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敦煌人作品】

卷三 【敦煌人作品】

敦煌廿咏并序

仆到三危,向逾二纪。略观图录,粗览山川,古迹灵奇,莫可究竟,聊申短咏,以讽美名云尔矣。

一、三危山咏

三危镇群望,岫崿凌穹苍。万古不毛发,四时含雪霜。岩连九陇险,地窜三苗乡。风雨暗溪谷,令人心自伤。

二、白龙堆咏

传道神沙异,喧寒也自鸣。势疑天鼓动,殷似地雷惊。风削棱还峻,人跻刃不平。更寻掊井处,时见白龙行。

三、莫高窟咏

雪岭干青汉,云楼架碧空,重开千佛剎,旁出四天宫。瑞鸟含珠影,灵花吐蕙藂 【丛】 。洗心游胜境,从此去尘蒙。

四、贰师泉咏

贤哉李广利,为将讨匈奴。路指三危迥,山连万里枯。抽刀刺石壁,发矢落金乌。志感飞泉涌,能令士马苏。

五、渥洼池天马咏

渥洼为小海,伊昔献龙媒。花里牵丝去,云间曳练来。腾骧走天阙,灭没下章台。一入重泉底,千金市不回。

六、阳关戍咏

万里通西域,千秋尚有名。平沙迷旧路,眢井引前程。马色无人问,晨鸡吏不听。遥瞻废关下,昼夜复谁扃?

七、水精堂咏

阳关临绝漠,中有水精堂。暗碛铺银地,平沙散玉羊。体明同夜月,色净含秋霜。可则弃胡塞,终归还帝乡。

八、玉女泉咏

用 【周】 人祭瑶水,黍稷信非馨。西豹追河伯,蛟龙遂隐形。红妆随洛浦,绿鬓逐浮萍。尚有销金冶,何曾玉女灵。

九、瑟瑟咏

瑟瑟焦山下,悠悠采几年。为珠悬宝髻,作璞间金钿。色入青霄里,光浮黑碛边。世人偏重此,谁念楚材贤。

十、李庙咏

昔时兴圣帝,遗庙在敦煌。叱(口宅)雄千古,英威静一方。牧童歌冢上,狐兔穴坟傍。晋史传韬略,留名播五凉。

十一、贞女台咏

贞女谁家女?孤标坐此台。青蛾随月转,红粉向花开。二八无人识,千秋已作灰。洁身终不嫁,非为乏良媒。

十二、安城祅咏

版筑安城日,神祠与此兴。一州祈景祚,万类仰休征。苹藻来 【采】 无乏,精灵若有凭。更看云祭处,朝夕酒如绳 【渑】 。

十三、墨池咏

昔人精篆素,尽妙许张芝。草圣雄千古,芳名冠一时。舒笺行鸟迹,研墨染鱼缁。长想临池处,兴来聊咏诗。

十四、半壁树咏

半壁生奇木,盘根到水涯。高柯宠 【笼】 宿雾,密叶隐朝霞。二月含青翠,三秋带紫花。森森神树下,祈赛不应赊。

十五、三攒草咏

池草三攒别,能芳二月春。渌 【绿】 苔生水嫩,翠色出泥新。弄舞餐花蝶,潜惊触钓鳞。芳菲观不厌,留兴待诗人。

十六、贺拔堂咏

英雄传贺拔,割据王敦煌。五郡征般匠,千金造寝堂。绮檐安兽瓦,粉壁架鸿梁。峻宇称无德,何曾有不亡?

