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记事拾遗

抬遗何为而作也?余有《历年记》一书,备载身之所经,耳之所闻、目之所见者,志之详矣。然有未尽者,如风俗之盛衰、世态之更易,古之所无者,今忽有之,昔之所弃者,今忽尚之,种种变幻,于记事之中,未免遗失。故又作此拾遗,附于记事之末,使后人一览了然,庶几乎涉世之一助云尔。

余生于崇祯元年戊辰之秋。自一岁至十岁,尚未识人事。至十四岁,大旱年荒,白米每石价五两,豆、麦每石俱二两六钱,百姓饿死者,上海六门,日出数百尸,此城中死者,余所目见,不知村野之间又几何也!孟子云:“野有饿莩”,又云:“父子不相见”,可见大贤之言不谬,是时乃崇祯十四、十五年也。时尚奢华,宽衣大袖,衣长四尺,袖长二尺,袜皆大统,鞋必浅面。男子十六岁方留发,发长披在肩上,如今时妇女无异。亦梳三把头、泛心头,发少者用髴益之,甚有发团如冰盘大者,亦如今妇女梳妆一般。

插簪带花,将披发掳扎起,即名曰“直掳头”。二十岁外方冠。更有老童生赶未冠之队者,号曰“老扒头”。三十岁外始戴帽。未几而鼎革。大清定鼎后,削发打辫,箭衣小袖,深鞋紧袜,幼童俱戴帽,此衣服之一变也。明季重文轻武,如吴淞总兵官要受松江府理刑节制,谓贤否册在其掌握,以致武将不肯用命,而国家倾覆。大清政令一新,如提督、总兵等官,府、县印官相见,用揭帖,走角门,行庭参矣,此又仕途体统之一变也。明朝人命强盗及万恶访犯,新犯死罪,皆三推六问,情真罪当,始上长枷监候。凡巡按及巡抚、盐院、江院等宪,审录罪囚一次,截去长枷一寸,俟长枷截完方解。决囚必在冬至之前几日,因冬至后,一阳生也,所以不决。临刑时稍有可矜可疑者,刀下留还,朝廷又差刑部官为恤刑,按临各省,必开豁几百件,甚至廿余年而未处决者。今我朝法律,极恶大罪,俱限一年奏销,或决或处,不两载而结案,不独原差省盘驳起解之费,而承行者亦省略节造册之劳,实为简便,此又罪囚处决之一变也。明时赋役繁重,倾家者甚多。每审役时,县公坐察院,慎重推求。一图内先要开报公正一名,管理里役。图书一名,管理册籍并稽核田之多寡。又有总催一名,管收本区钱粮。

