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二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七

经籍考【十七】

子【杂家】

【臣】等谨按杂家一门昉於班史杂之义广无所不包隋志所谓兼儒墨之道通衆家之意见王化之无不贯也顾名墨纵横之属今已无书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虽并入杂家亦寥寥无几至於兼综六籍泛滥百家旁及名物象数之细者要皆杂氏之流品也指归攸别为类綦繁四库全书酌剂其宜析子目凡六首杂学次杂考次杂说次杂品次杂纂次杂编今从其例以补马氏之未备焉

息斋藏书十二卷

裴希度撰希度字晋卿号中庵阳曲人崇祯甲戌进士官监察御史入

国朝官至太常寺少卿

希度例略曰自一卷至十卷皆古先圣贤之前言往行间出臆见以发摅其底藴十一卷之证可十二卷之麈谭摘则同人之书札往来与夫坐谭有涉名教者

衡书三卷

唐大陶撰大陶字铸采夔州人官长子县知县格物问答三卷 螺蜂说録一卷 圣学真语二卷

毛先舒撰先舒见经类

【臣】等谨按先舒主王守仁之说而又过之竟以二氏为儒之根本欲混三教为一盖末流之失弥巧而弥离其宗即守仁亦不料流弊之至於此极也潜斋处语一卷 蒙训一卷

杨庆撰庆见经类

理学就正言十卷

祝文彦撰文彦字方丈海宁人

圣学大成【无卷数】

孙锺瑞撰锺瑞字子麟嘉兴人

【臣】等谨按是编所引皆讲学之语当列儒家类中然其流品混淆如杨起元辈俨然自号比邱者亦厠简牍不可训矣故改録於此

拳拳録二卷 顔巷録一卷 晚闻篇一卷李衷灿撰衷灿号梅村含山人官荆门州知州栢乡魏氏传家録二卷附家约一卷 劝世恒言一卷

魏裔介撰裔介见经类

万世太平书十卷

劳大舆撰大舆见史类

新妇谱一卷

陆圻撰圻字丽京号讲山钱塘人

【臣】等谨按是编凡五十九条皆详论为妇承顺之道

龙岩子集十二卷

李丕则撰丕则曲沃人自号龙岩山人顺治乙未进士官金谿县知县

唾居随録四卷

张贞生撰贞生见史类

图书秘典一隅解一卷

张沐撰其子煓注沐见经类煓仕履未详

潜书四卷

唐甄撰甄字铸万达州人侨寓苏州顺治庚子举人官长子县知县

【臣】等谨按宋李觏先有潜书见旴江集甄殆未覩其书故偶同其名

五伦懿范八卷

不着撰人名氏旧本题曰天台鹿门子

天方典礼择要解二十卷

刘智撰智字介亷江宁人回回之裔

【臣】等谨按智尝搜取回回国经典七十种译为天方礼经复撮其要为此编盖智虽宗回教颇习儒书文亦雅赡可观然以僻谬之根柢欲借文词以饰之此不可得之数也

进善集【无卷数】

张天柱撰天柱字孟高号擎庵秀水人

懿言日録一卷二録一卷续録一卷别録一卷附礼闱分校日记一卷七规一卷

王喆生撰喆生字素岩崑山人康熙壬戍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方斋补庄【无卷数】

方正瑗撰正瑗字引除号方斋桐城人康熙庚子举人官至陕西潼商道

公余笔记二卷

张文炳撰文炳见经类

