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濮王李泰传

濮恭王李泰字惠褒,始封宜都王,后改封卫王,以奉祀怀王元霸。又改封越王,并任扬州大都督。后改任雍州牧、左武侯大将军。又改封为魏王。太宗见李泰好养士,会写文章,下诏在他府中设置文学馆,可以自置学士。又因李泰腰腹甚大,允许他坐小轿上朝。司马苏勖劝李泰延请宾客著书,像古贤王那样。李泰便上奏皇帝编纂《括地志》,于是引用著作郎萧德言、秘书郎顾胤、记室参军蒋亚卿、功曹参军谢偃等人编集。由卫尉供设帷帐,光禄供给膳食,有才学的士人多参与了这项工作,那些贵族子弟也来这里,搞得门庭若市。这时李泰才感到事情做错,想迅速编成,便分道计州分类集录,共成五百五十五篇,经过整整四年才完成。下诏将此书藏于秘阁,并赐予丝帛万段。之后太宗临幸李泰延康坊的居宅,为之宽赦长安的死囚,蠲免了坊内居民一年的租税,王府僚属都分别赐予丝帛多寡不一。

此外,李泰每月的供给超过皇太子甚多,谏议大夫褚遂良进谏道:“圣人尊崇嫡嗣,看轻庶子,称太子为储君,故用物不计多寡,与皇帝相似,庶子不得攀比,这是为了堵塞嫌隙,杜绝祸源。先王制法,必以人情为本,知有国家就有嫡庶之分,庶子虽受宠爱,用物不得超过嫡子。如果该亲者反被疏远,该尊者反被轻视,就会使私恩危害公义,迷惑人心,搅乱国家。现在魏王的供给物品超过了东宫,论者都认为不妥。从前西汉窦太后喜爱梁王,封给他四十余城。梁王修筑苑囿三百里,修建宫室,架起复道,耗费资财巨万,出行有警戒,返回要清道,一不得志,就发病而死。汉宣帝也骄纵淮阳王,几乎害了他。后靠知书识礼之臣的辅佐,才没酿成大祸。现在魏王离开内廷不久,应当示意他注意节俭,当然以后还可增加供应。还应选择师傅,敦促他谦虚俭朴,勉励他学好经典,使他成为有德之人,这就是所谓圣人的教导不严厉而可获得成功。”

太宗又下诏让李泰入居武德殿,侍中魏征也劝谏道:“魏王是您的爱子,想保全他,就不应让他居于易生嫌疑的地方。武德殿在东宫的西边,过去海陵住在那里,论者都认为不妥。虽然现在时间与情况不同以往,但人们的议论很多,这也令人害怕。同时魏王心里也不安稳,希望收回成命,以成全魏王以宠为惧的美德。”太宗醒悟过来,中止了这个决定。

当时皇太子承乾腿脚不便,李泰设计排挤他,于是招引驸马都尉柴令武、房遗爱等人充当心腹,而韦挺、杜楚客又相继辅佐他代行府事,这两人为李泰邀结中官朝臣,拉扰联系,贿赂馈赠,群臣为此攀附结党。承乾感到害怕,暗地派人自称魏王府典签前往玄武门送上密封的奏章,太宗察看其书,见其中揭露李泰的罪状,因而大怒,立即派人拘捕上书人诘问,却没抓到。不久太子事败,太宗私下答应立李泰为太子,岑文本、刘洎便请求立李泰为太子。长孙无忌本来想立晋王李治,太宗又因太原石上有“治万吉”之文,又想听从无忌的意见。李泰稍知其情,便对晋王说:“你同元昌的关系很好,不会牵连到你吗?”晋王非常担忧,太宗见此感到奇怪,晋王回答了原因,太宗方才明白李泰的用意。适逢召见承乾予以训斥,承乾说:“我贵为太子,还有什么希求呢?只是被李泰暗算,想与朝臣谋自全罢了。那些无法无天的人,教我做些越轨之事。如果李泰立为太子,正好让其阴谋得逞。”太宗说:“对呀,假如立泰为太子,那么储君之位就可用诡计求得。

如果立泰,承乾和治都会被害;如果立治,泰和承乾都可保全。”便把李泰幽禁在将作监,并解除他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侯大将军之职,降封为东莱王。为此下诏说:“今后凡是太子无道、藩王阴谋夺位者,双方都要废黜。把这记入律令中去。”但太宗还是对长孙无忌说“:您劝我立雉奴,雉奴仁懦,使我不得不为宗庙社稷担忧,怎么办呢?”———雉奴,是高宗的小名。

李泰不久又改封顺阳王,住在均州郧乡。太宗曾拿着李泰的奏章对左右说“:泰的文辞令人喜欢,难道不是有才之士?我心中无时不在怀念他,但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只能让他远居外地,好让双方都能保全。”贞观二十一年(647)进封为濮王。高宗即位后,下诏让李泰开建府署设置僚属,车服膳食都超过常等。后来逝世于郧乡,时年仅三十五岁。

