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章 论中国自取瓜分之由

《孟子》曰:“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亡印度者,印度之酋长也,非英人也。亡波兰者,波兰之贵族也,非俄、普、奥也。譬之人身,使元气内充,肤革外盈,风寒妖邪,孰得而侵之!其有遇魍魅感疾疠者,必其内先有以自召之者也,金堤千里,气象磅礴,一蚁穴之隙,日夕渗之,遂致一旦决溃,崩泻不可复制。嗟乎!一国亦大矣,有政府,有土地,有人民,有贤才,有勇士,有财权,有兵力,所谓百足之虫,至死不僵者。他人欲一旦而举之,岂曰易易?必也自芟自刈、自夷自戮,开门揖盗,拱手以让于他人,然后他人乃得雍容谈笑,制其死命而收其成功。吾每观古今亡国破家之迹,未尝不奋慨呜咽而不能自胜也。今考中国自取瓜分之道,其远因之难见者,殆更仆不可悉数。而其近因之易见者,盖有三大端,试胪列之以告我同胞,共一痛哭焉。呜呼!铸九州之大错,谁生厉阶?及亡羊而补牢,犹未为晚。祸已切肤,情非行路,大夫君子,其有见而动心闻而猛省者乎?

一曰中日和议。中国之弱久矣,而其刳肠露腹尽出底蕴与路人共见之,则自甲午之役始也。甲午既败,议和固非得已,然其何以致败之由,则固有当其罪者矣。今且勿论他事,即以海军一端论之。自马江败后,戒于外患,群臣竞奏,请练海军,备款三千万,思练一劲旅。其后海军之捐,日日加增,积之十年,其数可想。旁观外论,孰不谓国家费如许帑藏,如许经营,一旦有事,而必可以一战乎!乃甲午之役,未一交绥,全军已覆,拱手以让诸敌人。论者或切齿于丁汝昌,或尸罪于李合肥。夫李、丁岂曰无罪,然以败亡之咎,一举而归之彼,彼固不任受也。当海军初兴,未及两年,而颐和园之工程大起,举所筹之款尽数以充土木之用,此后名为海军捐者,实则皆颐和园工程捐也。吾尝游颐和园,见其门栅内外,皆大张海军衙门告示,同游之人窃窃焉惊讶之,谓此内务府所管,与海军何与?而岂知其为经费之所从出也。甲午之冬,平壤、凤凰警报频达,乃下诏停海军衙门。当时忧时之士及海外各国,咸色然怪异之,谓方当战时,何以撤战备,而岂知其为停颐和园工程也。谚曰:虽有巧妇,不能为无米之炊。括全国之膏血以修国防,而其实乃消磨于园林土木之用而莫之或知,卒令一蹶不振,割千余里之辽台,偿二百兆之金币,元气尽斫,国丑全露,以启戎心而速危亡。虽将不知兵,士不用命,然彼骄侈淫佚,不恤民隐,糜国帑而误军机者,恐虽有苏张之舌,不能讳其罪也。此中国自取瓜分之由,其原因一也。

