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三五、宋康王灭滕考

《宋策》:“康王灭滕伐薛,取淮北之地。”金正炜《国策补释》云:“《世本》称齐景公亡滕,《汉?地理志》《水经注》并云齐灭滕。《竹书纪年》书于越灭滕,《春秋正义》谓滕三十一世为楚所灭,《春秋释例》又云:滕自叔繍以下至公丘三十一世,为秦所灭。今据《赵策》苏代所言,秦起中山与滕,而赵、宋同命,以证此《策》,自示诸书为可据。”(《赵策》作起中山与胜,金云:“《广雅》,起,立也。胜当为滕。《宋策》于是灭滕伐薛,中山灭于赵,滕灭于宋,秦起复二国,故曰赵、宋同命也。”)今按滕先灭于越,后又复立,其详已不可考。(参读《考辨》第四九。)孟子至滕,当梁惠王后元十三年,为宋王偃之十六年。滕文公好贤,行仁政。时定公初薨,问孟子而定三年之丧。又使毕战问井地。惜不寿,孟子游梁返齐为卿,而文公卒。(参读《考辨》第九八,及《考辨》第一一一。)计其在位先后不逾八年。其后,滕事复无考。苏代之说,在五国攻秦后,当赵惠文王三年。时中山新灭,(在五年前。)与滕俱举,则滕灭亦不甚久。《春秋经传集解?后序》谓《竹书》今王终二十年,今王者魏襄王。魏襄王二十年,正赵武灵王传国少子何,自称主父之岁。明年为赵惠文王元年。《索隐》不谓《竹书》有宋灭滕,知宋康灭滕在魏襄二十年后,故《竹书》不及载。然则滕灭于宋,正在赵惠文王元年,至三年间。其后逾十年而宋亦为齐灭矣。(吕氏《大事记》,王氏《通鉴答问》,马氏《文献通考》,皆谓滕灭在周赧王二十九年,此由《史记》齐灭宋在赧王二十九年而误。)

又按谭贞默《孟子编年略》云:“传记滕文公卒,再传二十一年,灭于宋。”此所谓传记者,不审何书。然余定滕灭之年,上推二十一年,适滕文公卒,固无误。任启运《孟子考略》谓:“记言孟子去滕二十一年而滕亡”,则决不然。或任氏误记文公卒后二十一年为孟子去后二十一年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 广平公盛 阳州公永乐弟长弼 襄乐王显国 上洛王思宗子元海 弟思好 平秦王归彦 武兴王普 长乐太守·李百药
  志第二十五 舆服·刘昫
  开封府状 全文·佚名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一、感泣悚惶,披肝沥胆再上奏折·雍正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六·徐乾学
  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七·佚名
  卷十三·叶盛
  一二三一 江苏巡抚闵鹗元奏覆遵旨交陆费墀赔办江苏二阁书籍情形折·佚名
  一五二 谕武英殿现办四库全书之活字版著名为武英殿聚珍版·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九下·袁枢
  ·援赦人犯请免解审议·丁曰健
  野史无文卷二(阙)·郑达
  卷一百四十一·赵汝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林自然·唐圭璋

      自然,自号回阳子,淳祐间人。有长生指要篇。   西江月   二十馀年看访道,经游万水千山。明师未遇肯安闲。几度拈香一瓣。   幸遇至人说破,虚无妙用循环。工夫只在片时间。遍体神光灿烂。   酹江月   金丹合

  • 卷三百四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四十韩愈辛卯年雪元和六年春寒气不肯归河南二月末雪花一尺围崩腾相排拶【子达切又子末切】龙凤交横飞波涛何飘扬天风吹旛旗白帝盛羽卫鬖髿振裳衣白霓先啓途从以万玉妃翕翕陵厚载譁譁弄阴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零七·杨仲良

      哲宗皇帝   蔡确诗谤   元祐四年二月己巳,正议大夫、知邓州蔡确为观文殿学士,余如故。确落职再及一期,故有是命。确在邓州,尝上章陈乞颍昌府,以便私计。左正言刘安世言:『按:确奸邪阴险,盗据宰席,不能正身率下,宣明教化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三·佚名

    万历二十六年六月甲寅朔户部尚书杨俊民以国用日增国赋日缩条上救时之计十款曰催徵钱粮见徵者通完逋负者带徵曰督解契税曰实报尽解赎锾曰查解一切税课曰查解农民纳吏免班银两曰凡地方官肯报解浮费及无碍堪动银充饷者纪

