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普賢行品第三十六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復告諸菩薩大衆言。佛子如向所演.此但隨衆生根器所宜略

  說如來少分境界。何以故.諸佛世尊爲諸衆生無智作惡.計我我所.執著於身.顛倒疑

  惑.邪見分别.與諸結縛.恆共相應.隨生死流.遠如來道.故出興於世。佛子我不見一法

  爲大過失如諸菩薩於他菩薩起瞋心者。何以故佛子若諸菩薩於餘菩薩起瞋恚心.

  卽成就百萬障門故。何等爲百萬障.所謂不見菩提障.不聞正法障.生不淨世界障.生

  諸惡趣障.生諸難處障.多諸疾病障.多被謗毁障.生頑鈍諸趣障.壞失正念障.闕少智

  慧障眼障.耳障.鼻障.舌障.身障.意障.惡知識障.惡伴黨障.樂習小乘障.樂近凡庸障.不

  信樂大威德人障。樂與離正見人同住障.生外道家障.住魔境界障.離佛正教障.不見

  善友障.善根留難障.增不善法障.得下劣處障.生邊地障.生惡人家障.生惡神中障.生

  惡龍惡夜叉惡乾闥婆惡阿脩羅惡迦樓羅惡緊那羅惡摩睺羅伽惡羅刹中障.不樂

  ********************

  佛法障.習童蒙法障.樂著小乘障.不樂大乘障.性多驚怖障.心常憂惱障.愛著生死障.

  不專佛法障.不喜見聞佛自在神通障.不得菩薩諸根障.不行菩薩淨行障.退怯菩薩

  深心障.不生菩薩大願障.不發一切智心障.於菩薩行懈怠障.不能淨治諸業障.不能

  攝取大福障.智力不能明利障.斷於廣大智慧障.不護持菩薩諸行障.樂誹謗一切智

  語障.遠離諸佛菩提障.樂住衆魔境界障.不專修佛境界障.不決定發菩薩弘誓障.不

  樂與菩薩同住障.不求菩薩善根障.性多見疑障.心常愚闇障.不能行菩薩平等施故

  起不捨障.不能持如來戒故起破戒障.不能入堪忍門故起愚癡惱害瞋恚障.不能行

  菩薩大精進故起懈怠垢障.不能得諸三昧故起散亂障.不修治般若波羅蜜故起惡

  慧障於處非處中無善巧障.於度衆生中無方便障.於菩薩智慧中不能觀察障.於菩

  薩出離法中不能了知障.不成就菩薩十種廣大眼故眼如生盲障耳不聞無礙法故

  口如啞羊障.不具相好故鼻根破壞障.不能辨了衆生語言故成就舌根障.輕賤衆生

  ********************

  故成就身根障.心多狂亂故成就意根障.不持三種律儀故成就身業障.恆起四種過

  失故成就語業障.多生貪瞋邪見故成就意業障.賊心求法障.斷絕菩薩境界障.於菩

  薩勇猛法中心生退怯障.於菩薩出離道中心生懶惰障.於菩薩智慧光明門中心生

  止息障.於菩薩念力中心生劣弱障.於如來教法中不能住持障.於菩薩離生道不能

  親近障.於菩薩無失壞道不能修習障.隨順二乘正位障.遠離三世諸佛菩薩種性障.

  佛子若菩薩於諸菩薩起一瞋心.則成就如是等百萬障門.何以故.佛子我不見有一

  法爲大過惡如諸菩薩於餘菩薩起瞋心者。是故諸菩薩摩訶薩欲疾滿足諸菩薩行

  應勤修十種法.何等爲十.所謂心不業捨一切衆生.於諸菩薩生如來想.永不誹謗一

  切佛法.知諸國土無有窮盡.於菩薩行深生信樂.不捨平等虚空法界菩提之心.觀察

  菩提入如來力精勤修習無礙辯才.教化衆生無有疲厭.住一切世界心無所著.是爲

  十。佛子菩薩摩訶薩安住此十法已.則能具足十種清淨.何等爲十.所謂通達甚深法

  ********************

  清淨.親近善知識清淨.護持諸佛法清淨.了達虚空界清淨.深入法界清淨.觀察無邊

  心清淨.與一切菩薩同善根清淨.不著諸劫清淨.觀察三世清淨修行一切諸佛法清

  淨.是爲十。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十法已.則具足十種廣大智.何等爲十.所謂知一切

