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〇

本于上述,若我们用此一眼光来看中国全部思想史,可见其上下古今,自有一大条贯。此一条贯,即是教育。教育与宗教不同。宗教固亦在教人作人,但宗教先重起信,教育则重开悟。信在外面,悟在己心。教人作人,亦分内外两面。知识技能在外,心情德性在内。做人条件,内部的心情德性,更重要过外面的知识技能。孔子以六艺设教,但所重更在教仁、教恕,教乐、教不愠。风月在外面,吟弄则须在自己心情上。外面尽有好风月,己心不能吟弄,即不归入人生境界。《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家、国、天下,皆是实际人生,但皆在外面。格、致、诚、正在内面,更实际。修、齐、治、平,须种种知识技能,但无内面一番心情,则外面种种知识技能皆将运用不得其所。小学教洒扫应对,是外面事。但亦要从外面事情透悟到内面心情上。小学是由外以入内,大学则由内以及外。内圣外王,本末精粗,一以贯之。中国人教育思想之后面,乃有一套人生大真理存在,此处不拟深入细讲。

但不妨略一粗说。教育重在教人,但尤重在教其人之能自得师。最高的教育理想,不专在教其人之所不知不能,更要乃在教其人之本所知本所能。外面别人所教,乃是我自己内部心情德性上所本有本能。如是则教者固可贵,而受教者亦同等可贵。教者与受教者,自始即在人生同一水平上,同一境界中。此是中国教育思想上最主要纲领。此种所谓教,则只是一种指点,又称点化。孟子曰:"如时雨化之"。一经时雨之降,那泥土中本所自有之肥料养分,便自化了。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归谓人曰:"某在春风中坐了一月"。花草万木,本各有生,经春风吹拂,生意便蓬勃。此番生意,则只在花草万木之本身。在春风中坐,只是说在己心中不断有生机生意。中国人称教育,常曰"春风化雨",所要讲究者,亦即春风化雨中之此身。

故《中庸》乃特地提出一"育"字,曰"万物育焉",又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又提出一"化"字曰:"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一切人事皆须有外面之教,而人生之内在则必须有育。故《易》曰:"果行育德"。天地功能则曰"化育"。化则由外向内,育则由内向外。育即是一种内在生命之各自成长。只在外面加以一启发,加以一方便。故又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育人类内在生命之成长,乃用百年长时期作一单位来计算,不如树木之短期十年可冀。中国教育大理想在此,文化大精神亦在此。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八十三 韦张严韩·欧阳修
  卷四百七十五·列传第二百三十四·叛臣上·脱脱
  卷二百八 表四十八·赵尔巽
  卷十九 太平興國三年(戊寅,978)·李焘
  卷第十·徐鼒
  读礼通考凡例·徐乾学
  卷之三百八·佚名
  ◎林宗孟论自杀·刘以芬
  一三二四 礼部尚书纪昀奏撤去次等之书以为插入空匣之地片·佚名
   二、乡村的基督教·林语堂
  元祯传·李延寿
  三七 再被羁押·邹韬奋
  卷四十·赵汝愚
  卷三十五·陆宗楷
  附卷之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附录一宋人话本小说中人物词·唐圭璋

      梁意娘   醉翁谈录云:意娘,五代后周时人,适李生。其词盖南宋人所依托。   秦楼月   春宵短。香闺寂寞愁无限。愁无限。一声窗外,晓莺新啭。起来无语成娇懒。柔肠易断人难见。人难见。这些心绪,如何消遣。   茶

  • 第四節 律詩的對仗·王力

    (一)對仗的種類詞的分類是對仗的基礎[37]。古代詩人們在應用對仗時所分的詞類,和今天語法上所分的詞類大同小異,不過當時詩人們並沒有給它們起一些語法術語罷了[38]。依照律詩的對仗概括起來,詞大約可以分為下列的九類:1、

  • 桓二陈徐卫卢传第二十二·陈寿

    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也。魏书曰:阶祖父超,父胜,皆历典州郡。胜为尚书,着名南方。仕郡功曹。太守孙坚举阶孝廉,除尚书郎。父丧还乡里。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后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表举州以应绍。阶

  • 皇清开国方略目録·阿桂

      巻首  发祥世纪  第一巻  太祖髙皇帝【癸未年至丙戌年】  第二巻  太祖髙皇帝【丁亥年至戊戌年】  第三巻  太祖髙皇帝【己亥年至辛亥年】  第四巻  太祖髙皇帝【壬子年至乙卯年】  第五巻 

