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慈悲道场忏法 第六卷

慈悲道场忏法 第六卷

解怨结之余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先向四生六道忏身恶业。经言。有身则苦生。无身则苦灭。而此身者众苦之本。三途剧报皆由身得。未见他作我受我作他受。自作其因。自受其果。若一业成罪无边际。何况终身所起恶业。今唯知有我身。不知有他身。唯知有我苦。不知有他苦。唯知我求安乐。不知他亦求安乐。以愚痴故起吾我心。生怨亲想。所以怨对遍于六道。若不解结。于六道中何时免离。从劫至劫岂不痛哉。相与今日起勇猛心。起大惭愧作大忏悔。必使一念感十方佛。一拜断除无量怨结等。一痛切五体投地。归依世间大慈悲父

南无弥勒佛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月面佛 南无宝灯佛 南无宝相佛 南无上名佛 南无作名佛 南无无量音佛 南无违蓝佛 南无师子身佛 南无明意佛 南无无能胜佛 南无功德品佛 南无月相佛 南无得势佛 南无无边行佛 南无开华佛 南无净垢佛 南无见一切义佛 南无勇力佛 南无富足佛 南无福德佛 南无随时佛 南无广意佛 南无功德敬佛 南无善寂灭佛 南无财天佛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常精进菩萨 南无无边身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又复归依如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

愿以佛力法力诸菩萨力一切贤圣力。令四生六道一切众怨同到道场。各各忏谢心念口言作如是说。(某甲)等从无始无明住地已来至于今日。以身恶业因缘。或于天道人道起诸怨结。或于阿修罗道地狱道起诸怨结。或于饿鬼道畜生道起诸怨结。愿以佛力法力诸菩萨力一切贤圣力。令四生六道三世众怨。若对非对。若轻若重。以今忏法所忏除灭所悔清净。三界苦果永不复受。在所生处常值诸佛。又复今日同忏悔者。从无始生死已来至于今日。以身恶业因缘。于恶道中备起怨结。或以嗔恚。或以贪爱。或以愚痴。从三毒根造十恶行。好杀禽兽断牛羊等。或为田业。或为舍宅。或为钱财。更相杀害。又无始已来至于今日。或为利养谬刺众生。或欺妄作医针灸百姓。如是等罪怨对无量。今日忏悔愿乞除灭。又无始已来至于今日。或饥饿众生。或夺人粮食。或逼众生醎苦。或断人水浆。如是种种恶业怨对。今日忏悔愿乞除灭。又无始已来至于今日。或杀害众生啖食其肉。或纵三毒鞭打众生。或以毒食饲杀众生。如是怨对无量无边。今日忏悔愿乞除灭。又无始已来至于今日。远离明师亲近恶友。从身三业起种种罪。肆情杀害抂夭无辜。或发撤湖池壅塞沟渠。恼害水性诸余细虫。或焚烧山野。或设网张罗。水陆众生备加杀害如是怨对无量无边。今日忏悔愿乞除灭。又无始已来至于今日。无慈悲心乖平等行。斗秤欺诳侵凌下劣。或破他城邑抄掠劫夺。或偷盗他财以自供给。无有诚信更相杀害。如是怨对无量无边。今日忏悔愿乞除灭。又无始已来至于今日。无慈悲行。在六道中于一切众生备加楚毒。或鞭打眷属不以其道。或系或缚锁械幽闭。或考掠侧立刺射伤毁。或斩截残害剥炙烧煮。如是怨对无量无边。今日忏悔愿乞除灭。