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宋元王兒说考
《韩非外储说左上》:“兒说,宋人善辨者也。持白马非马也,服齐稷下之辨也。乘白马而过关,则顾白马之赋。”《吕览君守篇》:“鲁鄙人遗宋元王闭,元王号令于国,莫之能解。兒说之弟子请往解之。”《淮南人间训》高诱《注》:“兒说,宋大夫也。”《庄子外物篇》有宋元君得神龟事,《释文》:“宋元君,李云:元公也。”案元公名佐,平公之子,在春秋世。而《史记龟策传》元君作元王,且云问博士卫平。春秋固无博士,名家白马之辨,亦战国后起之说。是宋于战国时别有元王,亦称元君,不得谓即春秋时之元公也。(《庄》书虽有仲尼闻之之说,然寓言无实,正犹鲁哀公问庄子,固不可据。)然宋自王偃称王,及身而灭,诸书俱以偃谥康王,《荀子王霸篇》则称献王,不见称元王。考《赵策》李兑之谓齐王曰:“宋置太子以为王,”是王偃时曾置太子为王。窃疑宋元君即其人,乃王偃所置太子为王者。故称元君,亦称元王也。又考李兑之说曰:“臣之所以坚三晋以攻秦者,非以为齐得利秦之毁也,欲以使攻宋也。(此谓非为毁秦有利于齐,特以便齐之乘间攻宋而已。)而宋置太子以为王,下亲其上而守坚,臣是以欲天下之速归休士民也。今太子走,诸善太子者皆有死心,若复攻之,其国必有乱,而太子在外,此亦举宋之时也。”是宋置太子为王,正三晋攻秦之际。其时齐先已攻宋而无利。其后太子去国,齐乃乘隙而残之耳。齐湣王二年,楚怀王入秦不返。其明年,齐湣王三年,陈轸说魏、韩、赵、燕、齐五国合纵而戍魏、韩之西边以摈秦。(详据《绎史》卷百三十一,《周季编略》卷八上。)此即李兑所谓“臣之所以坚三晋以攻秦”之事也。然是时孟尝新自秦归,方怨秦,故率韩、魏以攻秦,而赵、宋则持两端。《东周策》:“或谓周最曰:仇赫之相宋,将以观秦之应赵、宋败三国。三国不败,将与赵、宋合于东方以独秦。亦将观韩、魏之与齐也,不固,则将与宋败三国。”是也。(《赵策》:“富丁欲以赵合齐、魏,楼缓欲以赵合秦、楚。”亦其时事。)其后湣王六年,秦与楚粟五万石。九年,楚迎妇于秦,秦、楚既和,故《策》言:“齐将攻宋而秦、楚禁之。齐因欲与赵,乃说李兑以攻宋而定封,李兑乃对”云云。是已在湣王十三年后,至十五年间也。据此知当楚怀王入秦,三国攻秦之际,正宋置太子为王之时。考楚怀入秦之年,赵武灵王传国少子,自称主父。宋置太子为王,正与赵同时,特不能定其孰先孰后尔。(按《战国策》:“秦孝公疾,且不起,欲传商君。”又犀首谓张仪曰:“请令魏王让先生以国,王为尧舜,先生不受,亦许由。”《吕氏春秋》:“魏惠王谓惠施曰:寡人实不若先生,请得传国。”其时学者方唱尚贤传国之高论,策士和之,时君震于其说,燕哙竟让子之而国亡。今去其事仅十五年,赵武灵、宋偃皆六国贤君,好名,同传其国于子。后武灵饿死沙丘邱,而宋亦父子失和。太子出走,仇之者乘机觊利。宋王既老,国人解体,而四邻皆敌。李兑本主杀武灵者,至是亦赞齐攻宋,而宋遂以亡。观李兑其民亲上守坚之说,亦足证桀宋之为诬也。神龟所在,亦有天下之徵兆,此必当时民间传说,与周鼎入宋同例,参读《考辨》第九九。又按《韩非子说疑》:燕君子哙不安子女之乐,不听钟石之声,内不堙汙池台榭,外不罼弋田猎,又亲操耒耨以修畎亩,子哙之苦身以忧民,如此其甚也,虽古之所谓圣王明君者,其勤身而忧世,不甚于此矣。然而子哙身死国亡,夺于子之,而天下笑之。据此,则燕哙实亦贤君也。以燕哙、赵武灵之贤,可以旁推宋偃。凡其时能感动于学者所高唱禅贤让国之美论,而不惜身亲为之者,要之皆一时非常之君,比有其可取之一端,惟宋偃、燕哙皆身死国亡,不如赵武灵尚有功业震赫于当代,身虽不终,而国祚幸保,故宋偃、燕哙独膺世俗讥诟之锋。《韩非》书据燕哙特近,其言必可据信,亦犹如《孟子》之论宋王之仁政也。(参读《考辨》第九九。))又考《穰侯传》:“赵人楼缓来相秦,赵不利,乃使仇液之秦,请以魏冉为秦相。”《索隐》:“仇液,《战国策》作仇郝,盖是一人而记别也。”今按仇液即宋相仇赫。盖宋、赵时相睦。至于赵惠文十一年,齐、秦称帝之岁,赵使董叔与魏氏伐宋,得河阳于魏。(见《赵世家》。)而苏代于是年自燕至齐,亦劝齐伐宋,不两年宋亡。则宋之逐太子而招来外患,盖在是年,即王偃五十年,正齐、秦称帝之岁。
