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一

由此连带引申,可以说中国教育特所注重,乃一种全人教育。所谓全人教育,乃指其人之内在全部生命言。贯彻此内在全部生命而为之中心作主宰者,乃其人之心情德性。因此中国教育,比较上常忽视了一种偏才教育。人各有才,因才成学,各有其用,但不免各有其偏,不能相通。其相通处,乃在其人本身之外,而不限在其人本身之内。自外面人事言,虽亦相通。自内部人生言,则一切知识才艺,固是各不相通。故孔门四科,德行为首,言语、政事、文学皆其次。因人生相通惟在其德行上。言语、政事、文学皆属人事方面,则各自分别,不易相通。故孔子虽以六艺教,而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其教人终以道德为重,才艺为轻,显然可见。其告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子夏长文学,终是落在一偏,故孔子勉其自务于广大。樊迟请学稼,又欲学为圃,孔子称之曰小人。因其亦是志于一偏。凡属知识技艺,则终必偏至。惟人之所以为人,为其全生命之主宰与中心,属于心情德性方面者,则贵于得大全,贵于能相通,尤为人类所以贵有教育之最大宗本所在。孔子此一教育宗旨,后世莫能违。成为中国教育史一上一大趋向。

孔子又说:"有教无类"。古今中外所有教育,皆可各别分类。孔子以前有贵族教育,魏、晋、南北朝、隋、唐有门第教育与寺院教育,此皆有类可分。有类斯有囿,先自加一圈子,把范围缩小了,不能遍及全人群,又不能遍及人之全生命。又如各种专门性的知识技能,在汉、唐时代,亦有律法、天算、礼乐、医药、书画,各种专门教育,古者谓之畴人畴官。畴即是类。各以专业,或父子相传,或师弟子相授,成为世袭,此谓畴人之学,皆各以其学备世用,然与各人内在生命成长之教育有不同。中国人乃向不以之与全人教育相等视。专门教育惟以教事,全人教育乃以教人。所谓畴人,乃是人各因其所学而分畴分类,则不惟道术将为天下裂,而人自相别为类,亦已四分而五裂。此决非人类教育最高理想所在,亦可知。

其他如宗教,虽亦是教人,非教事。然信佛,便不能信道。同教中又各分宗派,相互生活各有隔阂。惟堪出世,不堪为人世大公之教。今日世界各宗教,岂不便是把世界人类分裂一好例。近代有国民教育,则是教人以一种狭义的国家民族观,亦将把人类各自分歧。又称公民教育,乃教导其各为一国家之公民而止。在共产主义下,则惟有阶级教育,所教必限于无产阶级。又有职业教育,此乃一种市场教育。乃生活所需,非生命所在。凡此种种,皆是有类之教。其教有类,乃使人各分类。此等教育,虽各应一时一地之需,然终将为全人类横添障壁。

孔子教育理想,则是一种人的教育,全人的教育,可包括上列诸项教育在内,而必超出此诸项教育之上。孔子教育宗旨,乃为全人类,为全人类中每一人之全生命。一部《论语》,无国别,无民族别,无老无幼,无各业专家,无各宗教信徒,皆可阅读研寻,从此能自得师而完成其生命之全体。亦使人类生命获得融凝,相与合成一大生命。中国人奉孔子为至圣先师,此中实有一番大真理。中国文化之可贵乃在此。

今日世界棣通,文化交流,各种教育制度,日新月异,纷歧杂出。中国原所自有之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其将一切弃置,不理不问乎?其将仅为治史者钩沉稽古,作为一套博闻之资乎?其亦可以通其意而求其变,去腐生新,以参加进现代潮流,而重获其发扬光大之机乎?特略述梗概,以供国人之参考。

(一九六八年四月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讲演,一九七〇年摘要成篇载《中华文化复兴月刊》三卷四、五两期)

猜你喜欢
  郑孔荀列传第六十·范晔
  卷一百六十五·志第一百一十八·职官五·脱脱
  第三十八回 信佛法反促寿征 迎藩王入承大统·蔡东藩
  名山藏卷之十一·何乔远
  卷之五十八·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九·佚名
  卷之三十二·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四·佚名
  卷之四百五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一·佚名
  卷之九百二十八·佚名
  中兴小纪卷二十八·熊克
  第七三红禀光绪十二年八月七日一一二一二-二·佚名
  卷四十一·郝经
  一一、邓析考·钱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真德秀·唐圭璋

      德秀字景元,更字景希,浦城人。生于淳熙五年(1178)。庆元五年(1199)进士,继中开禧元年(1205)词科。绍定中,拜参知政事,进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端平二年(1235)卒,年五十八。谥文忠。学者称西山先生。有集。   蝶恋花   两

  • 第三幕·老舍

    时间 第二幕的两三日后。地点 咖啡馆内。人物 丁影秋 桃 云 吕千秋 乔仁山 乔莉香 李 颜 吕以美茶 房〔开幕:丁影秋与桃云在咖啡馆的单间内会议。单间外为小园,有些花草。〕丁影秋 包艾!包艾!茶房 (急上)还要