十七、望京门咏

郭门望京处,楼上启重闉。水北通西域,桥东路入秦。黄沙吐双径,白草生三春。不见中华使,翩翩起虏尘。

十八、相似树咏

两树夹招提,三春引影低。叶中微有字,阶下已成蹊。含气同修短,分条德且齐。不容凡鸟坐,应欲俟□栖。

十九、凿壁井咏

尝闻凿壁井,兹水最为灵。色带三春渌,芳传一味清。玄言称上善,图录着高名。德重胜铢两,诸流量且轻。

二十、分流泉咏

地涌澄泉美,环城本自奇。一源分异派,两道入汤池。波上青苹合,洲前翠柳垂。况逢佳景处,从此遂忘疲。

[附]题隐士咏

青溪逐水着渔樵,策杖褰衣屡蓦桥。鸟坐春池双影近,人呼幽谷两声遥。祥烟五色飞仙电,瑞草千藂 【丛】 间药苗。河畔曲肱而取饮,嫌烦且弃树中瓢。

敦煌 【(伯五○○七)】 三首

□□

万顷平田四畔沙,汉朝城垒属蕃家。歌谣再复归唐国,道舞春风杨柳花。仕女上 【尚】 □天宝髻,水流依旧种桑麻。雄军往往施鼙鼓,?将徒劳猃狁夸。

寿昌

会稽碛畔亦疆场,迥出平田筑寿昌。沙幕雾深鸣□雁,草枯犹未及重阳。狐裘上 【尚】 冷搜红髓,絺葛那堪卧□霜。邹曾不行文墨少,移风徒哭说西王。

仆固天王干符三年四月廿四日打破伊州......(此缺数字)录打劫酒泉后却□断(下缺)

为言回鹘倚凶(下缺)

猜你喜欢
  卷七百一十八·彭定求
  晁端礼·唐圭璋
  王拱辰·唐圭璋
  夷白斋诗话 全文·顾元庆
  白石道人歌曲别集·姜夔
  第五幕·老舍
  贡臣·闻一多
  卷544 ·佚名
  巻十二·刘履
  提要·陆时雍
  苇碧轩诗钞·吴之振
  卷三百六十五·陈廷敬
  卷八百二十三·佚名
  卷三百二十四·佚名
  卷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三十一·彭定求

        卷531_1 【太和初靖恭里感事】许浑   清湘吊屈原,垂泪撷蘋蘩。谤起乘轩鹤,机沉在槛猿。   乾坤三事贵,华夏一夫冤。宁有唐虞世,心知不为言。   卷531_2 【与侯春时同年南池夜话】许浑   芦苇暮修修,溪禽

  • 卷二百一十八·彭定求

        卷218_1 【贻阮隐居】杜甫   陈留风俗衰,人物世不数。塞上得阮生,迥继先父祖。   贫知静者性,自益毛发古。车马入邻家,蓬蒿翳环堵。   清诗近道要,识子用心苦。寻我草径微,褰裳蹋寒雨。   更议居远村,避喧

  • 第五出 延师·汤显祖

    【浣沙溪】〔外引贴扮门子;丑扮皂隶上〕山色好,讼庭稀。朝看飞鸟暮飞 回。印床花落帘垂地。“杜母高风不要攀,甘棠游憩在南安。虽然为政多阴德, 尚少阶前玉树

  • 卷十七·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补注杜诗卷十七    宋 黄希 原本黄鹤 补注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天宝八年作】【洙曰天宝元年陈王府参军田同秀上言玄元皇帝降于丹凤门之通衢告锡灵符在尹喜之故宅上遣使就函谷故关尹宅发得之乃

  • 卷一百九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九十一韦应物有所思借问堤【一作江】上柳青青为谁春空游昨日地不见昨日人缭绕万家井往来车马尘莫道无相识要非心所亲暮相思朝出自不还暮归花尽发岂无终日会惜此花间月空馆忽相思微钟坐来

  • 卷七·王冕

    杂文梅先生传先生名华,字魁,不知何许人?或谓出炎帝,其先有以滋味干商高宗,乃召与语,大悦曰:“若作和羹,尔为盐海。”因命食采于梅,赐以为氏。梅之有姓,自始。至纣时,梅伯以直言谏妲己事被醢,族遂隐。迨周有摽有始出仕,其实行著于诗

