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杨虞卿传

杨虞卿的字叫师皋,虢州弘农县人。

他父亲杨宁,有高尚的节操,擅长言谈论辩。杨宁考中了明经科,调任临涣县主簿,他离职回到夏县,和阳城是知心朋友。德宗召阳城任谏议大夫,阳城没接受,有诏命杨宁去劝说,就和他一起来了。陕虢观察使李齐运召他到府中任职。李齐运进京任京兆尹,任命他为奉先县主簿,后任监察御史,受连累免官。

顺宗初年,召进京任殿中侍御史,去世时任国子祭酒。

杨虞卿考中了进士和博学宏辞科,任校书郎。他到淮南去送娶亲聘礼,遇到陈商埋葬长辈,穷得没办法,杨虞卿没和他交往过,将带去的财物都用来帮助他。后多次升官任监察御史。

穆宗刚登基,游乐没有节制,杨虞卿上奏说“:乌鸦和鹰被打死,凤凰就飞走了,提意见的不杀头忠臣就来了。我斗胆冒死罪提出浅陋的看法。我听说尧、舜为百姓担忧,而不视在位为乐事。何况现在与回纥不和,吐蕃又没制服,河北、河南有藩镇战乱,五岭又遭受凶灾。

人民痛苦增加,朝廷制度不健全。边境没有储备,国家用度逐渐不足,确实不能高枕无忧。皇上刚登皇位,应有为全国操劳的心愿。当天就召见宰相和百官,认真询问,使朝中和各地都清楚知道。

但皇上临朝六十天了,八次在延英殿召见,只有三五个大臣受到询问,其他进内廷的朝臣同进同出,没有询问。谏官满朝,不能进忠言,我确实感到羞愧。皇上恩宠少言路就堵塞了。公卿宰相应早晚在内廷朝见,君主和臣子的感情就融洽了,就能知道治理的好办法了。现四五位宰相,偶尔侍奉皇上坐一会儿,行礼之后,按要求进退,不能交谈,这是因为皇上太威严,臣下太卑微。大臣上朝,虽置身朝廷,竟没被您看一眼、问一句。即使皇上像五帝一样圣明,也应争取大家的帮助,听取意见,让大家感到亲切,使君臣能相辅相成,互相了解。皇上要求宰相帮助治理,宰相要求我们帮助治理,使大家进忠言像为自己谋利,谈政事像为自己诉说冤屈一样,这样还治理不好,从未有过。古代皇帝身处危亡都想太平,太平时节却不一定想到危亡,所以不是所有君主都圣明。”当时还有衡山县平民赵知微,也上奏指出皇帝亲近艺人,游猎没节制,贪图女色,迷恋田猎。话说得很尖锐、恳切,皇帝下诏命宰相安慰感谢。

宰相为这祝贺皇帝能听劝谏,但皇帝没重用他。

不久他奉诏慰问西北边境。归来,升任侍御史,后调任礼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又提升到吏部任职。遇到曹史李躴等人卖假委任状,提升官员六十五人,得赃款一千六百万文以上,杨虞卿揭发了他们的罪行,李躴等人被关进了御史台。

但杨虞卿的侍从曾接受两百万文,逃跑了,他的奴仆接受了三十万文,杨虞卿把奴仆捆起来送进监狱。三司使严休复、高钅弋、韦景修共同审讯,李宗贝等人都被处死。杨虞卿被判对手下人管束不严免去了官职。

李宗闵、牛僧孺当宰相,推荐他任右司郎中、弘文馆学士。两次升官后任给事中。杨虞卿谄媚温和,善于说笑话附合权贵,倚仗他们做坏事谋利。每年参加科举的人,都到他家来,要求录取和任官,没有不成功的,只需他一开口。当时这样做的还有苏景胤、张元夫,但杨虞卿和兄弟杨汝士、杨汉公找的人更多,所以流传说“:想进考场,先找苏、张,苏、张还好说,三杨要杀我。”李宗闵对他特别好,他是宗派中最会兴风作浪的,一句话就能褒贬人和事,因此当时被称为宗派首领。

李德裕任宰相,把他贬出朝廷任常州刺史。后李宗闵又进朝廷任宰相,召他任工部侍郎,又升任京兆尹。大和九年(835),京城谣传郑注给皇帝炼丹,要挖小孩肝和心做药。百姓害怕,都把小孩关在家里。皇帝不高兴,郑注也心里不安,又一向和杨虞卿有仇,就叫李训上奏说“:这话是从杨虞卿家里传出来,通过京兆尹侍从传播到民间的。”御史大夫李固言一向讨厌杨虞卿结党营私,因此附和作证。皇帝很生气,将杨虞卿关进奉诏令关押的监狱。这时他的弟弟儿子们把自己捆起来到皇宫前喊冤,杨虞卿被释放了,贬任虔州司户参军,后去世了。

他儿子杨知退、杨知权、杨坛、杨堪,弟弟杨汉公,都考中了进士。杨汉公官职最高。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列伟第三十四·文学下·脱脱
  外篇 申左第五·刘知几
  第三十回 畅春园圣祖宾天 乾清宫世宗立嗣·蔡东藩
  卷三十七下·朱熹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七·佚名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九·佚名
  大明光宗贞皇帝实录卷之八·佚名
  卷之一千九十九·佚名
  卷之二十三·佚名
  ●卷十二·余继登
  世家卷第二十九 高丽史二十九·郑麟趾
  史记集解卷三十二·裴骃
  六 园里的动物·周作人
  秦观传·脱脱
  高叔嗣传·张廷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三十四·彭定求

