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三○、宋元王兒说考

《韩非外储说左上》:“兒说,宋人善辨者也。持白马非马也,服齐稷下之辨也。乘白马而过关,则顾白马之赋。”《吕览君守篇》:“鲁鄙人遗宋元王闭,元王号令于国,莫之能解。兒说之弟子请往解之。”《淮南人间训》高诱《注》:“兒说,宋大夫也。”《庄子外物篇》有宋元君得神龟事,《释文》:“宋元君,李云:元公也。”案元公名佐,平公之子,在春秋世。而《史记龟策传》元君作元王,且云问博士卫平。春秋固无博士,名家白马之辨,亦战国后起之说。是宋于战国时别有元王,亦称元君,不得谓即春秋时之元公也。(《庄》书虽有仲尼闻之之说,然寓言无实,正犹鲁哀公问庄子,固不可据。)然宋自王偃称王,及身而灭,诸书俱以偃谥康王,《荀子王霸篇》则称献王,不见称元王。考《赵策》李兑之谓齐王曰:“宋置太子以为王,”是王偃时曾置太子为王。窃疑宋元君即其人,乃王偃所置太子为王者。故称元君,亦称元王也。又考李兑之说曰:“臣之所以坚三晋以攻秦者,非以为齐得利秦之毁也,欲以使攻宋也。(此谓非为毁秦有利于齐,特以便齐之乘间攻宋而已。)而宋置太子以为王,下亲其上而守坚,臣是以欲天下之速归休士民也。今太子走,诸善太子者皆有死心,若复攻之,其国必有乱,而太子在外,此亦举宋之时也。”是宋置太子为王,正三晋攻秦之际。其时齐先已攻宋而无利。其后太子去国,齐乃乘隙而残之耳。齐湣王二年,楚怀王入秦不返。其明年,齐湣王三年,陈轸说魏、韩、赵、燕、齐五国合纵而戍魏、韩之西边以摈秦。(详据《绎史》卷百三十一,《周季编略》卷八上。)此即李兑所谓“臣之所以坚三晋以攻秦”之事也。然是时孟尝新自秦归,方怨秦,故率韩、魏以攻秦,而赵、宋则持两端。《东周策》:“或谓周最曰:仇赫之相宋,将以观秦之应赵、宋败三国。三国不败,将与赵、宋合于东方以独秦。亦将观韩、魏之与齐也,不固,则将与宋败三国。”是也。(《赵策》:“富丁欲以赵合齐、魏,楼缓欲以赵合秦、楚。”亦其时事。)其后湣王六年,秦与楚粟五万石。九年,楚迎妇于秦,秦、楚既和,故《策》言:“齐将攻宋而秦、楚禁之。齐因欲与赵,乃说李兑以攻宋而定封,李兑乃对”云云。是已在湣王十三年后,至十五年间也。据此知当楚怀王入秦,三国攻秦之际,正宋置太子为王之时。考楚怀入秦之年,赵武灵王传国少子,自称主父。宋置太子为王,正与赵同时,特不能定其孰先孰后尔。(按《战国策》:“秦孝公疾,且不起,欲传商君。”又犀首谓张仪曰:“请令魏王让先生以国,王为尧舜,先生不受,亦许由。”《吕氏春秋》:“魏惠王谓惠施曰:寡人实不若先生,请得传国。”其时学者方唱尚贤传国之高论,策士和之,时君震于其说,燕哙竟让子之而国亡。今去其事仅十五年,赵武灵、宋偃皆六国贤君,好名,同传其国于子。后武灵饿死沙丘邱,而宋亦父子失和。太子出走,仇之者乘机觊利。宋王既老,国人解体,而四邻皆敌。李兑本主杀武灵者,至是亦赞齐攻宋,而宋遂以亡。观李兑其民亲上守坚之说,亦足证桀宋之为诬也。神龟所在,亦有天下之徵兆,此必当时民间传说,与周鼎入宋同例,参读《考辨》第九九。又按《韩非子说疑》:燕君子哙不安子女之乐,不听钟石之声,内不堙汙池台榭,外不罼弋田猎,又亲操耒耨以修畎亩,子哙之苦身以忧民,如此其甚也,虽古之所谓圣王明君者,其勤身而忧世,不甚于此矣。然而子哙身死国亡,夺于子之,而天下笑之。据此,则燕哙实亦贤君也。以燕哙、赵武灵之贤,可以旁推宋偃。凡其时能感动于学者所高唱禅贤让国之美论,而不惜身亲为之者,要之皆一时非常之君,比有其可取之一端,惟宋偃、燕哙皆身死国亡,不如赵武灵尚有功业震赫于当代,身虽不终,而国祚幸保,故宋偃、燕哙独膺世俗讥诟之锋。《韩非》书据燕哙特近,其言必可据信,亦犹如《孟子》之论宋王之仁政也。(参读《考辨》第九九。))又考《穰侯传》:“赵人楼缓来相秦,赵不利,乃使仇液之秦,请以魏冉为秦相。”《索隐》:“仇液,《战国策》作仇郝,盖是一人而记别也。”今按仇液即宋相仇赫。盖宋、赵时相睦。至于赵惠文十一年,齐、秦称帝之岁,赵使董叔与魏氏伐宋,得河阳于魏。(见《赵世家》。)而苏代于是年自燕至齐,亦劝齐伐宋,不两年宋亡。则宋之逐太子而招来外患,盖在是年,即王偃五十年,正齐、秦称帝之岁。