兒说弟子为宋元王解闭,则兒说亦与元王同时,而年不后于元王可知。是时惠施卒逾十年,下距公孙龙说燕尚十五年,兒说年辈,盖在施、龙两人间。上承惠施,下接公孙龙。工孙龙白马非马之论,殆自兒说启之。(庄周年先于龙,而《齐物论》已有以马喻马之非马,不如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之论,足证白马非马,非创始于龙矣。又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引吕东莱说:“告子彼长而我长之,彼白而我白之,斯言也,盖坚白同异之祖。孟子、累章辨析,历举玉雪羽马人五白之说,借其矛而伐之,而其技穷。”今考《墨经》亦有仁义内外之辨,则名家论题渊源,固自甚远,不始兒、公孙。)余既为宋康王辨诬又考元王、兒说,聊为言故宋文献者钩沉焉。
[附]唐鞅田不礼考
又按《赵世家》:“惠文王三年,主父灭中山,还归行赏,封长子章为代安阳君,又使田不礼相章。李兑数见公子成以备田不礼之事。主父欲分赵而王章于代,计为决,主父及王游沙丘异宫,公子章与田不礼作乱。公子成与李兑入距难,杀公子章及田不礼。因围主父宫三月余,主父饿死。”今按田不礼其先盖宋臣。《墨子所染篇》:“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礼”,《吕氏当染篇》作田不禋,《人表》亦作田不礼。唐鞅则为宋所杀。《荀子解蔽篇》:“唐鞅蔽于欲权而逐戴子”,又曰:“唐鞅戮于宋。”杨倞《注》:“戴不胜使薛居州傅王者,见《孟子》。”盖宋偃初政,多出其手。今信唐逐戴,故荀子讥之,谓康王染于唐鞅、田不礼以致家国残亡也。《吕氏淫辞篇》:“宋王谓其相唐鞅曰:寡人所杀戮者众矣,而群臣愈不畏,其故何也?唐鞅对曰:王之所罪,尽不善者也。罪不善,善者故为不畏。王欲群臣之畏,不如无辨其善不善而时罪之,则群臣畏矣。居无几何,宋君杀唐鞅。”此见宋偃初政固无不善,殆在位既久而稍荒也。
沈钦韩《汉书疏证》谓:“田不礼死赵事在赧王二十年,齐灭宋在二十九年,则非一人。”今按沈说殊拘。两田不礼同时,安见非一人?田不礼死于赵,固在宋亡之前,然田不礼仕宋,犹可在死赵之前也。余疑宋偃初政奋发,及后稍怠,乃信唐鞅与田不礼。后又置太子为王,宋政副治。唐鞅见杀,田不礼则避而之赵,均当在此时前后。及宋偃逐太子而亡国,则与唐、田皆无涉矣。
猜你喜欢 志第十 音乐三·刘昫 卷九十·志第四十三·地理六·脱脱 卷八十一·志第五十七·食货五·张廷玉 第二十回 宋教仁中弹捐躯 应桂馨泄谋拘案·蔡东藩 卷第一百一十四·胡三省 东汉会要卷二十七·徐天麟 两汉刊误补遗卷五·吴仁杰 卷之二百三·佚名 卷之八百五十六·佚名 卷之三十三·佚名 三六六 广东巡抚李质颖奏遵旨查办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原板折·佚名 三三三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福建解到书板情形并交武英殿照例办理折·佚名 陈贯传·脱脱 职官四九·徐松 卷七十四军装一·冯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