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一百二十六

典礼十一

明堂三

政和八年戊戌岁运岁运自八年颁诏书

政和七年十月朔。皇帝御明堂平朔左个。申命牧司。颁告八年戊戌岁运历数于天下。皇帝若曰。古我先后。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其岁月日时无易。民用平康。今朕临观八极。考建五常。以天地日月星辰气运之数。敷锡庶民。以待来岁之宜。惟尔万邦。率兹典常。奉若天道。钦厥时宪。保于有极。外溥四海。罔或不祗。政和八年戊戌岁运气。阳火太过。运行先天太徵少宫太商少羽少角。五气运行。各终期日。赫曦之纪。北政司天。丹天之气。经于戊分。太阳司天。左间厥阴。右间阳明。太阴在泉。左间少阳。右间少阴。岁半之前。天气太阳主之。岁半之后。地气太阴主之。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寒化六。热化七。湿化五。木位为初气。大火为二气。相火为三气。土位为四气。金位为五气。水位为终气。是为主初之气。少阳相火居木位。二之气。阳明燥金居火位。三之气。太阳寒水居火位。四之气。厥阴风木居土位。五之气。少阳大火居金位。终之气。太阴湿土居水位。是为客气。戊火太过。赫曦之纪。戊为太阳司天之政。太阳寒水有以胜火。火既受制。其气适平。故曰上羽与正徵同。盖火之太过为太徵。不及为少徵。平为正徵。以运推之。阴气内化。阳气外荣。炎暑施化。物得以昌。其气高。其性速。其收齐。其病痓。其谷麦豆。其畜羊彘。其果杏栗。其气赤白元。其味苦辛咸。其祭肝心肺。其虫羽鳞。以气推之。天气肃。地气静。寒政大举。泽无阳焰。少阳中治。时雨乃注。还于太阴。湿化乃布。寒湿之气交。岁半以前。民感寒气。病本于心。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写之。岁半之后。民感湿气。病本于肾。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一岁之间。宜食元黄□令之谷。以全其真。资化源以助天气。无使暴过而生痰。是谓至治。政和八年戊戌岁历。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政和七年十月月令自是月始颁

政和七年十月朔。皇帝御明堂平朔左个。以是月天运政治布告于天下曰。孟冬之月。斗建辛亥。日在氐。昏女中。晓星中。朔日乙卯。律中应钟。戊午、立冬。盛德在水。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虹藏不见。其位金。其气厥阴风木。五之气终。木火交司。地气始闭。人气在心。其德凄沧。其化为肃。其政为静。其令为寒。是月也。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病在四支。逆冬气则少阴不藏。春为痿厥。厥阴所至为风生。终为肃。为毛化。为生化。为挠动。为迎随。暖风来至。草乃生荣。民气和。养生之宜。慎无犯温。补宜以辛。写宜以酸。谷宜用麦。是月也。朔告于庙。皇帝居平朔左个。申命有司。立冬之日。祀黑帝。迎气于北门之外。祀中太一。祀北方岳镇海渎。祀徤鼎。祀行。乃以后亥祀司中、司命、司民、司禄。甲子祭神州地示。卜吉荐享于宫。是月也。以新荐于寝庙。羞以兔。果以栗。蔬以山藇。是月也。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皇帝始裘。乃以朔日颁裘服于内外群辟。大府以军士来岁春服之式。陈闳于庭。凡乐。以应钟为宫。南吕为商。林钟为角。仲吕为闰徵。姑洗为徵。太簇为羽。黄钟为闰宫。是月也。皇帝受来岁之历。颁之天下。申命有司。理桥梁修道路。拣补禁旅不足之数。禁野烧。休城池卒役。阅习楼橹器备。是月也。申命有司。农务毕乃受田讼。申诏部使者。举恤刑之典。命长吏虑囚徒。察枉滥。毋或废怠。工师校弓弩者。以是月为准。训民兵以射艺坐作进退之法。岁帛豫巿于民者。州县以是月请于州。是月也。小雪至。有司归役兵于营屯。是月也。录老疾孤幼不能自存。察乞丐之非游堕者。藉其姓名。以待赈给。孟冬行春令。则冻闭不密。行夏令。则国多暴风。蛰虫复生。行秋令。则雪霜不时。惟尔万邦黎庶。用天之道。毋或有违。凡厥攸司。率尔典常。申厥政令。其或不恭。邦有常刑。

