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十

绿野斋集选录刘鸿翱

书孔、平二公遗事

台湾新修学政衙署碑记

台湾嘉义县城工义仓碑记

台湾道署斐亭记

台湾道署澄台记

台湾府学重修夫子庙并祭器乐器记

台湾记事

例赠孺人蔡母许太孺人墓志铭

书孔、平二公遗事

台湾考试之弊,内地所无。其民聚族而处,每族立一始祖祠,公产数万、数十万不等,秀才轮掌;故逢考试,夤缘无所不至。吾乡曲阜孔公昭虔,以翰林出身,任台湾道兼学政,力除此弊。众愕然,曲诱苦劝。孔急曰:『余非不愿;奈余姓孔何』!台地作为笑谈,谓圣人子孙不利于台考。孔因械斗案,调江西粮道。继任平公庆,满洲人;大书考院:「尔无文字休言命,我有儿孙要读书」!众忿然詈,谓是亦姓孔者耶!平因张丙叛案降主事,余承其后。或谓余曰:『台湾道加臬司衔系升缺,前孔、平二公皆降调矣』!余曰:『二公岂由学政获咎耶』!即科、岁两试,众怂恿,兼谓宜顺人情。余曰:『余非姓孔,亦不计子孙读书、第承圣恩航海而来,负圣恩,恐过海覆舟耳』。众躩然。

先是,二公虽绝夤缘,不能绝倩代顶替。余治以县、府试之法照学额加倍取覆试,使众互相结而顶替除;面试一日三易题,而代倩除。三覆乃定,众竞劝于学。造新考棚,费金至五万:皆归功于余。余谓此孔、平二公之遗也,余何功之有!书此以见台湾积习,历三任乃变云。

台湾新修学政衙署碑记

台湾孤悬海外,自古未隶中国。明永乐间,三保太监招徕西洋诸夷,舟过此,始知名。明季,红毛筑城以居。郑成功父子因之,逐红毛窃据,为沿海边患。国朝施大将军琅殄灭妖氛,建郡邑、置官守,实以漳、泉、潮三府流徙之民。武功既彰,文教斯敷,设府厅县学额文生九十七人;然后台湾文物声名之盛,与海内等。

道光癸巳冬,余蒙圣恩监司是邦,实兼提督学政之任。考试旧在道署,士子患其隘也,请于台湾府周君涧东,择建于府署之西北。经始于十三年某月某日,告成于十五年某月某日。正南作照壁,两旁列木栅,栅立左右辕门。正北三门,门左右设外官厅。厅左曰杂差所,右曰供给所。门内过水亭,亭左右设内官厅。厅左曰文巡捕所,右曰武巡捕所。由过水亭进,曰仪门。仪门内为考棚,左右各三廊。一廊十间,间五十座,凡士子之座三千。北横廊左右各七间,间二十座;南横廊左右各六间,间十座;凡士子之座四百。中为大堂,学政收卷之所居。再进为内堂,学政阅卷之所居。堂左曰庖逼之室,堂右曰学书之房。四围周以棘墙。呜呼备矣!

昔夫子尝谓: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当时历聘诸国,无有能行夫子之道者;浮海之叹,殆犹欲居九夷之意与!今后圣人二千年,重洋孤岛,反家诵夫子之书何与?岂且夫子当日果乘桴浮于海,教思遗泽之所留与?书称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共为帝臣,惟帝时举。夫上无秉修文德之君,虽邹鲁之乡亦荒落而不悦学;上有秉修文德之君,虽荒陬遐夷,士生其间者亦皆蒸蒸日进于道。台湾去京师万土,夫亦我国家建学设校,沐浴膏泽之地也夫!敬布朝廷之德化,以风励黉序;敦节义、崇经术,提督学政之责也。尔士子各自砥励,无负圣天子茂育人材之至意,何必在近圣人之居乎!

