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元善传

元善,河南洛陽人。

祖父元叉,是西魏侍中。

父亲元罗,最初担任梁州刺史,到元叉被杀时,逃到梁国,官至征北大将军、青冀两州的刺史。

元善年幼时跟着父亲到江南,他天性好学,于是通读了五经,尤其精通《左传》。

侯景之乱时,元善到了周国。

周武帝十分敬重他,让他做了太子宫尹,赐爵为江陽县公。

他常常拿经书教授太子。

开皇初年,做内史侍郎。

高祖每当看见他就说:“一表人才啊!”凡是陈述事理的奏书,读来抑扬顿挫,令人注目相看。

陈国派使臣袁雅来问候,皇上命元善到馆舍中接受国书,袁雅出门时见元善却不行礼。

元善说过去办事有敬拜的礼节,袁雅无话可答,就向他下拜,行礼后就离去了。

后来又升为国子祭酒。

皇上曾经到学校行拜师之礼,命元善讲《孝经》。

于是元善详细陈说书中的内容与道理,同时又用含蓄的话来劝谏皇上。

皇上十分高兴地说:“听了江陽县公的一番话,令人振奋。”皇上赏给了元善一百匹绢,一套衣服。

元善的精通广博,次于何妥,但是他风流蕴藉,举止潇洒,话音清楚明朗,听的人可以忘记疲倦,因此后辈们都纷纷来到他的门下。

何妥时常心中不服,想使元善折服。

因为元善讲《春秋》,刚一开讲,儒生们就全到齐了。

元善私下对何妥说:“人的名望已经决定,希望你不要使我为难。”何妥答应了。

到了讲学的场所,何妥便援引古今的疑难来发难,元善大多不能回答。

元善心里很忌恨,两个人因此有隔阂。

元善认为高赹有做宰相的才能,曾经对皇上说:“杨素粗俗,苏威怯懦,元胄、元..,是如同鸭子一样的小人。

可以交给国家大事的人,只有高赹。”皇上当时认为是对的,到了高赹有了罪过,皇上因为元善曾经为高赹说过话,很是责怪抱怨他。

元善忧虑害怕,以前就患有消渴病,于是病重而死,死时六十岁。

猜你喜欢
  志第五 地理下(青州 徐州 荆州 扬州 交州 广州)·房玄龄
  卷一百三·毕沅
  卷三十二·连横
  第七十八回 六龄幼女竟主中宫 廿载使臣重还故国·蔡东藩
  第三十三回 段匹磾受擒失河朔 王处仲抗表叛江南·蔡东藩
  大明穆宗庄皇帝宝训卷之二·张居正
  附记·陈寅恪
  第三八八认充保结同治九年九月一二二一一--三·佚名
  第三五禀光绪五年六月二十九日一一二○四-八·佚名
  第五卷晋(三)·缪荃孙
  五三七 寄谕两江总督萨载等派员严行搜查徐述夔诗文并将徐食田等卽速解京·佚名
  史纠卷六·朱明镐
  耶律唐古传·脱脱
  弇山堂别集卷七十二·王世贞
  户部·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三十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三十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陈子高遗稿陈克字子高临海人绍兴中为敕令所删定官自号赤城居士侨居金陵有天台集寜王进史图上林风暖脊令飞玉带花骢侍防归汗简不知天上事至尊新纳夀

  • 卷二百九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九十二司空曙司空曙字文明【一作初】广平人登进士第从韦臯於剑南贞元中为水部郎中终虞部郎中诗格清华为大历十才子之一集三卷今编诗二卷题玉真观公主山池院香殿留遗影春朝玉户开羽衣重素

  • 卷六十四 景德三年(丙午,1006)·李焘

      起真宗景德三年九月盡是年十二月   九月庚子朔,斬殿直、泗州巡檢王文用。文用捕獲劫賊,受賊父賂,遂以其父為反告,上於本州。既而慮其事敗,乃迭喧所部將校,謀為剽劫。鞫之得實,罪當絞,特斬焉。又黜其父右領軍衛大將軍、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二·佚名

    正德二年十一月庚子朔钦天监进正德三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遂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辛丑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焦芳既得诰赠三代自陈前此讲读有劳父母没时官未及三品不获祭葬乞特赐以光泉壤诏有司如式

