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一、楚顷襄王又称庄王考
余考楚顷襄王又称庄王。《楚策》:“庄辛谓楚襄王。”高诱注《荀子》,作:“庄辛谓楚庄王。”其证一也。(金氏《国策补释》亦言之。)《韩非?喻老》:“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先慎据杨倞注《荀子》,改作庄子,《文选?广绝交论?注》引作庄周子。庄周年世固可与楚襄相接,(参读《考辨》第八八。)然此庄子或乃庄辛,周字盖或人旁注耳。)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庄蹻之事,又见《荀子?议兵篇》,云:“楚兵殆于垂沙,唐蔑死。(金氏《国策补释》云:“垂沙乃重兵之讹,唐蔑即唐昧也。”)庄蹻起,楚分而为三四。秦师至,而鄢郢举,若振槁然。”此三事相续。垂沙之败在怀王时,鄢郢之举在襄王时,庄蹻为盗,据《韩非》书在庄王时。然怀、襄之间别无庄王,则庄王即襄王之证二也。杨倞注《荀子》 引《韩非》书杜子谏曰作庄子。庄子即庄辛,与楚襄王同时,此庄王即襄王之证三也。(《御览》八二,《文选》鲍照《拟古时》注,引《韩诗外传》云:“楚襄王聘庄子为相”,亦庄辛。)自《史记》误以庄子为庄周,谓与楚威王同时,遂误以庄蹻亦楚威王时。故《西南夷传》云:“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高诱注《淮南?主术》,亦从《史记》,谓庄蹻在威王世。又高注《吕氏?介立》云:“蹻在楚成王时”,同出一人,不应互歧。成亦威字形近而误。)而曰:“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此由史公见先秦古籍以庄蹻为庄王时人,而不知庄王即襄王,遂误谓庄王在春秋世,不得其解,而以庄蹻乃庄王苗裔矣。(《索隐》云:“庄蹻,楚庄王弟。”则亦谓庄王时人。惟谓庄王弟,为审何据。)又云:“蹻定滇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通典》辨之曰:“楚自威王后,怀王立三十年,至顷襄王之二十二年,秦取巫、黔中。若蹻自威王时将兵略地,属秦陷巫、黔中,道塞不还,凡经五十二年。岂得如此淹久?《后汉书》则言顷襄王时庄豪王滇,豪即蹻也。”《通志》亦以范《史》为定。(《志疑》谓:“蔚宗盖依《华阳国志》。”今按《史记?西南夷传?正义》《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国志》,皆云顷襄王之时,则梁说是也。惟今本《国志?南中志》云:楚成王遣庄蹻伐夜郎,盖经后人妄改。)此又庄王即襄王之证四也。《韩非?奸劫弑篇》又云:“楚庄王之弟春申君。”夫春申君侍顷襄太子质秦,则韩非所指庄王,上不能为怀王,下不能为考烈王,其即谓襄王明矣。此又庄王即襄王之证五也。(《史记?滑稽列传》:“楚庄王时,有优孟语王曰: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集解》:“裴骃案:楚庄王时,未有赵、韩、魏三国。”然《史》序优孟事在淳于髡后,优旃前,楚庄王在齐威王、秦始皇之间,亦即襄王也。惟史公不能辨,又误以牵涉于春秋时之庄王与孙叔敖,遂转迷歧耳。)战国时君多有异谥兼行,后人不考,如庄蹻之事,遂纠结而不可解矣。
猜你喜欢 载记序·房玄龄 ●卷三十九·徐梦莘 卷十三 明帝·王夫之 读礼通考卷七十二·徐乾学 卷二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一十一终·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五·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纪昀 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七·佚名 黄宗明传·张廷玉 §第四章 论中国自取瓜分之由·梁启超 后梁纪二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中开平二年(戊辰、908)·司马光 宋纪八 太祖文皇帝下之上元嘉二十八年(辛卯、451)·司马光 晋纪八 孝惠皇帝下永兴二年(乙丑、305)·司马光 卷二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