兒说弟子为宋元王解闭,则兒说亦与元王同时,而年不后于元王可知。是时惠施卒逾十年,下距公孙龙说燕尚十五年,兒说年辈,盖在施、龙两人间。上承惠施,下接公孙龙。工孙龙白马非马之论,殆自兒说启之。(庄周年先于龙,而《齐物论》已有以马喻马之非马,不如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之论,足证白马非马,非创始于龙矣。又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引吕东莱说:“告子彼长而我长之,彼白而我白之,斯言也,盖坚白同异之祖。孟子、累章辨析,历举玉雪羽马人五白之说,借其矛而伐之,而其技穷。”今考《墨经》亦有仁义内外之辨,则名家论题渊源,固自甚远,不始兒、公孙。)余既为宋康王辨诬又考元王、兒说,聊为言故宋文献者钩沉焉。

[附]唐鞅田不礼考

又按《赵世家》:“惠文王三年,主父灭中山,还归行赏,封长子章为代安阳君,又使田不礼相章。李兑数见公子成以备田不礼之事。主父欲分赵而王章于代,计为决,主父及王游沙丘异宫,公子章与田不礼作乱。公子成与李兑入距难,杀公子章及田不礼。因围主父宫三月余,主父饿死。”今按田不礼其先盖宋臣。《墨子所染篇》:“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礼”,《吕氏当染篇》作田不禋,《人表》亦作田不礼。唐鞅则为宋所杀。《荀子解蔽篇》:“唐鞅蔽于欲权而逐戴子”,又曰:“唐鞅戮于宋。”杨倞《注》:“戴不胜使薛居州傅王者,见《孟子》。”盖宋偃初政,多出其手。今信唐逐戴,故荀子讥之,谓康王染于唐鞅、田不礼以致家国残亡也。《吕氏淫辞篇》:“宋王谓其相唐鞅曰:寡人所杀戮者众矣,而群臣愈不畏,其故何也?唐鞅对曰:王之所罪,尽不善者也。罪不善,善者故为不畏。王欲群臣之畏,不如无辨其善不善而时罪之,则群臣畏矣。居无几何,宋君杀唐鞅。”此见宋偃初政固无不善,殆在位既久而稍荒也。

沈钦韩《汉书疏证》谓:“田不礼死赵事在赧王二十年,齐灭宋在二十九年,则非一人。”今按沈说殊拘。两田不礼同时,安见非一人?田不礼死于赵,固在宋亡之前,然田不礼仕宋,犹可在死赵之前也。余疑宋偃初政奋发,及后稍怠,乃信唐鞅与田不礼。后又置太子为王,宋政副治。唐鞅见杀,田不礼则避而之赵,均当在此时前后。及宋偃逐太子而亡国,则与唐、田皆无涉矣。

猜你喜欢
  志第十 音乐三·刘昫
  卷九十·志第四十三·地理六·脱脱
  卷八十一·志第五十七·食货五·张廷玉
  第二十回 宋教仁中弹捐躯 应桂馨泄谋拘案·蔡东藩
  卷第一百一十四·胡三省
  东汉会要卷二十七·徐天麟
  两汉刊误补遗卷五·吴仁杰
  卷之二百三·佚名
  卷之八百五十六·佚名
  卷之三十三·佚名
  三六六 广东巡抚李质颖奏遵旨查办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原板折·佚名
  三三三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福建解到书板情形并交武英殿照例办理折·佚名
  陈贯传·脱脱
  职官四九·徐松
  卷七十四军装一·冯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朱服·唐圭璋

      服字行中,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庆历八年(1048)生。熙宁六年(1073)进士。累官国子司业、起居舍人,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徙泉、婺、宁、庐、寿五州。哲宗朝,历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徽宗朝,加集贤殿修撰、知广州,黜知袁州,再贬蕲州安

  • 徐灿·龙榆生

    徐灿字湘频,江苏长洲人,海宁陈之遴妻。之遴为明崇祯进士,官中允。入清,累官弘文院大学士,加少保。坐结当营私,以原官发辽阳居住。寻召还,以贿结内监吴良辅论斩,免死流徙,卒於徙所。烂善属文,并精书、画。填词得