台湾嘉义县城工义仓碑记

嘉义为全台中权握要之地,郡城之辅。嘉义一动摇,则郡南之凤山信息犹可相通,郡北之彰化、淡水、噶玛兰道路阻塞。初入版图名诸罗,栽竹为城。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之乱,固守经年,高宗嘉其义,改名嘉义。五十五年,请帑筑砖石工,历四十二年。道光十二年十月,张丙等变起,首攻嘉义;福建巡抚署浙闽总督魏公元烺调陆路提督马公济胜帅内地漳、泉兵平贼。围解后,屡经地震、继以霪雨,城遂圯坏。钦差将军瑚公松额、总督程公祖洛办善后,奏请前任水师提督王公得禄督劝绅民捐修。王公之议曰:『城虽修,不建月城,不能固也』。乃添建四门月城,以作唇齿之势。再议曰:『月城虽建,无炮台不能轰击也』。乃低洼雉洞,铺石置炮,以为平峙之形。再议曰:『虽有月城炮台,无粟不能守也』。乃于城西北立义仓,贮榖一万六千石;平时用以备荒,变时用以御乱。凡用银几万几千几百几十几两,兴工于十三年某月某日,告成于十五年某月某日。

今年春,余按部至嘉,公引余周历堞垣,盘视粮储,乞文以志。余谓公以从平林爽文得功,累升至提督闽浙舟师总统,旋以殄蔡牵功封二等子爵,寻加太子少保,受三朝之厚恩,虽在籍犹奉朝命督建城工;盖台湾为沿海七省之保障、嘉义为全台之保障,不独固桑梓、全闾里,古人所谓乃心罔不在王室,公之功直与城俱永也!至于仓以卫城,其规横条例俱详备;宜刻于碑阴,使后之人有所守焉。

台湾道署斐亭记

台地竹多苞生,道署小平泉西两槛外,丛竹千竿蔽日,浓阴交错;院中有亭翼然,名曰「斐」,盖取「淇澳」之「菉竹有斐」以名。由亭之东折而北,为「寄云曲舫」;早起,云常满室中。澄台在其东南,可望海。台之外为圃,可习射。泉溢为池,池中堆石为岛;双鸥戏水面,时飞时止。芭蕉大如树;畜麀鹿,每日午卧蕉阴下。海外奇木异卉——如佛桑、洋桃、文元、桂子、番石榴、黄梨之属,经冬花蕊不断。故胡公承珙题云:「明月先临三岛,好花常驻四时春」。孔公昭虔额曰「沧洲啸泳」:其形容是亭者备矣,而未究名「斐」之义。

「淇澳」之诗曰:「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吓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夫淇澳之斐,斐以美君子;斐亭之斐,斐以美竹。斐以美君子,非「卫风」之切磋、琢磨、瑟僴、吓喧不足以当之;斐以美竹,竹未有不斐者。余之俯仰偃息斯亭,不异徜徉乎淇之上矣!

台湾道署澄台记

道署小平泉之东偏,嶐然而特起者,曰「澄台」;台湾八景之一也。台上有亭,长白武公隆阿额曰「旷望高深」;两旁榜曰:「崇岛巨鳌开壮观,野花啼鸟足生机」。以能望海,故名「澄」,盖取「澄海」之义。

余家东海之表,莱郡有勺蠡亭,缘事至郡,必登亭俯瞰沧溟。丙戌,余由中书选太湖流,登西洞庭来鹤台,全湖奔赴峰下。庚寅,余升守彭城,登云龙戏马台,顾视黄河洪流;而观于海者难为水,未尝不思勺蠡,冀得再览其胜。癸巳,余由南韶连道调台湾道,过八百里重洋;振衣玉山顶,澎、厦岛屿杂杳森列,琉球、日本等诸夷国迷茫可辨。此乃混沌初辟时天造之台,云气冥与化合,而嶰渤■〈氵顷〉洞无涯岸。因赋诗云:「始知天地真无外,回忆湖河总细流」。

顾台湾孤峙海心,平原沃野,南北延袤一千九百里、东西二百里,非陟彼高冈,居其地者反不见海;惟道署之澄台,见西南海之一角。台下屋三楹曰「斐亭」,郡注所谓「斐亭听涛」也。登高远瞩,则安平晚渡、沙鲲鱼火、鹿耳春潮、鸡笼积雪、东溟初日、西屿落霞,近在珠帘画栋间。盖台湾之八景,道署有其二,澄台又兼擅八景之美。余乡勺蠡之奇特,殆未能逾乎此也!

