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十二

全唐诗补逸卷之十二

杨洵美

杨洵美,登宝历元年进士第。补诗二句。

暮鸦不噪禁城树,衙鼓未残宾卫秋。 【见唐张为《诗人主客图》。】

杜牧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卒大中七年,五十一岁。 【(据岑仲勉先生作《李德裕会昌伐叛编证》一文所推定之结论。)】 补诗一首。

七绝一首

(上山下品)□□□万木中,□□特地一枝红。拟攀丛棘□寥寂,□□□香感细风。 【见陆心源《吴兴金石记》卷四。】

许浑

许浑字用晦,丹阳人,故相国圉师之后。登太和六年李珪榜进士第。补诗二首。

宣州开元寺赠惟直上人

曾与径山为小师,十年僧行众人知。夜深月色当禅处,斋后钟声到讲时。经雨绿苔侵古画,过秋红叶落新诗。劝君莫厌江城客,虽在风尘别有期。 【见丹徒陈庆年刊《横山草堂丛书》本《许浑诗真迹录》。】

茅山题徐校书隐居

深居四十年,语旧泪潺潺。官满春辞省,兵来夜出关。思随江鹤远,心寄海鸥闲。莫讶频相访,前峰似故山。 【同前。】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人。生元和八年,大中十二年卒 【(据冯浩《玉溪生年谱》及岑仲勉《玉溪生年谱会笺平质》所推定。)】 补诗一首。

访白云山人

瀑近悬崖屋,阴阴草木青。自言山底住,长向月中(田井)。晚雨无多点,初蝉第一声。煮茶归未去,刻竹为题名。 【见《永乐大典》卷三○○四「九真」「人」字(五函四十一册)。】

贾竦

贾竦,河南人,世居姑臧。竦官著作郎,为文宗朝宰相贾餗兄。 【(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贾餗,新旧《唐书》并有传。)】 诗一首。 【(《全唐诗》无贾竦诗)】

谒华岳庙

老柏寒飕飕,清祠昼寂寂。开门华山北,岚气沉日夕。国家崇明祀,五岳尽封册。福我西土民,报君金天籍。惟神本贞信,以道征损益。无乃惑聪明,讹言纵巫觋 【原作「一工一工见」】 。因循作风俗,相与成寖 【《雍州金石记》作「旧」】 溺。疲病闾里甿,锥刀往来客。 【《雍州金石记》作「役」。】 我行岁云暮,登殿拜瑶席。奠酒彻明灵,绪言多感激。郁然展冠冕,凛若生矛戟。斑驳石色重,阴深香烟碧。虹梁无燕雀,玉座镇虺蜴。肸 【原作「(月兮)」】 蠁似有闻,依俙 【《雍州金石记》作「稀」,通。】 疑所觌。髫年业文翰,弱冠荐屯厄。天命几微茫,神逵徒悚惕。今来游上国,幸遇陶唐历。正直不吾欺,愿言从所适。 【见《金石萃编》卷一百五,以《惜阴轩丛书》《雍州金石记》校其异。】