文炳自序曰官浙江安吉州州判时尝奉檄校刋

钦定朱子全书

御纂周易折中得益窥圣学之始终全体大用多所发明

容膝居集杂録六卷

葛芝撰芝字龙仙崑山人

苕西答问一卷

吴学孔録其师罗为赓讲学语为赓号西溪南充人康熙中官乌程县知县

续笺山房集略十八卷

郑道明撰道明字希濓号松冈怀宁人乾隆丙辰副榜贡生

颐庵心言一卷

乔大凯撰大凯见经类

圣学逢原録十八卷

金维嘉撰维嘉号潜川休宁人

右杂家类杂学

菰中随笔三卷

顾炎武撰炎武见经类

义府二卷

黄生撰生见经类

艺林彚考二十四卷

沈自南撰自南字留侯吴江人顺治壬辰进士官山东?莱县知县

汪汾序曰彚考所载诸书皆有辨正者閲之足以益智祛疑又所采必载书名令习其书者可一望而知欲观原文者亦可按籍以求其体例皆非近世类书所能及

修洁斋闲笔四卷

刘坚撰坚字青城无锡人

坚自序略曰同邑顾宸有辟疆园习察一书缀辑未竟因刺取数十则以附益之

天香楼偶得十卷

虞兆漋撰兆漋字虹升嘉兴人康熙初诸生言鲭二卷

吕种玉撰种玉字蓝衍长洲人

事物考辨六十二卷

周象明撰象明见经类

潜邱劄记六卷

閰若璩撰若璩见经类

若璩孙学林识语曰劄记卷一至六乃大父有疑即録自为问难之书其中有已校订者有止存旧说而未校订者或谓已校订者自当付梓未校订者乃古人旧说似宜删去学林以是皆先人疑而未订之义何敢妄加去取至卷五一册乃仲弟学机竭数年之力寻先人手迹陆续成帙不敢漫为分析惟依原本付梓以成先志

【臣】等谨按是书传本有二山阳吴玉搢所删定者条理较善学林所刋之本则一字不遗颇嫌芜杂故四库全书録吴本入

秘阁而以学林本存目焉

天禄识余二卷

高士奇撰士奇见经类

杭世骏跋曰钱唐高侍郎着书二册曰天禄识余意谓延阁广内之藏有非穷巷陋儒所得窥见者今观其书则笑?言鲭岂足以当天厨一脔也迹其所徵引辨说大半袭前人之旧一二偏解时有抵牾不观左传注妄谓窒皇为冢前之阙不观汉书注妄引後汉纪以证太上皇之名不观水经文选两注妄诧金虎氷井以实三台不观地理通释妄分两函谷关为秦汉其尤蹖驳不可据者青云二字莆田周方叔以为有四解乃遽以隐逸当之聚头扇已见之金章宗词咏乃谓元时高丽国始贡银八两为流本汉书食货志乃引集韵以为创获八米卢郎既见之齐隋两书姚寛丛语云盖关中语岁以六米七米八米分上中下言在谷取米取数之多也黄山谷徐师川何尝误用乃用元微之八米诗成未伏卢为证是知一未知二也古人为学先根柢而後枝叶先经史而後词章侍郎置身石渠金匮获窥人间未见之本而所采撷若此可以徵其造诣矣

湛园札记二卷

姜宸英撰宸英见史类

畏垒笔记四卷

徐昂发撰昂发字大临长洲人康熙庚辰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古今释疑八卷

方履中撰履中字素北桐城人方以智之子例略曰是编以所闻於父师者自经史礼乐天地人身及律历音韵书有承误踵谬者辄通考而求证昔王俭七志一志专收图谱渔仲见杨佺期京洛图方省张华知汉宫千门万户之由见杜预公子谱方觉武平一知鲁三桓郑七穆之故故此书亦间有图凡采摭诸书诸说必着其书其人之名本非完书姑以所得録之

