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吴越春秋(吴太伯传第一)

  吴太伯传第一

  吴之前君太伯者,后稷之苗裔也。后稷其母台氏之女姜嫄,为帝喾元妃。年少未孕,出游于野,见大人迹而观之,中心欢然,喜其形像,因履而践之。身动,意若为人所感。后妊娠。恐被淫泆之祸,遂祭祀以求,谓无子履上帝之迹,天犹令有之。姜嫄怪而弃于厄狭之巷,牛马过者折易而避之。复弃于林中,适会伐木之人多。复置于泽中冰上,众鸟以羽覆之。后稷遂得不死。姜嫄以为神,收而养之,长因名弃。为儿时,好种树禾、黍、桑、麻五榖、相五土之宜,青、赤、黄、黑,陵、水、高、下,粢、稷、黍、禾、蕖、麦、豆、稻,各得其理。尧遭洪水,人民泛滥,遂高而居。尧聘弃使教民山居,随地造区,研营种之术。三年余,行人无饥乏之色。乃拜弃为农师,封之台,号为后稷,姓姬氏。后稷就国为诸侯。卒,子不窋立。遭夏氏世衰,失官奔戎狄之间。

  其孙公刘,公刘慈仁,行不履生草,运车以避葭苇。公刘避夏桀于戎狄,变易风俗,民化其政。公刘卒,子庆节立。

  其后八世而得古公亶甫。修公刘后稷之业,积德行义,为狄人所慕。薰鬻戎姤而伐之,古公事之以犬马牛羊,其伐不止;事以皮币、金玉重宝,而亦伐之不止。古公问何所欲?曰:欲其土地。古公曰:"君子不以养害害所养。国所以亡也而为身害,吾所不居也。"古公乃杖策去邠,逾梁山而处岐周曰:"彼君与我何异?"邠人父子兄弟相帅,负老携幼,揭釜甑而归古公。居三月成城郭,一年成邑,二年成都,而民五倍其初。

  古公三子,长曰太伯,次曰仲雍,雍一名吴仲,少曰季历。季历娶妻太任氏,生子昌。昌有圣瑞。古公知昌圣,欲传国以及昌,曰:"兴王业者,其在昌乎?"因更名曰季历。太伯、仲雍望风知指,曰:"历者,适也。"知古公欲以国及昌。古公病,二人托名采药于衡山,遂之荆蛮。断发文身,为夷狄之服,示不可用。

  古公卒,太伯、仲雍归,赴丧毕,还荆蛮。国民君而事之,自号为勾吴。吴人或问何像而为勾吴,太伯曰:"吾以伯长居国,绝嗣者也,其当有封者,吴仲也。故自号勾吴,非其方乎?"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有余家,共立以为勾吴。数年之间,民人殷富。遭殷之末世衰,中国侯王数用兵,恐及于荆蛮,故太伯起城,周三里二百步,外郭三百余里。在西北隅,名曰故吴,人民皆耕田其中。

  古公病将卒,令季历让国于太伯,而三让不受,故云太伯三以天下让。于是季历莅政,修先王之业,守仁义之道。季历卒,子昌立,号曰西伯。遵公刘、古公之术业于养老,天下归之。西伯致太平,伯夷自海滨而往。西伯卒,太子发立,任周召而伐殷,天下已安,乃称王。追谥古公为大王,追封太伯于吴。

  太伯祖卒葬于梅里平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仲雍卒,子季简、简子叔达、达子周章、章子熊、熊子遂、遂子柯相、相子强鸠夷、夷子余乔疑吾、吾子柯庐、庐子周繇、繇子屈羽、羽子夷吾、吾子禽处,处子专、专子颇高、高子句毕立。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虞公,以开晋之伐虢氏。毕子去齐、齐子寿梦立,而吴益强,称王。凡从太伯至寿梦之世,与中国时通朝会,而国斯霸焉。

猜你喜欢
  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三十七·赵尔巽
  卷第二百八十八 後漢紀三·司马光
  ●簡介·曾布
  第十七回 破釜沈舟奋身杀敌 损兵折将畏罪乞降·蔡东藩
  第二十九回 图沛公项庄舞剑 说项羽樊哙当筵·黄士衡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五·杨士奇
  卷之三百三十五·佚名
  ◎进步党与段祺瑞之凶终·刘以芬
  卷五十 蜀书五 妃嫔传第五·陈寿
  郭进传·脱脱
  石显传·脱脱
  梁纪六 高祖武皇帝六普通五年(甲辰、524)·司马光
  卷三十五·佚名
  卷一百十三·佚名
  四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贾仲明

    (旦同荆楚臣上,云)小生想来,堂堂七尺之躯,生于天地间,被人如此数说。大丈夫必当立志,况兼朝廷春榜动,选场开,凭小生文学,必夺取一个状元回来。但不知姐姐意下如何!(正旦云)楚臣主见不差,男子汉当以功名为念。你若肯去进取,妾解下

  • 列传第八十 恩幸·李延寿

    王睿 王仲兴 寇猛 赵修 茹皓 赵邕 侯刚 徐纥 宗爱 仇洛齐 段霸 王琚 赵默 孙小 张宗之 剧鹏 张祐 抱嶷 王遇 苻承祖 王质李坚 秦松 白整 刘腾 贾粲 杨范 成轨 王温 孟栾 平季 封津 刘思逸 张景嵩 毛畅 郭秀 和士开 穆