十一月月令

政和七年十一。月朔。皇帝御明堂。南面以朝百辟。退授民时。布政事于天下曰。仲冬之月。月建壬子。日在尾。昏室中。晓翼中。朔日乙酉。律中黄钟。己丑、大雪。盛德在水。鹖旦不鸣。虎始配。荔挺出。其位水。其气少阴火居之。是月也。水复地气合。其德凄沧。其化为肃。其政为静。其令为寒。人气在肾。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病在四支。逆冬气。则少阴不藏。春为痿厥。奉中者少。少阴所至为热生。终为寒。为羽化。为荣化。为曛。是月也。阳气布。候迺温。蛰虫出见。流水不冰。民感其气。其病为温。其味写宜以咸。补之以苦。谷宜用豆。其声黄钟为宫。太簇为商。姑洗为角。蕤宾为闰徵。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闰宫。调以羽。使气适平。民用平康。是月也。朔告于庙。以新荐于庙寝。羞以麕。命有司祭马步。日至。祀昊天玉皇上帝于圆坛。祀宝鼎。皇帝大朝会于路寝。是月也。以朔日给老疾不能自存、与乞丐非慵堕者之食。计老幼之数。为之差等。命有司循行系囚。督遣毋留。犴狱禁肉给火。假以襦裤。凡罪人毋令于市。诸军坐配流、若逋逃应部送遣行者。随所至。留役于州。饭之勿遣。河防工役。分缓急三等。急其先者。是月也。天应节。有罪毋决三日。日至停决大辟囚。役夫舍其功之半。雨雪则止。斤斧毋入山林。凡老疾孤幼、若丐乞化于途。命官赈救。给以饘粥。官为收养。是月也。籍来岁蚕者盐数。县申州以待来岁给之。凡县。给纳之官勿离治所。仲冬行夏令。则旱。氛雾冥冥。雷发声。行秋令。则天时雨。瓜瓠不成。行春令。则虫蝗为败。水泉咸竭。人多疥疠。惟尔万邦黎庶。奉若天道。钦若攸司。遵于时宪。举而行之。罔或不虔。其令诸路监司郡守行讫以闻。