螺江杂记八卷

张文檒撰文檒见经类

知新録三十二卷

王棠撰棠字勿翦歙县人

白田杂着八卷

王懋竑撰懋竑见史类

义门读书记五十八卷

蒋维钧编其师何焯校正诸书之文焯字屺瞻长洲人官翰林院编修缘事褫职後以校书复原官

赠侍读学士

西圃丛辨三十二卷

田同之编同之字在田德州人康熙庚子举人官国子监学録

樵香小记二卷

何琇撰琇字君琢号励庵宛平人雍正癸丑进士官至宗人府主事

管城硕记三十卷

徐文靖撰文靖见经类

掌録二卷

陈祖范撰祖范见经类

订譌杂録十卷

胡鸣玉撰鸣玉字廷佩号吟鸥青浦人岁贡生乾隆丙辰荐举博学鸿词

经史问五卷

郭植撰植字于岸古田人乾隆壬戌进士

识小编二卷

董丰垣撰丰垣字暨之号菊町乌程人乾隆辛未进士官东流县知县

右杂家类杂考

春明梦余録七十卷

孙承泽撰承泽见经类

【臣】等谨按是书体例龎杂不可为典要而於胜国遗刑言之凿凿一朝掌故多赖以存颇足为鉴古家资蒐采焉

枣林杂俎【无卷数】

谈迁撰迁见史类

读书偶然録十二卷

程正揆撰正揆字端伯孝感人前明崇祯辛未进士官尚宝司卿入

国朝授光禄寺丞官至工部侍郎

见闻记忆録五卷

余国桢撰国桢字瑞人别号劬庵遂安人前明崇祯庚辰进士官富顺县知县

国桢自序曰生平卷帙尽佚兵火兹特偶举所忆惝恍都如梦境

余庵杂録三卷

陈恂撰恂字子木本姓曹海盐人前明崇祯壬午举人

冬夜笺记一卷

王崇简撰崇简字敬哉宛平人前明崇祯癸未进士

国朝补选庶吉士官至礼部尚书

【臣】等谨按崇简襍记先正格言轶事及耳目所见闻於小说家颇称徵实

匡林二卷

毛先舒撰先舒见经类

先舒自序略曰苏氏论古十三篇不立题统名曰志林盖拟自成一书者也浩荡转掣极笔墨之妙特其持论处稽诸事理时或戾焉因偶为驳正数段更取他作之类似者并録之得若干篇名曰匡林

樗林三笔五卷

魏裔介撰裔介见经类

雕邱杂録十八卷

梁清远撰清远字迩之号葵石正定人顺治丙戌进士官至吏部侍郎

蒋说二卷

蒋超撰超见史类

云谷卧余二十卷

张习孔撰习孔字念难歙县人顺治己丑进士官至山东提学佥事

蒿庵闲话二卷

张尔岐撰尔岐见经类

【臣】等谨按顾炎武与汪琬书自称精於三礼卓然经师不及尔岐故原跋以是编为日知録之亚池北偶谈二十六卷 居易録三十四卷 香祖笔记十二卷 古夫于亭杂録六卷 分甘余话四卷

王士祯撰士祯见史类

士祯自序池北偶谈曰所居之敝庐西为小圃有池焉老屋数椽在其北书数千卷庋置其中辄取乐天池北书库之名名之池上有亭曰石帆暇日与客坐其中相与论文章流别析经史疑义至

国家之典故历代之沿革名臣大儒之嘉言懿行时亦及焉记録既多第为一书曰谈故谈献谈艺谈异其无所附丽者稍稍以类相从凡二十六卷又年谱曰康熙己巳十一月赴京师撰池北偶谈成二十六卷辛巳秋撰居易録成三十四卷乙酉续成香祖笔记丙戌四月往于兹山别业憇夫于草堂山有古夫于亭取义於此即陈仲子所居抑泉口也己丑在里中着分甘余话

又自序古夫于亭杂録曰是书无凡例无次第故曰杂

暑窻臆说二卷

王钺撰钺见史类

钺自序曰三伏酷毒挥汗之余取架上书得明人小说百余种逡廵读之随读随笔辑为臆说云听潮居存业十卷

原良撰良字鸣喜江西乐安人顺治中贡生官宁都县训导

庸言録【无卷数】

姚际恒撰际恒字善夫徽州人

筠廊偶笔二卷二笔二卷

宋荦撰荦见史类

二楼纪略四卷

佟赋伟撰赋伟字青士襄平人官宁国府知府【臣】等谨按宁国旧有北楼即南齐谢朓之高斋明嘉靖中知府朱大器又起文昌台设书院其下赋伟更为修治题曰南楼簿书之暇登临载笔杂録见闻故曰二楼纪略