又无始已来至于今日。身三恶业口四恶业意三恶业四重五逆。诸余不善无不备作。自恃年命不畏鬼神。唯恐我不胜人。人莫及我。或以华门望族傲物。凌人作如是怨。或以识达凌人傲物。作如是怨。或以篇章技艺凌人傲物。作如是怨。或以夸豪奢侈凌人傲物。作如是怨。或以辩口利辞凌人傲物。作如是怨。如是众怨。或于尊像福田边起。或于和尚阇梨边起。或于同住上中下座边起。或于同学眷属边起。或于父母亲戚边起。如是怨对无量无边。今日忏悔愿乞除灭。又无始已来至于今日。或经于天道人道起诸怨结。或于阿修罗道地狱道起诸怨结。或于畜生道饿鬼道乃至十方一切众生边起诸怨结。如是罪恶无量无边。今日忏悔愿乞除灭。(某甲)等又复无始已来至于今日。或为嫉妒。或为谄曲自求升进。或为名誉。或为利养。随逐邪见无有惭愧。如是怨结若轻若重。罪因苦果数量多少。唯有诸佛菩萨尽知尽见。诸佛世尊当慈念我。若我前生从无始生死已来。所作众罪若教他作。见作随喜。若三宝物自取教他取。见取随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如诸佛菩萨所知所见罪量多少。应堕地狱饿鬼畜生。及诸恶趣边地下贱。受怨对者。今皆忏悔愿乞除灭。诸佛神力不可思议。愿以慈悲心救护一切。受(某甲)等今日向四生六道。父母师长一切眷属。忏悔往罪解怨释结。愿令六道怨对各各欢喜。一切舍施无怨亲想。一切无碍犹如虚空。从今日去至于菩提。结习烦恼毕竟断除。三业清净众怨永尽。天宫宝殿随意往生。四无量心六波罗蜜常能修行。百福严身万善具足。住首楞严三昧得金刚身。以一念顷遍应六道。更相济度使无遗余。同坐道场成等正觉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相与已得忏悔身罪。身业虽净所余口过。复是一切怨祸之门。故诸佛诫。不得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当知谄曲华辞构扇。是非故言之为患招报实重。夫人处世心怀毒念。口施毒言身行毒业。以此三事加害众生。众生被毒即结怨恨。誓心欲报。或现世获愿。或终后从心。如是怨结备居六道。更相报复无有穷尽。皆由宿命非空所得。当知身口。实众恶之源。处俗者恣之不孝死入泰山。便有汤火之酷。出家者不乐佛法。所生之处常与恶会。如此恶对皆资三业。三业之中口业实重。乃至获报备诸楚毒。难晓之夜不觉不知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我等所以轮回六道者。皆由口业。或复轻言肆语。脆口利辞浮虚假饰。言行相乖。自招其报历劫无免。岂得不人人悚然。增到忏洗此过。相与从有识神已来。至于今日。口业不善。于四生六道父母师长一切眷属边。靡恶不宣。出言粗犷发语毁暴。朋游聚话无义而说。指空为有。指有言空。见言不见。不见言见。闻言不详。不闻言闻。作言不作。不作言作。如是颠倒反天易地。自利伤物更相谗谤。言已则靡德不归。说他则何恶不往。乃至品详圣贤。裁量君父。讥说师长。背善知识。无道无义。无所顾难。世有幽厄伤形丧命。未来楚痛永劫婴报。直戏笑之顷。便能具足无量重罪。何况苦言以加一切。众等相与。无始已来至于今日。以恶口业。于天道人道有怨对者。于阿修罗道地狱道。有怨对者。于饿鬼道畜生道。有怨对者。若于父母师长一切眷属。有怨对者。(某甲)等以慈悲心。同菩萨行同菩萨愿。普皆奉为归命敬礼大慈悲父