十二月月令

政和七年十二月朔。皇帝御明堂平朔右个。以是月天运政治布告于天下曰。季冬之月。月建癸丑。日在斗。昏奎中。晓亢中。朔日甲寅。律中大吕。盛德在水。鴈北向。鹊始巢。雉雊。鸡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是月也。冰复结。地气合。其性凛。其德凄沧。其化清谧。其政凝肃。其令为寒。在地为水。其在人也。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是月也。主位寒水。客气少阴火。客气所至火居之。为暄。为大火府。为舒荣。为形见。为热生。中为寒。为羽化。为荣化。为大暄寒。为高明焰。为熏。阳气布。候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大寒节前。太阳水之位。以后厥阴木之位。客气少阴火。至是交于少阳。二火交司。其病温。宜调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写之。食岁谷之丹。以安其气。食间谷之豆。以去其邪。凡乐之声。大吕为宫。夷则为徵。夹钟为商。无射为羽。中吕为角。黄钟为闰宫。林钟为闰徵。客气少阴火。调以羽。尚羽而抑徵。使气适中。民迺平康。是月也。朔告于寝庙。以戌腊大享。卜吉荐新。羞以鱼。以癸酉祭社稷。配以勾龙后稷。大蜡八。以祀四方。祭司寒。纳冰于凌阴。是月也。县以选士升于州。州以贡士升于辟雍。凡学校。诸生行艺同者。以日月为差。咸以待来岁之试。医生校艺业而后遣者。亦以是月至于局。乃命有司。会常平之岁用。总居养之开收。安济之所全活。漏泽之所埋藏。悉以其实来上。较常平官之功过。以为等差。弗虔于职。邦有常宪。是月也。命户部具天下民数之升降。礼部上岁中祥瑞。刑部会已断大辟。兵部揭诸路民兵。水部检举颁药役兵。以备疾疫。□部预颁帑藏印。以防奸伪。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岁将更始。凡上供之谷。毋敢不入。凡粮草之数。毋敢不□。监司互巡。必遍所部。计帐勾稽。各上本曹军器增亏。与功程进退。以是月比较。若军卒逃亡。理欠多寡。以是日赏罚。乃命有司。以衣给饥流之民。诸郡长吏较县令劝农勤惰。以为优劣之等。部使者会盗贼已获未获之数。较令佐添植桑柘之实。以其最多最少者。闻于吏部。奉常长贰。凡天地社稷百神坛壝。必周察之。毋或不完。有司大傩。索室驱疫。磔牲于南门之外。是月也。自大寒后。二气交司。主位风木。客气少阳相火。得戊戌岁之初气。季冬行秋令。则白露早降。介虫为妖。行春令。则胎夭多伤。人多痼疾。行夏令。则水潦为害。时雪不降。冰冻消释。咨尔有众。用天之道。随时之宜。立政立事。罔非先王成宪。尚克率循。无时豫怠。其或不恭。必罚无赦。

政和八年正月月令

政和八年正月朔。皇帝御明堂青阳左个。以是月天运政治布告于天下曰。孟春之月。月建甲寅。日在虚。昏胃中。晓房中。朔日甲申。七日庚寅、立春。盛德在木。其帝太皞。其神勾芒。其色苍。其音角。其数八。律中太簇。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鴈来。草木萌动。是月也。天气始亨。地气始发。人气在肝。天度至此。风气乃行。天地神明。号令之始。其性暄。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宣发。其在人也。逆春气。则少阳不生。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是月也。主位风木。客气少阳相火。其气所至。为热府。为长。为蕃鲜。为燔燎。为光显。为彤云。为曛。为羽化。为火生。终为溽蒸。少阳中洽。时雨乃沛。是月也。地气迁。气迺大温。草乃早荣。民迺厉。温病迺作。宜调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写之。食元谷以全其真。避虚邪以安其正。司气以热药。食之宜用热。凡乐之声。太簇为宫。南吕为徵。姑洗为商。应钟为羽。蕤宾为角。大吕为闰宫。夷则为闰徵。是气少阳相火。与岁运同。火气太过。调宜羽。致其和。是月也。朔告于庙。皇帝大朝会于路寝。命有司以上辛祈谷于上帝。配以太宗。祀感生帝。配以宣祖。以立春祀青帝、东太一。祀东方岳镇海渎。祀和鼎。祀户。命州县出土牛示农早晚。乃以后亥享先农。辛丑祀风师。卜吉荐享于庙。朝献于宫。乃择元辰。皇帝载耒耜以玉辂。率公卿大夫躬耕帝籍。播时穜稑。是月也。荐新于寝庙。蔬以韭葑。配以卵。是月也。元日释菜于先圣。命诸生作乐。凡学。岁终校定。是月以闻。乃大比贡士而去取之。命监司牧守各举劝农御笔以督所部。察其勤惰。命宗正以宗藩庆系录来上。户部核户口登耗之实。刑部遣郎吏督系囚留狱。都水以河堤固状上于工部。凡关津几察。城门启闭。司门举其禁令。是月也。止伐木。申埋胔之命。凡法令增改。录目遍下。举宽恤手诏。以惠兆民。是月也。揭捕蝗法。起上供物之守冻者。凡八路夏籴。若四路河索。必预戒毋乏事。乃命帅臣。按诸将兵马。较其强惰肥瘠。以为殿冣。诸军官骑营屯空舍归明除附。咸以其数上于本曹。给盐以利蚕者。岁帛之市于民者。豫予之直。命部使者具循行所至月日。考郡守任内催科为优劣等。农田水利役作辍。若场务岁课增亏。皆闻于所隶。孟春行夏令。则雨水不时。草木早落。行秋令则民大疫。猋风暴雨总至。藜莠蓬蒿并兴。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雪霜大至。首种不入。于戏。惟天难谌。惟圣时宪。惟臣钦若。惟民从乂。咨尔有众。其克率循毋怠。

