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〇 “六个人是一个人”

因为监狱里男女是要绝对分开的,所以入狱后,我们的“难妹”是不能和我们在一起的,常在一起的只是我们的“家长”和几个“难兄难弟”。

我们六个人都到了上海公安局之后,“家长”就郑重宣言:“六个人是一个人!”我们大家一致拥护这句话。

我们要有一致的主张和行动。我们参加救国运动,固然有着一致的主张和行动,那是不消说的。在这里所特别提出的,是在被捕的这个时期里面,我们也应该有着一致的主张和行动。关于这一点,我们一致议决了三个基本原则:(一)关于团体(指救国会)的事情,应由团体去解决;(二)关于六个人的共同事情,应由六个人的共同决议去解决;(三)关于各个人的事情,应由各个人自己负责。关于第一个原则,例如倘若有人提出解散救国会或其他有关整个团体的要求,我们六个人便不应该接受。关于第二个原则,例如倘有需要我们表示什么态度,或公布什么文件,便须经过六个人的公议决定。关于第三个原则,例如审问的时候,各人只对自己的部分负责,关于别人的部分便不应代为擅答,或有所牵涉。

“六个人是一个人!”我们六个人既已被捕进来,有罪大家有罪,无罪大家无罪;羁押大家羁押,释放大家释放。我们下了患难相共的决心。我们很坚决地要同关在一处。我们预先约定:倘若当局要把我们六个人分开羁押,我们必然地要一致以绝食来抵抗。这件事我们所以要“预先约定”,因为我们恐怕当局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把我们分开,匆促间也许来不及知照;既已预先约定,倘若有这样的事实发生,不必有所知照,各人便应该依照共同的预约实行。

在这个预约还未议决以前,大家还先有一些讨论。讲到绝食,我们的胖弟弟似乎最没有什么顾虑,因为他常常要减少他的胖,绝食也许是减少肥胖的一种办法,虽则一直绝下去,在大块头也不免有绝命的一天!我们所最顾虑的是以“家长”的那样高年,绝食未免太苦了他,所以大家都主张“家长”可以除外。但是“家长”无论怎样不肯,他说“六个人是一个人”,果有实行绝食抵抗必要的时候,他必须一同加入。于是这个预约便没有例外地一致通过了。很侥幸地,这个“议决案”到现在还没有实行的必要。

我们被押解到苏州,关在看守所以后,最初还可以接见亲友,自从十二月十四日以后(西安事件发生以后),看守所的形势突然紧张起来!不但朋友不准接见,连家属都不准接见了。门口不但忽然加了好几个武装的保安队,并加了好几个宪兵来监视我们。既不准接见,又不准看报,我们对于时局的真相是无法可以明瞭的。但是看守所的职员不免流露着恐慌的神情,我们也猜想到形势的紧张。我们对于时局和自己的遭遇都有着种种的估计——虽则估计所根据的材料当然是很不够的。我们都是纯洁爱国,胸怀坦白,原用不着有所忧虑,但是在混乱的形势下,意外的牺牲却也不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们在无所不谈的当中,无意中也谈到枪毙的问题。我们提出的问题是假使来了不测之祸,把我们这几个人绑出去枪毙,我们应该怎样?我们的一致的回答是应该一致的从容就义。我们一致主张出去的时候应该高唱《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临刑时应该一致大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民族解放万岁!这个“议决案”当然到现在也没有实行的必要,否则我便没有机会写这些文字给读者诸友看了!我们并且希望永远没有实行这个“议决案”的必要!

救国是一件极艰苦而需要长期奋斗的事情。参加救国运动的人当然要下最大牺牲的决心,但同时却须在不失却立场的范围内,极力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因为我们要为救国运动作长期的奋斗。我们这次的不幸被捕,有些人说这是“求仁得仁”,这句话很有语病,因为如果说我们的目的是要进牢狱,现在我们进了牢狱便是“得仁”,那是大错而特错!我们的目的是要救国,并不是要进牢狱!进牢狱绝对不是我们所“求”的,只是一种不幸的遭遇。我们为着要替救国运动做更多的工作,是要在不失却立场的范围内极力避免的。我在上面所以说希望永远没有实行那个“议决案”的必要,理由也在这里。

猜你喜欢
  卷十二 平帝纪第十二·班固
  卷四十七 后燕録五·崔鸿
  正文·王致远
  第九十九回 周总兵宁武捐躯 明怀宗煤山殉国·蔡东藩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八·佚名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一·佚名
  卷之五百四十三·佚名
  卷之二十·佚名
  先进遗风卷下·耿定向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纪昀
  一二九一 礼部尚书纪昀奏来热勘书完竣并查明阙失颠舛各书设法办理折·佚名
  卷二百三下·雍正
  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曾国藩
  三十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孟谦·唐圭璋

      孟谦,太祖四子燕王德昭十代孙。见宋史卷二百十七宗室世系表三。   减字木兰花   荣魁鹗荐。一举南宫膺妙选。人物规模。楚楚吾家千里驹。   彩衣持酒。更祝二亲无限寿。父子荣迁。俱侍玉皇香案前。

  • 臞翁·唐圭璋

      臞翁,刘鉴同时人。   满江红   孟史君祷而得雨   祷雨文昌,只全靠、心香一瓣。才信宿,沛然膏泽,来从方寸。早稻含风香旖旎,晚秧饱水青葱茜。问螺江、恰见线来流,今平岸。   君作事,看天面。天有眼,从君愿。信瑞莲

