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各家经管纪略

王体乾名下管文书官人薛光祚,天寿山某陵掌印,今闲住;田玉曾任文书房,闲住,逆贤感之,起升为正阳门提督,天启七年十一月升秉笔,今闲住;赵本政曾任乾清宫管事,掌尚衣监印,日在御前,后为李永贞所忌,差往高桥督修关帝庙工程,今上登极复管事,闲住;刘文忠曾任文书房,闲住,又任大同监视,谪南京后为民。已上三人,俱文书房掌文书写字出身。李晋正阳门提督,天启四年夏,逆贤升晋秉笔,闲住,并田玉等三人,俱于崇祯十二年籍没体乾时,株连下刑部狱坐斩,十三年冬体乾瘐死,十四年夏晋等四人遇赦,俱改充军。本政已断荤酒,皈依释氏,居然一头陀也。何失其名?陈失其,名马,号文轩,失其名。鲍永吉,曾任暖殿,退出。因籍没体乾时,马、鲍二人逮东厂,俱督厂李太监承芳刑毙于狱,其司礼监名下则田维章曾任典簿,护送桂藩之国,今闲住樊秉忠、张忠素若干人也。凡有在先帝御前牌子如高永寿、任昇等,不备载也。

逆贤下管文书房念本章,念东厂事件,写各边谕帖等项。官人刘荣,曾任兵仗局管理,在局居住,今故。苗全曾任李太监浚及先监矩,后任懋勤殿、暖殿宫内教书,又侍宋太监晋、刘文正,今故。纪用曾任辽东,镇守锦州。苏雄原系文书房掌文书出身,今故。陈福寿原系文书房出身,掌文书,在铁狮子胡同住。夏鉴曾任宫内教书,入门日浅,远不及苏陈二人也。李朝钦,今故。裴有声降发南京,今为民。李失其名,别号秀才。马升原是文书房捧匣出身,别号马长子,曾任惜薪司总理,今发南京改为民。诸蛮子江西人,失其名。其司礼监名下则赵秉彝、金良辅、孟忠、刘应坤、石元雅、涂文辅、孙暹、王朝辅、杨国瑞、苏应宣、邱洪绪、李守贞、李应诏、刘兴等若干人,其在先帝御前做官,掌各衙门印,及外方镇守者俱略,载在逆贤羽翼款中。梁栋下管文书官人赵奉、冯失其名,司礼监名下翟国桢等若干人也。

李永贞下管文书官人孙光祚,原文书房写手出身,今侍王公文政、吴有兆,曾任乾清宫牌子,今故。刘若愚今系狱拟斩,后蒙改绞,今在狱。丁绍吕内官监管理大工,领敕有名,今侍司礼监掌印。高公时明、贾如皋等,俱曾与若愚打发永贞,批文书或效轮流抄誊之役者也。其掌家则王成德,崇祯元年六月追赃毕,降更鼓房净军,今故。

石元雅下掌家许秉彝,曾任内官监管理,天启七年冬降净军发凤阳。陈应祥号云麓,今见侍东厂王公允祚,今升乾清宫管事。黄国祥曾任文书房,闲住,故余不知姓名。

涂文辅下管文书官人刘秉德,曾任暖殿,今退出。张国宁曾任管柜子近侍,今侍金公忠。殷良弼曾任宫内教书,今侍掌印高公时明,故余尚二三人,不记姓名也。凡点将等三录有名,或密帖有名之人,遇升官或参官木内有名者,则自乾清宫大殿内发下片纸,各直房官人即于进士履历及缙绅便览查写,是谁门生,父是谁,那里人,那科出自,抄帖回报,以听施行。一日欲处钱受益以为钱谦益之昆仲也,又一日欲处黄愿素以为黄尊素之昆仲也,各直房执事之人细查籍贯、父母姓名,逆贤始知其不相干方已。凡每日票本奏下,各秉笔分到直房,即管文书者打发本管公,公一本一本照阁中原票用朱笔誊批,事毕奏过,才打发。此系皇祖以来累朝旧制,非止今日一家一人如此也。自李朝钦、裴有声、涂文辅、马升、丁绍吕、贾如皋、许秉彝、陈应祥、殷良弼诸人俱于各直房曾见过,甲子冬魏广微黑笔所点《缙绅便览》,及亲笔所写应起用黄克缵等六、七十姓名,并乙丑之后崔呈秀所逮《东林姓名》、《天鉴录》、《点将录》、《同志录》各折子姓名者也,其折五、六种,俱永贞卧房内收,非若愚等掌管也。如诸折子姓名,并墨笔所点《缙绅便览》果出自永贞,若愚捏造便骈首所甘,但实自外廷递入,若愚以猜防疏斥之人效轮流抄誊,贱役始则悬坐曰:主使。后复悬坐曰:加功。至崇祯十四年春,遇皇恩大赦,于大理寺会审明明白白,蒙内阁范注,若愚有词,复遗落姓名不覆,反将撒泼狠骂之石腾为首,打滚放刀,恣肆混闹之申得忠增入。此二人者似皆不曾注有词者也,乃俱狡泼得生,可谓有天日王法也耶!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九 忠义·房玄龄
  卷一百三十一·列传第六十九·宦者·脱脱
  卷七十四·志第五十·职官三·张廷玉
  皇清开国方略巻四·阿桂
  ●卷二·法式善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五·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三·佚名
  上篇·陆圻
  卷之一百九十·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佚名
  绥寇纪畧卷十一·吴伟业
  卷六·汪越
  序·邓士龙
  卷四十九·佚名
  卷三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七言巻三十七·洪迈