介轩遗笔二卷

史既济撰既济字若川鄱阳人

复堂杂说一卷 竹村杂记二卷

史白撰白字坚又鄱阳人

山志六卷

王宏撰撰宏撰见经类

尚论持平二卷析义待正二卷事文标异一卷陆次云撰次云见史类

在园杂志四卷

刘廷玑撰廷玑字玉衡号在园镶红旗汉军人廕生官至江西按察使後降补分廵淮徐道

妙贯堂余谭六卷

裘君宏撰君宏字任远新建人康熙丙子举人东山草堂迩言六卷

邱嘉穗撰嘉穗见经类

蓉槎蠡说十二卷

程哲撰哲字圣跂歙县人

王士祯序曰圣跂抱博辨之才具论断之识无雷同剿说之弊

道驿集四卷

张祖年撰祖年字申伯汤溪人

读书随记一卷续记一卷剩语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自题湖上逸人

巵坛对问六卷

江德中撰德中见史类

经史慧解六卷

蔡含生撰含生字天度萧山人

任庵语略【无卷数】

王建衡撰建衡见史类

岭西杂録二卷 後海堂杂録二卷

王孝咏撰孝咏字慧音吴县人

南村随笔六卷

陆廷灿撰廷灿字秩昭嘉定人官崇安县知县枝语二卷

孙之騄撰之騄见经类

【臣】等谨按是书大略仿陆佃埤雅一编诠释花木蔬果之属详其名义兼及偏旁形声似应入农家或小学类中但细核体裁两俱不类故从四库书之例附隶於此

谔崖脞说五卷

章楹撰楹字柱天浙江新城人雍正癸丑进士官青田县教谕

书隐丛说十九卷

袁栋撰栋号漫恬吴江人

然疑録六卷

顾奎光撰奎光见经类

潇湘听雨録八卷

江昱撰昱见经类

经史笔记【无卷数】

潘继善撰继善见经类

榴园管测五卷

王元复撰元复字能愚号醒斋里贯未详

数马堂答问二十卷

黄名瓯撰名瓯字驭卜福州人

钝根杂着四卷

周池撰池见史类

右杂家类杂说

韵石斋笔谈二卷

姜绍书撰绍书字二酉丹阳人

【臣】等谨按宋周密有云烟过眼録记所见古器书画略品甲乙绍书是编仿其体例小为异同其辨别黄氏文王鼎河庄淳化帖等皆凿然有理可资考证者固不少也

七颂堂识小録一卷

刘体仁撰体仁字公勇诸书或作公?河南颍川卫人顺治乙未进士官至吏部郎中

研山斋珍玩集览【无卷数】

孙炯撰炯字挈庵大兴人吏部侍郎承泽之孙研山斋杂记二卷

不着撰人名氏

【臣】等谨按研山为孙承泽斋名然书中所引多承泽以後事疑亦孙炯所撰也

老老恒言五卷

曹廷栋撰廷栋见经类

初学艺引二十三卷

李仕学撰仕学字亨敏号逊斋揭阳人

右杂家类杂品

丰暇观颐四卷

不着撰人名氏据自序为顺治中人

无事编二卷

项真撰真字不损秀水人前明诸生入

国朝官景陵县知县

叶书一卷

黄生撰生见经类

伦史五十卷

成克巩撰克巩字清坛大名人前明崇祯癸未进士入

国朝补选庶吉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

多识集十二卷 雅说集十九卷 佳言玉屑一卷 牛戒续钞三卷 希贤録十卷 资麈新闻七卷

魏裔介撰裔介见经类

嗜退庵语存十卷

严有谷撰有谷字既方归安人

有谷子我斯识曰先君子晚年结庐城东隅顔曰嗜退网罗古名儒硕辅嘉言懿行及隂阳图纬兵农礼乐百家衆流之书探综研究成一家言用以娱老名曰语存析为内外编外编卷帙稍多故先梓内编以问世