  衆生心行智.知一切衆生業報智.知一切佛法智.知一切佛法深密理趣智.知一切陀

  羅尼門智.知一切文字辯才智.知一切衆生語言音聲辭辯善巧智.於一切世界中普

  現其身智.於一切衆會中普現影像智.於一切受生處中具一切智智.是爲十。佛子菩

  薩摩訶薩住此十智已則得入十種普入.何等爲十.所謂一切世界入一毛道一毛道

  入一切世界.一切衆生身入一身一身入一切衆生身.不可說劫入一念一念入不可

  說劫.一切佛法入一法一法入一切佛法.不可說處入一處一處入不可說處.不可說

  根入一根一根入不可說根.一切根入非根非根入一切根.一切想入一想一想入一

  切想.一切言音入一言音一言音入一切言音.一切三世入一世一世入一切三世.是

  ********************

  爲十。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觀察已.則住十種勝妙心.何等爲十.所謂住一切世界語

  言非語言勝妙心.住一切衆生想念無所依止勝妙心.住究竟虚空界勝妙心.住無邊

  法界勝妙心.住一切深密佛法勝妙心.住甚深無差别法勝妙心.住除滅一切疑惑勝

  妙心.住一切世平等無差别勝妙心.住三世諸佛平等勝妙心.住一切諸佛力無量勝

  妙心是爲十。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十種勝妙心已.則得十種佛法善巧智.何等爲十.

  所謂了達甚深佛法善巧智.出生廣大佛法善巧智.宣說種種佛法善巧智.證入平等

  佛法善巧智.明了差别佛法善巧智.悟解無差别佛法善巧智.深入莊嚴佛法善巧智.

  一方便入佛法善巧智.無量方便入佛法善巧智.知無邊佛法無差别善巧智以自心

  自力於一切佛法不退轉善巧智.是爲十。佛子菩薩摩訶薩聞此法已.咸應發心恭敬

  受持.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持此法者.少作功力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得具足

  一切佛法悉與三世諸佛法等。爾時佛神力故法如是故十方各有十不可說百千億

  ********************

  那由他佛刹微塵數世界六種震動雨出過諸天一切華雲香雲末香雲衣蓋幢旛摩

  尼寶等及以一切莊嚴具雲雨衆妓樂雲雨諸菩薩雲雨不可說如來色相雲雨不可

  說讚歎如來善哉雲雨如來音聲充滿一切法界雲雨不可說莊嚴世界雲雨不可說

  增長菩提雲雨不可說光明照耀雲雨不可說神力說法雲。如此世界四天下菩提樹

  下菩提場菩薩宮殿中見於如來成等正覺演說此法十方一切諸世界中悉亦如是。

  爾時佛神力故法如是故十方各過十不可說佛刹微塵數世界外有十佛刹微塵數

  菩薩訶摩薩來詣此土充滿十方作如是言善哉善哉佛子乃能說此諸佛如來最大

  誓願授記深法佛子我等一切同名普賢各從普勝世界普幢自在如來所來詣此土

  悉以神佛力故於一切處演說此法如此衆會如是所說一切平等無有增減我等皆

  承佛威神力來此道場爲汝作證。如此道場我等十佛刹微塵數菩薩而來作證.十方

  一切諸世界中悉亦如是。〈偈頌不錄〉

  ********************

  華嚴行位七品讀

  ********************

猜你喜欢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八·唐慧琳
  南岳继起和尚语录卷之十·弘储
  卷第一百八十三·佚名
  第六 利得与供养相应·佚名
  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卷上·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六·佚名
  卷五·聂先
  大乘止观序·智旭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十之一·智旭
  证道歌注(永盛述)·佚名
  卷上·佚名
  卷第九·佚名
  善护品第三十二·佚名
  卷五·赞宁
  十行品第二十一·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九十五·彭定求

        卷495_1 【不赴拾遗召】费冠卿   君亲同是先王道,何如骨肉一处老。   也知臣子合佐时,自古荣华谁可保。   卷495_2 【闲居即事】费冠卿   生计唯将三尺僮,学他贤者隐墙东。照眠夜后多因月,   扫地春

  • 徐观国·唐圭璋

      观国,江左士子。   蓦山溪   儒官措大,是官曰都得做。宰相故崇下,呼召也须同,太原公子,能武又能文,闲暇里,抱琴书,车马时相过。   樽开北海,减请还知么。叵耐这点徒,刚入词、把人点污。儒冠屈辱,和我被干连,累告讦,孟尝

  • 歴代诗话卷七十六·吴景旭

      癸集中之中  忌辰  存余堂诗话曰西涯五月七日泰陵忌辰诗云秘殿深严圣语温十年前是一乾坤孤臣林壑余生在帝里金汤旧业存舜殿南风难解愠汉陵西望欲销魂年年此日无穷恨风雨潇潇独闭门读之不能不使人掩卷流涕  

  • 第十一出 买父·李渔

    (副净、丑,带净上)出钱买父司家产,这样新闻天下罕。世事如今尽改常,如何不教流贼反。我们在街坊上面,遇着那个作怪的老儿,啕了一场怄气;又遇着个作怪的后生,苦苦劝解,不曾打得燥脾,甚是没兴。不免同到酒肆里面,吃上几壶,消遣消遣。

