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臣】等谨案书纂言四卷元吴澄撰澄有易纂言已着録是编其书解也古文尚书自贞观勅作正义以后终唐世无异説宋吴棫作书埤传始稍稍掊击朱子语録亦疑其伪然言性言心言学之语宋人据以立教者其端皆自古文故亦无肯轻议者其考定今文古文自陈振孙尚书説始其分编今文古文自赵孟頫书古今文集注始其专释今文则自澄此书始自序谓晋世晚出之书别见于后然此四卷以外实未释古文一篇朱尊经义考以为权词其説是也考汉代治尚书者伏生今文传为大小夏侯欧阳三家孔安国古文别传都尉朝庸生胡常自为一派是今文古文本各为师説澄专释今文尚为有合于古义非王柏诗疑举歴代相传之古经肆意刊削者比惟其颠倒错简皆以意自为且不明言所以改窜之故与所作易纂言体例迥殊是则不可以为训读者取所长而无效所短可矣乾隆四十二年三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费墀

书今文

虞书

尧典

臯陶谟

夏书

禹贡

甘誓

商书

汤誓

盘庚

髙宗肜日

西伯戡黎

微子

周书

牧誓

洪范

康诰

酒诰

金縢

大诰

君奭

多方

立政

梓材

召诰

洛诰

多士

无逸

顾命

吕刑

文侯之命

费誓

秦誓

右书二十八篇汉伏生所口授者所谓今文书也伏生故为秦博士焚书时生壁藏之其后兵起流亡汉定生求其书亡十篇独得二十八篇以教授于齐鲁之间孝文时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欲召生时年九十余矣不能行诏太常遣掌故鼂错往受之生老言不可晓使其女传言教错齐人语多与颍川异错所不知凡十二三略以其意属读而已夫此二十八篇伏生口授而鼂错以意属读者也其间阙误颠倒固多然不害其为古书也汉魏四百年间诸儒所治不过此耳当时以应二十八宿盖不知二十八篇之外犹有书也至晋梅赜始増多伏生书二十五篇称为孔子壁中古文郑冲授之苏愉愉授梁栁栁之内兄皇甫谧从栁得之而栁又以授臧曹曹授赜赜遂奏上其书今攷传记所引古书见于二十五篇之内者如郑赵岐韦昭王肃杜预皆为逸书则是此二十五篇汉魏晋初诸儒曽未之见也故今特出伏氏二十八篇如旧为汉儒所传然可信而晋世晚出之书则别见于后以俟后之君子择焉

书古文

虞书

尧典第一

舜典第二 同今文

尧典慎徽五典以下孔疏曰东晋梅赜上孔传时以慎徽五典为舜典之初隋开皇初购求遗书有人言萧齐建武四年姚方兴于大航头得孔氏传言古文舜典有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濬哲文明温恭允塞徳升闻乃命以位在慎徽五典之上方兴上之未及施行而以罪僇隋旣购得此本遂増入二十八字