赠予太尉、雍州牧。他有两个儿子:李欣和李徽。

李欣承袭为王,武后时被酷吏陷害,贬为昭州别驾,死。欣子李峤,神龙初年得以承袭为王。开元年间担任国子祭酒,因罪被贬为邓州别驾,死。李徽被封为新安郡王。

猜你喜欢
  赦令第三十二·吴兢
  卷一百四十四·毕沅
  卷十三·吴广成
  卷二·舒赫德
  卷二百六十五·杨士奇
  卷之五百八十三·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四·佚名
  卷之四百七十·佚名
  皇王大纪卷六十六·胡宏
  卷十五·司马迁
  六 傅澄记米店·周作人
  于阗传·欧阳修
  司寇布为周最谓周君·佚名
  卷二百三十·佚名
  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尚仲贤

    (汉王引张良、曹参、周勃、樊哙、随何、二旦执符节上,诗云)霸王当日渡江来,一骑乌骓百骑开。欲知沛上真龙起,试看军前大会垓。孤家用军师之计,着英布往救彭越,共击项王去了。好几日还不见捷音到来,使我好生悬望。(张良云)贫

  • 卷二十八·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二十八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黄庭坚山谷诗钞上黄庭坚字鲁直分寜人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胜自号山谷老人天下因称山谷以配东坡过涪又号涪翁第进士历知太和哲宗召为校书郎神宗实録检讨官起居舍人除

  • 卷四·王世贞

    兵部尚书张公经不妨参替机务,仍总督南直隶、浙江等处军务事,权亦类之,寻以明年下狱。○勋戚大臣为指挥使洪武中,驸马都尉王克恭领福州卫指挥使,黄琛领淮安卫指挥使,靖海侯吴祯出领定辽卫指挥使。建文初,起在闲越隽侯俞通渊领

  • 卷之四百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卷之七百二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雍正实录卷之九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天变邸抄·佚名

    天启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时,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宇动荡。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东自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屋以数万计,人以万计。王恭厂一带

  • 卷二十九·叶盛

    ●水东日记卷二十九六科旧僚题名○六科旧僚题名六科旧僚题名。余忝科名,承乏侍近者,几六载。壬申之夏,始有出参藩政之行,俯仰今昔,又十四五年于兹。年间见予旧所稿六科题名一通,从而观之,盖豪杰之士,用世

  • 卷二·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二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 外 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夏本纪第二 夏禹【集解駰案谥法曰受禅成功曰禹正义夏者帝禹

  •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司马迁

    徐世英 译注【说明】这是一篇关于曹参的传记。文中主要记述了曹参攻城野战之功和他的“清净无为”的治国思想及举动。司马迁对他的英勇善战和治国方略基本上是肯定的,认为曹参施行的政策,使人民得以休

  • 鲁悉达传·李延寿

    鲁悉达,字志通,扶风眉阝人。他的祖父鲁斐,曾任齐衡州刺史,封陽塘侯。他的父亲鲁益之,曾任梁云麾将军、新蔡、义陽二郡太守。鲁悉达从小以孝而闻名,侯景之乱时,他组织乡民保卫新蔡,致力种田积蓄粮食。当时兵荒马乱,都城及上川人

  • 陆厥传·李延寿

    陆厥字韩卿,少年时期就很有风度气概,好写文章。齐朝永明九年(491),诏令百官举荐士人,同郡的司徒左西曹掾顾詗之上表推荐陆厥,州中举他为秀才。当时文章十分盛兴,吴兴的沈约、陈郡的谢緿、琅笽的王融因为气质相似而互相推举,

  • 咸丰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曾国藩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写左季高信、郭云仙兄弟情。中饭后骑马至城内树堂处闲谈。树堂近来好作隶书,笔力劲健,但乏名贵之气,傍夕归。夜,清理文件颇多,以本日未甚料检也。将各案应行请恤者,汇为一清单。阅扬子《法言》,究不如《文

  • 碧岩录卷第四·圆悟克勤

      垂示云。动则影现。觉则冰生。其或不动不觉。不免入野狐窟里。透得彻信得及。无丝毫障翳。如龙得水似虎靠山。放行也瓦砾生光。把定也真金失色。古人公案。未免周遮。且道评论什么边事。试举看。  【三一】举。

  • 苏州自造寺莲社规章题辞·太虚

    本醒大德,继视彻师之志,将于自造寺开莲社,持佛名,研佛典。其理详在宣言,其行著在规则,无庸赘述。独以江、浙之寺广僧多,而能成为如此之严净道场者,不易二三得;未免有感于中,乃书数语以勖能闻风兴起者。(见海刊七卷三期)

  • 安南传·王世贞

    域外地理著作。明王世贞(1526—1590)撰。二卷。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官刑部主事。著有《弇山堂别集》、《弇州山人四部稿》等。是书约成于嘉靖中,一万一千余字。记事止嘉靖十六年(1

  • 原鬼·韩愈

    唐韩愈著。认为有鬼存在,但在通常情况下,“鬼无声也,无形也,无气也。”每当“有忤于天,有违于民,有爽于物”,即违背了封建伦常的时候,鬼就会“有形于形,有凭于声以应之,而下殃祸”。还认为鬼无恒态,其活动分为三种类

  •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佚名

    凡二卷。北魏昙摩流支译于景明二年(501 )。又作如来入一切佛境界经、智慧庄严经、如来庄严佛境界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叙述佛陀对妙吉祥童真(文殊师利)宣说不生不灭之法,开示如来法身之本义、方便示现之道理及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