因考台湾自前明红毛与郑氏相继为患,潢池中雷击电掣,波涛腾沸。我国家龙兴辽海,一戎衣而天下大定,惟浙闽洋面祲氛未靖;施大将军琅扫除蛟鳄鲸鲵之怪,然后海若肃清,盖二百年于兹。今余蒙圣恩观察是邦,睹是台之命名,思与僚佐戮力永澄海疆,不仅夸游览之壮也已。

台湾府学重修夫子庙并祭器乐器记

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夫子也;无论中国尊之,四夷八荒莫不尊之。台湾僻处闽海外,国朝声教渐被,始立学宫、建夫子庙。岁久,剥落颓坏。道光癸巳冬,翱由广东南韶连道调台湾道兼提督学政,谋于府守熊一本,议重新。候选同知许朝锦既督捐建学政考棚,复愿独任其工。始于道光乙未六月初七日,成于道光丙申三月初五日。工大而用繁,凡用银一万两有奇。翱复与府守谋祭器,教授许德树请任修;牺樽、象罍、木豆、竹笾,悉遵古式。翱复与府守谋乐器,员外郎吴尚新、生员刘衣绍、六品职员蔡植楠请任修;钟镛、匏鼓、琴瑟、箫管、■〈兆上鼓下〉磬、柷敔皆具。舞六佾,六六三十六人,聘海内乐工以时教童子习。

翱同府守谒庙,仰殿宇之巍峨,睹梁栋之壮丽;泮池宏以深,坊桥坚以固。春、秋上丁两祀,肃清雍穆,歌者堂上、舞者堂下,无言奏假,彬彬乎变海隅为邹鲁阙里之风矣。孟子曰:观于海者难为水,故曰河海之于行潦。又曰: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子贡亦曰:闻其乐而知其德。翱幸生圣人之邦,得见圣人之车服、礼器矣。今观于海,荡荡江淮河汉万里朝宗,穆然于圣人之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聆大成之铿锵和平,知尹夷惠具四时之一气,特乐之小成。圣人元气周流,备始终条理,与天地浑合同化;轩辕氏张乐洞庭之野,乐成而蛟龙舞,犹未足以拟我夫子也。

台湾记事

台湾远在闽海之外,重洋阻隔;民情浮动,为漳、泉两府奸宄逋逃薮。自入版图,数叛乱。道光十二年秋九月,嘉义匪徒张丙等藉端抢米,知县邵用之被戕而乱作。

邵官内地,总督孙公尔准特调过台,与升台湾府吕志恒偕来。台湾沿海口岸皆厅辖,吕守割五条港与嘉义,使补内地亏。维时台湾挂印总兵刘公廷斌不炼兵,按察使衔兵备道平公庆清廉长厚——民称为「平菩萨」,心不然吕守所为。吕守曰:『此上宪意』。继闻邵令不洽舆情,与吕守议撤其任。吕守曰:「上宪使之来。即撤任,亦必俟秋征后』。前浙闽水师总统王公得禄籍嘉义,数言嘉将乱,刘镇军、吕守皆以为妄;因内渡居厦门。张丙等事起,平公告吕守:『王公之言验矣』!吕守曰:『谁敢者』!带乡勇三百赴嘉。甫离郡,问村民:『嘉有乱乎』?对曰:『不闻』。吕守抚掌大笑。不数里,又问,对如前;又大笑。不数里,复问,对亦如前;复大笑。未至,以所问覆报平公。及知郡令已戕于贼,父老劝勿进,吕守曰:『不尽歼贼,何颜面见观察』!鼓众直前,遇害。余至台,台人犹叹息吕守之亡,亡于三大笑。