胜饮编一卷

郎廷极撰廷极见史类

廷极自识曰不饮而胜於饮故名之曰胜饮经世名言十二卷

苏宏祖撰宏祖字光启汤隂人顺治丙戌进士官知县

宏祖自序曰经世名言者关乎身心之学所谓名言禆乎出处之微所谓经世也

寄园寄所寄十二卷

赵吉士撰吉士见史类

择执録十二卷

王家啓撰家啓字诚庵蔚县人顺治辛卯举人官广东新会县知县

闻钟集【无卷数】

劳大舆撰大舆见史类

同归集十六卷

吴调元撰调元字雨苍石城人

国初举人官教谕

夀世秘典十八卷

丁其誉撰其誉字蜚公如臯人顺治乙未进士官行人司行人

遂生集十二卷

王晫撰晫字丹麓仁和人

晫自序曰予所纂辑中善恶果报捷於影响无非欲使天下之人不失好生之意天下之物得遂乐生之情故以遂生为名

畜德録二十卷

席啓图撰啓图字文舆震泽人官内阁中书舍人宋稗类钞八卷

潘永因撰永因见史类

四本堂座右编二十四卷

朱潮远撰潮远字卓月扬州人

敦行録二卷

张鹏翮撰鹏翮见史类

学仕要箴五卷

张圻撰圻字邑翼崑山人

徐元文序曰莘田侍御蒋伊集仕学格言圻续为纂辑凡分十类曰存心曰省身曰型家曰处物曰养蒙曰举业曰居官曰临民曰仕宦曰慎刑秦氏闺训新编十二卷

秦云爽撰云爽见儒家类

庸行篇八卷

牟允中撰允中字叔庸天津卫人

人道谱【无卷数】

闵忠撰忠归安人

读书乐趣八卷

伍涵芬撰涵芬字芝轩於潜人康熙丁卯举人砚北杂録【无卷数】

黄叔琳撰叔琳见经类

孝史类编十卷

黄齐贤撰齐贤字敬思嘉兴人

【臣】等谨按孝为百行之原所编颇足发人至性以其杂入二氏之言故附録於此

经术要义四卷

高元标撰元标字琴山嘉兴人

查浦辑闻二卷

查嗣瑮撰嗣瑮字德尹海宁人康熙庚辰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

会心録四卷

孔尚任撰尚任见史类

尚任自序曰是録不考出处不次前後不分体例间有复譌者亦嬾於删

范家集略六卷 范身集略八卷

秦坊撰坊字表行号俨尘无锡人

元明事类钞四十卷

姚之駰撰之駰见史类

【臣】等谨按元代故实载於说部者最少是书搜罗颇博典则可观至有明一代说部纷繁虽未能采摭赅备然万历以後门户纷争记録之书多不足信之駰殆犹不失阙疑之义

闲家编八卷

王士俊撰士俊字犀川平越人康熙辛丑进士官至河东总督

养正遗规一卷 训俗遗规一卷 从政遗规二卷 教女遗规一卷

陈宏谋撰宏谋见儒家类

学统存二十四卷

宋士宗撰士宗见史类

士宗自序曰周有老庄宋有象山明有文成兼之宗杲大监辈日与吾党争理即濓洛关闽复生不能骤起而胜也

权衡一书四十一卷

王植撰植见经类

植自序曰王充有论衡苏洵有权书衡论皆为一家之私言而此一书则合古今之嘉言而为之权衡也

多识类编二卷

曹昌言撰昌言字禹拜新建人

昌言兄茂先序曰余弟闻名山胜蹟异卉奇葩必周游历览考究本末间从野老农夫询动植情形得其实归即笔之於书所着有舆图辑略多识类编诸书

养知録八卷

纪昭撰昭见经类

昭自序略曰人为利欲所昏习俗所染於是尽失其本心之明岂人本无知哉盖所以丧其良心者有由然耳特为指其大义以养其良心良能故曰养知

闲家类纂二卷

彭绍谦撰绍谦字济光长洲人乾隆丁卯举人官至桃源同知

课业余谈三卷

陶炜撰炜字宾玉秀水人

福夀阳秋【无卷数】

魏博撰博字约之江宁人

言行彚纂十卷

王之鈇撰之鈇号朗川湘隂人

诸儒检身録一卷

令狐亦岱撰亦岱字太峯猗氏人官缙云县知县心镜编十卷

谭文光撰文光里籍未详

子苑一百卷

不着撰人名氏

【臣】等谨按此书系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其中杂摭诸子分人伦性行学业政事人事五门虽用意深至而名实多乖如水经注檀弓等总以子苑名之殊为未协