南无弥勒佛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净断疑佛 南无无量持佛 南无妙乐佛 南无不负佛 南无无住佛 南无得叉迦佛 南无众首佛 南无世光佛 南无多德佛 南无弗沙佛 南无无边威德佛 南无义意佛 南无药王佛 南无断恶佛 南无无热佛 南无善调佛 南无名德佛 南无华德佛 南无勇德佛 南无金刚军佛 南无大德佛 南无寂灭意佛 南无香象佛 南无那罗延佛 南无善住佛 南无不休息菩萨 南无妙音菩萨 南无无边身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又复归命如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

愿以佛力法力菩萨力贤圣力。令四生六道一切众生。重使觉悟同到道场。若有身形拘碍有心。不得到者。愿以佛力法力贤圣力。摄其精神一切同到。受(某甲)等忏口业罪。从无始无明住地已来至于今日。以口恶业因缘。于六道中备起怨结。愿以三宝神力。令四生六道三世怨对。所忏除断所悔永灭。(某甲)等从无始已来至于今日。或以嗔恚。或以贪爱。或以愚痴。从三毒根造十恶行。以口四恶起无量罪。或以恶口。恼乱父母及切眷属。或于父母起妄语业。或于亲戚眷属起妄语业。或于师长起妄语业。于诸众生起妄语业。或复见言不见。不见言见。或闻言不闻。不闻言闻。或知言不知。不知言知。或为骄慢。或为嫉妒。起妄语业。如是罪恶无量无边。今日忏悔愿乞除灭。又无始已来至于今日。起两舌业。受他恶言不能覆藏。向彼说此。向此说彼。使人离散令他婴苦。或口戏笑斗诤两家。谗乱君臣忿扰一切离人骨肉破他眷属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忏悔愿乞除灭。又无始已来至于今日。造绮语罪。说无义语无利益语。或恼父母。或恼师长。或恼同学。乃至六道一切众生。皆起恼害。如是口业所起怨对。无量无边今日忏悔。愿乞除灭。愿以佛力法力诸菩萨力一切贤圣力。受(某甲)等今日忏悔。令四生六道三世众怨一切怨结。毕竟解脱一切罪业。皆悉断除毕竟不复起诸怨结。更入三途。毕竟不复于六道中。楚毒相加。从今日去一切舍施。无怨亲想。一切和合犹如水乳。一切欢喜犹如初地。永为法亲慈悲眷属。从今已去乃至菩提。三界果报永不复受。断三障业无五怖畏。四无量心六波罗蜜各自深修行大乘道入佛智慧。一切愿海皆能满足。六通三达无不明了。得佛三密具五分身。登金刚慧成种智果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相与已得忏身口罪竟。次复应须清净意业。一切众生。轮转生死不得解脱者。皆由意业结集牢固。十恶五逆必由意造。故佛诫言。不得贪欲嗔恚愚痴邪见。后堕地狱受苦无穷。今日相与共见心之驱役诸识。亦犹君之总策其臣。口发恶言身行重逆。于六道中能招剧报。当知灭身事由心造。今欲改悔。先挫其心。次折其意。何以故尔。经言。制之一处无事不办。当知洁心是解脱之本。清净意业则进趣有期三途剧报不来恶道苦受不往。然身口业粗易遣。意地微细难除。如来大圣一切智人。于身口意始得不护。况凡惑愚夫。而不守慎。若不折挫未见其善。经云。防意如城。守口如瓶。相与无始世界已来。及此一形。无明起爱增长生死。亦能具足十二苦事。八邪八难三途六道。轮回流转无不经历。如是诸处受无量苦。皆由意业构起怨对。念念攀缘未曾暂舍。扇动六情。驰役五体。轻重恶业无不备造。或身口不遂心增忿毒。更相杀害无怜愍心。若微有痛痒不可抑忍。比至在他唯恐楚毒。不深见人之过。意愿宣说。自有愆失不喜他闻。有如是心。实可惭愧。又意地起嗔大道怨贼。所以经言。劫功德贼无过嗔恚。又华严经云。佛子。若起一嗔恚心。一切恶中无过此恶。何以故。尔起一嗔恚心。则受百千障碍。所谓不见菩提障。不闻法障。生恶道障。多疾病障。被谤毁障。生闇钝障。失正念障。少智慧障。近恶知识障。不乐贤善障。远正见障。离佛正教。入魔境界。不见善知识。诸根不具。乃至生恶业家。生于边地。如是等障不可具说。我等无始已来至于今日。已有无量无边嗔恚恶心。乃至起嗔不避亲族。何况六道诸众生等。及其烦恼猛毒不复自知。但事不得为心想。何所不念。若使得遂心意。则谁不被困故天子一怒伏尸万里。降斯已还自空粉扰。鞭楚捶缚有诸罪苦。当此之时何处应言。我违善戒唯恐苦酷。不深不重。是意地恶通于有识。智愚不免豪贱共有。未尝一日惭愧改悔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嗔恚苦恼意虑情深。虽复欲舍对境。以发动与恶俱念念相触。何时当得免离斯苦。大众相与既知其罪。岂得晏然而不改悔。相与今日恳到披诚。忏灭此罪。宜各人人等一痛切。五体投地。归依世间大慈悲父

南无弥勒佛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无所负佛 南无月相佛 南无电相佛 南无恭敬佛 南无威德守佛 南无智日佛 南无上刹佛 南无须弥顶佛 南无治怨贼佛 南无莲华佛 南无应赞佛 南无知次佛 南无离憍佛 南无那罗延佛 南无常乐佛 南无不少国佛 南无天名佛 南无见有边佛 南无甚良佛 南无多功德佛 南无宝月佛 南无师子相佛 南无乐禅佛 南无无所少佛 南无游戏佛