二月月令

政和八年二月朔。皇帝御明堂青阳。以是月天运政治布告于天下曰。仲春之月。日在室。昏参中。旦尾中。朔日癸丑。乙卯、草木萌动。庚申、惊蛰。斗建卯。昏井中。晓尾中。桃始华。乙丑、仓庚鸣。庚午、鹰化为鸠。律中夹钟之正声。乙亥、春分。日在奎。昬井中。晓箕中。乙鸟至。庚辰、雷发声。律中夹钟之中声。盛德在木。其帝太皞。其神勾芒。其色苍。其音角。其数八。是月也。生气淳化。万物以荣。其性暄。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宣发。其在人也。逆春气。则少阳不生。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是月也。厥阴风木之位。少阳相火加之。其气为热府。为长。为蕃鲜。为燔燎。为光显。为彤云。为曛。为羽化。为□化。为火生。终为溽蒸。是月也。气迺火湿。民迺厉。温病乃作。宜调少阳。以咸补之。以甘写之。以咸耎之。食元谷以全其真。避虚邪以安其正。药食之宜。用热远湿。凡乐之声。夹钟为宫。无射为徵。仲吕为商。黄钟为羽。林钟为角。太簇为闰宫。南吕为闰徵。调宜羽。致其和。是月也。朔告于庙。以上丁释奠于先圣。上戊释奠于武成王。祭社稷。配以勾龙后稷。春分朝日于东门之外。祭司寒。开冰先荐寝庙。享育鼎。祀高禖。奉弓韣胙酒入于宫中。乃择元日。祀九宫贵神。祀五龙。祀马祖。命宗正选官荐。献陵寝。诸州祀古帝王逮其功臣。命有司第大比公试之。士以名闻。郡县发常平金谷。省耕。农务方兴。毋受田讼。是月也。始禁野烧。毋捕鸟兽。颁药以救民疾。浚沟洫。颁春服于内外官暨吏卒。始役壮城卒治城池。课河堤吏植榆柳。行视工役。无敢怠息。凡以条枚稿秸输河备者毕至。部送之隶。留役于州者遣之。是月也。诸路上守令课绩。省曹较监司功过。县列户口登耗之实于州。役卒以大寒归营而逃亡者。州总其数报役所。凡宣借卒代更名数。若场务立岁额。保伍造新帐。皆闻于所隶。是月也。春分后。主位少阴。客气阳明。金火交司。为二之气。行秋令。则国大水。寒气总至。行冬令。则阳气不胜。麦乃不熟。行夏令。则国大旱。暖气早来。虫螟为害。于戏。咨尔多方。钦于时宪。夙夜承序毋斁。