  • 卷五十一 志二十六·赵尔巽

      ◎时宪七   △雍正癸卯元法下   月食用数   朔策二十九日五三0五九0五三。   望策一十四日七六五二九五二六五。   太阴交周朔策一十一万零四百一十三秒,小馀九二四四一三三四。   太阴交周望策六宫一十

  • 卷四百 元祐二年(丁卯,1087)·李焘

      起哲宗元祐二年五月壬子盡是月癸亥   五月壬子朔,侍御史王巖叟言:「臣連上封奏,乞復張舜民言職,尚未蒙指揮。臣以舜民志在盡忠,雖一言失當,而無可罷之罪,清議沸騰,以為過舉,義不敢安,理當極論,惟陛下少賜采納。臣讀汲黯傳,

  • 慈禧及光绪宾天厄·佚名

    一千九百零八年之夏间,即光绪三十四年,太后康健之身渐呈衰象。此事曾载于太后遗诏内,以皇帝同时得病观之,可知其事有非常紧要之关系也。皇帝宾天之情形及其得病之由,外间无从知其详。此事亦与其他诸秘密事,皆埋藏于李莲英及

  • 第六回 鸾舆·德龄

    现在让我们再为皇太后的“鸾舆”写一些记事。其实“鸾舆”这两个字,只是一个习用的名称,那东西根本不是什么“舆”,只是一辆藤轿而已。  无论在哪一队的仪仗中,或是在哪一次的大典中,这辆藤轿总是占着一个极重要的

  • 卷三十·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三十乾隆三十年夏四月丁未防赞大臣爱隆阿疏奏廵查边界情形爱隆阿奏言臣于正月初一日领兵自伊犂起程过阿勒坦额黙勒驱逐越界游牧之哈萨克等查自哈喇哲克德至勒卜什毕什罕招摩多俱间有

  • 第三节 曾国藩刷新旧社会·蒋廷黻

    曾国藩是我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他生在嘉庆十六年,一八一一年,比洪秀全大两岁。他是湖南湘乡人,家世业农。他虽没有下过苦力,他的教育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他成翰林的时候,正是鸦片战争将要开始的时候

  • 卷十四·赞宁

    ◎明律篇第四之一(正传二十人附见五人)○唐京兆西明寺道宣传(大慈)释道宣,姓钱氏,丹徒人也,一云长城人。其先出自广陵太守让之后,洎太史令乐之撰《天文集占》一百卷。考讳申府君,陈吏部尚书,皆高矩令猷,周仁全行,盛德百代,君子万年

  • 大事兴品第五十一·佚名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甚深甚深为大事兴。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有与等不可得限。佛言:如是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为大事兴。为无有与等事兴。何以故?须菩提,五波罗蜜者,等从中得成。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内空外空及有

  • 卷四十九·佚名

    △五百比丘因缘品第五十尔时诸比丘,白佛言:希有世尊,云何舍利弗。有五百波离婆阇迦删阇耶弟子。已堕邪见旷野崄道。行颠倒行。其舍利弗。乃能教化将诣佛所。佛见彼已,教舍邪见旷野崄难。於诸苦中而得解脱。作是语已,佛告诸

  • 起世因本经卷第八·佚名

    隋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三十三天品下诸比丘。若当有时诸外道辈。或复波利婆罗阇迦。来向汝处。问汝等言。诸长老辈。何因何缘。有一种人。为彼非人之所恐怖。于一种人。复不为彼非人恐怖。其诸外道。作是问者。汝等应当

  •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总目·妙叶

      卷上  极乐依正第一  斥妄显真第二  诃谬解第三  正明心佛观慧第四  道场尊像念佛正观第五  辟断空邪说第六  开示禅佛不二法门第七  示诸佛二土折摄法门第八  劝修第九  卷下  劝戒杀第十

  • 曲律·魏良辅

    曲学著作。明魏良辅著。最早见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刻本《吴歈萃雅》卷首,首行题《吴歈萃雅曲律》,次行题《魏良辅曲律十八条》。主要内容是就唱法提出 一些看法:一是要求唱出理趣;二是要求注意字音;三是提出唱法“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