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孔子适齐考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伐季氏,不克,奔齐,鲁乱。《世家》系孔子适齐于是年乱后,是也。时孔子年三十五。《世家》又记昭公二十年,齐景公与晏婴适鲁,与孔子问答。《齐世家》云:“猎鲁郊,因入鲁,与晏婴俱问鲁礼。”《年表》亦同。江永《乡党图考》辨之云:“《左传》昭二十年,齐侯疥,遂痁,期而不瘳。十二月,疾瘳,而田沛。何尝有适鲁之事?岂齐侯来而《春秋》不书乎?”崔述《洙泗考信录》亦同此说。梁玉绳《史记志疑》谓为六国时人伪造,史公妄取入《史》,而所以为此说者,因是年齐侯田于沛也。今按:《世家》载孔子秦缪之对,以王霸分说,诚为战国时人语。春秋时无言王天下者。江氏诸人之辨良是。殆以孔子奔齐,臆想其预与景公、晏子相识,遂误会于田沛之事而为此说耳。(章太炎《春秋左传读》卷四云:“知猎后入鲁问礼者,案下文云,齐侯至自田,《传》采拾列国之史而成,凡行于国内,史不书至,惟入鲁故书至。《传》即承旧史而书之可知也。观虞人之对,历陈田礼,盖景公感此而问礼矣。史公说当得之《抄撮》《虞氏春秋》等书。”今按:谓《传》采拾列国之史,宁有记虞人之对,而略其入鲁问礼之理?若曰行国内不书至,僖四年晋献公田,六日,公至,定亦出国者耶?章说殊牵强。《左传》自有虞人陈田礼,及仲尼曰守道不如守官之语,故后人误以为景公入鲁问礼遇孔子矣。)《世家》又称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志疑》引景吏部曰:“欲通齐景,不耻家臣,孔子而如是乎?且据《史》所说,孔子三十岁时,景公与晏婴适鲁,既有秦缪之对,而景公悦矣,至此又何必自辱为家臣以求通也?”今按:孔子先见景公,自不必为家臣以求通,《史》说矛盾固矣。然梁氏既疑鲁昭二十年景公未尝入鲁,又引此以驳孔子为家臣,则亦进退失据。崔述亦疑孔子无为家臣事。然孔子弟子为家臣者多矣,孔子不之禁,则孔子不耻为家臣也。且委吏乘田,独非家臣乎?此等俱难详考,不得輙以‘孔子而如是乎’之说为定。(如晏子沮孔子,其语本《墨子 非儒》,固不足信。(参阅孙诒让《墨子闲诂》)。然必谓晏子必不沮孔子,则同一无据,犹如谓孔子必不为家臣也。)
[附]晏婴卒年考
《史记 齐世家》景公四十八年,晏子卒。今按:《左传》记晏子言行,止于鲁昭二十六年,即齐景之三十二年也。《晏子春秋》外篇第八,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其文又见于刘向之《说苑》。其说若可信,景公五十八年薨,晏子没,至迟当在景公四十二年前。晏子曾历事灵、庄、景三公,庄公被弑,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古人四十强而仕,其时晏子名德已高,当近四十,则其寿殆逾八十,故有相景公老而辞邑之说也。《左》襄十七年晏桓子卒,晏婴粗缞斩,苴绖带杖菅屦,食粥,居倚庐,寝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之礼也。曰:唯卿为大夫。是其时晏子已居大夫之位。自此下距崔杼弑君尚又八年,其时晏子当已过三十。以此推之,孔子适齐,晏子年逾七十矣。齐侯田于沛之年,晏子亦当六十五六,而孔子正三十耳,此亦可证是年景公、晏子适鲁与孔子问答之不可信。至晏子言行,大率见于《左传》者最为得实,今传《晏子春秋》有明袭《左氏》者,亦有袭取之《孟子》者,如吾欲观于转附朝舞之一章是也。其书晚出,多不可据。如谓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云云,不知子贡是时尚未及孔门。又有晏子使鲁,仲尼使子贡往观,不知子贡之从孔子,晏子则已卒矣。至曰臣闻仲尼居处惰倦,廉隅不正,则季次、原宪待,气郁而疾,志意不通,则仲由、卜商侍,德不盛,行不厚,则颜回、骞雍侍,更不足辨。又谓仲尼相鲁,景公患之,晏子对以勿忧,则孔子相夹谷,晏子已先卒矣。若谓晏子即以是年卒,何以《左传》于鲁昭二十六年以后,历十六年之久,更不载晏子一言一事乎?证以《晏子春秋》没十七年之明文,其为不可信明矣。至后人谓《晏子春秋》出于墨家,观其多载孔门事,知亦非是矣。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十五 志一百二十·赵尔巽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十九(阙)·杨仲良 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八·王称 第七十七回 殷仲堪倒柄授桓玄 张贵人逞凶弑孝武·蔡东藩 卷之二百四十一·佚名 第四卷 咸丰(中)·缪荃孙 通志卷一百五十上·郑樵 九七九 谕内阁福隆安气体微弱着派八阿哥永璇管理清字经馆及全书馆·佚名 三九九 军机大臣奏查明总裁程景伊等错误次数请交部察议片·佚名 梁纪·张居正 张源德传·欧阳修 李继勋传·脱脱 汉纪五十 孝灵皇帝中光和四年(辛酉、181)·司马光 仪制一三·徐松 兵一五·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