三月月令

政和八年三月朔。皇帝御明堂青阳右个。以是月天运政治布告于天下曰。季春之月。朔日癸未。日在奎。昏井中。晓斗中。辛卯、清明。斗建辰。昬柳中。晓斗中。得季春之节。桐始华。丙申、田鼠化为鴽。辛丑、虹始见。律中姑洗之正声。丙午、谷雨。日在胃。昏张中。晓斗中。得季春之中气。萍始生。辛亥、鸣鸠拂其羽。月后四日丙辰。戴胜降于桑。律中姑洗之中声。东方生风。风生木。其性暄。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宣发。是月也。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少阴火之位。是月也。客气阳明。燥金所至。为清化。为收。为露。为燥生。终为凉。为介化。为坚化。为烟埃。为劲切。为凄鸣。是月也。温凉不时。大凉复至。火气遂抑。民有气郁中满之疾。宜调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写之。以苦泄之。食元谷以全其真。避虚邪以安其正。凡乐之声。姑洗为宫。应钟为徵。蕤宾为商。大吕为羽。夷则为角。夹钟为闰宫。无射为闰徵。客气阳明。尚徵以抑金。使气适平。是月也。朔告于庙。癸巳、享先蚕。命太常视五方斋宫坛壝。荐新于寝庙。羞以含桃。寒食、停决辟囚。前五日趣断狱讼。遣官朝诸陵。清明、出新火赐近臣。临轩策士而官之。命学校谨考选之始。是月也。弊甿讼。无妨田事。民授□田。至秋始赋。凡输河备。毋或不集。所属以沿河卒岁终逃亡数报所隶。是月也。卒戍于外者。预颁冬服。选夏籴。大阅诸军。以肄武事。卫尉会军器增损。太府具都城内外场务岁课来上。御史以察案书吏赏罚。上之都省。州以户口帐上之漕司。是月也。出马于牧。缮马庌。治陂隁。发上贡。户部考在京筦库之息。凡上供物数。若畿漕移用官舍。僦直诸军官马。胥吏功过。铸钱登耗。皆闻于本曹。县给蚕者盐。若老疾贫乏丐乞之给食者。尽是月止。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肃。行夏令。则民多疾疫。时雨不降。行秋令。则天多沉阴。淫雨早降。于戏。若古有训。惟辟奉天。朕发政施仁。罔匪时宪。咨尔有众。祗予猷告。

猜你喜欢
  帝纪第五 恭帝·魏徵
  卷十·齐三·佚名
  大明世宗肃皇帝宝训卷之八·张居正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一·佚名
  卷二十一·佚名
  卷七·郭居仁
  ·咨部请奖清单·丁曰健
  第九章 接受改造 二 问题在自己身上·溥仪
  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司马迁
  卷十五·楼昉
  第四章 本国史时期的划分·吕思勉
  第五节 中日初次决战·蒋廷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四十三·彭定求

        卷343_1 【题楚昭王庙】韩愈   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   卷343_2 【宿龙宫滩】韩愈   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   梦觉灯生晕,

  • 提要·严羽

    臣等谨按沧浪集二卷宋严羽撰羽字仪卿一字丹邱邵武人自号沧浪逋客与严仁严参齐名世号三严今仁与参诗集无传惟羽集在其沧浪诗话有曰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厯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

  • 静思集巻四·郭钰

    (元)郭钰 撰○七言古送刘掾归休人生无如食禄好何似逄萌挂冠早山林朝市将无同英雄不向尘中老闻君拂衣归故林徃事欲说谁知心一代文章尘土梦百年富贵浮云阴君今住近青原下庭竹窓梅絶潇洒几回清夜梦故人故人天上骑骢马丹心

  • 前汉孝宣皇帝纪卷第十九·荀悦

      神雀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赐天下勤事吏及民爵。鳏寡孤独高年帛。所赈贷贫民勿收。行所过无出田租。诏曰。夫江海、百川之大者。今阙无祀。其令祠官以时祠江海及洛水。胶东王

  • ●卷一百二十九·徐梦莘

      炎兴下帙二十九。   起建炎三年五朋九日丙戌,尽六月七日甲寅。   五月九日丙戌改江甯府为建康府。   诏曰:建康之地古称名都既前人创业之方。又仁祖兴王之国朕本繇代邸光膺宝图载惟藩屏之名实符建启之兆盖天