二曰《中俄密约》。《中俄密约》为何时所定乎?则李鸿章贺俄皇加冕时所私结也。其所藉口者何事乎?则俄国胁日本还辽东后,以此为报酬也。主其事者为谁乎?则西太后一人也。当《马关条约》既定,人怀国耻,皇上发愤思变法,前者西太后委用之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等,皆屏黜闲居,西后怒甚。而方经败衄大辱之后,未敢遽与上为难。当时俄人遂有与德法胁逼日本归我辽东之举,欲以市恩于我,而求非常之报。俄公使喀希尼知西太后之守旧而可欺也,乃说之曰:“变法者,汉人之福而满人之祸也,汉人盛则满人衰矣,民权兴则君权替矣。今地球君主之大国,惟中国与吾俄,故中国但当与俄亲厚,结密约以相援助,以内压汉人,外御英日。日本自归还辽东以后,恨入骨髓,卧薪尝胆,以谋再举。英人亦非愿助中国者,用兵之际,则暗助日本。今英日订约同盟,东方之力渐厚,一旦军事再兴,以威海戍兵为引线,直捣京师,其祸不可胜计。故中国非与俄订密约,不足以自保矣。”当时西太后方忿忿与皇上争权,而苦无其辞,乃一举而诺之,开门揖盗,引虎自卫。于是李鸿章贺加冕抵俄旧京,与俄户部大臣爹氏竟缔此约,约章草稿达于北京,皇上蹙额怒目曰:“是举祖宗发祥之地,北门锁钥之区,一朝而畀诸强敌也。”坚执不肯画诺,西太后怒骂强逼,挥涕而从。呜呼!二百余年之帝业,二千余里之山河,支离破碎,不可收拾,自兹始矣。俄人既扼满洲之冲,举大河之北为囊中物,则列国不能不起而抵掎之。俄人既以还辽之功得大报酬,德法不能不起而效尤之。于是法国先得南荒土司瓯脱之地数百里,而德人出其轻捷剽悍之手段,乘万国之不意以夺胶州。胶州之夺,固由德人之横暴,抑亦由《中俄密约》第九条有租借胶州湾之议,德人不取,其终亦必归俄人之手,故毋宁先发以制人也。胶州既夺,则旅顺、大连湾不得不继之,威海卫不得不继之,广州湾不得不继之。东三省铁路既畀俄国,则德国之路(胶州至济南,济南至沂州。又津镇铁路与英国合办。凡三条),英国之路(广东至九龙,上海至吴淞,上海至镇江、江宁、杭州、温州,印度至大理、云南、夔州、重庆,腾越至云南,山海关至牛庄,广东至成都,又天津至镇江与德国合办,太原至新安、襄阳与意国合办。凡九条),法国之路(谅山至云南,谅山至广东。凡二条)不得不继之。北方权限既归俄国势力圈内,则扬子江一带不让与他人,云、贵、两广不让与他人,福建不让与他人,四川不让与他人之约,不得不继之。所谓一发牵而全身皆动,一穴溃而百孔横流,一落万丈,土崩瓦解,而中国之国权,遂倏忽归于乌有矣。嗟乎!片纸之约,其关系之重大,至于如此!谁生厉阶,于今为梗,不知主持密约之人,何以谢天下也。此中国自取瓜分之由,其原因二也。

三曰变法不成。中国之所以弱者,不变法也。然昔者不知变而不变,则犹有望焉。今也知变而不变,变而中止,则无望焉矣。曾敏惠曾对英人大言曰:中国先睡后醒之巨物也。故英人亦有佛兰金仙之喻,无如沉沉华胥,年复一年,磨牙之伦,已馋涎不能复忍。去岁偶一蹶起,旋复昏睡,更蒙以迷药,尚寐无讹。即使旁观有爱我者,欲扶而掖之,翼而行之,其奈之何?其奈之何!夫彼列国虽非有爱于我,然以商务为性命者,未尝不欲中国永持平和之局于东方,而彼之商务亦不致受其累也。故瓜分者,西人不得已之下策耳。但中国既不能自强,不能自保,则无论迟早,而必有爆裂之一日。故与其堕落于他日,不如及今糜烂之而更整顿之也。然则中国之能自强自保与否,即为西人瓜分实行与否之所关系,有断然也。而去年皇上以变法被幽,新政尽废,自强之机,已成绝望。此英俄协商之事所以起,而禹域分裂之局所以定也。此中国自取瓜分之由,其原因三也。

猜你喜欢
  第二十七回 哀牢王举种投诚 匈奴兵望营中计·蔡东藩
  第四十六回 议北伐蔡谟抗谏 篡西蜀李寿改元·蔡东藩
  ◎职官一·徐天麟
  第十二回 假神道鱼腹藏书 收众心狐鸣篝火·黄士衡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九十七·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八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五十九·佚名
  卷之六十九·佚名
  第十四卷 乡镇表六·缪荃孙
  卷二十二·高士奇
  绎史卷一百四十六上·马骕
  史记集解卷一百七·裴骃
  职官七六·徐松
  卷二十七、俄订尼布楚条约及增订市约·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第二十九·陈与义

    ○除夜畴昔追欢事,如今病不能。等闲生白发,耐久是青灯。海内春还满,江南砚不冰。题诗饯残岁,钟鼓报晨兴。○雨中北客霜侵鬓,南州雨送年。未闻兵革定,从使岁时迁。古泽生春霭,高空落暮鸢。山川含万古,郁郁在樽前。○渡江江南非

  • 提要·高正臣

    【臣】等谨案髙氏三宴诗集三巻附香山九老诗一巻唐髙正臣辑所载皆同人会宴之诗以志一时之盛诗分三巻巻各有序一为陈子昻一为周彦晖一为长孙正隠三宴皆于髙氏与宴者凡二十一人考之新唐书有列传者三人则陈子昻郎余令解琬

  • 卷四十八·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四十八    明 冯惟讷 撰 晋第十八 苏若兰 璇玑图诗【并序读法】 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扶风窦滔妻苏氏陈留令武功苏道贤第三女也名蕙字若兰智识精明仪容妙丽谦默自守

