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录

郑玄论语序逸文

正义曰:略本宋氏翔凤所辑。

仲弓、子游、子夏等撰。

正义曰:此引见论语音义,至敍录则云「仲弓、子夏等所撰定」,不及子游。邢疏与音义同,两处引文不言郑序。陈氏鳣古训、宋氏翔凤辑郑注并采入敍,虽由意测,当得之也。仲弓、子游、子夏皆孔子弟子。论语崇爵谶曰:「子夏六十四人,共撰仲尼微言,以当素王。」明标子夏之名。傅休奕傅子:「昔仲尼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此当本郑序,故数仲弓也。但作论语者,虽有三子之名,实非止三子所作,故郑言「等」以明之。 《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听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篡,故谓之论语。」赵岐《孟子题辞》:「七十子之畴,会集夫子所言,以为论语。」二文所言,皆以论语为圣门群弟子所作,故郑君既箸其姓名,复言「等」以总括之也。郑樵通志艺文略有论语撰人名一卷,不知谁作。 翟氏灏《四书考异》曰:「通志所录撰人名,恐即源本崇爵谶,今其书不传,莫可详矣。陆九渊象山语录曰:『郑康成、王肃谓「论语为子游、子夏所编」,亦有可考者。如学而篇「子曰」次章便载有若一章,又「子曰」而下载曾子一章.皆不名而以「子」称之。盖子夏辈平昔所尊者,此二人耳。』」案:陆以王肃说与郑同,不知何本。其以有子、曾子为子夏辈所尊,故称「子」,其说良是。 柳宗元文集论语辨以论语称「曾子」,子为师称,因以论语为出自曾子弟子乐正子春、子思之徒。程子、朱子则以为出于曾子、有子之门人。其说与象山异,虽亦得通。但不当取后遗前,而反没群贤箸录之功也。又考论语弟子之称子者,自有子、曾子外,闵子骞皆书字,而先进篇一称闵子。冉伯牛、冉仲弓、冉有皆书字,而雍也篇、子路篇各一称冉子。则意书字者为弟子所记,书子者为三子之弟子所记也。胡寅论语详解、赵顺孙四书纂疏谓「宪问篇不书姓,且直称名,疑通篇皆宪所记」,其说亦颇得理。要之,论语之作,不出一人,故语多重见,而编辑成书,则由仲弓、子游、子夏首为商定,故传论语者能知三子之名。郑君习闻其说,故于序标明之也。 「撰定」者,礼记内则注:「撰,治择之名也。」广雅释诂:「撰,具也,定也。」凡有所作述,必具众义,择善从之。故此三训义皆通也。汉书扬雄传:「譔以为十三卷。」颜师古注:「譔与撰同。」说文:「定,安也。」《荀子•王制》:「夫是之谓定论。」杨倞注:「定论谓不易之论。」仲弓等裒辑诸弟子所记,勒为此编,故以为所撰定也。既经撰定,不得无名以称之,此「论语」二字必亦仲弓等所题。 汉志云:「门人相与楫而论篡,故谓之论语。」「谓之」者,门人谓之也。经典敍录亦云:「夫子既终,微言已绝,弟子恐离居以后,各生异见,而圣言永灭,故相与论撰,因辑时贤及古明王之语,合成一法,谓之论语。」亦以论语为弟子所题也。论衡正说篇:「初孔子孙安国以教鲁人扶卿,官至荆州刺史,始曰论语。」似论语之名为安国所题,此误说也。翟氏灏考异曰:「按论语名见礼坊记及今家语弟子解,今家语不可信,坊记可信也。盖自孔氏门人相论纂毕,随题之为论语矣。」

书以八寸策。钩命决云:「《春秋》二尺四寸书之,孝经一尺二寸书之。」故知六经之策,皆长二尺四寸。易、书、诗、礼、乐、春秋皆尺二寸,孝经谦,半之。论语八寸策者,三分居一,又谦焉。

正义曰:「书以八寸策」,见北史徐遵明传,彼文作「八十宗」,乃传写之误,徐氏就而通之,非也。说文云:「

猜你喜欢
  卷三 三之一·孔颖达
  卷十一 乡射礼第五·郑玄
  卷十 万章章句下·朱熹
  晏子使鲁有事已仲尼以为知礼第二十一·晏婴
  順命第七十·苏舆
  管子补注卷十二·刘绩
  第六章 20·辜鸿铭
  卷八十三·顺治
  卷七·顾镇
  卷一·佚名
  四十二章经序·佚名
  覆仰西居士书·太虚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五·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佚名
  无所有菩萨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富·唐圭璋

      字修仲,雒阳人,绍兴七年(1137)生。富弼四世孙,以荫入仕。曾官知县,贰乌程,守一军垒。淳熙十三年(1186)卒,年五十。有富修仲家集,不传。   多丽   寿刘帅   淡云收、晓来春满湘中。柳如烟、花枝如糁,万红千翠织浓。照帘

  • 第七章执政前之荆公(下)·梁启超

    荆公于仁宗三年,提点江东刑狱。使还报命,乃上书言事。此书虽谓公之政见宣言书可也,后世承学之士稍治国闻者,虑无不尝诵公此书。今不避习见,更全录之,略为疏解,备论古经世者省览焉:臣愚不肖,蒙恩备使一路。今又蒙恩召还阙廷,有所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十·佚名

