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八八、庄周生卒考

《史记 老庄列传》:“楚威王聘庄子为相,庄子却之。”《庄子 秋水篇》亦云:“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二大夫往。”《释文》司马曰:“威王也。”事虽不必信,(《黄氏日钞》云:“楚聘庄周为相,史无其事。凡方外横议之士,多自夸时君聘我为相而逃之,其为寓言未可知。又时君尚攻战权术,未必有礼聘之事。虽孟子于梁、齐,亦闻其好士而往说之,非聘也。纵其聘之,何至预名为相而聘之?”余考《御览》四百七十四引《韩诗外传》:“楚襄王遣使聘庄子为相。庄子曰:独不见太庙之牲乎”云云,庄周晚岁可与楚襄王值,然此庄子或指庄辛。周、辛二人事相混,可参读《考辨》第一四五、一三一。)然可以证庄子与楚威王同时。(焦竑《老子翼 附录》:“周显王三十年,楚聘庄周为相”,即楚威王元年,然此特以意定之耳。)又《徐无鬼篇》:“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惠施卒在魏襄王九年前,(参读《考辨》第一二五。)若威王末年庄子年三十,则至是年四十九。若威王元年庄子年三十,则至是年六十。以此上推,庄子生年当在周显王元年十年间。若以得寿八十计,则其卒在周赧王二十六年至三十六年间也。又考《徐无鬼》,庄子送葬,述及宋元君。宋元君乃偃王太子,其为君当国,当在魏襄王二十年时。(参读《考辨》第一三○。)惠施已死十年外矣。庄子是时年在六十七时间。其卒年尚当在此后十年二十年间也。《史记》又云:“周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以余推定,周盖历齐威、宣,梁惠、襄,晚年及齐愍、魏昭耳。陆德明《释文序》引李颐云:“庄子与愍王同时”,盖指其晚年言。《朱子语录》:“问孟子与庄子同时否?曰:庄子后得几年,然亦不争多”,并为得之。(《古今乐录》:“庄周齐人,湣王聘以相位,庄周谢”,亦言湣王时。而谓齐人,则异说也。)

《史》又云:“庄子蒙人,尝为蒙漆园吏。”《索隐》引刘向《别录》云:“宋之蒙人也。”按《汉志》:“蒙属梁国”,在今归德城北四十里。刘向谓宋之蒙人,特据初属宋而言。至战国蒙地是否属宋,固已可疑。(参读《考辨》第九九。)《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是庄、惠交游在惠施仕魏之际也。又《秋水篇》:“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惠子大搜国中三日”,姚姬传谓“记此语者,庄徒之陋。”然其事信否可勿论,要之记此者,亦谓庄、惠之交在惠施相魏时也。然则《史》称蒙人,未必即宋人矣。《淮南 齐俗训》:“惠子从车百乘,以过孟诸,庄子见之,弃其余鱼”,此亦犹腐鼠之说也。孟诸泽在商丘东北,此亦谓庄、惠交游,在惠施在梁得意用事时。惟《庄子 列御寇》两节,言庄子居宋。盖庄子居邑,本在梁宋间,其游踪所及,应亦以两国为多耳。(《志疑》按:“《释文》作梁漆园吏,盖以蒙属梁国,而《潜丘札记》则谓漆园有云在曹县,在曹州者,二曹皆春秋之曹国。宋景公灭曹在鲁哀公八年,地故为宋有。庄周亦宋之官,窃以《史记》蒙漆园吏,蒙当作宋。注以漆园本属蒙邑,不知一在归德,一在兖州,相距颇远。”今按:日人中井积德谓:蒙有漆园,周为之吏,督漆事也。疑漆园本非地名,后人附会,亦如濠梁之类耳。)余考惠施以马陵战后至魏,及其见逐,先后几及二十年。其晚年又至魏。庄、惠年事相当,交游颇密,往复辨难,屡见于《庄》书。虽两人议论有异同,要其思想上之相涉者,实不少也。

又按:《水经 汳水注》,汳水东径蒙县故城北,即庄周之本邑也。郭景纯所谓漆园有傲吏者也,悼惠施之没,杜门于此邑矣。是庄子乃终老于蒙者。

猜你喜欢
  列传第九 崔祖思刘善明苏侃垣荣祖·萧子显
  御制通鉴辑览序·乾隆
  卷五十六·宋·蒋一葵
  卷三十二·郝经
  第六卷 清进士 (二)·缪荃孙
  一二四三 吏部为知照大学士和珅参奏王燕绪等人事致稽察房移会(附连单)·佚名
  一一五一 怡亲王永琅等奏覆遵旨面询御史祝德麟从前所见浙人书籍情形折·佚名
  史记索隐序·司马迁
  赵延寿传·脱脱
  赵璧传·宋濂
  卷五十六·杨士奇
  孙毅庵奏议巻下·孙懋
  关䌹之·佚名
  十一年·佚名
  三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张元凯

    五言律诗至日同傅吴令石湖觞咏二首长至传杯永,阳舒坐啸开。飞霞同出寺,落日又登台。皂盖乘箕下,青山拥彗来。书云诸彦事,谁似大夫才。问俗五湖傍,扁舟小队藏。忧心悬赤子,淑气动青阳。漪藻忘冰候,岩花迟岁芳。不缘仁政异,山水

  • 第二十四出 遣求·梁辰鱼

    【小蓬莱】〔末扮季桓子外扮堂候官上〕僻守区区东鲁。被暴齐侵削何如。乞师求救。欲通使命。直到勾吴。化洽街衢不拾遗。几兴鲁国欲倾齐。尙惭当日收羣婢。走却人间孔仲尼。自家鲁国上大夫季孙斯是也。姬家右族。鲁

