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四四、邹衍考(附:邹奭)

《史记?孟荀列传》:“邹衍至梁,梁惠王郊迎。至赵,平原君侧行襒席。至燕,燕昭王拥篲先驱。”《汉志》阴阳家有《邹子》四十九篇,班《注》云:“名衍,齐人,为燕昭王师,居稷下,号谈天衍。”又《邹子终始》五十六篇,师古曰:“亦邹衍所说。”王应麟引《封禅书》“齐威、宣之时,驺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齐人奏之”为证。今按:衍至赵,见平原君,在信陵破秦存赵之后,事见《平原君列传》。其时梁惠王死已七十二年,燕昭王亦死二十二年矣。张守节云:“邹衍与公孙龙同时”,是也。衍已不及见燕昭、齐宣,遑论齐威、梁惠乎?(《文选》阮嗣宗《诣蒋公奏记注》,扬子云《解嘲注》,引《七略》曰:“方士传言邹子在燕,其游诸侯,畏之,皆郊迎而拥篲。”其言或为史公所本,而语差无误。)《燕世家》又云:“昭王卑身厚币以招贤者,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燕策》亦云然。(《大戴礼?保傅篇》:燕昭得郭隗,而邹衍、乐毅以齐至,无剧辛。)然其说殊误。时仅有一乐毅耳,邹衍、剧辛皆在后。《史》《策》为盛言士争趋燕,遂误攀后来者为说,非情实也。《韩非?亡徵篇》:“凿龟数筴,兆曰大吉,而以攻燕者,赵也。剧辛之事燕,无功而社稷危。邹衍之事燕,无功而国道绝。赵先得意于燕,后得意于齐,自以为与秦提衡,将劫燕以逆秦,地削兵辱,主不得意而死。”此记赵悼襄王时事。剧辛以赵悼襄三年败死,时为燕王喜十三年。去燕昭王伐齐已四十二年。燕昭招贤,犹在其前。剧辛不在燕昭招贤时仕燕明矣。据韩非书,则邹衍乃与剧辛同僚。去信陵破秦十五年。其自齐赴赵,当齐王建时,在平原君晚节。自赵往燕,则仕燕王喜,绝不与齐宣、燕昭相涉。史公云云,盖误于燕、齐方士之说耳。方士以神仙愚秦始皇,乃引燕昭王、齐威、宣王以为重。若仅言齐王建、燕王喜,亡国之君,不足以歆动始皇之心也。

《御览》四引《淮南》云:“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天为之下霜。”(《文选》卷三十九《注》亦引此条。)据此则衍先已仕燕,后之齐。此似衍早年事,然亦不谓事昭王。至《史记》梁惠王郊迎,或乃由燕惠而误。今姑定燕惠王元年,邹衍年二十五左右,则邯郸围解后,邹衍自齐使赵,年四十八九。剧辛之死,邹衍亦逾六十。其生当在齐宣之晚年也。

《史记?孟荀列传》:“齐有三驺子,其前邹忌,其次驺衍、驺奭。驺奭者,齐诸驺子,亦颇采驺衍之术以纪文。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集解》引《别录》曰:“驺衍之所言,五德终始,天地广大,尽言天事,故曰谈天。驺奭修衍之文,若雕镂龙文,故曰雕龙。”《汉志》阴阳家有《邹奭子》十二篇。《文选》江淹《别赋》任昉《宣德皇后令注》引《七略》作邹赫子。沈钦韩曰:“赫奭通用。”据此则邹奭在邹衍后。而《史记》以奭与淳于髠、慎到、田骈同称稷下先生。余考邹衍自齐使赵,已在王建八年前后,则稷下故事,疑下逮王建时,犹未全泯矣。

又《汉书?人表》有轧子、焣子。钱大昕《三史拾遗》谓:“即治《春秋》之夹氏、邹氏。轧与夹音相近,焣即聚字,邹与聚声亦不远。”沈钦韩《前汉书疏证》亦谓:“焣子乃邹子之误。《艺文志》有《春秋邹氏传》,盖《孟荀列传》所称三邹子之一。”今按:《人表》轧子、焣子后,即次于沈氏、北宫子、鲁子、公扈子、尸子,皆治《春秋》,则钱氏之言信矣。而《史记?孟荀传》称:“邹衍深观阴阳消息,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汉书?严安传》,严安上书曰:“臣闻邹衍曰:政教文质,所以云救也,当时则用,过则舍之,有易则易者也。”此皆言邹子学术大旨之仅存者。凡汉儒治《公羊春秋》,言通三统,改制质文诸说,其实源自阴阳,与邹衍说合。今所谓《春秋邹氏传》,虽不知于三邹子中当何属,又不知其所论者何若,要之或亦与《公羊》家言相近,渊源同自邹衍,则沈说亦可从也。(汉王吉能治《邹氏春秋》。又《盐铁论?论儒篇》,谓邹子以儒术干世主,不用,即以变化始终之论,卒以显名。则邹衍阴阳之术,其先本之儒,汉儒尚多能言之者。)