南无师子游戏菩萨 南无师子奋迅菩萨 南无无边身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又复归依如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

愿以慈悲力无量无边自在力。受(某甲)等今日向四生六道。父母师长一切眷属。忏意所起一切怨对。若对非对若轻若重。已起之怨愿忏除灭。未起之怨不敢复作。仰愿以三宝力。同加摄受哀愍覆护。令得解脱。(某甲)等从无始已来至于今日。以意恶业因缘。于四生六道。父母师长一切眷属。起诸怨对。若轻若重今日惭愧。发露忏悔。一切怨对。愿乞除灭。又无始已来至于今日。依三毒根起于贪心。因于贪使起于贪业。若幽若显尽空法界。他所有物。起于恶念。我当取之。乃至父母师长物。一切眷属物一切众生物诸天诸仙物。如是一切皆念属己。如是罪恶无量无边。今日忏悔愿乞除灭。又无始已来至于今日。起于嗔业昼夜烧然。一时一刻无暂休息。小不适意便大嗔怒。取诸众生种种恼害。或加鞭杖。或复沉溺乃至饥饿悬缚幽系。如是嗔罪无量怨对。今日忏悔愿乞除灭。又无始已来至于今日。随逐无明起于痴业。无恶不造无有正慧。信于邪言受于邪法。如是痴业造诸怨对。无量无边。今日忏悔。愿乞除灭。又无始已来至于今日。行十邪道无怨不结。无业不造。念念攀缘。未曾暂舍。扇动六情起诸结业。或身口不遂其事而心增毒厉。乃至戏笑。构起是非。不以直心与人。从事恒怀谄曲。无有惭愧。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于六道中受大苦恼。今日忏悔愿乞除灭。(某甲)等从无始已来至于今日。以身业不善口业不善意业不善。如是恶业。于佛边起一切罪障。于法边起一切罪障。于一切菩萨贤圣边起一切罪障。如是罪障无量无边。今日至诚求哀忏悔。愿乞除灭。又无始已来至于今日。身三口四意三恶业。五逆四重无罪不作。今日忏悔愿乞除灭。又无始已来至于今日。六根六尘六识妄想颠倒。攀缘诸境造一切罪。今日忏悔愿乞除灭。又无始已来至于今日。于摄大威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多有毁犯。身坏命终堕三恶道。在地狱中。受无量无边恒沙等苦。又堕饿鬼无所识知。恒抱饥渴受寒热恼。又堕畜生受无量苦。饮食不净饥寒困苦。又出生人中堕邪见家。心常谄曲。信于邪言。失于正道。没生死海。永无出期。三世一切众恶怨对。不可称计。唯有诸佛。尽知尽见剂如诸佛。所知所见罪报多少。今日忏悔愿乞除灭。愿以诸佛大慈悲力。大神通力。如法调伏诸众生力。令(某甲)等今日忏悔。一切怨对即得除灭。六道四生今日。已受对者。未受对者。愿以诸佛大地菩萨。一切贤圣大慈悲力。令此众怨毕竟解脱。从今日去至于菩提。一切罪障毕竟清净。舍恶道生得净土生。舍怨对命得智慧命。舍怨对身。得金刚身。舍恶道苦得涅槃乐。念恶道苦发菩提心。四等六度常得现前。四辩六通如意自在。勇猛精进不休不息。乃至进修满十地行。还度无边一切众生

发愿第四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过去现在四生六道。穷未来际一切众生。愿以今忏法同得清净同得解脱。具足智慧神力自在。愿诸众生。从今日去至于菩提。常见十方尽虚空界。诸佛法身。常见诸佛三十二相。紫磨之身。常见诸佛八十种好。分形散体遍满十方。救众生身常见诸佛。眉间白毫大光。普照济地狱苦。又愿今日道场同业大众。以今忏悔清净功德因缘。从今日去舍身受身。不经地狱道镬汤炉炭割炙之苦。不经饿鬼道烊铜灌口焦烂之苦。不经畜生道。剥裂楚毒之苦。若在人道不经四百四病触身之苦。不经大热大寒难耐之苦。不经刀杖毒药加害之苦。不经饥渴困乏之苦。又愿大众从今日去。奉戒清净无点污心。常修仁义。念报恩心供养父母。如视世尊奉敬师长。如对诸佛敬重国王如真法身。于余一切皆如己想。又愿大众从今日去。乃至菩提达深法义智无所畏。明解大乘了见正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悟。一向坚固志求佛道。还度无边一切众生。等与如来俱成正觉