  • 卷之十二·佚名

    全唐诗补逸卷之十二杨洵美杨洵美,登宝历元年进士第。补诗二句。句暮鸦不噪禁城树,衙鼓未残宾卫秋。 【见唐张为《诗人主客图》。】杜牧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卒大中七年,五十一岁。 【(据岑仲勉先生作《李德裕会昌伐叛

  • 云谣集杂曲子·佚名

    凤归云闺怨征夫数载,萍寄他邦。去便无消息,累换星霜。月下愁听砧杵,拟塞鴈行。孤眠鸾帐里,枉劳魂梦,夜夜飞扬。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谁为传书与,表妾衷肠?倚牖无言垂血泪,阇祝三光。万般无那处,一炉香尽,又更添香。此首调下原题「

  • 卷二百八·毕沅

      ◎元纪二十六 ∷起屠维单阏正月,尽旃蒙作噩十二月,凡七年。   ○顺帝   至元五年己卯,一三三九年   春,正月,癸亥,禁滥予僧人名爵。   二月,庚寅,信州雨土。   庚子,免广海添办盐课万五千引,止办元额。   集贤

  • 卷一百四十七 慶曆四年(甲申,1044)·李焘

      起仁宗慶曆四年三月盡其月   三月乙丑,以殿中侍御史會稽王絲為荊湖南路體量安撫、提舉捉賊,代張庚也。   諫官歐陽修言:「臣伏見近出內庫金帛,賜陝西以救饑民。風聞江、淮以南,今春大旱,至有井泉枯竭、牛畜瘴死、雞

  • 第十九回 定云南沐英留镇 征漠北蓝玉报功·蔡东藩

      却说太祖既磔死惟庸,复将陈宁等一律正法,涂节虽自首,究属与谋,亦加以死刑,僚属党羽,连坐甚众,诛戮至万余人。惟李善长、陆仲亨、费聚三人,因患难初交,不忍加罪,特置勿问。嗣闻云奇伤重身亡,大为悼惜,追封右少监,赐葬钟山。翰

  • 卷十二各家经管纪略·刘若愚

    王体乾名下管文书官人薛光祚,天寿山某陵掌印,今闲住;田玉曾任文书房,闲住,逆贤感之,起升为正阳门提督,天启七年十一月升秉笔,今闲住;赵本政曾任乾清宫管事,掌尚衣监印,日在御前,后为李永贞所忌,差往高桥督修关帝庙工程,今上登极复管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二·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七十景泰六年夏四月丙子朔日食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灶之神○有学官为生员诬陷赃罪械至京自经于逆旅事闻都察院请通行天下禁约凡生员有以奉师束修贽见仪物为赃构词诬陷者官司鞫实即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佚名

    正统十三年九月甲申朔哈密忠顺王倒瓦答失里等遣使臣哈三等来朝贡马驼玉石赐宴并彩币表襄绢布等物有差○河南开封府及直隶大名府各奏所属州县六月以来黄河泛涨渰没民庐舍秋田尽被灾伤 上命户部覆视以闻○乙酉擢进士应

  • 李敏传·李延寿

    李敏,字树生,李崇的儿子。隋文帝因他的父亲为国战死,将他收养在宫中。长大后,他继承父爵,被封为广宗公,离家入仕,任左千牛。他姿容俊美,善于骑射、工于歌舞弦管。开皇初年,周宣帝的皇后乐平公主有个女儿叫娥英,正选择女婿,朝廷命

  • 卷一百十七·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风俗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监登闻鼓院范同上言曰今民俗有所谓火化者生则奉养之具唯恐不至死则燔爇而弃捐之何独厚於生而薄於死乎甚者焚而置之水中识者见之动心国朝着

  • 岭海焚余目录·澹归

    孙序岭海焚余卷上(隆武乙酉十月止丙戌八月)中兴大计疏为郑遵谦讼功疏论停刑疏辞礼科给事中疏奖忠讨逆疏陛辞忠告疏论马士英不当复职疏先事陈情疏缴敕印疏请终制疏再请终制疏三请终制疏极陈时事疏请决策出闽疏终请守制疏

  • 二十一年·佚名

    (辛巳)二十一年清道光元年春正月1月1日○癸丑朔,御仁政殿受賀,頒敎文:若曰。海屋添籌,迓三陽於椒掖,舟梁衍慶,屆六紀於蓂階,誕擧彝章,庸申孚號。恭惟太母之懿範,丕嗣京室之徽音。配我東堯、舜之君,叶六五黃裳之元吉。躬女中曾閔之

  • 念僧品第四·佚名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等为圣众。舍利弗。若有人能信解通达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起无相。成就如是忍尚不得我。况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况得阿罗汉况复得法。况得男女何况得道。况得如是等事。是名圣众。是亦不得。复次舍

  • 番大悲神咒·佚名

    捺么啰得捺(二合)得啰(二合)牙(引)牙[打-丁+柰]么阿[口*栗]牙(二合)哑斡卢鸡帝说啰(引)牙布提萨咄(引)牙么曷(引)萨咄(引)牙么曷(引)葛(引)噜祢葛(引)牙怛爹塔唵萨[口*栗]斡(二合)板塔捺妻达纳葛啰(引)牙萨[口*栗]斡(

  • 卷第一百四十三·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四十三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根蕴第六中根纳息第一之二问已知根云何。答已见谛者已现观者。诸学慧慧根。及所有根。信解见至身证。于四圣谛已现观重现观。是谓已知根。此中

  • 净土十疑论白话释·智顗

    一卷。隋代释智顗撰。《净土十疑论》由智顗说,灌顶整理成书。所谓十疑是:一解释求生净土无大慈悲疑,二解释求生无生理疑,三解释偏求生一土疑,四解释偏念一佛疑,五解释具缚得生疑,六解释得即不退疑,七解释不求兜率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