  • 卷518 ·佚名

    赵蕃 雪初作怀成父弟及诸子 岁事方虞旱,山行敢愿晴。 雨花才若洒,冰霰忽如倾。 孤役宁私己,群生足慰情。 泉源滋久竭,陇亩动深耕。 冷落三家住,凌兢独木横。 暂从求束縜,还是问前征。 冻雀

  • 卷四百四十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四十七啄木类四言古啄木诗         【晋】左 芬南山有鸟自名啄木饥则啄树暮则巢宿无干于人惟志所欲性清者荣性浊者辱五言古啄木          【明】僧宗衍啄木

  • 卷二O四 唐紀二十·司马光

      起強圉大淵獻(丁亥),盡重光單閼(辛卯),凡五年。   則天順聖皇后垂拱三年(丁亥,公元六八七年)   春,閏正月,丁卯,封皇子成美為恆王,隆基為楚王,隆範為衞王,隆業為趙王。   二月,丙辰,突厥骨篤祿等寇昌平,命左鷹揚大將軍黑齒常

  • 卷六十二·毕沅

      ◎宋纪六十二 ∷起阏逢执徐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帝名曙,濮安懿王第十三子,母曰仙游县君任氏,明道元年正月三日,生于宣平坊第。初,王梦两龙与日并随,以衣承之,复戏

  • 外篇 史官建置第一·刘知几

      夫人寓形天地,其生也若蜉蝣之在世,如白驹之过隙,犹且耻当年而功不立,疾没世而名不闻。上起帝王,下穷匹庶,近则朝廷之士,远则山林之客,谅其于功也名也,莫不汲汲焉,孜孜焉。夫如是者何哉?皆以图不朽之事也。何者而称不朽乎?盖书

  • 王僧孺传·姚思廉

    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郡郯县人。祖父王准,是刘宋朝的司徒左长史。王僧孺五岁那年开始学习《孝经》,他问老师《孝经》这本书里讲的是什么内容,老师告诉他:“主要是论述忠义与孝道两件事。”王僧孺便说:“如果是这样,我愿意经常读

  • 屈突通传·欧阳修

    屈突通,其祖先是昌黎徒何人,后来徙居长安。隋时任职为虎贲郎将。隋文帝命他复核陇西郡牧场簿籍,查出隐报的马二万多匹,文帝发怒,逮捕太仆卿慕容悉达及监牧官员一千五百人,将全数处决。屈突通说“: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

  • 卷二十九·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二十九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尚书注疏第十八存旧尚书卷第十一周官二十二周书孔氏传【古本】谨按周官以下诸篇无古文尚书四字为非周官考异古本经四征弗庭弗作不篇内除不庭外不皆作弗 训迪

  • 随相论一卷·德慧

        德慧法师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论中解十六谛十六谛总问。为物有十六。为名有十六耶。答毗(防夷反)颇(判何反)沙(翻为广解)师解。为物有十六故。立十六名。实有其体故称物。经优波提舍(翻为离欲修善说)师

  • 卷下之上·佚名

    禅门诸祖师偈颂下之上 五峰释 如佑 录 禅月大师山居诗序 愚咸通间於锺阜作此诗。放笔稿。被人口。闻之一二。字句多错。乾道辛丑山居寺改正之。成二十四首。风调鄙拙。不敢闻於大雅君子作者。气合为一。朗吟可也。

  • 卷之八·佚名

    嘉兴大藏经 莲峰禅师语录莲峰禅师语录卷之八嗣法门人性深等编文金粟百老和尚讣音至挂帧祭文哀哉我师机峻群贤甫登黄檗彻见青天金粟流毒铁枷上肩八闽两浙坐贾行船驱驰龙象扫荡蹄筌如雷震耳似月临川有子如凤展翥大千

  • 剡源集·戴表元

    元代诗文别集。30卷。戴表元撰,戴表元别号剡源先生,故名。《四库全书》曾据两淮盐政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此集编刊于明万历年间,卷首有明万历九年(1581)戴洵叙,周汝砺小引,《元史》本传,洪武四年(1371)宋濂序,万历元年(

  • 长物志·文震亨

    著名造园理论专著。作者将身外之物视为“长物”,故名。清《四库全书》收录时认为本书“凡闲适玩好之事,纤悉毕具。”现在园林学界认为它是以造园为主的著作,为研究我国造园理论和技艺的重要参考文献。十二卷。明文震

  • 平书·王源

    清王源著。十卷。王源于五十六岁执贽颜 门,遂绝空虚文字之习,以倡明颜学为己任。他怀抱“使 民生遂,人才出,官方理,国日富,兵日强,礼教行而异 端息”之愿望,参酌古今,变而通之,撰成“平天下之书” (《颜氏学记》卷八),即《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