细布一名,管买官布解京。北运一名,管收白粮解北。收兑一名,管收本图溜粮。分催一名,管收本图白银,以答官府比较。

总甲一名,管本图地方杂事、呈报人命强盗。塘长一名,管开河筑造及力役之征。其余谓之排年,分五年为五囤,轮年催办细户。

更有种种差徭、杂派,如辽饷练饷、沿海城垣、烟墩寨台、桥梁马路、修筑护塘、打造战舡、制合火药、置造军器,及一应匠班棘刺、弓箭棕麻、小夫水夫钻夫、图马槽刀、草豆青树梗木等项,每南应出银五六钱。正额钱粮,又加二三火耗,漕、白二粮,每石二两七八钱。当役破家,业户受累,所以有空写文契,将产业送人矣。今清朝定例,北运白粮改为官收官解,细布改为官买官解,漕粮改为官收官兑,总催白银改为自封投棋,总甲、分催、公正、图书、塘长、排年等项,悉皆裁革。此在康熙六年,由本府太守张羽明、华亭知县李复兴各捐俸千金,仿嘉、湖事例,奏办成功也。废旧日之区图,革前日之陋习,免诸项之苦役,禁额外之科派,任从民便,归并当差。编田五十亩为一甲,一百甲为一区,三十区为一保。概上邑分为十保,共三百区,计三万甲户,皆称为甲首。通县归入一处完粮,旧规田在某图,则版充某图之役,同限者还可,如各限者不离县前矣。故谚云:“家有千亩田,不离府县前。”自此一番改革,大除往日之害。正所谓政令维新,一府四县,亿万粮户及有田业者,子子孙孙俱受惠无疆矣。故李知县死在任所,华、娄两县民,呈请上台敕为娄县城隍,塑像奉祀,千百年瞻仰靡穷。此又大反局面,亘古所无之善政,今乃创而有之,此赋役之一大变也。至于比较钱粮,向在分催名下责成,动辄以该图计算,挂额盈百盈千,而排年办粮入橐,置若罔闻,痛累分催血杖,使费赔纳,种种破家,各县皆然,不独我邑。今行摘比之法,但拣欠多者票拘带比。又有挂比之法,摘出票拘之户,临限完多者亦免比。一限之内、一保之中,应责者不过百人而已。简便不烦,此又亘古未有之良法,受用无尽也。又于钱粮各款,向来逐项祭征,致有逐项使费。今则地丁银、折漕项、驿站及各衙门俸薪、新红、仙舡、水夫、马快等役,工食总入在存留起运款内,一条鞭起比,免得逐项造册应比。又:经收钱粮之棋书,向有上台及本官公费;起解钱粮,有贴解、兑亏等费;院差、司差、道府差到县,有馈送、请酒等费,本官拆封时,有管班、守衙、门子、轿、伞夫等使用,稍有不遂,在官府前三言两语,立见奇祸。所以不得不重勒火耗,以填空壑,每两止喝串银六钱,大约加三火耗,又要加色。纳户忍气吞声,不敢不从,无由申诉,苦之极矣。岂料张太守悉知此弊,痛念民瘼,立法自封投棋,迄今二十余载,既省民间廿万耗费,又省棋书供应,此完纳正赋之一变也。又如起解钱粮,向来各项各有经承,凡上司差承一到,即是他供应支持;领解钱粮,途路是他盘费;到司弹兑,是他铺垫馈送;及至兑亏,批不能掣,挂欠解额,身羁在外,而本县五日一比批回,本府十日一比批回,倾家荡产,赔补兑足,而家属受累几次矣。故当经承者无有不空。时朱知县到任,其时年仅十九岁,家甚富,有才干,此时有总书唐公孙禀曰:“钱粮托经承办解,无不亏空,不如差内丁解去,面同经承销号,倘有亏空,竟自补足,即掣批回,万无一失。”

朱县见说有理,竟从其言,嗣后永以为例,免经承破家之苦。公孙一言,造福无穷,未几年而选授成安知县,俨列缙绅,或者上天降福以报之也。总之目今征科之法,更易至精,非复旧辙,今儿童妇女,皆可立户完粮。后之生长斯土者,毋忘前日之苦,特略举数款以记之。至如明季服色,俱有等级。乡绅、举、贡、秀才俱戴巾,百姓戴帽。寒天绒巾,绒帽,夏天鬃巾,鬃帽。又有一等士大夫子弟,戴“飘飘巾”,即前后披一片者,“纯阳巾”前后披有盘云者。

