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孔子适齐考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伐季氏,不克,奔齐,鲁乱。《世家》系孔子适齐于是年乱后,是也。时孔子年三十五。《世家》又记昭公二十年,齐景公与晏婴适鲁,与孔子问答。《齐世家》云:“猎鲁郊,因入鲁,与晏婴俱问鲁礼。”《年表》亦同。江永《乡党图考》辨之云:“《左传》昭二十年,齐侯疥,遂痁,期而不瘳。十二月,疾瘳,而田沛。何尝有适鲁之事?岂齐侯来而《春秋》不书乎?”崔述《洙泗考信录》亦同此说。梁玉绳《史记志疑》谓为六国时人伪造,史公妄取入《史》,而所以为此说者,因是年齐侯田于沛也。今按:《世家》载孔子秦缪之对,以王霸分说,诚为战国时人语。春秋时无言王天下者。江氏诸人之辨良是。殆以孔子奔齐,臆想其预与景公、晏子相识,遂误会于田沛之事而为此说耳。(章太炎《春秋左传读》卷四云:“知猎后入鲁问礼者,案下文云,齐侯至自田,《传》采拾列国之史而成,凡行于国内,史不书至,惟入鲁故书至。《传》即承旧史而书之可知也。观虞人之对,历陈田礼,盖景公感此而问礼矣。史公说当得之《抄撮》《虞氏春秋》等书。”今按:谓《传》采拾列国之史,宁有记虞人之对,而略其入鲁问礼之理?若曰行国内不书至,僖四年晋献公田,六日,公至,定亦出国者耶?章说殊牵强。《左传》自有虞人陈田礼,及仲尼曰守道不如守官之语,故后人误以为景公入鲁问礼遇孔子矣。)《世家》又称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志疑》引景吏部曰:“欲通齐景,不耻家臣,孔子而如是乎?且据《史》所说,孔子三十岁时,景公与晏婴适鲁,既有秦缪之对,而景公悦矣,至此又何必自辱为家臣以求通也?”今按:孔子先见景公,自不必为家臣以求通,《史》说矛盾固矣。然梁氏既疑鲁昭二十年景公未尝入鲁,又引此以驳孔子为家臣,则亦进退失据。崔述亦疑孔子无为家臣事。然孔子弟子为家臣者多矣,孔子不之禁,则孔子不耻为家臣也。且委吏乘田,独非家臣乎?此等俱难详考,不得輙以‘孔子而如是乎’之说为定。(如晏子沮孔子,其语本《墨子 非儒》,固不足信。(参阅孙诒让《墨子闲诂》)。然必谓晏子必不沮孔子,则同一无据,犹如谓孔子必不为家臣也。)

