录序·正觉

    嘉兴大藏经 明州天童景德禅寺宏智觉禅师语录天童宏智觉禅师语录序洞上宗风自同安两世至芙蓉长芦卓然今古天童宏智禅师与大慧杲真歇了同时智住天童慧住育王其唱酬入灭事颇着神异绍兴迄今殆数百年语句散亡罕睹全录晴

  • 尤氏喉科秘书·尤乘

    喉科著作。清尤乘撰。一卷。乘字生洲,江苏吴县(一说无锡)人。从师于李中梓,官太医院御前侍直。归里后施济针药,医学理论造诣颇深,治验宏富,擅长针灸,求治者盈门。撰有 《食治秘方》、《勿药须知》 等,并增辑李中梓 《

  • 唐贤三昧集·王士祯

    诗总集。清王士禛编。三卷。录盛唐四十三家诗四百四十六首,以王维、孟浩然、高適三家分领各卷。自序引宋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和唐司空图“妙在酸咸之外”的论诗宗旨,并称“于二家之言,别有会心,录其尤隽永超诣

  • 采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经·佚名

    昔者世尊,游罗阅祇说经散慧。初语亦善中语亦善竟语亦善其义微妙。净修梵行。所讲广普。时王便给使数十馀人。常采好花以给王家。後宫贵人采女大小。一日俱出城外采华。欲还入城路迳遇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