刘镇军愧与吕守失前言、不设备,以六百兵与贼战于嘉义城外;兵败,副将战殁,裨将死者数人,退保嘉义。平公委罢职台防同知王衍庆署台湾府,王辞;平公曰:『势危至此,非子不可』!王有智略,多权变;令嘉义时,械斗劝谕不解,单骑横枪,所向披靡,王公得禄壮其胆。既接府任,选番兵三百入卫;招募民壮二万,与郡城文武昼夜巡警:人心粗定。一日,于众中执一人为贼,讯之,果贼遣使行刺;斩以徇。百姓惊服,心愈固。嘉义道路梗塞,密谋平公出城列阵待贼,别遣人从便道解饷于嘉。刘镇军忧粮缺,饷至,守城者欢呼;妇女皆登捉石投贼,城赖以完。

是时,制府孙公尔准已前卒;代者程公祖洛陛见后,廷寄浙江按某事。福建巡抚魏公元烺兼署总督,闻台湾变,入奏上授瑚公松额福州将军,哈侯朗阿副之,调陕西、河南、四川兵会剿。魏公遣陆路提督马公济胜帅漳、泉兵先渡海救台,会风顺,船驶两日夜抵鹿耳门,马公入郡城,略问贼情形,即出次教场;不张灯,独坐终夜。明日,次盐水港。择地立营,深沟高垒。贼屡挑战,不应;扬言运库帑二十万至。兵实止二千,兵寡贼众,俟三省兵集乃合击。贼大喜,胁从四、五万人歃血饮;黎明,闯马公营。马公命燃炮轰击,贼却退,跳号谩詈。官军不胜忿,请拚命与贼决胜负;马公闭之,不使出。自辰至未,贼皆倦,纷纷卧地上;马公开营门,分两翼飞踰沟,乱砍。贼仓皇不及操戈,前后冲压,大溃。自是贼散而复聚者九次,马公十战皆捷。斗六,嘉义巨镇。贼初攻嘉不克,还破斗六,县丞方振声妻女暨幕友家丁皆与难,贼据为巢穴。至是,张丙等入斗六招呼,无一人应者,大哭。众执之,献于马公营。

署总督魏公知已得张丙,奏请沿路截回各省所调兵。上命哈侯回京;瑚公松额、程公祖洛渡台谋善后,搜捕余匪。王公得禄亦从厦门渡。深山穷谷、茂林恶箐,皆悬重赏缉拏。王公所获尤多,赏加太子少保衔。台湾府王署守擒攻凤山城贼魁许成……与张丙声势连络者也。凤令既破其党,逃生番界,今始被擒。程公亲鞫,台湾县人;问「何不攻台湾」?答:「有王太守在,不敢攻」。程公深悉王署守之能,与瑚公同保举知府。

是役也,守功推王,战功归马;王为平公庆所委,马乃魏公元烺所遣。上封马公爵,赏魏公花翎。平公与刘镇军均有失察之咎,上责刘公不炼兵,革职;赏平公六部主事。其余大小,黜陟赏罚有差。台湾平。

余承恩命接平公任,五条港仍改归鹿港厅。白程公;台湾难治易乱,内地亏空之官来台,乱之兆也。上轸念海疆,谕曰:『孙尔准若在,朕必加以重谴』!

例赠孺人蔡母许太孺人墓志铭

澎湖蔡举人廷兰之母、例赠孺人许太孺人卒于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四月二十五日卯时,距生于乾隆二十九年(甲申)正月二十一日亥时,享年七十有八;与赠文林郎慎斋公合葬有日矣。廷兰,余及门;以行状乞铭。

先是道光乙未,廷兰秋试报罢,渡海遭飓风,舟没而复起,飘荡十昼夜抵安南。当其死生悬于须臾之交,富贵、功名、妻孥之念尽捐,惟叫号无以报母氏。既归,拜太孺人于堂下,惊定如同再世。夫人穷则呼父母,及安常履顺,则或忘之矣。廷兰自安南归,甫于丁酉领乡荐,未及第而太孺人谢世矣;宜其状太儒人之行抱昊天罔极之痛也!