  • 韦承庆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韦承庆字延休。初唐人,著名诗人。武则天长安年间为相。附于张易之。则天死,张易之败,韦承庆被流放到岭南。 南中咏雁 韦承庆 万里人南去, 三春雁北飞。 未知何岁月, 得与尔同归? 韦承庆诗鉴赏 据《旧唐书·韦承庆

  • 六集 一卷·钱德苍

    缀白裘六集序词之一体,由来旧矣;未有不登雅而斥俗,去粗而用精,每为文人学士所玩,不为庸夫愚妇所好也。若夫随风气为转移,任人心所感发,词旣殊于古昔,歌亦逊于畴曩,非关阳春白雪,仅如下里巴人,一时步趋,大抵皆然,亦安用剞劂为哉?醉侣

  • 卷三十七 至道元年(乙未,995)·李焘

      起太宗至道元年正月盡是年五月   正月戊申朔,德音改元。   端拱初,詔於昭陽門內道北建上清宮,謂左右曰:「朕在藩時,太祖特鍾友愛,賞賚不可勝紀,因悉貿易以作此宮,為百姓請福,不用庫錢也。」時王沔參知機務,奏曰:「土木之

  • 卷之三百七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三百四十三·佚名

    光绪二十年。甲午。六月。辛酉。谕军机大臣等、倭韩之事。关系重大。特派尚书翁同和、李鸿藻、与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会同详议。妥筹具奏。兹据该大臣等会议覆奏。倭人以重兵驻韩。日久未撤。和局迄无成议

  • 四五○ 谕内阁将海成交部严加议处其江西巡抚员缺着郝硕调补·佚名

    四五○ 谕内阁将海成交部严加议处其江西巡抚员缺着郝硕调补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十二日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十二日内阁奉上谕:前因海成奏新昌县举人王锡侯妄作《字贯》一案,海成将大逆不法之书视为泛常,折内称其尚无悖逆。

  • 第十一章 统一政府之对外【秦汉国力与对外形势】·钱穆

    中国自秦汉统一,大体上版图确定,民族抟成,中国史遂开始有其对外问题。【以前只是中国内地华、夷杂处,部族相争,不成为对外。】中国以民族之优秀,疆土之超越,使中国国力常卓然高出于四围外族之上。因此中国史上对外之胜负、强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三 洪武元年闰七月己亥朔,遣使犒北征将士。 庚子,大将军徐达等率师发汴梁,徇取河北州县。时兵革连年,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是日次安丘,遣右丞薛显、参政傅友德等取卫辉,元守将平章龙二弃城走彰德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序·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序据广方言馆本补用嘉业堂本校自古帝王之有天下,其言行政治必有史臣纪载,以垂鉴戒。此古今之盛典,朝廷之先务也。朕皇考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统承天命,龙飞濠梁,扫灭群雄,除暴救

  • 卷六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六十五礼部二十四婚礼皇太子纳妃仪成化二十三年定纳采问名前期择日遣官告太庙牲用犊各一用祝文至期前一日所司设御座於奉天殿鸿胪寺设制案节案於御座前内官监礼部陈礼物於文楼下教坊司设中和乐於

  • 卷第三十·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三十〈起神護景雲三年七月、盡寶龜元年九月。〉」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將臣藤原朝臣繼繩等奉勅撰」高野天皇秋七月乙亥。賜厨眞人厨女封■二戸。田十町。」始用法王宮職印。庚辰。遣使奉幣於五

  • 此木轩四书説原序·焦袁熹

    四书説九卷云间焦先生之所着也乾隆癸亥先生长君以庶常出宰洪洞呈是书求为之序余固素知先生者受而读之既卒业作而叹曰是又继陆清献而起者也先生于书无所不窥而尤致力于六经四子目之所游心之所触不苟同不苟异有所见则笔

  • 卷九十六·佚名

    △初分求般若品第二十七之八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布施波罗蜜多真如求。不应於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真如求。不应离布施波罗蜜多真如求。不应离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真如求。所

  • 卷二十·聂先

    续指月录卷二十六祖下三十五世曹洞宗北京大觉慈舟方念禅师别号清凉。唐县人。族姓杨。年十岁。矢愿出家。投金台广德大慈老宿披剃。自念生死事大。受具参方。初游讲席。博探性相宗旨。於暹礼二法师座下。为唱导之师。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一·楚石梵琦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一 举古下 侍者 明远等 编 举百丈再参马祖。侍立次。祖竖起拂子。丈云。即此用离此用。祖挂拂子於旧处。良久云。你他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丈取拂子竖起。祖云。即此用离此用。丈

  • 释氏蒙求 下册·佚名

    霅水 讲学沙门 灵操 撰(锡)琳祜会郊 可育面壁慧琳。武德年中潜伏草野。一日忽逢杨祜。师相见之后。坐于郊野言笑如旧。各曰与师别来经于八百年矣。于时人皆传说。莫测其神。慧可.道育。随达磨禅师居于少室山。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