[附]邹衍著书考

《汉书?艺文志》阴阳家《邹子》四十九篇,班《注》:“名衍,齐人,为燕昭王师,居稷下,号谈天衍。”又《邹子终始》五十六篇,师古曰:“亦邹衍所说。是邹衍书有四十九篇,与《终始》五十六篇两种。”考《史记?封禅书》:“自齐威、宣之时,驺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此《终始》五十六篇书,出于齐也。《集解》引如淳曰:“今其中有五德终始,五德各以所胜为行。秦谓周为火德,灭火者水,故自谓水德”,是也。《史》又云:“宋毋忌、正伯侨、元尚、羡门高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驺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汉志》五行家有《羡门式法》二十卷,疑即羡门高,亦传驺子之术而不能通者也。)此《驺子》四十九篇传于燕、齐海上之方士,而尤盛于燕也。《集解》引如淳曰:“今其书有《主运》,五行相次转用事,随方面为服。”《索隐》:“《主运》是驺子之书篇名”,是也。然则两书虽俱出邹子,而实不同。《周礼?大司马》“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此救时疾”,郑司农说:“《鄹子》曰: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王应麟谓即《邹衍》四十九篇文,其语良是。《论语?阳货篇》“钻燧改火”,《集解》马融曰:“《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也。”皇《疏》云:“改火之木,随五行之色而变也。榆柳色青,春是木,木色青,故春用榆柳也。枣杏色赤,夏是火,火色赤,故夏用枣杏也。桑柘色黄,季夏是土,土色黄,故季夏用桑柘也。柞楢色白,秋是金,金色白,故秋用柞楢也。槐檀色黑,冬是水,水色黑,故冬用槐檀也。”《礼运》孔《疏》说与皇同。《淮南?时则训》谓:“春爨萁燧火,夏秋柘燧火,冬爨松燧火。”五时三木,亦承邹说而小变。郑司农所引,盖出《邹子》四十九篇,非出《终始》五十六篇,其说与《月令》《时则》为类。如淳所谓五行相次用事,随方面为服,即以无木改火之例观之可见。又考《淮南?齐俗训》高《注》引邹子曰:“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文选?魏都赋?注》引《七略》亦云然,此《终始》五十六篇文也。《月令》《时则》言五行,分列四时,始于木,主相生。《邹子终始》言五行,分列虞夏商周,始于土,主相胜,说各不同。《邹子》四十九篇,盖出其所自著。故《史》称:“邹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封禅书》。)又曰:“驺子如燕,昭王拥篲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作《主运》。”(《孟荀列传》。)其谓燕昭王,纵不信。然《主运》书,出邹子手著,亦可证矣。至于《终始》五十六篇,师古曰:“亦邹衍所说”,谓之所说,则或其徒述之。故《封禅书》谓驺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也。然则《艺文志》分别两书先后,及其书题名之意,参之《史记》所载,知两书有别,未可混并,昭然显矣。荀子以五行出孟轲,考《月令》《时则》言五行,重在勿夺民时,其义洵自孟子来。五行分配方色,其说亦古。而五德终始,则为晚起。《吕氏春秋?应同篇》始见其说,已在秦始皇时。齐人之奏《邹子终始》,明以媚秦,而上托于邹子。其果为邹子说否,未可定。后人皆言邹衍言五德主相胜,若与《月令》《时则》言相生一派不同。余考《汉志?邹子》书,及班固、如淳诸家旧注,乃知邹子言五行,实为《月令》《时则》所祖,而《五德终始》之篇,其果为邹子当时创说,抑其徒所托,转属未定之疑问也。

猜你喜欢
  南匈奴列传第七十九·范晔
  列传第十三 高干弟慎 弟昂 弟季式 封隆之子子绘 从子孝琬 孝琰·李百药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二十三·杨仲良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八·李心传
  第二十六回 王沂公劾奸除首恶 鲁参政挽辇进忠言·蔡东藩
  第一百一回 集灵囿再开会议 上海滩悉毁存烟·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三十五·佚名
  ●卷四·王恽
  第四七二单光绪十五年五月十九日一二二四一--三·佚名
  记事拾遗·姚廷遴
  卷五十三·佚名
  卷九十·雍正
  卷九十三·佚名
  第五节 选 举(上)·吕思勉
  220.《窦娥冤》感天动地·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方资·唐圭璋

      资,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天圣八年(1030)生。嘉祐八年(1063)进士。由县令擢南阳教授,归老于杭以卒。   黄鹤引   予生浙东,世业农。总角失所天,稍从里闬儒者游。年十八,婺以充贡。凡八至礼部,始得一青衫。间关二十年,仕不过

  • 卷四十七·梅鼎祚

    <集部,总集类,古乐苑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四十七明 梅鼎祚 编襍歌谣辞【三国】蜀汉【谚】孔明谚【襄阳耆旧传曰黄彦承高爽开朗为沔南名士谓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面才堪相配孔明许即载送之乡里为之谚曰】莫

  • 卷三百六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六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雪矶丛藁【二】题杨诚斋行湘诗卷仙云寒锁碧瑶天突兀吟坛北斗边试问鳯凰谁得髓竹林聴雪对牀眠叫云吹玉舜祠邉醉嚼琼糜潄石泉旧读离骚今忘却快披秋卷