臯陶谟第四 同今文篇首増曰若稽古

益稷第五 分今文臯陶谟帝曰来禹以下大禹谟第三

夏书

禹贡第一 同今文

甘誓第二

五子之歌第三

征第四

商书

汤誓第一 同今文

盘庚上第九

盘庚中第十 分今文盘庚作以下

盘庚下第十一 分今文盘庚旣迁以下

髙宗肜日第十五 同今文

西伯戡黎第十六

微子第十七

仲虺之诰第二

汤诰第三

伊训第四

太甲上第五

太甲中第六

太甲下第七

咸有一徳第八

说命上第十二

说命中第十三

说命下第十四

周书

牧誓第四

洪范第六

金縢第八

大诰第九

康诰第十一

酒诰第十二

梓材第十三

召诰第十四

洛诰第十五

多士第十六

无逸第十七

君奭第十八

多方第二十

立政第二十一

顾命第二十四

康王之诰第二十五 分今文顾命王出在应门之内以下

吕刑第二十九 同今文

文侯之命第三十

费誓第三十一

秦誓第三十二

泰誓上第一

泰誓中第二

泰誓下第三

武成第五

旅第七

微子之命第十

蔡仲之命第十九

周官第二十二

君陈第二十三

毕命第二十六

君牙第二十七

冏命第二十八

右书二十五篇晋梅赜所奏上者所谓古文书也书有今文古文之异何哉鼂错所受伏生书以隷写之隷者当世通行之字也故曰今文鲁共王坏孔子宅得壁中所藏皆科斗书科斗者苍颉所制之字也故曰古文然孔壁真古文书不传后有张霸伪作舜典汨作九共九篇大禹谟益稷五子之歌征汤诰咸有一徳典寳伊训肆命原命武成旅獒冏命二十四篇目为古文书汉艺文志云尚书经二十九篇古经十六卷二十九篇者即伏生今文书二十八篇及武帝时増伪泰誓一篇也古经十六卷者即张霸伪古文书二十四篇也汉儒所治不过伏生书及伪泰誓共二十九篇尔张霸伪古文虽在而辞义芜鄙不足取重于世以售其欺及梅赜二十五篇之书出则凡传记所引书语诸家为逸书者收拾无遗旣有证验而其言率依于理比张霸伪书辽絶矣析伏氏书二十八篇为三十三杂以新出之书通为五十八篇并书序一篇凡五十九篇有孔安国传及序世遂以为真孔壁所藏也唐初诸儒从而为之疏义自是汉世大小夏侯欧阳氏所传尚书止有二十九篇者废不复行惟此孔传五十八篇行于世伏氏书既与梅赜所増混淆谁复能辩窃尝读之伏氏书虽难尽通然辞义古奥其为上古之书无疑梅赜所増二十五篇体制如出一手采集补掇虽无一字无所本而平缓卑弱殊不先汉以前之文夫千年古书最晚乃出而字画略无脱误文势略无龃龉不亦大可疑乎吴才老曰増多之书皆文从字顺非若伏生之书诘曲聱牙夫四代之书作者不一乃至一人之手而定为二体其亦难言矣朱仲晦曰书凡易读者皆古文岂有百年壁中之物不讹损一字者又曰伏生所传皆难读如何伏生偏记其所难而易者全不能记也又曰孔书至东晋方出前此诸儒皆未见可疑之甚又曰书序伏生时无之其文甚弱亦不是前汉人文字只似后汉末人又曰小序决非孔门之旧安国序亦非西汉文章又曰先汉文字重厚今大序格致极轻又曰尚书孔安国是魏晋间人作托孔安国为名耳又曰孔传幷序皆不西汉文字气象与孔丛子同是一手伪书盖其言多相表里而训诂亦多出小尔雅也夫以吴氏及朱子之所疑者如此顾澄何敢质斯疑而断断然不敢信此二十五篇之为古书则是非之心不可得而昧也故今以此二十五篇自为卷袠以别于伏氏之书而小序各冠篇首者复合为一以寘诸后孔氏序并附焉而因及其所可疑非澄之私言也闻之先儒云耳

猜你喜欢
  反因·方以智
  因显第二十·佚名
  ●劉序·多隆阿
  論衡校釋卷第十七·黄晖
  卷二十六·陆九渊
  卷三·陈士元
  卷三十二·冯复京
  卷七十五·山井鼎
  春秋纂言总例卷五·吴澄
  第31章 中庸·戴圣
  宣公·宣公五年·左丘明
  恒竭清信女品第十六·佚名
  四十五、他是阿谁·慧开
  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卷第二·智旭
  勉专仗佛力·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袁嘉谷

    粤东六榕寺牡丹重花,名流咸集,觞咏流传。人数十,诗数百,一时之盛事,千载之韵事也。仿月泉吟社之例,比春明芷榜之开。糊名易书,寄邮属选。触我技痒,谬评甲乙,拔其尤者得十八魁。殿军之作,后劲有焉。余珠见遗,徒呼负负。非不能效宋

  • 第六十三回 巾帼丈夫不殊包老 飘零湖海重见云英·萧晶玉

    却说小姐、青梅趁天晚进城,到了察院,后门开锁进内。晚膳已毕,青梅要往后面去取印,小姐说:“你细细问问,当日在野青园与郁氏分手可有什么信物。”青梅领令,去了一回,捧印回来,放在案上,悄悄道:“奴婢问了姑爷,说就

  • 卷十八 漢紀十·司马光

      起著雍涒灘(戊申),盡柔兆執徐(丙辰),凡九年。   孝武皇帝元光二年(戊申、前一三三年)   冬,十月,上行幸雍,祠五畤。   李少君以祠竈卻老方見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澤侯舍人,匿其年及其生長,其游以方徧諸侯,無妻子。人聞其

  • 卷八十 大中祥符六年(癸丑,1013)·李焘

      起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春正月癸巳朔,御朝元殿受朝。   丙申,高州蠻人來貢。   庚子,詔自今凡更定刑名、邊防軍旅、茶鹽酒稅等事,並令中書、樞密院參詳施行,以上封者言二府命令互出,或有差異故也。

  • 内篇 载文第十六·刘知几

      夫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乎国风,以察兴亡。是知文之为用,远矣大矣。若乃宣、僖善政,其美载于周诗;怀、襄不道,其恶存乎楚赋。读者不以吉甫、奚斯为谄,屈平、宋玉为谤者,何也?盖不虚美,不隐恶故也。是则文之将史,其流一焉,固可