  • 卷之三百八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二百二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一○三○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奉旨改刻抽换《大清通礼》事致八阿哥等函·佚名

    一○三○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奉旨改刻抽换《大清通礼》事致八阿哥等函乾隆四十九年七月初七日和<珅>等谨启:本月初七日面奉谕旨:昨因阅进呈文津阁四库全书《大清通礼》内《历代帝王祀典》一门,未将原奉康熙六十年圣祖增添

  • 五二一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解违碍书籍情形折·佚名

    五二一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解违碍书籍情形折乾隆四十三年七月初四日大学士 仍管两江总督臣高晋谨奏,为续解违碍书籍,仰祈圣鉴事。窃臣遵旨查缴明末野史并一切不应存留书籍板片,业经历次恭折奏明,并委员解送军机处查办在案

  • 卷十三·佚名

    在后羊儿年,成吉思征金国。先取了抚州,经过野狐岭,又取了宣德府。使者别、古亦古捏克二人做头哨,至居庸关,见守御的坚固。者别说可诱战,于是把军马佯回了。金家见了,果然尽出军马追袭,直至宣德府山觜上。者别却翻回冲着,将金国

  • 卷三十七 季布栾布田叔传 第七·班固

    (季布,栾布,田叔)【原文】季布,楚人也,为任侠有名。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顶籍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布匿濮陽周氏,周氏曰:“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能听臣,臣敢进计;即否,愿先自刭。”布许之。乃髡钳布,衣褐,置广柳车中,并

  • 韦佑传·令狐德棻

    韦佑字法保,京兆山北人。少年时以字行。世代都是州郡大姓。祖父韦骈,曾任雍州主簿。被推举为秀才,任中书博士。父亲韦义,曾任前将军、上洛郡守。魏大统年间,由于法保大功,被追赠秦州刺史。法保从少年时就敢于救人急难,而性格

  • 祖莹传·李延寿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地人。他八岁那年能读《诗经》和《书经》,十二岁为中书学生,终日沉湎书中。父母怕他累出病来,常禁止他读书却又不能成功。他经常在灰烬中偷偷地隐藏火种,赶走书僮和仆人,等到父母睡熟后,再举火读书。他用衣

  • 李庭传·宋濂

    李庭,小字劳山,本金人,姓蒲察氏,金末来到中原,改姓李氏,家居洛阳,后迁至寿光。至元六年(1269),因有武才而入军,暂代理管军千户。随元军伐宋,围攻襄阳,宋将夏贵率战船三千艘援救襄阳,泊于虎门山西岸。元水军进攻,相持七日。李庭率步

  • 卷二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二十一典礼五【养老四】礼部尚书赫硕色等先後题明钦奉恩诏请给百岁以上老人建坊银两八旗直省及喀尔喀所属共三十有三人康熙五十二年五月理藩院尚书阿灵阿咨送喀尔喀多罗郡王和硕额驸端多布

  • 二程子抄释卷一·吕柟

    明 吕柟 编李吁传第一伯淳先生尝语韩持国曰如说妄说幻为不好底性则请别寻一个好底性来换了此不好底性着道即性也若道外寻性性外寻道便不是圣贤论天德葢谓自家元是天然完全自足之物若无所汚坏即当直而行之若小有汚坏

  • 缘生论·佚名

      郁楞迦造 隋 达磨笈多译   缘生论序  原是一心。积为三界。痴流漫远。苦树郁高。欲讨其际。难测其本。理极实相之门。筌穷假名之域。五因七果。十有二分缘生之法。总备于此。凡则

  • 三皇文·佚名

    道家符箓书。又称《三皇内文》、《三皇经》,全称《洞神三皇经》。系《天皇文》、《地皇文》、《人皇文》的合称。是“劾召万神”之书。传出自黄帝,有道之士得之于山中石壁,原书“作字似符文又似篆文”。陶弘景将此书

  • 太乙火府奏告祈禳仪·佚名

    太乙火府奏告祈禳仪,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宋元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本篇所载科仪属雷法仪轨,用于祈福禳灾。道士依法设坛建斋,奏告三清天尊、太极高真、北斗九星君、诸天地神圣以及火府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