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韦温传

韦温字弘育,京兆人。祖父韦肇,吏部侍郎。父韦绶,德宗朝翰林学士,以散骑常侍官职退休。韦绶之弟韦贯之,宪宗朝宰相,自己有传。韦温七岁时,每日念《毛诗》一卷。年十一岁,应两经科考登第,经吏部选拔授太常寺奉礼郎。以书、判两项出类拔萃,调补秘书省校书郎。这时韦绶已归居田园,得知韦温登第,吃惊地说:“录入高等,在群士之上,莫非交结权贵而得中吗?”令人在厅堂摆设宴席,亲自出判目试题两节。韦温提笔即写成,韦绶高兴地说:“这就毫无愧色呀。”韦温调授咸阳尉。入朝授监察御史,因其父在家乡,御史府衙礼法谨严,难于回乡探望,便推辞不受。改授著作郎,谢恩之后立即还乡,服侍患病的父亲。韦温亲自侍候医药,衣不解带,将近二十年。父亲去世,韦温因忧伤过度而瘦弱不堪,以致超过请假期限。服丧期满,过了许久授为右补阙,为人忠诚鲠直,一心匡救时世。宋申锡被诬告,韦温倡议道:“宋公行事素来有准则,身居台辅之位,不可能干这种事,是奸人陷害他。吾辈身为谏官,难道能够躲避一时之雷电,而听任圣君贤相遭受蒙蔽困惑的灾祸吗?”于是率领同列众谏官伏阁极力争辩,因此而知名。

大和五年(831),太庙第四、第六室缺漏破损,皇上发怒,处罚宗正卿李锐、将作王堪,并诏令中使调集工匠修葺。韦温上疏道:“臣闻官吏各尽其职,国家因此太平;国事遵循正道,朝廷因此有威信。设制度,立官署,行事依典章,治国有经费,而头等大事则是祭祀宗庙。臣俯首认为,太庙理当修葺,诏下一月有余,主管官员懈怠不办,朝廷不曾予以警告。应当罢黜简慢的官员,以惩罚其渎职之罪,挑选足以信任的人,责成他完成圆满修缮的任务。这样才算是国事归于正道,官吏各尽其职,而圣心不用劳苦,百官无人懈怠。现在简慢的官员不守其职,只处以罚俸钱,宗庙急切之事,却委托内臣。这样便是允许百官公然弃职,认为宗庙之大事不过属于陛下的私事,群官及府署,便如同遭委弃。这就是臣私下为圣朝惋惜的原因啊。事关宗庙,史书皆有记载,随意违背典章的事,不可轻率为之。伏乞陛下再降诏书,委托主管官员经营修缮之事,则制度不乱,官员职守和国家事务都上了正轨。”皇上便罢止内使修缮太庙一事。

群臣进献皇帝尊号,韦温上疏道:“德行如三皇只称皇,功劳如五帝只称帝。徽号之由来,本是古代圣王之末流小事。今年三川闹水灾,江淮因旱歉收,恐怕不是崇奉修饰徽号的时候吧。”皇上深表赞同,事便罢止。改韦温为侍御史。

李德裕为宰相,韦温升为礼部员外郎。有人将韦温受牛僧孺器重之事告诉李德裕,李德裕道:“此人坚正不偏颇,君子啊。”郑注为凤翔节度使,自知为人所不齿,寻求德高望重人家的子弟做幕僚,请求韦温为副使。有人认为于理不可拒绝,拒绝则生祸患。韦温道:“选择灾祸不如避重就轻。拒绝至多贬谪远郡,服从会有不测之祸。”后郑注被诛,韦温转任考功员外郎。不久知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因其父当年在宫禁内任职,忧惧成病,遗训不让韦温居宫内官职,故韦温恳切推辞不受。

不久兼任太子侍读,每日清晨至少阳院,午时见庄恪太子。韦温道:“殿下正值盛年,应早起,学周文王为太子鸡鸣时便至西宫问安。”太子年幼,不能依照他的话去做。于是韦温称病,皇上不悦,改授他太常少卿。没多久,拜给事中。王晏平镇守灵武,克扣军士粮饷,贪赃之罪被揭发,皇上因其父王智兴的缘故,免其死罪,贬官。韦温三次封书上奏,文宗深为褒奖。庄恪太子获罪,皇上召集百官告知,韦温道:“太子年幼,陛下不早些训诫他,到这地步不只是太子的过错。”升尚书右丞。