  • 卷二十二·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二十二    元 方回 编月类 着题诗中梅雪月最难赋故特以为类中秋月尤难赋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僧贯休句也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东坡句也万山不隔中秋月山谷一句尤奇然则月诗五

  • 卷一百九十·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九十管类五言古楼中闻清管       【唐】韦应物山阳遗韵在林端横吹惊响防慿高阁曲怨绕秋城淅沥危叶振萧瑟凉气生始遇兹管赏已懐故园情感怀          【明】桑 

  • 第九回 再会重逃·蒲松龄

    按下方娘子教子不提。且说张鸿渐在徐员外家,又是四五年了。那十五年的夫妻,倒离别了十年有余;十五年的父子,并不识面:如何不想! [呀呀油]我那妻,我那妻,娶了四载就别离。又过了十一年,在灯下才一聚。我那儿,我那儿,并不识模样瘦

  • 读礼通考卷二十七·徐乾学

    丧期二十七通论上丧服四制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夫礼吉凶异道不得相干取之隂阳也丧有四制变而从宜取之四时也有恩有理有节有权取之人情也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

  • 名山藏卷之六十三·何乔远

    臣林记(统泰天顺臣)◆臣林记(统泰天顺臣)刘球于谦王竑袁彬赵荣李实杨善刘安罗通沈固朱鉴○刘球刘球字求乐更字廷振安福人也尝避难隐居姚江数年从学者甚众举进士仕礼部主事胡濙荐之英宗召入直秘阁日见

  • 卷上·江休复

    山谷《茶磨铭》云:&ldquo;楚云散尽,燕山雪飞,江湖归梦,从此祛机。&rdquo;都下鄙俗,目军人为赤老,莫原其意,缘尺籍得此名邪?狄青自延安入枢府,西府迓之,累日不至,问一路人,不知乃狄子也。既云未至,因谩骂曰:&ldquo;迎一赤老,累日不来

  • 续集卷三·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续集卷三 宋 李幼武 纂集 傅察 忠肃公 字公晦献简公之从孙孟州济源人年十七以类试河北运司高荐试礼部以避亲别试复在高选初任青州法历永平淄川丞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九·阿桂

    十一月丁酉温福奏言【臣】于十月十八日行抵成都询知桂林于十月十六日前往打箭炉至阿尔泰久驻章谷军营董天弼已于九月初间即自西路卧龙闗改由木坪一路目下攻勦情形无从询悉【臣】正密加查勘适西南两路及木坪各有差人囘

  • 卓敬传·张廷玉

    卓敬,字惟恭,瑞安人。他颖悟过人,读书一目十行。洪武二十一年(1388)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户科给事中,为人耿直,不避权势。当时制度还不完备,诸王的服饰、车马模仿太子。卓敬乘机说道“:京城为天下效仿。陛下对诸王如不趁早分辨

  • 野史无文卷十一·郑达

    鲁监国诸臣传(下)黄斌卿传黄道周传(阙)陆清源传(阙)阁部史公守扬州府纪事黄斌卿传黄斌卿号虎痴,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父以明经为教谕。生三子:长斌卿,次殀,季孝卿。斌卿生于万历己酉年。阔口丰颐,双眸烱射,颕异过人。于经史诸子百

  • 卷二十六·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国朝宫史卷二十六书籍五典则幸鲁盛典一部康熙二十三年圣祖仁皇帝躬诣阙里亲行释奠衍圣公孔毓圻请修幸鲁盛典首冠御制次胪典礼并纪恩遇末附艺文康熙四十年校刋圣祖仁皇帝御制序 朕惟自古帝王声教翔洽风俗

  • 卷七十八·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七十八宋 宋敏求 编典礼追尊祖先追尊玄元皇帝制追尊先天太皇德明兴圣皇帝等制上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号并五圣加諡制加諡祖宗諡议顺宗加諡至德弘道大圣太安孝皇帝议宪宗加諡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

  • 卷一百一·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一     宋 卫湜 撰杂记上第二十孔氏曰案郑目録云名曰杂记者杂记诸侯以下至士之丧事此於别録属丧服严陵方氏曰此篇虽以记丧为主下篇又兼言三患五耻观

  • 第十一卷·佚名

    悉地王真言品第十五尔时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是不空悉地王真言三昧耶。若有有情。受持读诵不空罥索心王母陀罗尼真言三昧耶者。应当受持读诵是悉地王真言三昧耶。则得一切不空罥索悉地王陀罗尼真言成就三

  • 金刚手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经·佚名

    三卷,宋法天译。说降伏成就之法。部多,译曰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