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十七年

(乙丑)二十七年大明正統十年

春正月

1月1日

○乙亥朔,移御駙馬安孟聃第,命世子,率百官行望闕禮于景福宮,停本朝賀禮。堂上官以上,詣時御所,獻表裏鞍馬,諸道進箋。

○設曲宴,賜宴二品以上及耆老宰樞,又饋倭、野人于景福宮南廊。

○傳旨戶曹:

貢法,凡屬正田而陳荒者,竝皆收稅,已曾受敎,然立法未久,民未悉知。今貢法試行忠淸道庇仁、淸安、慶尙道高靈、咸安、全羅道高山、光陽六邑,去年陳田之稅,其勿收之。

○風水學承元老、安孝禮上書曰:

自古帝王之營宮室,取山川之朝應與明堂之正穴,不然則三才之道必違。前賢又曰:「差之毫釐,禍福千里。」請勿出都城之內,姑移御安國坊之洞。

不允,仍謂都承旨李承孫曰:「去年秋,予自椒水還,適宮中未安,東宮與大君咸請避居于錦城第,予從之,命修其第,李善老聞而上書,請移御。其後中宮之母與廣平,連月而逝。卿擧太宗故事,或開城或衍禧宮,請移幸至再,故命修衍禧宮。善老又上書請之,其意以爲必從吾上書,然實非因善老言也。昔崔揚善請移宮室于承文院洞,令大臣及書雲觀議而乃止。其議之者,非欲從之也,人有上書者,不可置之故耳。今元老等亦效揚善、善老而有是請也。予不信陰陽地理怪誕之說,卿已知之矣。」

1月2日

○丙子,移御衍禧宮,命世子還京都。

○開城府留守柳季聞卒。季聞字叔行,右議政寬之子。登第,累官至吏曹正郞,擢議政府舍人、判司宰監事、兼知刑曹。歲甲辰,奉敎書宣醞,往諭童猛哥帖木兒,猛哥帖木兒疑之,設帳草野待之,季聞開諭敎旨,賜酒酬酢無算,言笑款洽,猛哥帖木兒解疑悅服,乃出見妻妾,使行酒。是年,又奉宣醞,往阿木河而還,遷右司諫。乙巳,拜禮曹參議,出爲忠淸道觀察使,歷刑工曹參判、司憲府大司憲、京畿、江原、黃海道觀察使。辛酉,拜漢城府事,尋轉刑曹判書。癸亥,爲開城府留守,至是來問起居于行宮,至迎曙驛路上暴卒,年六十三。輟朝二日,弔賻如儀。諡安肅,寬裕和平安,執心決斷肅。爲人寬容,不拘小節。子睠、䀯、睆、

猜你喜欢
  靖康朝野佥言 全文·佚名
  第三十六回 扶钱凤即席用谋 遣王含出兵犯顺·蔡东藩
  卷五十四·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三·佚名
  卷之十一·佚名
  第六四红禀光绪八年二月七日一一二○八-一·佚名
  提要·佚名
  卷六十四·郝经
  崔季舒传·李百药
  董昌传·欧阳修
  卷二百七十六·杨士奇
  卷八十·佚名
  卷十五·戴锡章
  纲鉴易知录卷三五·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文洪

    钦定四库全书文氏五家集卷二明 文洪 撰涞水文集易水吊荆轲赋先生执教于涞惟古是怀于防于观城郭之隈实惟易水经之遂放舟而徘徊呜呼星移物换遗事不消苍波激寒北风萧萧古人之悲今人之嘲也嗟祖龙之雄骜兮将六邦而一噬今

  • 苏诗续补遗卷上·施元之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续补遗卷上 宋 苏 轼 撰 钱塘冯 景 补注 古体诗一百四十四首 送淡公二首 燕本冰雪骨越淡莲花风五言双宝刀聨响高飞鸿翰苑钱舍人诗韵铿雷公识本不识淡仰咏嗟无穷清韵生物表朗玉倾壶中常於冷竹

  • 提要·杨载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五杨仲宏集       别集类四【元】提要【臣】等谨案杨仲宏集八卷元杨载撰载字仲宏浦城人後徙杭州初以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调海船万户府照磨会仁宗复行科举之制遂登延佑二年进士