吏部员外郎张文规之父张弘靖,长庆初在幽州被朱克融囚禁,张文规不时前往探望,朝官舆论喧然以为此举有罪。韦温身居主管职位,首先弹劾此事,结果张文规出任安州刺史。盐铁判官姚勖掌管河阴院,曾昭雪冤狱,盐铁使崔珙奏请予以酬奖,于是诏令姚勖权知职方员外郎。诏书发出,令姚勖上京入尚书省,韦温启奏道:“国朝以来,郎官最须精选,不可用作对于有才能的官吏的赏赐。”皇上令中使宣谕,说姚勖善于做官,姑且放入尚书省。韦温固执不奉诏命,于是改授姚勖检校礼部郎中。次日,皇上对杨嗣复道:“韦温不放姚勖入省,有典章依据吗?”杨嗣复回答道:“韦温志在选拔德高望重的清流之士。然而姚勖作为士大夫品行无任何污点,又是梁公元崇之孙,在殿中省判盐铁案,陛下奖励他,是应该的。假若一个人有做官的才干,而不让他入清流,那谁还愿替陛下承担烦琐艰巨的事务呢?这是衰微之晋国的风气呀。”皇上素来器重韦温,亦不强迫他改变意志,命他出任陕虢观察使。

武宗即位,李德裕执政,召韦温入朝拜吏部侍郎,欲推荐他做宰相。这时李汉因在家中行为不慎,贬为汾州司马,韦温从容禀告李德裕道:“李汉不为相公所了解,昨日因不孝之罪被黜免,乞请审察讯问。”李德裕问:“你同他有亲戚之情吗?”韦温答道:“虽非十分亲密,也是久已相知了。”李德裕听了不高兴。过了不久,命韦温出任宣歙观察使,征聘郑处诲为观察判官。李德裕越发不高兴。池州人控告都守,韦温审讯未见证据,将告状人杖杀。

次年,韦温头部生痈疮,对爱婿张复鲁道:“我任校书郎时,梦见两个黄衣人持符来追,至..水,正欲涉渡,一人追到身后说:‘那座坟特别大,须费工万日。’于是未涉水便醒了。算来至今已是万日,要同你诀别了。”次日去世,追赠工部尚书,谥号为“孝”。

韦温在朝时,同李珏、杨嗣复多打交道。及至杨、李之祸发生,韦温叹息道:“杨三、李七若听我的话,怎会到这地步呢!”当初韦温因杨、李与李德裕结怨,至杨、李居相位,韦温劝杨、李召用李德裕,以化解怨恨,二人不能听取,所以遭祸。韦温无子,女儿嫁给薛蒙,善做文章,续写曹大家《女训》十二章,被士大夫传抄,流行于世。韦温心肠刚直很少与人交往,人们多疏远而怠慢他,惟独与常侍萧佑相友善。

猜你喜欢
  列传十一·薛居正
  卷第三十·徐鼒
  班马异同卷十一·倪思
  卷二·陆以湉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十一·佚名
  卷之四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六·佚名
  七十七 曹寅李煦奏陈织造事宜六款摺·佚名
  提要·马骕
  周豳国公宇文广传·李延寿
  卷二十六 齐天萧后之诬·李有棠
  汉纪二十四 孝成皇帝中永始四年(戊申、前13)·司马光
  一五 三星期的练习·邹韬奋
  卷三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四 诸侯王表第二·班固

    昔周监于二代,三圣制法,立爵五等,封国八百,同姓五十有余。周公、康叔建于鲁、卫,各数百里;太公于齐,亦五侯九伯之地。《诗》载其制曰:“介入惟籓,大师惟垣。大邦惟屏,大宗惟翰。怀德惟宁,宗子惟城。毋俾城坏,毋独斯畏。”所以亲亲

  • 列传第二十 高湖 崔逞 封懿·魏收

    斑湖,字大渊,勃海蓚人也。汉太傅裒之后。祖庆,慕容垂司空。父泰,吏部尚书。湖少机敏,有器度,与兄韬俱知名于时,雅为乡人崔逞所敬异。少历显职,为散骑常侍。登国十年,垂遣其太子宝来伐也,湖言于垂曰:“魏,燕之与国。彼有内难,此遣赴

  • 第三十四回 战阳城辽兵败溃 失建州闽主覆亡·蔡东藩

      却说义成节度使皇甫遇,与濮州刺史慕容彦超,往探敌踪,行至邺县漳水旁,正值辽兵数万,控骑前来。遇等且战且却,至榆林店,后面尘头大起,见辽兵无数驰至,遇语彦超道:“我等寡不敌众,但越逃越死,不如列阵待援。”彦超亦以为然,乃布