廷兰之状曰:『吾母十七归吾父。丈夫子五人:长廷嘉,先卒;娶吕氏,生继英。次廷缘,娶吴氏,生继璜、继玱。次廷芝,娶陈氏,生继搏、继升、继蔚、继才。次即廷兰,娶许氏,生继蜚。季廷扬,娶欧氏,生继庆、继善。女子二:一适叶氏,一适翁氏。吾母育五子、二女,抚十一孙,劬劳极矣;廷兰述之心悲也』!再则曰:『吾母孝顺勤俭,所以佐吾父事吾王母者,廷兰不能悉状也;吾师代为润色焉』!余持其状谓之曰:『太孺人行之传不传,不在于状也』。

澎湖居台阳、鹭门之间,民不耕田,即业操舟、捕鱼,诗书弦诵之声不闻。间有力学者,文艺亦不能与内地才华之士并;况其下焉者乎!今生品学为台澎人士之冠,则太孺人遵慎斋公之遗训,所以督教者可知也。欧母之传也,以文忠公畜道德而能文也;无文忠公,后世不传其画荻之事也。太孺人之传,是在生矣。余昔赠生越南杂着序矣,勖生富文章、励介节;生果始终如余之所期,则太儒人传矣。生欲传母,慎忽忘沧溟遇险时也!

铭曰:澎岛矗矗立海洋,蔡生祖居水一方。家有慈母贤且良,代夫教子有义方。子能克家家之祥,席珍抱璞观国光,于以志之赋短章。  

猜你喜欢
  章帝八王列传第四十五·范晔
  卷一百七十六·毕沅
  卷五十六·毕沅
  第一节由三藩市到天津·老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四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五十四·佚名
  卷之六百五十四·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纪昀
  一一七五 四川总督保宁奏本年查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数目折·佚名
  侯渊传·魏收
  高劢传·李延寿
  李元护传·李延寿
  廖永忠传·张廷玉
  司寇布为周最谓周君·佚名
  卷一百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初集卷三十八·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三十八古今体七十八首【丁卯二】正月二十九日进宫御苑试灯罢法宫因祭回【春仲祭 社稷坛躬诣行礼】韶光到尔许烟色已佳哉柳线柔笼陌氷澌冻解隈东郊将举趾侧耳听春雷正月晦日戏题九十忽已过三

  • 附录·高奕

    古人傅奇总目 《琵琶》高则诚作。〔托蔡邕事。〕 《红拂》张灵墟作。〔李药师事。〕 《鸣凤》王凤洲作。(杨继盛事。) 《百顺》(无名氏作。王曾丁寇事。) 《荆钗》丹邱生作〔王十朋事。) 《水浒》梅

  • 僭伪列传三·薛居正

    王建,陈州项城人。唐末,隶名于忠武军。秦宗权据蔡州,悬重赏以募之,建始自行间得补军候。广明中,黄巢陷长安,僖宗幸蜀。时梁祖为巢将,领众攻襄、邓,宗权遣小校鹿晏宏从监军杨复光率师攻之,建亦预行。是岁,复光入援京师,明年破贼收

  • 孔氏杂说·孔平仲

    汉孔安国字安国,晋安帝名德宗字德宗,恭帝名德文字德文,会稽王名道子字道子,乃至北史慕容绍宗、冯子琮、魏兰根,南史蔡兴宗、唐郭子仪、辛京果、戴休颜、张孝忠、尚可孤、孟浩然、颜见远、田承嗣、田承绪、张嘉贞、宇文审、

  • 第一卷 驿铺·缪荃孙

    驿传按:《唐宰相世系表》“姚 ,浙西馆驿巡检”,《徐铉集》“尚懿,润州馆驿巡官,又知丹阳县吕延正兼检点馆驿,迎送公事”,是则前代亦尝名官矣。【丹徒县】高资馆在义里乡高资村,离城三十里,升、润往来之冲

  • 世祖沈皇后传·姚思廉

    世祖沈皇后名妙容,吴兴武康人。其父沈法深,是梁代安前中录事参军。沈皇后十几岁时,在梁代大同年间嫁给世祖。高祖前去讨伐侯景,世祖当时正在吴兴,侯景派人俘获了世祖和沈皇后。侯景之乱平定后,才得以释放。高祖称帝,永定元年