    正德九年三月甲子朔享肃太皇太后忌辰 奉慈殿行豋礼遣驸马都尉蔡震祭 裕陵○命成国公朱辅中军都督府掌印管事○命抚宁候朱麒奋武营坐营管操○赠夏邑县县丞安宣为开封府通判荫其子为国子生宣丞夏邑才七日值流贼攻城率众

  • 卷之八百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史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纪昀

    列传宋 【三十一】○宋三十一王尧臣孙抃 田况田锡 王禹偁张咏王尧臣孙抃田况田锡王禹偁张咏△王尧臣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改秘书省著作郎 【案欧阳修撰尧臣墓志铭作著作佐郎】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纪昀

    艺文略 【八】 文类第十二下 【总集 碑碣 制诰 表章 四六 奏议 论策 书 文史诗评 词曲】 ○文类第十二下 总集 碑碣 制诰 表章 四六 奏议 论策 书 文史 诗评 词曲 △总集 唐百家诗选二十卷 【旧本题宋王安石

  • 一五七、庞煖剧辛考·钱穆

    《史记?燕世家》:“剧辛故居赵,与庞煖善,已而亡走燕。燕见赵数困于秦,而廉颇去,令庞煖将也,欲因赵弊攻之。问剧辛,辛曰:庞煖,易与耳。燕使剧辛将击赵,赵使庞煖击之,取燕军二万,杀剧辛。”《李牧传索隐》:“庞煖即?

  • 齐纪九 东昏侯下永元二年(庚辰、500)·司马光

    齐纪九 齐东昏侯永元二年(庚辰,公元500年) [1]春,正月,元会,帝食后方出;朝贺裁竟,即还殿西序寝,自巳至申,百僚陪位,皆僵仆饥甚。比起就会,匆遽而罢。 [1]春季,正月,按例皇帝在大年初一接见群臣;但是东昏侯直到吃过饭之后方才出来露面

  • 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孙中山

    一 國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義、五權憲法,以建設中華民國。二 建設之首要在民生。故對於全國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當與人民協力,共謀農業之發展,以足民食;共謀織造之發展,以裕民衣;建築大計劃之各式屋舍,以樂民居;修治道

  • 大道下·尹文

    仁、义、礼、乐、名、法、刑、赏,凡此八者,五帝、三王治世之术也。故仁以道之,义以宜之,礼以行之,乐以和之,名以正之,法以齐之,刑以威之,赏以劝之。故仁者所以博施于物,亦所以生偏私;义者所以立节行,亦所以成华伪;礼者所以行恭谨,亦

  • 卷二十九·余萧客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沉卷二十九长洲余萧客撰尔雅中释器盎谓之缶缶瓦器孙注【诗疏七之一】康瓠谓之甈大瓠瓢也李注【文选注六十】斪斸谓之定斪斸鉏也一名定舍人注【齐民要术一】 锄也李注【诗疏十九之二】九罭鱼罔也

  • 卷十·欧阳修

    钦定四库全书诗本义卷十      宋 欧阳修 撰文王论曰呜呼语有之曰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岂虚言也哉文王之甚盛德所以贤于汤武者事殷之大节尔而后世诬其与纣并立而称王原其始盖出于疑似之言而众说咻然附益之遂为世惑

  • (九)·钱穆

    第九目制度。中国人言治平之道,重在制度。杜佑《通典》,马端临《文献通考》诸书,皆详言中国历史上各项政治制度之演变。近代国人,皆言秦以下中国政治为帝皇专制。试读杜马诸书,可知其非。历代各项制度,亦各有是非得失,均当从

  • 附录二 颜之推传(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

    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一〕。九世祖含,从晋元东度,官至侍中右光禄西平侯〔二〕。父勰,梁湘东王绎镇西府谘议参军。〔三〕世善周官、左氏学〔四〕。〔一〕洪亮吉晓读书斋四录下:“南史颜协在文学传,其子颜之推,在北

  • 金台答问录·湛若水

    《金台答问录》,又名“金台问答”,是明代儒学家湛若水与学生讨论问题、解析疑难、指导启迪等有关内 容,共一卷,收于《泉翁大全》卷七十七 和《甘泉集》(又名“湛甘泉集” )卷三十二 中。

  • 明堂灸经·西方子

    针灸著作。旧题西方子撰。八卷。系参照《铜人经》、《千金方·明堂三人图》、《外台秘要》诸书编辑而成。约成书于北宋年间。主要论述全身腧穴的灸法主治。以图为题,分别载列正人头面、胸膺、腹肚、手足图,伏人头、手

  • 玉合记·梅鼎祚

    明代传奇剧本。梅鼎祚撰。《曲品》著录。取材于唐许尧佐《柳氏传》(见《太平广记》卷485)。写唐代诗人韩翃,流寓长安,见李王孙歌妓柳氏,惊其艳丽,赠以玉合。柳氏亦属意于韩。经李王孙撮合,两人结为夫妇。平卢节度使侯希逸,

  •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陈那

    宋北印土沙门施謢译。三宝尊菩萨造,释大域龙树菩萨所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