  • 卷三百二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二十五蜡梅花类七言古蜡梅一首赠赵景贶    【宋】苏 轼天公防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禅老家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天工变化谁得知我亦儿嬉作小诗君不见万松岭上黄千叶玉蘂

  • 卷七百三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三十九李建勲李建勲字致尧陇西人少好学能属文尤工诗南唐主李昪镇金陵用爲副使预禅代之策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昇元五年放还私第嗣主璟召拜司空寻以司徒致仕赐号锺山公集二十卷今编诗一卷中

  • 御选明诗卷一百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一百四七言絶句四王英淮安别回御史逺别悠悠乡梦频逢君况是异乡春可怜河畔青青栁又折长条别故人舟过盂城画船挝鼔过盂城两岸桃花春水平今夜湖中好风景直须看到月三更王直题画绿树青山带晚霞树间

  • 卷之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纪昀

    列传宋 【六十八】○宋六十八何■〈〈卤,仌代乂〉上木下〉孙傅陈过庭张叔夜 聂昌张阁张近郑仅 宇文昌龄【常】许几程之邵 龚原蒲卣谢文瓘 陆蕴黄寔姚佑 李伯宗何常叶祖洽 霍端友蔡薿何■〈〈卤,仌代乂〉上木下〉孙

  • 六朝通鉴博议卷五·李焘

    (宋)李焘 撰桓冲伐秦无功而还宁康三年桓冲自求出外诏以车骑将军都督豫江二州之六郡军自京口迁镇姑孰旣而苻坚冦凉州冲遣宣城内史朱序豫州刺史桓伊率众向寿阳淮阳太守刘波泛舟淮泗乗虚致讨以救凉乃表曰氐贼自并东胡类实

  • 武宗本纪·欧阳修

    武宗名炎,穆宗的第五个儿子。母亲是宣懿皇太后韦氏。武宗最初被封为颍王,官职渐升至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开成五年(840)正月,文宗病危,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诈传伪诏废黜皇太子李成美仍为陈王,立颍王李炎

  • 梅之焕传·张廷玉

    梅之焕,字彬父,湖广麻城人,是侍郎梅国桢的侄子。十四岁时成为生员。御史到部中检阅武备,梅之焕骑着马冲进教场。御史发火了,命令他跟材官比试射箭。梅之焕九发九中,长揖上马扬长而去。万历三十二年(1604)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

  • 第二节 食储、漕运、籴粜·吕思勉

    漕运之事,至隋、唐之世而大盛。《隋书·食货志》曰:开皇三年(583年),朝廷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于是诏于蒲、陕、虢、熊、伊、洛、郑、怀、邵、卫、汴、许、汝等水次十三州置募运米丁。又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

  • 卷三·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三      婺源江永撰冠昬記   嘉禮五補大宗伯以嘉禮親萬民以昬冠之禮親成男女【親其恩成其性春官】 黨正凡其黨之昬冠教其禮事掌其禁戒【其黨之民地官】

  • 慎行论第二 壹行·吕不韦

    壹行原文:四曰:先王所恶,无恶於不可知。不可知,则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妻之际败矣。十际皆败,乱莫大焉。凡人伦,以十际为安者也,释十际则与麋鹿虎狼无以异,多勇者则为制耳矣。不可知,则知无安君、无乐亲矣,无荣兄、无亲友、无尊夫

  • 赞叹品第二十三·佚名

    尔时佛告诸比丘,时净居天子以天妙香花遍散佛上。如佛世尊真实功德。以偈赞曰:众生烦恼暗,智慧能销除。如来所以出,为世光明者,降伏诸魔军,功德皆圆满。当雨大法雨,以普洽群生。世间最胜人,智力无逾者,处世无染著,犹如净莲华。众

  • 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钵怛啰陀罗尼·佚名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曩莫萨嚩母驮冒(引)地萨哆[口*大](二合引)毗药(二合)曩谟飒跢(引)喃糁藐糁母驮俱(引)胝喃娑室啰(二合引)嚩迦僧伽喃曩谟(引)卢(去引)鸡阿啰罕(二合)跢(引)喃(引)曩谟素噜(二合)哆半

  • 第八章 毗伽多阿育王时代·多罗那他

    阿育王有十一个儿子,最殊胜的是鸠那罗。由于眼睛象雪山居住的鸠那罗鸟的眼,一个仙人就给他取了这样的名字。他精道各种技艺时,阿育王夫人帝失罗叉对他爱恋,哄骗诱惑。他束身不从,帝失罗叉因而怀忿。有一次阿育王得了粪尿吐

  • 德风禅师语录卷五·佚名

    达磨像风索索浪悠悠波心上逞风流咦话把落江湖令人笑不休堪笑胡僧碧眼叟折芦渡水逞风流是从收拾归西去狼籍人间话未休关帝像龙门钱居士请题目睹春秋季脚下红波起且道恁么人却是伏魔大帝鱼篮观音不看东兮不看西但观篮内

  • 对联话·吴恭亨

    20世纪初吴恭亨(1857-1937,湖南慈利人,一生以游幕、教读为业)撰。是书系作者收辑和自撰的对联,并对其分类评品的专辑。全书分题署、庆贺、哀挽、杂缀、谐谑等5类,共14卷。其中一些内容涉及当时饮食风气和特色食物,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