刘得仁

刘得仁,贵主之子。补诗一首。

泾川野居晚望

地极接穹苍,西维落太阳。泉声入深稻,山色出南岗。风起芦兼荻,烟生柘与桑。归来坐幽石,半壁冷蟾光。 【见《分门纂类唐歌诗》残本第一册《天地山川类》。】

缪岛云

缪岛云,少从浮图,武宗时返俗。补诗十首。

白龙潭

中有白龙盘,偷湫见说难。风云随步起,雨雹出山寒。鸟道悬青壁,天河泻碧湍。轩皇曾向此,金鼎炼还丹。

游黄山怀古

浮丘与轩后,鹤驭杳难思。三十六峰顶,不知何处奇。枯杉龙脑溢,阴洞石膏垂。莫问当时事,苍苔锁断碑。

登天都峰

盘空千万仞,险若上丹梯。迥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欲下前峰暝,岩间宿锦鸡。

马迹石

堪信曾鸾驾,寻僊道已成。因过盘石上,如印玉沙行。苔逐方圆匝,泉随深浅生。临回山色暮,拂拂翠云平。

望黄山诸峰

峰峰寒列簇芙蕖,静想嵩阳秀不如。峭拔虽传三十六,参差何啻一千余。浮丘处处留丹灶,黄帝层层隐玉书。终待登临最高顶,便随鸾鹤五云车。

汤泉

暖泛朱砂石壁幽,轩皇曾浴上丹丘。阴阳相煮连珠浦,今古长煎泻镜流。紫气晓笼烟色澹,锦霞明照火光浮。何方为洗身轻后,便跨飞龙到十洲。

朱砂石

寒岩万丈陟崔嵬,只恐朱砂势便颓。采蘩客闻雷擘去,卧云僧见鸟衔来。丹霞迥烁嵌空片,红日斜分突兀堆。傥得神僊惠纤粟,便能轻举向瑶台。

石人峰

双峰何代列巍巍,忽化僊人世所稀。绝顶长年相对坐,九天何日却同归。风生松柏喧天乐,山隐云霞挂道衣。终愿扪萝一相访,共君齐跨凤鸾飞。

僊僧洞

先朝曾有日东僧,向此乘龙忽上升。石径已迷红树密,萝龛犹在紫云凝。砵盂峰下留丹灶,锡杖前边隐圣灯。从此旧庵遗迹畔,月楼霜殿一层层。

僊桥

千丈侧悬飞鸟外,双峰横架碧天心。月中纔有僊人过,山下应闻笙磬音。丹灶路穿瑶草湿,朱砂泉迸锦霞深。轩辕去后虽然在,争奈凡流无处寻。 【以上十首均见康熙十八年闵麟嗣撰《黄山志定本》卷六。】

赵嘏

赵嘏字承佑,山阳人。武宗会昌中登郑言榜进士第。补诗一首。

览卷赠张山人

五字谁能摘?一枝犹未攀。始知无价玉,出自有名山。春静烟花秀,夜深风月闲。如何恃高节,垂老住云间。 【见《永乐大典》卷三○○四「九真」「人」字(五函四十一册)。】

宇文鼎

宇文鼎,文宗朝官左司员外郎,历吏部、仓部,累迁御史中丞,出为华州刺史,坐赃免。补诗一首。 【(《全唐诗》无宇文鼎小传)】

惠泉

璞玉耀荆山,山根窦玉泉。有声清出籁,凝色碧于天。晓静微涵日,春晴浅浸烟。岩花红影密,啼鸟下沙壖。 【见《湖北金石志》。】

卢肇

卢肇字子发,袁州人。会昌三年登进士第。补诗四首。

耸翠峰题石 【原注:峰在袁州府城西三十里。】

耸翠峰高千百尺,四时常似莓蓝色。卓然万古镇祗园,世代鬼工驱不得。巍巍直上插青天,远疑似与天相连。登临下视群山小,千里平铺在眼 【一作「目」】 前。藤蔓交加生薜荔,土毛苍藓相蒙蔽。风翦云开雨歇时,飞出一山新翡翠。日回影倒落前溪,烟波湛湛浸琉璃。更将何物可比类,分明一只擎天柱。

绿阴亭

亭边古木昼阴阴,亭下寒潭百丈深。黄菊近连陶令宅,青山遥负 【一作「偿」】 向平心。人归别浦村烟敛,鱼跃澄波槛水沈。更爱玉琴调惠政,为君登此一开襟。 【按《全唐诗》止有前四句,今从《临江府志》录全。】

吊进士杨邺

未荣身亲在堂,九重泉路去何忙。夫妻镜里鸾分影,兄弟云中雁断行。林木萧疏花失色,池亭牢落月无光。思君欲向灵山哭,又恐猿闻更断肠。

戏宜春李令求厅前杜鹃

杜家有女小名鹃,生在陶公吏案前。百里望风惊调态,千金买笑惬当筵。预防户外锄兰地,莫把篱东种菊田。为问河阳妖艳主,聘财却 【一作「都」】 要几多钱? 【以上四诗均见《豫章丛书》《袁州二唐人集》中《文标集》卷下。】

李贻孙

李贻孙,夔州刺史。 【(《全唐诗》无李贻孙诗)】

群乌幸胙余。 【见宋陆游《入蜀记》卷六。】

任宇

任宇,生平无考。诗一首。 【(《全唐诗》无任宇诗)】

新安郡北百余里即黄山西北有峰高出颇类大华因目为小华山前郡守才客题咏至多偶登斯楼因成一绝

雪晴雨霁潼关道,僊掌分明几度逢。可料新安郡楼上,黄山深处见三峰。 【见康熙十八年闵麟嗣撰《黄山志定本》卷六。】

裴休

裴休字公美,济源人。补诗一首。

太平兴龙寺诗 【题拟】

麟台朝士辞书府,凤阙禅宗出帝京。归到双林亲惠远,行过五老访渊明。白衣居士轻班爵,败衲高僧薄世情。引得病夫无外想,一身师事竺先生。 【见《永乐大典》卷六六九九。十八阳。江字(七函六十四册)。余参阅本书卷三崔融诗附注。】