        卷734_1 【柳】罗绍威   妆点青春更有谁,青春常许占先知。亚夫营畔风轻处,   元亮门前日暖时。花密宛如飘六出,叶繁何惜借双眉。   交情别绪论多少,好向仁人赠一枝。   卷734_2 【白菊(一作罗隐诗)】罗绍

  • 卷五十五·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槀卷五十五 宋 陆游 撰 记东村父老言 原上一缕云水面数点雨夹衣已觉冷秋令遽如许行行适东村父老可共语披衣出迎客芋栗旋烹煮自言家近郊生不识官府甚爱问孝书请学公勿拒我亦为欣然开卷发端绪讲

  • 二家宫词巻下·毛晋

    明 毛 晋 编宋杨太后瑞日曈昽散晓红乾元万国佩丁东紫宸北使班才退百辟同趋徳寿宫元宵时雨赏宫梅恭请光尧寿圣来醉里君王扶上辇銮舆半仗防灯囘栁枝挟雨渥新緑桃蕋含风破小红天上春光偏得早嵳峩宫殿五云中春风淡淡水

  • 卷三百二十三 元豐五年(壬戌,1082)·李焘

      起神宗元豐五年二月盡其月   二月癸丑朔,詔:「中書省面奉宣旨事,別以黃紙書,中書令、侍郎、舍人宣奉行訖,錄送門下省為畫黃;受批降若覆請得旨,及入熟狀得畫事,別以黃紙亦書,宣奉行訖,錄送門下省為錄黃。樞密院準此,惟以白

  • 卷十四·凌雪

    列传二十三 张国维、朱大典、孙嘉绩列传二十四 沈宸荃、陈函辉、余煌、高岱(附叶汝■〈艹恒〉)、董守谕、王正中、沈履祥列传二十三张国维、朱大典、孙嘉绩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朱大典,字未孩,金华人。两人皆起家进士。崇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八·佚名

    正德十一年六月辛亥朔升江西按察司副使胡锭为山西按察使○命都指挥同知郑廉充左副总兵协守甘州地方○壬子改管扬州府事河南布政司右参政孙禄为山西左参政○兵科给事中许复礼奏言顺天永平二府原无地亩之徵止验丁派差而

  • 第二十一册 天命六年四月至五月·佚名

    第二十一册 天命六年四月至五月初五日,众福晋至,总兵官等诸大臣迎至城外教场,下马步行,导引众福晋之马入城。众军士沿街列队相迎。自城内至汗宅,地设白席,上敷红毡,众福晋履其上进见汗。初七日,往接斋萨蒙古、朝鲜官员,十一日

  • 七五三 寄谕各省督抚查缴天文占验妄言祸福书籍板片解京销毁·佚名

    七五三 寄谕各省督抚查缴天文占验妄言祸福书籍板片解京销毁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各省督抚,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奉上谕:阅奏缴销毁书籍,内有河南省解到之明仁宗所制《天元玉历祥异赋》及不

  • 卷三十 艺文志 第十·班固

    (根据刘向的《别录》、刘歆的《七略》写成)【原文】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

  • 卷八·允禄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礼器图式卷八乐器一【朝防】朝防中和韶乐麾 谨按隋书音乐志帝出黄门侍郎举麾于殿上掌故应之举于阶下奏康韶之乐旧唐书音乐志协律郎举麾乐作仆麾乐止元史礼乐志麾长七尺画升龙于上以涂金龙首朱杠悬之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十九·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九 洪武三年十二月丙辰朔。 戊午,宥松江盗钱鹤皋余党。初,鹤皋作乱伏诛,其党诛连不已。至是,复逮至百五十四人,法皆当死。上曰:“贼首既诛,此胁从者。”俱贷其死,谪戍兰州。 中书省臣言:“西北诸虏

  • 大学译文·曾子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

  • 卷十七·王道焜

    <经部,春秋类,左传杜林合注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十七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文公三经【戊申】十有四年【林是年周顷王崩子匡王立春秋皆不书崩】春王正月公至自晋【杜无传告于庙】○邾人伐我南鄙叔彭生

  • 卷一·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传续説卷一    宋 吕祖谦 撰公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公【元年】左氏继室以声子生公一段须便见得公当立底意古者诸侯继世虽以适而不以长然元妃苟无适嗣则庶长当立自先儒皆有是説

  • 信本际品第八十·佚名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假令初无有众生及其处。菩萨为何等故念行般若波罗蜜。佛告须菩提,菩萨信真际故。念般若波罗蜜。真际及众生际有异者,菩萨终不念般若波罗蜜。以真际众生际等无有异故。菩萨欲益众生故。念行般若波罗蜜。

  • 论谤佛·印光

    ●(以下论谤佛)夫人宿世果种善根, 且无论为学求道, 可为出世大事之前茅。即贪瞋痴等烦恼惑业, 疾病颠连种种恶报, 皆可以作出生死入佛法之因缘。顾其人之能自反与否耳。不能自反, 且无论碌碌庸人, 为世教之

  • 第五·宗鉴

    释门正统第五良渚沙门 宗鉴 集荷负扶持传呜呼。楚狄敝中国。而齐桓霸叔带危宗周。而晋文兴。会昌籍没。五代分崩。不有大士起而救之。则中兴正派不可待而授也。障狂澜。弭酷焰。功岂浅哉。撰远.端.恩三师孤山列传。志

  • 昭覺丈雪醉禪師語錄卷第一·丈雪通醉

    嗣法門人徹綱等編住成都府白牛山雪居寺三門,云:「者箇所在,多少人忽略過了,山僧今日到來,雖則挨身直入,要且拄杖頭放伊不過。」敲門限三下便入。上堂,拈香云:「此瓣香自從觸碎,今古歷然,爇向爐中,供養本師釋迦文佛,及西天此土歷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