  • 卷之三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史记集解卷五十六·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五十六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陈丞相平者阳武戸牖乡人也【徐广曰阳武属魏地戸牖今为东昏县属陈畱】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畆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美色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嫆嫉

  • 韦艺传·魏徵

    韦艺字世文,小时受学业于国子。 北周武帝时,几次因军功升迁,当了上仪同,赐爵为修武县侯,食邑八百户。 授为左旅下大夫。 出京任魏郡太守。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时,尉迟迥图谋不轨,朝廷也略略知晓。 派韦艺的小叔父韦孝宽去代替

  • 韦温传·刘昫

    韦温字弘育,京兆人。祖父韦肇,吏部侍郎。父韦绶,德宗朝翰林学士,以散骑常侍官职退休。韦绶之弟韦贯之,宪宗朝宰相,自己有传。韦温七岁时,每日念《毛诗》一卷。年十一岁,应两经科考登第,经吏部选拔授太常寺奉礼郎。以书、判两项

  • 卷九·黄佐

    钦定四库全书翰林记卷九       明 黄佐 撰御前讲论经文己亥年正月圣祖克婺州置中书分省召诸名儒会食省中日令二人进讲经史敷陈治道此论道讲学之始也即王位则设博士厅令博士许存仁等日讲尚书等书及有天下令文

  • 174.朋党的争吵·林汉达

    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朝廷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一些依附宦官的朝官,又分成两个派别。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一直闹了四十年,历史上把这种争吵叫做“朋党之争”。这场争吵还是在唐宪宗在位时候开始的。有

  • 卷二十一·戴锡章

    西夏称天佑民安八年春正月,宋鄜延军入界,拒之十里井,杀顺宁寨监押石福。鄜延副总管王湣率诸将由塞门入界,大首领凌吉讹遇合洪、宥两监军兵迎战不胜,退至十里井。福与部将贺文密恃胜来追,带金环首领数人皆战死,文密亦重伤,福殁

  • 卷十二 十二之三·孔颖达

    《小宛》,大夫刺宣王也。亦当为刺厉王。○宛,于阮反。[疏]《小宛》六章,章六句。○正义曰:毛以作《小宛》诗者,大夫刺幽王也。政教为小,故曰“小宛”。宛是小貌,刺宣王政教狭小宛然。经云“宛彼鸣鸠”,不言名曰“小宛”者,王才

  • 論衡校釋卷第十六·黄晖

      亂龍篇   土龍以象類實,以禮示意。亂,終也。以終仲舒之說,故曰「亂龍」。或以此篇設十五證以明土龍之能致雨,與王氏全書徵實祛惑之旨不合。死偽篇:「董仲舒請雨之法,設土龍以感氣。夫土龍非實,不能致雨。仲舒用之致精

  • 尊孟辨卷上·余允文

    (宋)余允文 撰○温公疑孟疑曰孟子称所愿者学孔子然则君子之行孰先于孔子孔子厯聘七十余国皆以道不合而去岂非非其君不事欤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岂非非其友不友乎阳货为政于鲁孔子不肯仕岂非不立于恶人之朝乎为定哀之

  •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十九章 知所属·林语堂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 抱朴。少私寡欲 ,绝学无忧。语译聪明和智巧伤害自然,所以弃绝它人民反而得到百倍的益处;仁和义束缚天性,所以弃绝它人民反而能

  • 五、爱好人生者:陶渊明·林语堂

    所以我们已经晓得,我们如果把积极的人生观念和消极的人生观念适度地配合起来,我们便能得到一种和谐的中庸哲学,介于动作和静止之间,介于尘世的徒然匆忙和完全逃避现实人生之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哲学中,这一种可说是人类生活

  • 卷三十六·佚名

    △耶输陀宿缘品第三十九尔时天竺波罗奈城。有四居士大富长者,最为殊胜。善男子辈。何等为四。所谓第一名毗摩罗(隋言无垢)。其第二者名修婆睺(隋言善臂),第三名为富兰那迦(隋言满足),第四名为伽婆跋帝(隋言牛主)。彼等从他闻耶输

  • 矛盾圈·程小青

    的确,这一件案子是别开生面的。这可是件凶案吗?是的;但也许不是。我并不是故意发这种模棱两可的论调,实因这案子的性质和发展的步骤。在我的老友霍桑以往的数百件疑案之中,竟可说绝无仅有。这案中处处现着矛盾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