郑畋

郑畋字台文,荥阳人。补诗一首。

白鹤观水阁题诗 【题拟】

松阴如幄水如罗,秋尽山青白鸟过。独坐一庵心正寂,数声何处竹枝歌。 【见《永乐大典》卷二三四三「六模」「梧」字「梧州府」引《舆地纪胜》云「白鹤观在州西。咸通末,郑畋守苍梧,建水阁,题诗」。】

张浚

张浚字禹川,河间人。僖宗干符中,枢密使杨复恭荐为太常博士,累转兵部郎中、谏议大夫,迁户部侍郎,拜平章事、判度支。寻贬连州刺史,至蓝田不行,留华州依韩建。昭宗干宁二年复为兵部尚书,领天下租庸使。三年,罢使务,守尚书右仆射。上书乞致仕,乃还洛阳,居长水县别墅。天复三年为人所杀 【(《旧唐书》卷一七九,《新唐书》卷一八五均有传)】 。诗一首。 【(《全唐诗》无张浚诗)】

山居洞前得杜鹃花走笔偶成以□ 【八琼室本作「简」】 桂帅仆射兼寄呈广州仆射刘公

桂 【八琼室本作「幄」】 中筹策知无暇,洞里□花别有珍 【八琼室本作「春」】。 独酌高吟问山水,到头山景属何 【八琼室本作「闲」】 人。 【见《金石续编》卷十二,又见《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七十七。】

李涛

李涛,或与温庭筠同时。补诗一首。

送凌处士赴连州邀

连山群书至,策马出长安。落日对酒别,晚关冲雪寒。霜飞湖草绿,春近岭梅残。知己云霄在,那言欲挂冠。 【见北京图书馆藏《永乐大典》卷一三四五○「二寘」「处士」条。】

王(上莫下言)

王(上莫下言),大中时人,与释元孚同时,为中散大夫、台州司马。诗一首。 【(《全唐诗》无王(上莫下言)诗)】

奉和元孚大德 【亦依本韵】

华顶高峰接太虚,承攀琪树赋垂珠。当时惟有建公在,老宿如今一半无。 【见明陶宗仪《古刻丛钞》,与元孚诗同刻一石。】

高骈

高骈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卒僖宗光启三年。补诗四句。

手栽桃李十余春,今日经过重建勋。 【《经虢县》。见崔致远《桂苑笔耕集》卷十七《磻溪》诗自注引高骈句。】 水急鱼难钓,风吹柳易低。 【《钓鱼亭》。见《桂苑笔耕集》卷十七崔致远《钓鱼亭》诗自注引高骈句。参阅本书第十九卷崔致远诗集。】

猜你喜欢
  陈成之·唐圭璋
  颜博文·唐圭璋
  卷二·佚名
  叙·陈匪石
  己亥十七首·许南英
  第一折·佚名
  卷215 ·佚名
  卷一百八十九·陈思
  祈祷·闻一多
  卷七十一·曹学佺
  提要·袁华
  卷三百十四·佚名
  御选四朝诗总目·康熙
  卷十五·陈衍
  第二回 是逃命计·蒲松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九辩译文·宋玉

    悲哉!秋之为气也。悲哉,这秋天的萧飒之气!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风凄凉草木都枯萎而凋零。憭栗兮,若在远行。冷落啊好像一人独自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又像登山临水送人踏归程。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天气清朗啊空旷又

  • 卷四百九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九十七姚合寄贾岛漫【一作虽】向城中住儿童不识钱瓮头寒絶酒竈额晓【一作冷】无烟狂发吟如哭愁来坐似禅新诗有几首旋被世【一作衆】人传寄王度居士顦顇王居士颠狂不称时天公与贫病时辈复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五·佚名

    大明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五敕修万历十二年正月己卯朔上御皇极殿百官行庆贺礼赐三辅臣上尊珍馔庚辰禁诸宗室陈乞初代府宗室廷坑等父母已经受封所生之子在未奉条例先者应续请封