  • 三七四 谕嗣后每次总校均照例不必积算如此欲各令心知愧勉·佚名

    三七四 谕嗣后每次总校均照例不必积算如此欲各令心知愧勉乾隆四十二年四月初六日乾隆四十二年四月初六日奉旨:此次总核三月以来讹错三次以上之总裁程景伊,两次之纂修黄寿龄,黎溢海,覆校汪镛,分校袁文邵,俱着交吏部、都察院

  • 卷二百十三之四·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三之四 朱批迈柱奏摺 雍正七年九月十七日湖广总督【臣】迈柱谨 奏为谨绘新设永顺府县舆图恭呈 御览事窃照永保桑三土司地方荷蒙 皇恩

  • 卷七 广扬名章第十四·邢昺

    [疏]正义曰:首章略言扬名之义而未审,而于此广之。故以名章,次《广至德》之后。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以孝事君则忠,)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以敬事长则顺。)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君子所居则化,故可移于官也。)是以行成于

  • 卷十四·陈经

    <经部,书类,陈氏尚书详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觧卷十四宋 陈经 撰太甲上【商书】读此篇之书伊尹何其不幸哉当其处有莘之野乐尧舜之道天下之责不在伊尹及其幡然而改以天下自任则其责在伊尹矣一出而相汤以放桀其次则放

  • 性恶第二十三·荀况

    [题解]本篇旨在批判孟子的性善论,阐明自己关于人性邪恶的社会观。“性恶论”是荀子思想中最著名的观点,也是其政治思想的基石。文章先从人的物质欲望和心理要求出发,论证了“人之性恶”的道理。为了改变人

  • 卷六十二·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六十二天子之孝论官材【臣】按古之取人者以其所以教者取之而已其教国子教万民皆以孝也于万民曰孝行于国子曰孝德以有精粗之异焉夫其在乡学之中族师党正所得而书者必其有某事某事可称举也及

  • 卷十九·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十九衍教所由生之义刑易蒙【卦名】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音脱】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胡炳文曰利用刑人痛惩之也用说桎梏暂舍之以视其后也痛惩而不暂舍一于严以往是不知有敬敷五

  • 对中国禅宗之感想·太虚

    ──在重庆华岩寺讲──今承本寺和尚邀太虚来讲开示,然佛法本无闭藏,也不用开示,旦与各位谈谈闲天。太虚初出家时,也曾于禅宗门下探索一番,后来以他缘所牵,到如今直弄得通身泥水,遍体葛藤,一向不曾将这一著子提倡提倡。今天在

  • 从世界危机说到佛教救济·太虚

    ──二十年夏在华北居士林讲──我是研究佛学的人,对于世界上的政治和经济都无研究,可是今天所讲的题目内容,涉及世界上的政治和经济的地方很多。以研究佛学的人而来讲这些话,似乎是不合宜;但是、佛教是救世的,是依世间而建

  • 释门归敬仪(卷下)·道宣

      威容有仪篇第八(谓敛束形仪敬道顺俗。内长信心外生物善故)  序曰。圣者立仪同法齐观。道宗乃异形敬毕通。备列群经无宜不用。如有乖轨乱伦自招殃咎。故违明诰罪深难宥。今生居叔世。代称滓浊烦惑日增。何时倾荡

  • 序·晦翁悟明

    楚人鬻照乘之殊於郑。置之熏桂之椟。饰以翡翠。缀以玫瑰。郑人悦其外之泽也。不吝千金。争市其椟。珠则还之。呜呼今之雏僧。承言滞句。其类是欤。自七佛以还。初无一字示人。传灯广灯。暨前修一时机缘。虽言满宇宙。

  • 卷第一·佚名

    禅林类聚卷第一 帝王 宰臣 儒士 帝王 阿育王内宫饭三万大阿罗汉。王躬自行香。见第一座无人。王问此座何故无人。一尊者云。此是宾头卢尊者位。此人曾见佛来。王云此人今在何处。者云且待须臾。言讫宾头卢从空而下

  • 林野奇禪師語錄目錄·通奇

    卷第一序(三道)上堂卷第二上堂卷第三上堂卷第四上堂卷第五示眾開示小參晚參法語普說警策誡勉卷第六拈頌行實書問卷第七勘辨應機機緣答問卷第八詩偈像贊佛事附行狀塔銘跋目錄終

  • 周元公集·周敦颐

    诗文别集。北宋周敦颐撰。八卷。敦颐原名敦实,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以舅任为分宁主簿,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移桂阳令,有治绩。后为广东转运判官。晚年家庐山莲花峰下,名为莲溪,卒谥元公。此集马端临《经籍考

  • 台海见闻录·董天工

    本书凡四卷-今存二卷,董天工撰。天工字典斋;福建祟安人。清雍正癸卯(元年)拔贡,乾隆十一年任彰化教谕。十五年秩满忧居,为答友朋之询问,尝就在台见闻,征诸文献,编次成书。首有「自序」,对其内容略作提纲云:「首山川、建置以及官爵

  • 世祖章皇帝圣训·顺治

    六卷。康熙二十六年(1687)圣祖仁皇帝恭编,乾隆四年(1739)乾隆皇帝为此书写了序言刊布。有《四库全书》本及《十朝圣训》本行世。该书共3万余字,为清世祖福临之分类言论集。分类汇辑福临有关治国的各种言论。全书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