庶民极富,不许戴巾。今概以貂鼠、骚鼠、狐皮缨帽,不分等级,佣工贱役及现在官员,一体乱戴,并无等级矣。又如衣服之制,载在会典。明季现任官府,用云缎为圆领。士大夫在家,亦有穿云缎袍者。公子生员辈,止穿绫绸纱罗。今不论下贱,凡有钱者任其华美,云缎外套,遍地穿矣,此又衣服之一变也。又如食用,明季请客,两人合一桌,碗碟不甚大,虽至廿品,而肴僎有限,即有碗上丰盛者,而两人所用亦有限。至顺治七、八年,忽有冰盘宋碗,每碗可容鱼肉二斤,丰盛华美,故以四人合一桌。康熙年间,又翻出宫碗洋盘,仍旧四人合一桌,较之冰盘宋碗为省。二十年后,又有五簋碗出,其式比前宋碗略大,又加深广,纳肴甚多,可谓丰极,未知后日又如何样式。此又食用之一变也。至于明季所无,而今忽有且多者:如吃烟之器具,烟筒、烟袋、火刀、火石之类。余幼时取火惟用撩黄纸,今用粗膏纸,则便易多矣。又如冠上之红缨,明时虽有,独用于马鞍辔上,及梅条枪头,今人人用以饰帽矣,遍地皆是,更有胎缨、拔缨,美细之极者。至海獭、骚鼠、海驴皮之类,人人用以制冠矣,从前不知此种在何处也。即凉帽初用藤席制成,以后或用细篾丝编者,康熙年间或用踏马芦皮织成,滑亮之极,独出于江宁等处。今用编绒,其制尤巧,华美亦至矣。更有织成盘龙锦片、袍领、袍袖、及三镶袜样式,并月华裙、月华膝之类,备极精巧。以上诸物皆廿年前所未曾见者也,今遍地多且贱矣,未知后又如何局面也!总之一代之制度,较之往日巧便、华美至极,此又日用什物之一变也。松江一府,向来三县。顺治十三年,太守李正华,一清如水,系北直河间府人,因见华亭钱粮额大难比,每每累县官参罚,故详准上奏,奉旨分华亭一半,设立娄县。今华、娄、上、青四县,每年额征地丁银百万有零,而漕粮在外。倘遇凶年,为民上者难矣,地方安得不穷?官府定必参罚,安得不坏?上海逼近海边,顺治年间,海贼猖獗,乘潮突入,抢掠沿浦村落及市镇,一时调来客兵防守,民间受累非浅。李太守洞悉民瘼,又详准上台,奏设黄浦营,初时额兵八百、参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兵二百、战兵四百、守兵二百,制造盔甲、器械、布帐、旗帜、战具等项,统辖操演,甚是精锐。余亲见梁提督按临,在演武场二百马兵一色装束,比试时俱箭中三枝。后因海寇荡平,康熙八年九月调黄浦营兵四百、马十八匹。今只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由上海城守带管而已。又于康熙六年间,有苏宜索三位满洲大人,为遵旨会阅江南事,巡视海岸。时值六月,供应烦难,其如不要一件,不用一些,而本县花费几千金矣。回京复命,奏准川沙至南汇,

海滩涨出数里,旧墩在内护塘者,瞭望辽阔难周,故增筑烽墩十座于海岸;黄浦设寨城一座,于东沟沿浦要处,设立炮台三座,拨兵防守。此又防守之一变也。我朝兵马整齐,操演驯熟,盔甲用彩缎绣龙,天鹅绒镶边,锦绣簇拥五色,列队自然严整;即马之鞍辔间,金间银染五色丝打成辫带,描金刺绣为串皮,备极精华;及旗帜标纛之威严、弓箭刀枪之利害,较之明季兵马;身穿大袖布衣一件,外披黄布背心,名曰号衣,头戴五色布扎巾,手执狼筅,系毛竹竿有枝在上者,长枪即毛竹竿上有铁枪头者,或有执棍者,或有执腰刀者,或有用藤牌者,或有用单刀者,种种如是之兵,仍旧耗费钱粮。余幼时曾见上海城守营,仍有官兵四百名,止有一把总掌管,霜降后在演武场操练,惟放炮呐喊排阵捉倭而已,如同儿戏。武备废弛,一至于此,较之今日气概,又是一变也。其把总衙门,今岳王庙基是也。元朝市舶司原设于上洋,收海商之税,即今之海关也。彼时上海未有县治,亦未有城池,据志所载,海外诸国俱来贸易。至明嘉靖年间,倭夷作乱,烧杀抢掳,沿海及内地无不受累,四面调兵征剿,每多败绩,故于嘉靖三十年始筑上海城及川沙城(按:上海城系嘉靖三十二年筑,川沙城系嘉靖三十五年筑)。又一年而倭夷方扑灭。自此后而市舶废,禁通番,迄今百余年而重开海禁,康熙二十年仍设海关于上海,至今十五年矣。洋货及闽、广货物俱在上海发客,小东门外竟为大马头,此又市面之一变也。倭乱自嘉靖十七年起,至三十一年八月而方杀尽,我邑受十四年之荼毒,此时百姓未知如何过日?今则共享太平日久,而百姓反觉繁难,此又气运之一变也。