  • 平定金川方略卷六·来保

    三月丁亥上命军机大臣等传谕班第曰据班第奏称先由成都起程往川西一路查看粮台前至军营再由军营前往川南一带勘视粮路朕思办理粮饷固属紧要自应及时筹办但军营弁兵多半更易现在正值军兴恐张广泗一人有不能兼顾之虑班第

  • 武德传·张廷玉

    武德,安丰人。元至正年中为义兵千户。知道元将要灭亡,就对其帅张鉴说“:我辈才雄万夫,现东败西挫,形势已可预料,不如早选择可依靠的主子。”张鉴认为他说得有理,就率兵归附了太祖,隶属李文忠,随赴池州,奋力战斗,右股中流矢,用手拔

  • 宣宗本纪·张廷玉

    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名叫朱瞻基,仁宗长子。其母诚孝昭皇后。生之前夕,成祖梦太祖授给他大圭说:“传之子孙,永世昌盛。”宣宗满月后,成祖见他说:“儿英气满面,符合我做的梦。”稍微长大,爱好诗书,智识杰

  • 秘书监准监丞王道奉议关文·王士点

    皇帝圣旨里,秘书监准监丞王道奉议关:切惟古者外之郡邑,各有志乘,内之府寺,亦藏箴规,所以纪其事之本末,官之去留,以相期于不朽而垂无穷也。近年各衙门沿革有志□名有碑,亦犹此意。切照本监 【□□□】 【秘】 【[一] 秘,原空

  • 卷一百六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六十一 朱批李如栢奏摺 雍正三年五月二十五日署理四川川北总兵官【臣】李如栢谨 奏为微【臣】依恋情切恭请 陛见少展孺慕以抒积诚事窃【臣】於雍正元年六月内由三屯营副将加总兵衔赴陕效

  • 卷三百二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二十六八旗大臣年表十七八旗都统年表七汉军八旗一<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 101.陆逊烧连营·林汉达

    曹丕称帝的消息传到蜀汉,一时传说纷纷,说汉献帝已经被曹丕杀了。汉中王刘备还真的为献帝举行了丧礼。大臣们认为既然汉献帝已经死去,刘备是汉家皇室后代,理应接替皇位。公元221年,汉中王正式在成都即皇位,就是汉昭烈帝。因

  • 物理·吕坤

      鸱鸦,其本声也如鹊鸠然,第其声可憎,闻者以为不祥,每弹杀之。夫物之飞鸣,何尝择地哉?集屋鸣屋,集树鸣树。  彼鸣屋者,主人疑之矣,不知其鸣于野树,主何人不祥也?至于犬人行、鼠人言、豕人立,真大异事,然不祥在物,无与于人。即使

  • 卷一百二十二·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二十二  宋 卫湜 撰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诗云尔卜尔筮履无咎言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让善诗云考卜惟王度是镐京惟龟正之武王成之子云善则称君过则

  • 志愿真诚·梁漱溟

    刚才时济云先生对于此次毕业分发出去服务的同学讲话,提出志愿真诚四字来勉励大家。志愿真诚四个字,话很平常,谁都会说;因为大家常说这个话,便几乎没有味道了。可是实在说,我们往前做事情,都要依靠这点,我想是对的。第一因为我

  • 大金色孔雀王咒经之二·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南无佛南无法南无比丘僧 南无七佛等正觉。南无辟支佛南无诸罗汉。南无弥勒等一切菩萨。南无诸阿那含南无斯陀含南无须陀洹。南无世间正信向者。我礼彼众已。欲说大孔雀王咒经。愿如意成就。吉诸鬼神

  • 卷之十三·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十三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二十一世 太原益禅师法嗣 汾州筏渡普慈禅师 初参径山端。高峰妙。各有契处。后北还游燕。如五台。礼文殊。感大士放光。居台二年。入太原。参益和

  • 黑郁金香·大仲马

    《黑郁金香》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以17世纪荷兰的激烈的政治斗争为背景,通过培植黑色的郁金香这条线,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的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高尚正直的高乃里于斯正在研究创造郁金香新的品种——黑郁金

  • 周易参同契发挥·俞琰

    三卷。释疑一卷。宋俞琰撰。宋代丹家众多,都以魏伯阳《参同契》为丹经之王。研究 《参同契》的道学者,多以彭晓注本承继相传。但各家注本又体例有别,所言不一,使《参同契》一书有失原貌。俞琰作《周易参同契发挥》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