  •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一·王祎

    唐太宗文武皇帝贞观五年春正月诏僧尼道士拜父母【吕祖谦标目修】癸酉帝猎于昆明池丙子还宫【以通鉴修】癸未朝集使请封禅弗许【以旧纪修】二月封弟五人子七人为王【以本纪修】夏五月乙丑以金帛赎隋人没于突厥者【以新

  • 春秋别典卷十四·薛虞畿

    鲁哀公鲁人烧积泽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哀公惧自将众趣救火者左右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乃召问仲尼仲尼曰夫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无救也哀公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

  • 太宗文皇帝实录序·杨士奇

    自实录序至目录据抱经楼本补朕惟古之为天下国家者必建史官左右史分记言动唐以 来朝廷纪述祖宗时事有实录则合左右史之所记凡功德 之大政务之要以及其臣之言行有关治体者皆在焉天佑皇明我太祖高皇帝兴洪业武功文德之

  • 卷八十上·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八十上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七十七上 西戎 羌【赤亭羌 湟中月氏胡氐 白马氐 仇池氐畧阳氐 □氏 符氏 吕氐】 西戎者雍凉梁益

  • 竹萌乳毂·胡兰成

    竹萌乳毂三月韶华胜极,《红楼梦》里一枝花名签上却道是&ldquo;开到荼蘼春事了&rdquo;,未免丧气,不如苏洵的句子&ldquo;竹萌抱静节,乳鷇含淳音&rdquo;来得好。惟苏洵当年自是写他庭前两个小孩,苏轼苏辙兄弟,与我何乾,而我却如

  • 卷三十三·黄训

    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三十三明 黄训 编兵部【武选下】查革武职疏该兵部题武选等清吏司案呈节该伏覩正德十六年四月二十二日诏书内一欵自正德元年以来诸色人等传陞乞陞大小官职尽行裁革吏礼兵工四部各将查革过传

  • 墨子閒詁卷十四·孙诒让

    僃城門第五十二

  • 卷二十四·刘因

    <经部,四书类,四书集义精要钦定四库全书四书集义精要卷二十四  元 刘因 撰论语二十阳货二章【性相近也】性即理一语自孔子后惟程子言之此一语即千万世説性之根基理者公共之物不会不善【贺孙】○孟子未尝言气质之

  • 孟子集注考证卷六·金履祥

    告子上告子【趙氏註名不害兼儒墨之學】義猶桮棬也【以下文例之上當有仁字】杞柳柜柳【此據趙註語録又謂之蒲柳爾雅曰援柜柳楊蒲柳郛註柜柳皮可煮作飲蒲柳可為箭爾雅又曰杞枸檵註今枸杞也三者未知孰是當以語録蒲柳為正

  • 春秋亿卷三·徐学谟

    明 徐学谟 撰僖公元年春王正月不书即位史阙也左氏曰出故也出则何以不书即位也公谷皆曰继弑君不言即位也夫桓公何以言即位也胡氏曰内无所承上不请命也鲁之书即位者岂皆内有所承上有所请也皆意之也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

  • 左传折诸卷十五·张尚瑗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折诸卷十五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襄公晋荀偃士匄请伐偪阳方麓谓偪阳及柤皆在今沛县乃吴入中国之要路防吴于柤遂灭偪阳盖为吴开道也封向戌之说非其本谋媿庵西铭两说皆同愚按此说与成八年楚伐彭城之说

  • 卷九·姚际恒

    诗经通论卷九新安首源姚际恒着小雅大小雅之分,或主政事,或主道德,或主声音。唯严氏主辞体者近之。曰:「二雅之别,先儒皆未有至当之论。窃谓雅之大、小特以其体之不同耳。盖优柔委曲,意在言外者,风之体也。明白正大,直言其事者

  •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卷上·佚名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与六万比丘俱。菩萨七万三千人。一一尊复各从十方佛刹。来到是间。悉得陀邻尼法。其欲无所挂碍。其心所念羞惭。多所忍而行。从是而得成。其心如金刚无能断

  • 第七 布萨初解答章与制戒之义利论·佚名

    [一]布萨初[中后]解答章一何为布萨羯磨之初?何为中?何为终?何为自恣羯磨之初?何为中?何为终?何为呵责羯磨之&hellip;&hellip;依止羯磨之&hellip;&hellip;何为驱出羯磨、下意羯磨、举羯磨、与别住、今日治、与摩那埵、解罪、授具

  • 乡塾正误·李江

    清代李江撰,传统蒙学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