凡圣皇御世,有贤才挺出,如帝舜五臣,帝尧十人是也。今上御极以来,贤才济济,好官莫如两江总督于成龙,系山西绥德州贡生,才干非凡,一丝不染,布衣菜饭,操凛冰霜,上任时经由本省地方,住宿饭店,禁绝两省官员迎接及送供应馈遗陋习。及至公座后,东西几千里,所辖州县肃然畏惧,毋论大小衙门,无不凛遵法纪,改过自新。即如上海史知县,貼班皂隶俱换村野之人,每早投文毕即退堂,不敢轻易出入,书吏不许进内衙,县前烟台糖担俱不许停留,出门不用执事,不敢轻易赴宴,一年之内访拿贪官廿人,打死豪强衙蠹数百,皆亲访确实,自康熙二十年到任后,下属皆廉洁自好。此又吏治之一变也。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五十四·列传第一百一十三·脱脱
  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五十一·脱脱
  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一·赵尔巽
  品藻第二十三·浦起龙
  卷二百 唐紀十六·司马光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九·乾隆
  卷之一千二百六十四·佚名
  首卷一 德宗实录序·佚名
  殿阁词林记卷十九·廖道南
  九○五 军机大臣奏查核四至六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校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术赤传·宋濂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书目提要·佚名
  卷四·叶隆礼
  气象台与钦天监·齐如山
  郭秉文·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十·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七十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陈傅良止斋诗钞陈傅良字君举居温州瑞安县之帆游乡学於永嘉薛氏得伊洛之旨又从南轩东莱闻爲学大要其名益高爲太学录累迁至嘉王府赞读龙楼阁问寝不时独切谏每以天性感悟孝

  • 明诗平论二集卷十·朱隗

    五律二沈德符二十首 葛弥光二首王人鉴一首钟 惺十三首谭元春八首方拱干一首熊文举一首尹 伸八首魏浣初五首方孔照三首茅元仪一首姚希孟四首池显方二首潘一桂四首释通润六首季孟莲三首卜舜年一首陈弘绪一首释明河一

  • 湖南巡抚赵弘恩等奏折 曾静已到湖南观风整俗使衙门任·雍正

      编者按:雍正对曾静采取了极为反常的做法,进行宽大处理,并让他到湖南观风整俗使衙门使用,利用他到处吹捧宣扬皇上圣德。引起社会上的不满,曾有传单要把曾静劫走,投入深潭溺死。曾静日子并不好过。因而他只好请假以购置家

  • 涌幢小品卷之五·朱国祯

    巡狩洪武元年。四月甲子。上幸汴梁。七月丁未。回京。八月壬午再幸。十月丁丑回京。初则河南已下。再则元都已平。自往壮声势。且览中原大轴。有迁都之志也。仪注虽未可考。要之。卤簿军容。气象自是不同。文皇再幸北

  • 提要·王曾

    【臣】等谨案王文正笔录一卷宋王曽撰曽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咸平五年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官至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諡文正事迹具宋史本传此乃所记朝廷旧闻凡三十余条皆太祖太宗真宗时事其下及仁宗