  • 卷七·姚合

    [集部,别集类,汉至五代,姚少监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姚少监诗集卷七唐 姚合 撰题咏四十九首题凤翔西郭新亭西郭尘埃外新亭制度奇地形当要处人力是闲时结构方殊絶高低更合宜栋梁清俸买松竹远山移佛【一作僧】寺幽难敌仙

  • 春秋战国异辞凡例·陈厚耀

    一学非博则不能约春秋战国学者童而习之然诸子百家言人人殊矣公羊子曰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又异辞不辑其异无以证其同也周秦作者叙述己事指陈当代固不可诬即西京诸儒传闻有绪非尽凿空臆说也谨广辑之以附孔门多闻多见

  • 卷之一百六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南疆绎史勘本卷二·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纪略二福王(下)右南都纪略第二。◎是年十月朔,我朝定鼎更始;明年,南京溃,大兵进守皇城:原本皆略。今凭正史勘补。其三月内审问伪太子、故妃两案,语多未备;今核入。凡纪中所不尽者,均于「书后」详之

  • 卷三·张尔岐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郑注句读卷三济阳张尔岐撰士相见礼第三【郑目録云士以职位相亲始承挚相见之礼杂记防葬礼曰相见也反哭而退朋友虞祔而退士相见于五礼属賔礼大小戴及别録皆第三○据经初言士相见礼次言士见于大夫又次言

  •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二九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天子说偈问佛。大力自在乐所求无不得何复胜

  • 卷三十五·佚名

    释奉钵品第二【经】佛告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作是功德,是时四天王皆大欢喜,意念言:‘我等当以四钵奉上菩萨,如前天王奉先佛钵。’”【论】问曰:前品说已具足,今何以重说?答曰:前虽赞

  • 卷第一百七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七十六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三如施设论说有五净居。谓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天。云何无烦天。谓无烦天一类伴侣众同分。依得事得处得。及已生彼

  • 大光明藏下卷·宝昙

    前洪州黄檗山希运禅师嗣法镇州临济义玄禅师师初在黄檗会中。第一座勉令问话。师乃上问曰。如何是佛法的的意。黄檗便打。如是三问。三回被打。将辞往诸方。第一座告黄檗曰。义玄上座虽是后生。却甚奇特。来辞和尚。愿

  • 御制拣魔辨异录卷一·雍正

    魔忍曰。佛不云乎。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大迦叶。夫涅盘妙心。即吾人本具之广大心体也。正法眼藏。即双明双暗。同死同生之金刚眼也。心即眼。眼即心。实相而无相者也。如国之印玺然

  • 卷第二十二·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二十二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钞长分十段者横长名长非竖长也如下疏释夜摩天宫一品经总作十段亦云长分为十也。▲钞即第一方便品偈者卷当第一品当第二故言上三句正立下一段钞文科分为二。初总科四

  •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佚名

    又名《思微定志经》。道教古《灵宝经》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原经一卷。《灵宝中盟经目》著录,并有敦煌遗经本,该经为六朝灵宝经。灵宝天尊授思微定志要诀、两半图局及修行十戒,劝人识空忘身。并有故事二则。

  • 四大美人艳史演义·佚名

    《四大美人艳史演义》由《西施艳史》、《昭君艳史》、《貂婵艳史》、《贵妃艳史》四部分组成,是四个各自独立的美人故事合编在一起的小说集,约十六万字。每部艳史分章演述,各约四万字。故事多采自野叟和民间传说而成。这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宗泐

    佛典注疏。明宗泐、如玘奉敕撰。八卷。是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的注释书。书前有明洪武十一年(1378)七月初十日的“圣旨”及宗泐、如玘的《进新注楞伽经序》,书后有翰林学士宋濂的《新撰楞伽经后题

  • 成实论·佚名

    梵名Satyasiddhi -s/a^stra 。凡十六卷。又作诚实论。诃梨跋摩(梵Harivarman )着,鸠摩罗什于姚秦弘始十三年至十四年(411~412)间译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为成实宗之根本经典。‘成实’即‘成四谛之实’之意。论中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