今日道场幽显大众。赐为证明今日微愿(某甲)等正愿。愿生圣人所居之处。常能建立道场。兴显供养为一切众生作大利益。常蒙三宝慈悲摄受。常有势力化导。得行常修精进。不着世乐。知一切法空。于非怨亲同以善化。乃至菩提心无退转。从今日去。一毫之善悉资愿力。(某甲)等又愿若生人中生修善家。更立道场。供养三宝。一毫之善悉施一切。愿与和上阇黎。不相舍离。自然蔬食绝爱染心。不须妻子。忠信清直仁恕和平。损己济物不求名利。(某甲)等又愿若舍此身。不蒙解脱。生鬼神中。愿为大力护法善神济苦善神不须衣食。自然温饱。(某甲)等又愿舍此身命。不蒙解脱。堕畜生中。常处深山。食草饮水。无诸苦事。出则为瑞不被笼絷。(某甲)等又愿舍此身命。不蒙解脱。堕饿鬼中。愿身心安乐无诸热恼。化诸同苦。皆令悔过。发菩提心。(某甲)等又愿舍此身命。不蒙解脱。堕在地狱。自识宿命化诸同苦。皆令悔过发菩提心。(某甲)等亦自忆菩提心。令菩提心相续不断。仰愿十方一切诸佛。大地菩萨一切圣人。以慈悲心现为我证。又愿诸天诸仙。护世四王。主善罚恶。守护持咒。五方龙王。龙神八部。同为证明。重复至诚归依三宝

赞佛咒愿

大圣世尊  巍巍堂堂  三达洞照

众圣中王  分身济物  现坐道场

天人归仰  飡禀未央  八音远被

群魔惊遑  威震大千  慈化流芳

以慈悲力  普摄十方  长辞八苦

到菩提乡

故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度人无量。拔生死苦。以今忏悔清净赞佛功德因缘。愿四生六道一切众生。从今日去至于菩提。以佛神力随心自在

猜你喜欢
  卷第十七·李遵勖
  从容庵录目录·行秀
  卷二十六·佚名
  菩提行經卷第三·欧阳竟无
  佛说时非时经之二·佚名
  卷第二十八(弥沙塞)·佚名
  附录·印光
  应少女少年团之欢迎会答词·太虚
  卷二十五·道世
  第十七章 舍利来岛·佚名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佚名
  佛说阿弥陀经疏·元晓
  般若灯论释 第十五卷·清辨
  卷四百八十二·佚名
  卷十三·野竹福慧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八·陈廷敬

    目  录 二十二调五十八体,一百字御带花一体 定风波慢四体 芳 草五体又名凤箫吟 念奴娇十二体又名大江东去、酹江月、赤壁词、酹月、壶中天慢、大江西上曲、太平欢、寿南枝、古梅曲、湘月、淮甸

  • 第十二出 狂喜·李渔

    〖商调引子·风马儿〗(生,旦上)(生)天霁风和日影凉,看三径菊齐芳。(旦)似如今开遍才堪赏。白衣送酒,只当闰重阳。〖长相思〗(生)见芳丛,傲芳丛,我有人儿一朵琼。仙姿未许同。(旦)说花容,愧花容,别有人儿好似侬。红鸾命喜重。&mda

  • 第一折·关汉卿

    (冲末净李存信同康君立上)(李存信云)米罕整斤吞,抹邻不会骑。弩门并速门,弓箭怎的射?撒因答剌孙,见了抢着吃。喝的莎塔八,跌倒就是睡。若说我姓名,家将不能记。一对忽剌孩,都是狗养的。自家李存信的便是。这个是康君立。俺两个不

  • 卷一百0四 晉紀二十六·司马光

      起柔兆困敦(丙子),盡玄黓敦牂(壬午),凡七年。   孝武皇帝太元元年(丙子、三七六年)   春,正月,壬寅朔,帝加元服;皇太后下詔歸政,復稱崇德太后。甲辰,大赦,改元。丙午,帝始臨朝。以會稽內史郗愔為鎮軍大將軍、都督浙江東五郡諸