  • 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二十九·柯劭忞

      札刺亦儿台豁儿赤 塔出 阿只乃 怀都 塔孩拔都儿 阿塔海 速哥忽兰 失鲁孩 麦里 昔里吉思   札刺亦儿台豁儿,札刺亦儿氏,以氏为名,亦译为撒里塔。事太祖为宿卫。契丹人乞奴、鸫儿、喊舍等驱辽东遗民渡鸭绿江,窜据高

  • 卷之二百五十五·佚名

    成化二十年八月乙卯朔草山阴王仕堸禄米及辅国将军成凿等封职降敕切责之先是代王成炼与仕堸成凿以庶人仕<土匮>仕埭子女妄奏请封已封鉷成鎕为镇国将军成鍜成钫为辅国将军第八女为延安县主第二妹为遂溪郡君第三妹为长乐

  • 第四十九章 清代的盛衰·吕思勉

    清朝的猾夏,是远较辽、金、元为甚的。这是因为女真民族,在渤海和金朝时,业已经过两度的开化,所以清朝初兴时,较诸辽、金、元,其程度已觉稍高了。当太宗时,已能任用汉人,且能译读《金世宗本纪》,戒谕臣下,勿得沾染华风。入关之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纪昀

    六书略 【二】会意三转注四○会意三(臣)等谨按宋元以来诸书言会意者大略不甚相远然形声皆有实证而会意多涉虚摹故凡诸家引义连类比例相求辄有委曲牵 引近于傅会者今概不收又有近于指事邻于假借而强为会意者今亦不载元

  • 十一年·佚名

    (乙酉)十一年大明成化元年春正月1月1日○己酉朔,百官賀。上御勤政殿,設會禮宴,王世子與孝寧大君補、臨瀛大君璆、永膺大君琰、河東府院君鄭麟趾、領議政申叔舟等文武百官,分入殿庭,四拜訖,各就位侍宴。樂奏《定大業》、《保太

  • 卷十七 多方第二十·孔颖达

    成王归自奄,伐奄归。在宗周,诰庶邦,诰以祸福。作《多方》。多方众方天下诸侯。惟五月丁亥,王来自奄,至于宗周。周公归政之明年,淮夷奄又叛。鲁征淮夷,作《费誓》。王亲征奄,灭其国,五月还至镐京。○费音秘。[疏]“成王”至“多

  • 往来·胡宏

      胡子曰:或往或来,天之所以为道也;或语或默,士之所以为仁也;或进或退,臣之所以事君也;或擒或纵,兵之所以为律也;或弛或张,王之所以化成于天下也。  释氏以尽虚空沙界为吾身,大则大矣,而以父母所生之身为一尘剎幻化之物而不知

  • 四书劄记卷三·杨名时

    礼部尚书总理国子监事杨名时撰中庸中庸首章已包尽全篇之意夫子谓一隂一阳之谓道又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性也两仪道也不睹不闻非真是无睹闻止情未发时便是 朱子云戒惧是由外言之以尽于内非是就一刻说乃是大概说大抵

  • 孟子集疏序说·蔡模

    宋 蔡模 撰史记列传曰孟轲【赵氏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汉书注云字子车一说字子舆】驺人也【驺亦作邹本邾国也】受业子思之门人【子思孔子之孙名伋索隐云王邵以人为衍字而赵氏注及孔丛子等书亦皆云孟子亲受业于子思未

  • 卷四百六十七·佚名

    △第二分无相品第七十四之二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能以离相无漏之心受持净戒。谓圣无漏道支所摄法尔所得善清净戒。如是净戒无缺无隙无瑕无秽无所取著。应受供养智者所赞。由此净戒於一切法无所取

  • 卷三十·佚名

    △出现光明会第十一之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一切皆悉得大自在。复有八十那由他菩萨摩诃萨。皆是一生补处。弥勒菩萨而为上首。复有四十那由他诸大菩萨。文殊师利法王子等而为上首。

  • 阿耨颰经正文·佚名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跋耆城名阿褥风。彼时世尊从下晡起告尊者阿难曰:汝阿难来。当共至阿夷陀婆池水上。当共澡浴。唯然世尊,彼尊者阿难受世尊教。彼时世尊与尊者阿难及随从比丘。俱至阿夷陀婆池

  • 普賢行品第三十六·欧阳竟无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復告諸菩薩大衆言。佛子如向所演.此但隨衆生根器所宜略   說如來少分境界。何以故.諸佛世尊爲諸衆生無智作惡.計我我所.執著於身.顛倒疑   惑.邪見分别.與諸結縛.恆共相應.隨生死流.遠如來

  • 佛说碱水喻经·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与汝等说水喻七事。谛听谛思念之。我当说。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闻教。世尊告曰。云何比丘水喻七事。若人没于水。从水

  •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八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崩伽阇崩伽耆林中。尔时。世尊为诸比丘说戒相应法。赞叹制戒法。尔时。尊者迦叶氏于崩伽聚落住。闻世尊说戒相应法。赞叹是戒。极心不忍不喜。言。此沙门极赞叹是戒

  • 江变纪略·徐世溥

    二卷。明末徐世溥撰。徐世溥,字巨源,江西新建人。明诸生,长于文笔,山居遇盗焚掠而死,或云为仇家李明睿所加害。著有《榆墩集》、《榆溪集选》。《江变纪略》述永历初金声桓、王得仁南昌反正事。金声桓本明将,叛明降清,复又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