[附]晏婴卒年考

《史记 齐世家》景公四十八年,晏子卒。今按:《左传》记晏子言行,止于鲁昭二十六年,即齐景之三十二年也。《晏子春秋》外篇第八,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其文又见于刘向之《说苑》。其说若可信,景公五十八年薨,晏子没,至迟当在景公四十二年前。晏子曾历事灵、庄、景三公,庄公被弑,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古人四十强而仕,其时晏子名德已高,当近四十,则其寿殆逾八十,故有相景公老而辞邑之说也。《左》襄十七年晏桓子卒,晏婴粗缞斩,苴绖带杖菅屦,食粥,居倚庐,寝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之礼也。曰:唯卿为大夫。是其时晏子已居大夫之位。自此下距崔杼弑君尚又八年,其时晏子当已过三十。以此推之,孔子适齐,晏子年逾七十矣。齐侯田于沛之年,晏子亦当六十五六,而孔子正三十耳,此亦可证是年景公、晏子适鲁与孔子问答之不可信。至晏子言行,大率见于《左传》者最为得实,今传《晏子春秋》有明袭《左氏》者,亦有袭取之《孟子》者,如吾欲观于转附朝舞之一章是也。其书晚出,多不可据。如谓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云云,不知子贡是时尚未及孔门。又有晏子使鲁,仲尼使子贡往观,不知子贡之从孔子,晏子则已卒矣。至曰臣闻仲尼居处惰倦,廉隅不正,则季次、原宪待,气郁而疾,志意不通,则仲由、卜商侍,德不盛,行不厚,则颜回、骞雍侍,更不足辨。又谓仲尼相鲁,景公患之,晏子对以勿忧,则孔子相夹谷,晏子已先卒矣。若谓晏子即以是年卒,何以《左传》于鲁昭二十六年以后,历十六年之久,更不载晏子一言一事乎?证以《晏子春秋》没十七年之明文,其为不可信明矣。至后人谓《晏子春秋》出于墨家,观其多载孔门事,知亦非是矣。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十五 志一百二十·赵尔巽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十九(阙)·杨仲良
  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八·王称
  第七十七回 殷仲堪倒柄授桓玄 张贵人逞凶弑孝武·蔡东藩
  卷之二百四十一·佚名
  第四卷 咸丰(中)·缪荃孙
  通志卷一百五十上·郑樵
  九七九 谕内阁福隆安气体微弱着派八阿哥永璇管理清字经馆及全书馆·佚名
  三九九 军机大臣奏查明总裁程景伊等错误次数请交部察议片·佚名
  梁纪·张居正
  张源德传·欧阳修
  李继勋传·脱脱
  汉纪五十 孝灵皇帝中光和四年(辛酉、181)·司马光
  仪制一三·徐松
  兵一五·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六出 赴试·孟称舜

    【醉落魄】〔末、净同上〕〔末〕蛟龙久在池中隐,一声雷震,满川桃浪红生晕。〔净〕竞跃天门,方显旧精神。【前腔】〔生、小生同上〕〔小生〕十年窗下无人问,喜逢佳运,同趋帝阙探花信。〔生〕回首妆楼,暗里自伤神。三年一度选

  • 巧对录卷之六·梁章钜

    国初长洲韩慕庐先生,曾考四等,后登会状,故其家有“四等秀才,一甲进士”门灯。当未第时,授读蒙馆,而馆主人识丁不多,复强作解事,往往干与馆政,将经书句读点破。韩偶与争,即谓:“汝是四等秀才,晓得甚事?”韩亦忍

  • 卷三·叶昌炽

    二○九、怡贤亲王 果恭亲王 成亲王好书尽职奉纶音,朱邸牙签枕玉琴。河间东平无愧色,岂惟博物迈甄琛。陆心源《宋椠婺州九经跋》:“怡贤亲王收藏。王为圣祖仁皇帝之子。其藏书之所曰乐善堂,大楼九楹,积书皆满。绛云

  • 破庙·徐志摩

    慌张的急雨将我赶入了黑丛丛的山坳,迫近我头顶在腾拿,恶狠狠的乌龙巨爪,枣树兀兀地隐蔽著一座静悄悄的破庙,我满身的雨点雨块,躲进了昏沉沉的破庙;雷雨越发来得大了:霍隆隆半天里霹雳,豁喇喇林叶树根苗,山谷山石,一齐怒号,千万条

  • 东海渔歌卷六·顾太清

    醉花阴 咏蝶淡绿轻红春日暖,落瓣随风卷。蝶阵趁飞花,欲绣翩翩,抽尽春蚕茧。滕王旧稿晴窗展,住住飞飞缓。花底作生涯,心醉群芳,生受东君管。丑奴儿 春日偶成已过谷雨春将暮,未见花开。未见花开,辜负多情燕子来。海棠憔悴东风老

  • 卷290 ·佚名

    释法薰 偈颂六十八首 祖师门下,讨甚巴鼻, 满耳春风浩浩地。草木丛林, 灯笼露柱,心空及第。 汝等诸人,因甚却来这裹瞌睡。 释法薰 偈颂六十八首 巴陵三转语,钝置老僧门。 灵山无半句,报尽破庵

  • 妇人集·陈维崧

    陈维崧如皋冒褒无誉注新城王士禄西樵评○跋迦陵先生《妇人集》,续本事诗,曾采取一二。余购之二十八年,迄不可得。意谓天壤间无是书矣。辛亥九月,海宁吴文槎客归舟携示,因得睹其全豹,并如皋冒氏叔若侄纂注补遗,纲重宝于深渊,合

