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郑玄论语序逸文
正义曰:略本宋氏翔凤所辑。
仲弓、子游、子夏等撰。
正义曰:此引见论语音义,至敍录则云「仲弓、子夏等所撰定」,不及子游。邢疏与音义同,两处引文不言郑序。陈氏鳣古训、宋氏翔凤辑郑注并采入敍,虽由意测,当得之也。仲弓、子游、子夏皆孔子弟子。论语崇爵谶曰:「子夏六十四人,共撰仲尼微言,以当素王。」明标子夏之名。傅休奕傅子:「昔仲尼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此当本郑序,故数仲弓也。但作论语者,虽有三子之名,实非止三子所作,故郑言「等」以明之。 《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听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篡,故谓之论语。」赵岐《孟子题辞》:「七十子之畴,会集夫子所言,以为论语。」二文所言,皆以论语为圣门群弟子所作,故郑君既箸其姓名,复言「等」以总括之也。郑樵通志艺文略有论语撰人名一卷,不知谁作。 翟氏灏《四书考异》曰:「通志所录撰人名,恐即源本崇爵谶,今其书不传,莫可详矣。陆九渊象山语录曰:『郑康成、王肃谓「论语为子游、子夏所编」,亦有可考者。如学而篇「子曰」次章便载有若一章,又「子曰」而下载曾子一章.皆不名而以「子」称之。盖子夏辈平昔所尊者,此二人耳。』」案:陆以王肃说与郑同,不知何本。其以有子、曾子为子夏辈所尊,故称「子」,其说良是。 柳宗元文集论语辨以论语称「曾子」,子为师称,因以论语为出自曾子弟子乐正子春、子思之徒。程子、朱子则以为出于曾子、有子之门人。其说与象山异,虽亦得通。但不当取后遗前,而反没群贤箸录之功也。又考论语弟子之称子者,自有子、曾子外,闵子骞皆书字,而先进篇一称闵子。冉伯牛、冉仲弓、冉有皆书字,而雍也篇、子路篇各一称冉子。则意书字者为弟子所记,书子者为三子之弟子所记也。胡寅论语详解、赵顺孙四书纂疏谓「宪问篇不书姓,且直称名,疑通篇皆宪所记」,其说亦颇得理。要之,论语之作,不出一人,故语多重见,而编辑成书,则由仲弓、子游、子夏首为商定,故传论语者能知三子之名。郑君习闻其说,故于序标明之也。 「撰定」者,礼记内则注:「撰,治择之名也。」广雅释诂:「撰,具也,定也。」凡有所作述,必具众义,择善从之。故此三训义皆通也。汉书扬雄传:「譔以为十三卷。」颜师古注:「譔与撰同。」说文:「定,安也。」《荀子•王制》:「夫是之谓定论。」杨倞注:「定论谓不易之论。」仲弓等裒辑诸弟子所记,勒为此编,故以为所撰定也。既经撰定,不得无名以称之,此「论语」二字必亦仲弓等所题。 汉志云:「门人相与楫而论篡,故谓之论语。」「谓之」者,门人谓之也。经典敍录亦云:「夫子既终,微言已绝,弟子恐离居以后,各生异见,而圣言永灭,故相与论撰,因辑时贤及古明王之语,合成一法,谓之论语。」亦以论语为弟子所题也。论衡正说篇:「初孔子孙安国以教鲁人扶卿,官至荆州刺史,始曰论语。」似论语之名为安国所题,此误说也。翟氏灏考异曰:「按论语名见礼坊记及今家语弟子解,今家语不可信,坊记可信也。盖自孔氏门人相论纂毕,随题之为论语矣。」
书以八寸策。钩命决云:「《春秋》二尺四寸书之,孝经一尺二寸书之。」故知六经之策,皆长二尺四寸。易、书、诗、礼、乐、春秋皆尺二寸,孝经谦,半之。论语八寸策者,三分居一,又谦焉。
正义曰:「书以八寸策」,见北史徐遵明传,彼文作「八十宗」,乃传写之误,徐氏就而通之,非也。说文云:「
猜你喜欢 卷三 三之一·孔颖达 卷十一 乡射礼第五·郑玄 卷十 万章章句下·朱熹 晏子使鲁有事已仲尼以为知礼第二十一·晏婴 順命第七十·苏舆 管子补注卷十二·刘绩 第六章 20·辜鸿铭 卷八十三·顺治 卷七·顾镇 卷一·佚名 四十二章经序·佚名 覆仰西居士书·太虚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五·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佚名 无所有菩萨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