  • 赵佶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宋神宗第十一子。元丰八年(1085)封遂宁郡王。绍圣三年(1096)封端王。元符三年(1100),哲宗死,无嗣,佶以弟继位。初号建中靖国,调和熙宁、元丰与元祐间的党争。不久即改元崇宁,任蔡京为相,变乱新

  • 国初事迹·刘辰

    北京刑部左侍郎臣刘辰,今将太祖高皇帝《国初事迹》开写进呈。 太祖自和州渡江,至采石,太平儒士陶安首先来见。太祖问曰:&ldquo;有何道教之?&rdquo;安曰:&ldquo;即今群雄并起,不过子女玉帛。将军若能反群雄之志,不杀人,不掳掠,不

  •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九·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列传十三李模乔可聘(姚思孝)章正宸李清熊开元(姜采附)金堡右谏臣列传第十三。○言路之开,至明盛矣。高皇帝鉴拥蔽之害,故令公卿大夫、士庶皆得言事,而以封驳、纠弹归台谏。由是,其权愈重。其始也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纪昀

    儒林传宋 【二】○宋二贾同刘颜高弁孙复石介胡瑗刘羲叟 林槩李觏何涉 王回【向同】 周尧卿贾同刘颜高弁孙复石介胡瑗刘羲叟林槩李觏何涉王回 【王向 王同】周尧卿△贾同贾同字希得青州临淄人五代时杨光远反同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八·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张刺史纶神道碑 范仲淹舜天下知其徳也惟歴试诸难禹天下知其功也惟尽力沟洫圣人率天下以勤故能成务逮夫王道鈌离坐饰话言六代之风亡实而落君子弗观也我朝用舜禹之道平成万邦风化天下于诸侯莫敢不劳而有清

  • 房法寿传·魏收

    房法寿,小名乌头,清河绎幕人。房法寿幼年时父亲去世,年轻时喜爱射猎,轻率而勇敢,聚结群小而进行偷盗。他的从叔房元庆、房范镇等都因房法寿犯事而被州群有司深加责罚,日长月久,宗族的人对他都感到忧惧。房法寿二十岁时,州里召

  • 李义府传·欧阳修

    李义府,瀛州饶阳人,其祖父曾任射洪丞,因而客居永泰。贞观年间,李大亮巡察剑南,上表称李义府有才,对策时中选,补为门下省典仪。刘洎、马周也推荐他,太宗召见后转任监察御史,诏令侍晋王。后来晋王立为太子,任李义府为舍人、崇贤馆

  • 卷三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三十一兴礼乐康熙八年己酉七月壬子上谕礼部祈谷之礼大典攸关应照旧例於明年举行康熙十一年壬子正月乙丑上谕太常寺祀典关系重大理宜敬

  • 卷三十·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三十圣驾幸阙里恭纪翰 林 院 编 修【臣】陈迁鹤鳯辇东临泗水滨千年礼乐应时新未夸我武功堪献祗为斯文道在人统际上元皇甲子秩隆泰岱帝初春灵台太史占星象喜报奎娄映紫宸其二数仞宫墙御幄披

  • 卷四十·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四十有司彻第十七之二上賔洗爵以升酌献尸尸拜受爵賔西楹西北面拜送爵尸奠爵于荐左賔降正义郑氏康成曰上賔賔长也谓之上賔以将献异之或谓之长賔奠爵爵止也

  • 议兵第十五·荀况

    [题解]这是一篇论述军事问题的文章,反映了荀子的军事思想。荀子认为“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在乎善附民”;要“附民”,就必须“隆礼”、“贵义”、“好士”、“爱民”、“政令信”、“赏重”、“刑威”

  • 佛说八吉祥神咒经·佚名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菩萨千人皆弥勒等。佛告贤者舍利弗及诸比丘,皆一心听。佛告贤者舍利弗。东方去是一恒沙。有佛名安隐嘱累满具足王如来至真无所著最正觉。今现

  • 第六章 不信《玉历》的恶报·佚名

      潘仰之,是桂东县的读书人。平生喜欢讥谤善书。  他阅读《玉历》之时,在他所读的第一张上「那见死鬼带枷」句旁,用朱笔旁批『是之至』三个字。  从第一殿起,用黑笔涂掉,到第四殿,又用朱笔涂掉。  在第七殿「饮酒费

  • 训蒙骈句·司守谦

    《训蒙骈句》,明代司守谦撰。骈句,即骈偶句,即对仗句。两马并驾为骈,二人并处为偶,意谓两两相对。古时宫中卫队行列月仗(仪仗),仪仗两两相对,故卞偶亦称对仗。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上下联词语相对,平仄相对。用这种形

  • 大方等如来藏经·佚名

    简称《如来藏经》。佛教经典。东晋求那跋陀罗译。一卷。与大方广如来藏经同本先出。佛在耆阇崛山,成佛十年。与百千比丘,六十恒河沙菩萨,及天龙八部俱。以三昧力,现众莲华,皆未开敷,华内皆有化佛。须臾升空舒荣,须臾萎变,化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