  • 甲申朝事小纪 全文·抱阳生

    凡例云:是编之辑,专纪崇祯宏光两朝忠节诸公,及朝野阙失,其间详略参差,随见随纪,若事已入史传者,不更赘,至文采不伦,或出诸文人学士之笔,或窃之稗官野史之余,依文直纪,不敢妄有改篡。宫女读书凡内廷选入宫女,未有名位,则曰某人女,必连

  • 第六十四回 叱逆使颜真卿抗节 击叛帅段秀实尽忠·蔡东藩

      却说李希烈籍隶辽西,性极凶狡,本来是没甚功业,自平梁崇义后,恃功益骄,德宗反说他忠勇可恃,封王拜相,兼数镇节度使,令讨李纳。希烈率部众徙镇许州,屯兵不进,反遣心腹李苴,阴约李纳,结为唇齿,共图汴州,佯向河南都统李勉处假道。

  • 第七十三回 战浙东包团练死艺 克江甯洪天王覆宗·蔡东藩

      却说李鸿章克复苏常的时候,左宗棠在浙,亦屡获胜仗。宗棠自克复遂安后,严州一带,依次肃清。太平侍王李世贤,率金华大股长毛,围衢州,宗棠亲自往援,杀败世贤,世贤回金华。台州为闽将林文察所复,宁波为宁绍台道史致鄂,及英将丢

  • 通鉴释文辩误卷九·胡三省

      通鉴一百八十八【凡四条】  三年赵郡公孝恭撃萧铣东平王阇提斩之  史炤释文曰阇辰遮切姓也余按古无阇姓阇提葢萧铣之子侄而封王  王世充自将战兵左辅大将军杨公卿帅左龙骧二十八府骑兵左游撃大将军郭善才帅

  • 贺拔岳传·令狐德棻

    贺拔岳字阿斗泥。从少年时就有远大志向,好施舍,爱结交读书人。最初是太学生,长大后,能驰马左右射箭,勇猛过人。不读兵书,而能与兵法一致,有识见的人都认为他是个奇才。与父兄杀掉卫可孤之后,广阳王元深任命贺拔岳为帐内军主,又

  • 李惟清传·脱脱

    李惟清字直臣,下邑人。其父李仲行,任章丘主簿,于是迁家到章丘。惟清在开宝年间,以三史授任涪陵尉。四川百姓崇尚巫祀,有病不治疗,听命于巫士,惟清捉来大巫鞭打,百姓认为将会有祸。后来又鞭打这个大巫,百姓知道巫术不灵。然后教

  • 卽位年·佚名

    二月2月18日○癸巳,襲奠。宗親及百官,以白衣、烏紗帽、黑角帶,就門外位哭臨。○領議政河演、左議政皇甫仁、右議政南智、左贊成朴從愚、工曹判書鄭麟趾、禮曹判書許詡、都承旨李思哲、左副承旨李季甸,議殯殿。演、仁、智

  • 卷七·黄道周

    <子部,儒家类,榕坛问业钦定四库全书榕坛问业卷七明 黄道周 撰九十两月以文宗至欲停防义唐伟伦云诸生虽就试不过数日暇期甚多张敬夫当军旅簿书之际不废讲章蔡季通于患难奔窜之余屡质疑义今方清平捉笔如茶饭之有宾客

  • 卷六·孙复

    <经部,春秋类,春秋尊王发微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尊王发防卷六宋 孙复 撰文公名兴僖公子襄王二十六年即位文谥也慈爱民曰文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书即位者文公僖非天子命也二月癸亥日有食之天王使叔服来防诸侯五月而

  • 卷二十二·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卷二十二宋 朱子 撰邦国礼三之上聘礼【郑注目録云大问曰聘诸侯相于乆无事使卿相问之礼小聘使大夫周礼曰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 疏曰下记

  • 一、淮南王和他的著书·胡适

    淮南王刘安是汉高祖的私生子淮南厉王长的儿子。厉王在文帝时谋反,发觉后定了死罪,文帝不忍杀他,把他流徙到蜀郡严道邛邮安置。厉王坐在槛车里绝食而死。文帝封他的四个儿子为列侯,后来(前一六四)又封安为淮南王,勃为衡山王,赐

  • 词品·杨慎

    明杨慎著。6卷。杨慎字用修, 号升庵, 新都(今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三年,召为翰林学士。以“大礼”之议触犯朝廷,遣戍云南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卒于云南,年72。《明史》有传;说:“明

  • 木皮散人鼓词·贾凫西

    鼓词作品。清贾应宠作。有多种版本传世。主要有卢氏慎始斋精刻本《木皮词》、北平中华印书局铅印本《木皮鼓词》、昌平赵氏藏刘阶平编印本《木皮词》、光绪三十三年(1907)叶氏观古堂刊《双楳景闇丛书》本《木皮散人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