      七言  宫乌栖          赵嘏  宫乌栖处玉楼深微月生檐夜夜心香辇不回花自落春来空佩辟寒金  长信宫  君恩已尽欲何归犹有残香在舞衣自恨身轻不如燕春来长绕御帘飞  广陵城  红映髙台绿绕城

  • 提要·董嗣杲

    庐山集五巻英溪集一巻臣等谨案庐山集五巻英溪集一巻宋董嗣杲撰嗣杲履贯不见于他书集中元宵懐乡诗有清河坊里灯宵月负却东风已两年句又抵北新桥诗归逢乡井心才穏句案咸淳临安志清河坊在临安府左一北厢北新桥在余杭门外

  • 路史卷十九·罗泌

    后纪十疏仡纪高辛纪下周之初兴,大封同姓,五十有三国;而文武之胙,又三十有二,管、蔡、成、霍、鲁、卫、毛、??、告、雝、曹、滕、毕、原、丰、荀,文之昭也;亏、晋、应、韩、寒、狄,武之穆也;而凡蒋、邢、茅之与胙祭,则周公之裔也

  • 第十四回 六国人并楚汉起义争衡·黄士衡

    诗曰:前人创业非容易,后代无贤总是空。回首汉陵并楚庙,一般潇洒月明中。词曰: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争虎斗谩劬劳,落得一场谈笑。却说子婴既降,沛公入咸阳,诸

  • 卷之二百四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两朝纲目备要卷二·佚名

    光宗绍熙二年【辛亥】春正月诏修绍熙会计録辛未丁丑两次降防 先是秘书郎郑湜转对为上言今黄老之宫卫卒动以百数外戚家庙防护之兵多于太庙额外将校之俸钱半于正额外庭百执之费不足当閤门医职近侍

  • 颜延之传·李延寿

    颜延之字延年,是琅笽临沂人。曾祖颜含,是晋朝的光禄大夫。祖父颜约,是零陵太守。父亲颜..,为护军司马。颜延之少年时候是个孤儿,家里贫穷,住处靠近外城,好读书,无所不看,文章为当时之冠。好饮酒,不拘小节。年龄三十岁还没有结婚

  • 卷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九明 俞汝楫 编仪制司朝贺国初朝贺等仪多仍前代之旧後乃斟酌繁简定为中制以颁示天下具见诸司职掌至嘉靖间稍加更定今备列之首仪注次乐章而附沿革事例於後正旦冬至百官朝贺仪洪武二十六年定凡

  • 第二节 食储、漕运、籴粜·吕思勉

    漕运之事,至隋、唐之世而大盛。《隋书·食货志》曰:开皇三年(583年),朝廷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于是诏于蒲、陕、虢、熊、伊、洛、郑、怀、邵、卫、汴、许、汝等水次十三州置募运米丁。又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

  • 小知与大受·孔子

    【原文】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能从小处得到赏识,但却可以成大器;小人不能成大器,但却可以从小处得到赏识。” 【读解】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智慧的要点是冷静·梁漱溟

    人类顶大的长处是智慧;但什么是智慧呢?智慧有一个要点,就是要冷静。譬如:正在计算数目,思索道理的时候,如果心里气恼,或喜乐、或悲伤,必致错误或简直不能进行。这是大家都明白的事。却是一般人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偏不明此理。他

  • 卷二·赞宁

    ◎译经篇第一之二(正传十五人附见八人)○唐洛京圣善寺善无畏传(达摩掬多)释善无畏本中印度人也,释迦如来季父甘露饭王之后,梵名戍婆揭罗僧诃,华言净师子,义翻为善无畏;一云输波迦罗,此名无畏,亦义翻也。其先自中天竺,因国难分王乌

  • 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序·佚名

    终南山释氏道宣撰  惟夫。幔幢难偃。三界由此轮回。爱水未清。四惑因兹流湎。自非独拔开士出有至人。何能裂爱网而辟重关。质深疑而启昏趣。有离垢慧菩萨者。道高初住。德跨八恒。假时俗之津途。发深识之嘉问。如来

  •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六(之一)·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集第五返闻真实证。此门次第合次那律。以是六根之耳根故。今以圆通义广庆说相继敕简连环。故最后说。以表臻极真实故尔。若前便说。诸佛放光庆赞此门。即余圣无功。若不庆赞。不表此门。是真圆通。故今科

  • 四明文献集·王应麟

    宋代诗文别集。5卷。王应麟著。王应麟原有《深宁集》100卷,久佚。此集系明代鄞县人郑真、陈朝辅辑。按郑、陈所辑《四明文献集》原为总集,意在保存四明乡邦文献,后散佚,仅存王应麟此集,遂以别集而冒总集之名。卷1为记

  • 灵宝施食法·佚名

    《灵宝施食法》,撰人不详。似为唐宋道士所作。收入《续道藏》。本篇为道教施食亡魂科仪。其行仪节次有念诵净三业咒、土地咒、救苦经、普照鬼神咒、甘露开咽喉咒、化食咒、五厨经解冤咒,又宣传三皈依、九真戒、四大誓愿

  • 玎玎珰珰盆儿鬼·佚名

    元杂剧剧本。作者不详。汴梁人杨国用算命称百日之内有“血光之灾”,因此外出避难兼做买卖。第99日归家途中,借宿于烧盆罐的赵家。赵氏夫妻图财害命, 将杨骨灰烧制成瓦盆, 送给张忄敝古。 盆魂要求张忄敝古代己向包拯申诉

  • 崇正辩·胡寅

    南宋哲学家胡寅著。作者站在维护儒家正统思想的立场上,针对自晋迄唐宋高僧佛徒之言行,一一加以驳斥。认为佛设此教,“反以利乐害其心”。佛教是“离天性之自然而对立其德。”佛法入中国,“有以惑人之耳目而移人之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