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 外国文和外国教师
教外国文的教师,最理想的当然是外国人。例如教法文请法国人,教英文请英国人或美国人。(英国人的英文和美国人的英文也有差异,尤其是口头语,虽则它们是彼此看得懂听得懂的。)这倒不是我要盲目地崇拜外国人,却有我的理由。
试以英文为例。学习英文者所学的技能不外三种:说、看、写。教英文的人所应该教好的也是说、看、写。先讲“说”。教“说”的人先要自己说得好;要说得好,最起码的条件是要:(一)发音正确,(二)成语适当。无论发音或成语,都要很自然。这就一般说,只有这语言的本国人才可以无憾,虽则在极少数的别国人也有例外。依我们寻常的观察,往往湖北人有湖北口音的英文,江西人有江西口音的英文。(这只是随便举例,并不是说湖北或江西人就学不好英文,下例同。)即就更小的区域说,也往往无锡有无锡口音的英文,宁波有宁波口音的英文。我曾在上海看见一个宁波籍的英文教员,虽教了多年的英文,对于教授法不无心得,但说的却是满口宁波音的英文,我就很替他的学生们担心!这并不是说只是中国有这样的情形;英国人说法语,或俄国人说英语,也常有相类的毛病。以他们彼此间的文字相类,还不免有这样的毛病,那末以特异于西洋各国文字的中国,中国人可告无愧了。可是无论如何,教英文的人如把“走样”的英文或语音辗转教给学生去学习,这却是一件很不妥当的事情。例如一个满口宁波音英文的那位朋友,他自己勉强可应用这样“走样”的英语,在需要英语的场所,勉强可以达出他所说的意思。这于他当然比“走样”英语都不懂的好些,可是要把他的“走样”的英语教给学生,以误传误,那就是很难恕谅的另一回事了。
讲到成语,有些人的脑里不是没有若干成语,但是用起来,叠床架屋,拖泥带水,如由那种语言的本国人用来,就不是这样的。倘竟大胆把这类“走样用法”教给学生,也很显然是不妥当的事情。我就亲见一个留美学生用这样“走样用法”教他的学生。学生的耳朵平日熟于这种“走样用法”的浸润薰陶,英文是永远学不好的,至少要用很大的工夫才能纠正过来,这是一件多么不经济的不幸的事情?
看的能力和写的能力的严格训练,尤其是后者,要获得“自然”的良果,那也只有请外国人做外国文教师,最为妥当。
教会学校诚然有不少的流弊,但是关于这一点,即用外国教师教外国文,却不无它的优点。就是在外国教师教外国文的情况之下,还不免有人在所学的英文中保留着他的乡音;如果尽由夹着中国乡音的英文教师以误传误,那不是要更糟吗?
有些人到外国去留学,却未先把那个外国的文字弄通,到了外国才开始补习那国的文字。这在经济上固然很不合算,但是有件事实却是无可疑的,那就是在外国环境中,由外国教师教外国文,在效率上确有“事半功倍”的优点。这是在国外求学,对外国文的研究特别注意的人所共同感觉得到的。在德国补习德文,或在法国补习法文,进步的速率,不是在别的地方所能比拟的。这虽不是人人办得到,但那一国文字最好请那一国人来做教师,却是比较适宜的办法。
不过就中国的情形说,要各校的外国文都请外国教师教,在经济上也许是不可能的。既是在事实上不可能,我竟说了一大堆的话,不是辞费吗?却也不然。我所以特别郑重先把这一点提出来,是要特别注重英文教学法的根本问题。倘若教英文的人,不得已而求诸中国人,即由本国人教外国文,对于这一门课程的知识技能,也须努力有充分的修养,也须努力求得和外国教师差不多,否则便不免要“误人子弟”!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九 綦俊 山伟 刘仁之 宇文忠之·魏收 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周王邓陈齐赵二杨顾·欧阳修 卷第三十九·徐鼒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六·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一十七·佚名 卷之七百五十八·佚名 卷之二·佚名 绎史卷五十六·马骕 王建传(附王斤传)·魏收 宇文深传·李延寿 于季友传·欧阳修 明玉珍传(附刘桢传)·张廷玉 卷三百二十五·杨士奇 卷二十·长孙无忌 14.囚车里的人才·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