  • 第三章 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十一)·陈寅恪

    崇祯八年首夏,河东君离去与卧子同居之徐氏南楼及同游之陆氏南园别居松江他地,此地或即横云山,详见下论。卧子有词赠别,词之佳妙固不待论,即就陈杨两人关系言之,此词亦其转捩点之重要记录也。茲论述之如下。汤漱玉玉台书史叁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九十四·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序·杨士聪

    春秋之作也,定、哀则微,岂非以身际两朝当世之故,有不敢尽言者乎!若夫数世而上,其人往矣、其事往矣,可惟吾所论列而无他顾忌,固也。然非耳闻而目见之也;或传之故老、或披诸载籍,使非身当其世者有所遗留,又安所得据以尽言也。故扬

  • 序·缪荃孙

    地理郡国,史皆有志。唐宋州域,限以江淮。有清之始,沿明南直,仍曰江南。其后分省,江苏、安徽,各得其半。不以南北,而以东西。洪党既平,有建议者,欲分江淮,湘乡坐镇,颇惮更张,遂仍旧制。雍正重民,析县稍多,苏松常太,增县十余。徐州为府

  • 前集原序·宋名臣言行录

    宋名臣言行录前集原序予读近代文集及记事之书观其所载国朝名臣言行之迹多有补於世教者然以其散出而无统也既莫究其始终表里之会而又汨於虚浮怪诞之说予常病之於是掇取其要聚为此书以便记览尚恨书籍不备多所遗阙嗣有所

  • 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第六十·司马迁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於古之卫君。【集解】:文颖曰:“六国时,卫但称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索隐】:按:庄者,严也,谓严威也。按:自汉明帝讳庄,故已後“庄”皆云“严”。孝景

  • 思辨録辑要卷三·陆世仪

    格致类问如何为格致曰随事精察无事时如何曰随时精察格致只在八条目天下国家身心意皆物也思所以平之治之齐之修之正之诚之皆格也得其理而触处洞然则致知也有一事一物之格致有彻首彻尾之格致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

  • 既往不咎的宽恕精神·孔子

    【原文】 哀公问社①于宰我②。宰我对曰:“夏后氏③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④。” 【注释】 ①社:土神。这里指得是社主,即土神的牌位,用木头制成。哀公问用什么做社主好

  • 卷六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六十服问服问者善其问以知有服而遭丧所变易之节也吴氏澄曰此篇与丧服小记篇内丧服一章相类传曰有从轻而重公子之妻为其皇姑有从重而轻为妻之父母有从无服而有服公子之妻为公子之外兄弟有从

  • 卷七·魏了翁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要义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七宋 魏了翁 撰士相见礼经亦有见君见大夫独以士相见名士相见礼第三 郑目録云于五礼属賔礼大小戴及别録皆第三 释曰郑云士以职位相亲始承挚相见释经亦有大夫及

  • 止观坐禅法要记·智顗

    宋忠肃公陈瓘莹中  本自不动何止之有。本自不蔽何观之有。众生迷荡去本日远。动静俱失不昏即散。此二病本出生众苦。令彼离苦而获安隐。当用止观以为其药。病瘳药废医亦不立。则止观者乃假名字。即假即空言语道断。

  • 第十六品·佚名

    第一章 制御论今称制御论。此处,言&ldquo;于世间得力、得自在之人等,若不得制他人之心,何是彼等之得力,何是自在耶?依得力,依得自在,彼等确可制他人之心&rdquo;者,乃大众部之邪执。一(自)他是制他心耶?(他)然。(自)他是制他心以&ldq

  • 卷第三·如玺

    嘉兴大藏经 方融玺禅师语录方融玺禅师语录卷第三门人兴林等编机缘僧礼拜师云何处来僧云金陵师云有甚公干僧云闻和尚在这里师云何处得此消息僧云争奈臭名在外师云这苍蝇。僧问如何是本来面目师云你看山僧有几茎眉僧云

  • 禅宗正脉·如卺

    凡十卷。明代如卺集。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六册。本书系节略宋代普济所编之五灯会元而成。因五灯会元卷册浩繁难读,机缘峻险,如壁立万仞,致上根之人咋舌,下根之人无所措,故唯取其显明简直,编成此书,俾使人人皆得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