  • 卷三·宇文懋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三 纪年 太宗文烈皇帝一 太宗文烈皇帝元名乌奇迈後改名晟杨格太师第二子也【按金史太宗乃世祖之第四子】生时有白雉之祥既长方颐隆凖长八尺立发垂地为儿童时不喜嬉戏落落有大度会有

  • 五四二 寄谕署两江总督萨载等再行严搜徐首发沈成濯家并访查其更名情节·佚名

    五四二 寄谕署两江总督萨载等再行严搜徐首发沈成濯家并访查其更名情节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二十一日大学士于<敏中>字寄署两江总督萨<载>、江苏巡抚杨<魁>,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二十一日奉上谕:据萨载等奏接奉谕旨,将徐述夔之孙

  • 卷五十三·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五十三大学士朱轼撰循吏传五北朝魏韩麒麟韩麒麟昌黎棘城人好学美姿容善骑射参征南慕容白曜军事进攻升城师人多伤及城溃白曜将坑之麒麟谏曰今方进趣宜示寛厚勍敌在前而便坑其衆恐三齐未易图也白

  • 卷七·欧阳昱

    *刘渊亭军门徐鹾副星槎自天津附招商局轮船南返,刘渊亭军门陛见回,亦附此船至上海。鹾副近前问越南战事,不肯言。但呜咽流涕曰:“近越南主为法夷所禁制,名曰王,实不得有为于其国。将来生死未可知,旧君如是,夫

  • 卷二百五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六象纬考【一】【臣】等谨按宋郑樵作天文略自谓汉唐诸儒所不得闻後之论者疑其矜诩过甚然马端临象纬考颇依据之其大指欲学者识垂象授时之意絶

  • 平粜例·佚名

    目录 乘缺故昂,摘惩一二,其米自出,不必过为厉禁 钱价报销易银章程 嗣后平粜端差赍详候示 嗣后遇有平粜之时,兵丁请借仓榖,务照例案通详候示办理 乘缺故昂,摘惩一二,其米自出,不必过为厉禁 一件遵批通饬事。布政使司刘牌:乾隆十

  • 唯 生 哲 学·太虚

    ──二十三年九月在武昌东方文化研究院讲──西洋哲学是唯物论的,印度哲学是唯识论的,中国哲学可以说是唯生论的。就这三系哲学的本质上讲,中国哲学是以生气为本质的。生气、即是阴阳消长的气化,由阴阳变化而有宇宙万有的

  •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九·隐元

    嗣法門人性願編源流頌第一世南嶽讓禪師,詣曹溪,參六祖,祖問:甚處來?師曰:嵩山來。祖曰:什麼物恁麼來?師無語。遂經八載,忽然有省,乃白祖曰:某甲有個會處。祖曰:作麼生會?師曰:說似一物即不中。祖曰:還假修證否?師曰:修證即不無,染污即不

  • 古今考·魏了翁

    《古今考》宋魏了翁撰。了翁有《周易要义》,已著录。是书前有自序,称即汉纪随文辨理,作《古今考》。《古今考》·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然惟有二十馀页,摘《汉书·高帝纪》中名物称谓字义音释,略为辨论,与序相应。自东坡《胡麻

  • 斯人记·张恨水

    现代长篇小说。张恨水著。1936年南京《人报》社初版。内收《自序》1篇。全书共24回。初连载于1929年2月15日至1930年11月19日北平《世界晚报》副刊《夜光》。后因被沦陷区书商盗印,为挽回影响,于1944年由上海百新书店重

  • 华严原人论·宗密

    全一卷。唐代圭峰宗密撰。简称原人论。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本书旨在破除儒道二教之妄执,究寻人类本源。分为四篇:(一)斥迷执,破斥儒道二教元气剖判说及虚无大道说。(二)斥偏浅,就佛教中人天教、小乘教、大乘法相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