  • 雷德骧传·脱脱

    雷德骧字善行,同州..阳人。后周广顺三年(953),考中进士,初官磁州军事判官。召为右拾遗,充任三司判官,赐给绯鱼。显德年中,入朝奉诏命均定随州各县民田屋税,被称赞为公允。宋朝初年,授任殿中侍御史,改任屯田员外郎、判大理寺。

  • 卷八十八·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八十八宋 陳祥道 撰天帝之辨上周禮太宰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祀大神示亦如之【五帝謂天神示謂天地】掌次王大旅上帝則張氊案設皇邸【大旅上帝祭天於圜丘國有大故而祭亦曰旅此

  • 卷二十五·程端学

    <经部,春秋类,春秋本义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义卷二十五  元 程端学 撰昭公十年春王正月夏齐栾施来奔齐【公羊作晋】左氏曰齐惠栾髙氏皆耆酒信内多怨彊于陈鲍氏而恶之夏有告陈桓子曰子旗子良将

  • 南康云居齐禅师·惠洪

    禅师名道齐。生金氏。南昌人也。幼依百丈明照禅师得度。种性猛利。经行燕坐。以未明己事为忧。持一钵遍历丛林。学心不息。时法灯禅师。住南昌上蓝。齐往依之。法灯使知藏司。法灯偶见齐呼曰。每见举祖师西来意话。藏

  • 卷一百三十·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二十八尔时佛赞天帝释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书写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众宝严饰以无量种上妙花鬘涂散等香衣服婴珞宝幢幡盖众妙珍奇伎乐灯明。尽诸所有供养恭敬尊重

  • 卷十三·赞宁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今东京封禅寺圆绍传释圆绍,姓孙氏,其先富阳人也,祖官于南燕,因为滑台白马人焉。年及识环,天然俊迈。邻儿戏玩,我且恬然;群从追随,我惟闲静。年当十八,方遂志出家,师事明福寺正觉禅师。觉

  • 第十六卷·佚名

    饿鬼品第四之一复次。比丘知业果报。遍观一切地狱苦海。为爱瀑水洄澓所没。大地狱人富兰那末迦离等。俱迦离提婆达多。如是等鱼。为大摩竭鱼之所吞食。从活地狱。乃至阿鼻地狱。其狱广大。沃焦深水。及余地狱。大苦海

  • 说无垢称经赞卷第四(末)·窥基

    经尔时世尊(至)问安其疾。赞曰。此第四命苏达多。初命。后辞。此初命也。苏达多者。此云善施。善济孤穷。心无所吝。故名善施。旧云善德。名义稍乖。经。时苏达多(至)诣彼问疾。赞曰。下辞有三。此总陈道屈。渠设财会

  • 水鉴海和尚六会录序·水鉴慧海

    嘉兴大藏经 天王水鉴海和尚六会录水鉴海和尚六会录序从上祖师递代出兴师师授受莫不资承师力提持策引脱去知解机辨纵横皆是师之提奖而然也是以白云端和尚曰今之学者须假悟始得悟了须遇人始得斯乃警诫学者之要言也然

  • 历体略·王英明

    三卷。明王英明 (生卒年不详)撰。王英明字子晦,开州 (今四川开县)人。万历举人,精研历算。上卷六篇:天体地形、三曜、五纬、辰次、刻漏极度、杂说;中卷三篇:极宫、象位、天汉;下卷七篇:天体地度、度里之差、纬曜、经宿、黄

  • 潜夫论·王符

    东汉王符著。《后汉书·王符传》:“和、安(东汉和帝、安帝)之后,世务游宦,当途者更相荐引,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30余篇,以讥当时得失。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潜夫论》。”全书共10卷,36篇。其

  •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佚名

    全一卷。略称比丘尼戒本。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本经属于根本说一切有部之比丘尼戒本,其体裁同于比丘戒本,戒条总计三五八条。西藏律之比丘尼戒条与此部律最为相似,然以众学法计为一一二条之故,较此部律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