  • 卷三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三十八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城筑表叙国家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豳风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召诰厥既命殷庶庶殷丕作言先王之世役民而民不知相与趋事赴功如此也夫説以使民民忘其劳説以犯难民忘其死所谓

  • 三五 娱园·周作人

    大概因为是王府庄的房屋典期已满,房东赎回去了的缘故吧,在癸巳年的年底鲁宅乃分别移居了,小舅父同了外祖母回到安桥头老家去,二舅父搬到鸡头山,大舅父则移往小皋埠,寄食的小孩们自然也跟了过去。那里也是一个台门,本是胡秦两

  • 郭兴传·张廷玉

    郭兴,又名子兴,濠州人。滁阳王郭子兴占据濠州,自称元帅,统率部下。太祖在甥馆时,郭兴就归附了,部队前行,曾充任宿卫。累计功劳被授予管军总管,晋升为统军元帅。围攻常州,郭兴昼夜不解甲长达七个月。城被攻下,郭兴受到皇上赞赏。

  • 附録二·佚名

    勉斋先生黄文肃公文集(北图藏元刻本)危教授论熊祥停盗危教授被盗,论盗者数人。续据尉司解到陈九自供为盗是实,又供系是熊祥教令为盗。饶细乙、舒九两名亦供熊祥寻常实是停盗,累尝使人为盗。当厅审问,与尉司所供无异。又各人

  • 卷十八·徐自明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宋宰辅编年录  钦定四库全书宋宰辅编年录卷十八 宋 徐自明 着孝宗淳熙元年【甲午】三月丙申郑闻罢参知政事【除资政殿大学士四川宣抚使】闻自乾道九年正月除签书枢密院事十月除参知政事是

  • 叶可梁·周诒春

    叶可梁 字肖鹤。年三十八岁。生于福州。本籍住址。福州塔巷。已婚。初学于福州英华书院。上海圣芳济书院及圣约翰大学。任福州高等学堂教员。及福州洋务局翻译。光緖三十一年。自费游美。入康奈尔大学。习农业。光緖

  • 第三十八卦 睽 火泽睽 离上兑下·佚名

    睽:小事吉。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 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 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初九:悔亡,丧马

  • 礼记析疑卷十·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礼运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在埶者去谓有国有家者而不由礼必致倾覆也众以为殃谓齐民而不由礼必以致殃咎也旧说与上下辞意不相承接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古人威仪言动毫末不在于礼而观者

  • 观心论 原文·佚名

      论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  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  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

  • 止观义例纂要卷第五·从义

    永嘉沙门释 (从义) 撰内心若净下次明内心观成历法唇合者修观次第既先内心是故内心妙观若成方乃清净故用内观清净之心历於行想受等心数及以色等依正诸法任运唇合皆同清净以由初心发观之时去丈就尺去尺就寸唯观心王故

  • 金丹大要·陈致虚

    道教论著。全称《上阳子金丹大要》。陈致虚撰。原书10卷,收入《正统道藏》,分为16卷,且将原书第8卷抽出单为一书,题名《金丹大要图》。该书综合全真道北派列祖的心法,论金丹大还最上乘之道。认为金丹由神与气、精调和

  • 兰台妙选·佚名

    《兰台妙选》一书乃唐宋纳音论命法之经典,专以纳音取象再配以五行生尅论命,为虚中法遗存,《古今图书集成》收录。《兰台妙选》所用纳音论命与明清子平法迥异,属於古法论命体系。目前普遍流传的版本为古今图书集成版《兰台

  • 老君音诵诫经·寇谦之

    北魏寇谦之撰。道教经书。一卷。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415),寇谦之自称太上老君授予他《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命他清整道教, “除去三张伪法”。此书即《云中音诵新科之诫》的残余部分。书中称老君授其系天师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