  • 杨椿传·魏收

    杨播弟杨椿,字延寿,本字仲考,太和年间与杨播一起都蒙高祖赐改。杨椿性情宽容谨慎,开始被拜授为中散,典掌皇家马匹,因端慎小心,专管医药,迁任内给事,与兄杨播一起侍奉宫室。杨椿又领兰台行职,改授中部曹,杨椿析查诉讼很是公正,高祖

  • 庾信传·李延寿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父庾易、父亲庾肩吾,《南史》中都有传。  庾信自幼俊逸超俗,非常聪明机敏,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春秋左氏传》。身高八尺,腰带长达十围,仪容举止恭顺,有过人之处。父亲庾肩吾,任梁朝太子中庶子,掌管记

  • 房谟传·李延寿

    房谟,字敬放,河南洛阳人。他的祖先为代地人,原本姓屋引氏。他从小淳厚端谨,虽然没有异于常人的才能,而却深沉内秀。北魏孝明帝正光末年,他历任昌平、代郡的太守,都以廉洁惠民著称。北方六个军镇叛乱,他率领郡中的人进入九峥山

  • 完颜宗雄传·脱脱

    宗雄,原名谋良虎,是康宗的长子。他刚出生时,世祖看见他很惊异,说“:这孩子风骨非同寻常,以后必定成为国家大器。”于是解下佩刀,让人常放在他身边,并说:“等他长大成人就让他佩带这把刀。”宗雄九岁能射奔跑的兔子。十一岁,射中

  • 战国策刘序·吴师道

    战国策刘序 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中战国策书中书余卷错乱相糅舛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除复重得三十三篇本字多误脱为半字以赵为肖以齐为立如此字者多中书本号或曰

  • 论幼学·梁启超

    西人每岁创新法,制新器者,以十万计。著新书,得新理者,以万计,而中国无一焉。西人每百人中识字者自八十人至九十七八人,而中国不逮三十人。顶同圆也,趾同方也,官同五也,支同四也,而悬绝若此。呜呼!殆天之降才尔殊哉?顾吾尝闻西人之

  • 三十年·佚名

    (丁酉)三十年大明萬曆二十五年春正月1月1日○朔壬辰,都體察使李元翼馳啓曰:「以金藎國齎傳聖敎中辭意,與都元帥權慄相議,慄以爲:『近日釜山賊窟被燒頗多,庶可成初計,而直擣釜營,固難輕擧,必待舟師來集,相時而動。』臣亦以爲:『當賊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卷 (序品第一卷之第二)出诸离车在虚空坐去地七多罗树又出诸大长者亦去地七多罗树出诸鬼神及禽兽异名叙变林及重阁讲堂事释魔王说咒事出无边身来事序品之第二尔时复有四恒河沙(至)及阎浮提诸

  • 佛说安宅陀罗尼咒经·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陀林中给孤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大菩萨众四万人俱。娑婆世界主梵天王。释提桓因四大天王。提头赖吒天王毗楼勒[蘜-匊+奇]天王。毗楼博叉天王。毗沙门天王。将二十八部鬼师大将军。

  •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一卷·世友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一卷尊者世友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辩五事品第一有五法。一色。二心。三心所法。四心不相应行。五无为。色云何。谓诸所有色。一切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色。四大种者。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 卷第二十六·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二十六宋咸淳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净土立教志第十二之一莲社七祖始祖庐山辩觉正觉圆悟法师(慧远。师道安法师) 二祖长安光明法师(善导云是弥陀化身) 三祖南岳般舟法师(承远) 四祖长安五会法师(法照善导

  • 浙西水利书·姚文灏

    明代系统摘编的太湖地区水利文集。编者姚文灏,字秀夫,号学斋,江西贵溪人。明成化进士。弘治七年(1494)曾任常州通判,两年后又以工部主事提督浙西水利,对太湖水利有较深入的研究。为了借鉴历史经验,他于弘治十年编成此

  • 罪福报应经·佚名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佛在迦维罗大树下,说罪福报应,慈悲忏法中广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