  • 卷十六 东昏侯·王夫之

      〖一〗   扬雄曰:“鸿飞冥冥,弋者何篡焉?”雄未能践其言也,若其言,则固可深长思也。冥冥者时也,飞者道也;鸿以飞为道,不待冥始飞也,而所以处冥者得矣。弋者之不篡,非有篡之之心,限于冥而罢其机牙也。苟有可篡,则于冥而篡之

  • 卷一百九十七·杨士奇

    永乐十六年二月壬午朔○丙戌脩山西大同等卫缘边城堡○丁亥遣官释奠先师孔子 行在礼部会试天下举人奏请考试官 上命行在翰林院侍讲学士曾启侍讲王英考试赐宴于本部○戊子祭 太社 太稷命皇太子行礼 遣官祭 先农○

  • ●海东逸史卷七·佚名

    列传四王之仁字囗囗(原阙),直隶保定人;官吴淞总兵,迁浙江定海总兵。在定海已纳款,得贝勒令,仍旧任。鄞之故太仆谢三宾者,家富耦国。方西行,见贝勒归,害钱肃乐等所为,乃贻书之仁,谓「潝潝訿訿,出自庸妄六狂生,而一稺绅和之。将军以所

  • 卷之一千一百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神武娄后传·李百药

    神武明皇后娄氏,讳昭君,赠司徒内干的女儿。少时聪明,很多豪族大家都想聘娶她,但她没有同意。当看到在城上服役的神武后,很是吃惊,说:“此人就是我的丈夫。”于是打发婢女向神武通告心意,又多次赠送私财,好让他来家行定婚之礼,父

  • 卷二十三下·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二十三下 嘉礼 皇太子加元服 总序 孔子曰世子冠於阼以着代也醮於客位加有成也三加弥尊喻其志也冠而字之敬其名也虽天子之元子犹士也其礼无变天下无生而贵者故也唐开元礼皇太子冠临轩以命宾赞黄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五·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五 洪武元年九月戊戌朔,大将军徐达改故元都安贞门为安定门,建德门为德胜门。 己亥,指挥薛某至东安州,获哈剌赤,斩之,其将校俱降。 壬寅,置大都督分府于北平,以都督副使孙兴祖领府事,升指挥华云龙为

  • 感虚篇第十九·王充

    儒者传书言:“尧之时,十日并出,万物焦枯。尧上射十日,九日去,一日常出”。此言虚也。夫人之射也,不过百步,矢力尽矣。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天之去人,以万里数,尧上射之,安能得日?使尧之时,天地相近,不过百步,则尧射日,矢能及之;过百步,不

  • 慎微 第十三·王符

    凡山陵之高,非削成而崛起也〔二〕,必步增而稍上焉。川谷之卑,非截断而颠陷也〔三〕,必陂池而稍下焉〔四〕。是故积上不止,必致嵩山之高〔五〕;积下不已,必极黄泉之深〔六〕。〔一〕○铎按:“尽小者大,积微者着。”然积善未必昌

  • 第十三章 10·辜鸿铭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辜讲有一次孔子说:“如果现在让我去管理一个国家的日常事务,一年 内,我会做出一些政绩来,三年之后,我会让这个国家变得井然有序。”

  • 卷十九·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要义卷十九 君牙 冏命 吕刑宋 魏了翁 撰一君牙为大司徒父祖功纪太常穆王命君牙为周大司徒穆王康王孙昭王子作君牙君牙臣名君牙命以其名遂以名篇王若曰呜呼君牙顺其事而叹称其名而命之惟乃祖乃父

  • 佛说护净经·佚名

    失译人今附东晋录往昔佛共阿难行。遇值一池。东西四十里。南北四十里。深四十里。池中有虫。其形似科蚪形黑如墨。佛语阿难。识此池中虫不。答言不识。佛语阿难。此池中虫者。十方世界大众僧。食不净食。堕此臭秽粪屎

  • 大乘中观释论 第五卷·安慧

    大乘中观释论 第五卷安慧菩萨造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观染法染者品第六复次有异宗言。于胜义谛中诸界处等性与无性有所知解。由彼杂染成其有性。如佛所言。染者着染

  • 春秋集传纂例·陆淳

    唐陆淳诠释、阐发啖助、赵匡《春秋》经说的著作。共10卷。作者尊崇啖助为师,赵匡为友。啖著《春秋统例》6卷,经作者及其子陆异整理,复经赵匡修改,定为40篇,勒为10卷。其第1至第8篇为全书总义,第9篇为鲁十二公并世绪,第36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