右杂家类杂纂

学海类编【无卷数】

曹溶撰溶见史类

庄屈合诂【无卷数】

钱澄之撰澄之见经类

澄之自序曰着易学诗学成思所以翊二经者而得庄子屈原以庄继易以屈继诗足以转相发明杨园全书三十四卷 张考夫遗书五卷

张履祥撰履祥字考夫桐乡人

【臣】等谨按履祥初讲蕺山慎独之学晚乃专意於程朱立身端直乡党称之其书凡十二种类多儒家之言然如近古録见闻録等采前明以来嘉言懿行则近於传记农书详桐乡物土又农家之流体例杂糅无可专属故附隶於杂家类焉

竹裕园笔语十二卷

李曰涤撰曰涤字亦白临川人前明岁贡生

昭代丛书一百五十卷

张潮编潮字山来徽州人

【臣】等谨按是编皆

国初人杂着或从文集中摘録或从全书中割取并非着述强以书名中亦时有改窜凡甲乙丙三集各五十卷

丹麓杂着十种十卷

王晫撰晫见杂纂类

檀几丛书五十卷

张潮王晫同编

政学合一集【无卷数】

许三礼撰三礼见经类

钝吟杂録十卷

冯班撰班字定远号钝吟居士常熟人

检心集十四卷

闵则哲撰则哲字睿先应山人

右杂家类杂编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七

猜你喜欢
  卷二十·沈德符
  卷之一千二百八十·佚名
  卷之三十七·佚名
  卷之三十九·佚名
  卷之六十·佚名
  第四十三章 北宋的积弱·吕思勉
  第四册 乙卯年·佚名
  卷五十六·佚名
  卷一百二十四·张守节
  第四章 在天津的活动 七 “行在”生活·溥仪
  卷二十 魏书二十 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陈寿
  裴伯茂传·李延寿
  卷八十·杨士奇
  原序·徐一夔
  十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一·喻良能

    钦定四库全书 香山集卷十一     宋 喻良能 撰七言律诗 次马抚干韵赠黄泰之状元 褎然射策向明光紫禁春深日正长风细御炉烟冉冉天晴宫柳絮茫茫玉阶亲奉唐虞问彩笔浓薰班马香千佛经中名第一鸿文端不数长杨 次韵

  • 第三回 盗贼如蝟聚众抗官 父子聚麀因奸谋逆·蔡东藩

      却说乌累单于,遣使至长安报谢,拟即迎登回国,王莽如何交得出?只托言登方病死,当令人送丧出塞,一面厚赆胡使,遣令归报。乌累单于,又觉得为莽所欺,但因自己新立,威信未行,不能不暂时容忍,姑与言和。不过近塞戍兵,仍听劫掠,未尝禁

  • 第二十二回 蓄逆谋滇中生变 撤藩镇朝右用兵·蔡东藩

      却说清康亲王杰书等,既审问鳌拜,明白复奏,不日,由内阁传下谕旨。其词道:  鳌拜系勋旧大臣,受国厚恩,奉皇考遗诏,辅佐政务,理宜精白乃心,尽忠报国。不意鳌拜结党专权,紊乱国政,纷更成宪,罔上行私,凡用人行政,鳌拜欺藐朕躬,恣意

  • 平定三逆方略卷十四·佚名

    卷十四   康熙十四年四月己丑朔,命总兵官张和善率所部兵还真定。上谕兵部曰:曩者一有贼警,即遣真定官兵赴楚防守已阅年余,备极劳苦。今武昌见有满洲蒙古及抚标城守水师兵,可令真定总兵官张和善率所部仍回原汛。   乙未

  • 雍正七年一月至雍正七年十二月·蒋良骐

    雍正七年正月,云贵督鄂尔泰奏:十月二十九日,恭遇万寿令节,滇南省城五色庆云捧日,经辰、巳、午三时,至十一月朔,绚烂倍常,呈现两日,实从古未有之祥。旨:朕每遇嘉祥,不敢丝毫庆幸,惟倍加敬畏。况此实卿忠诚所感,而现于朕寿日者,正表卿

  • 卷之四十九·佚名

      顺治七年。庚寅。五月。癸丑朔。改督理淮浙盐务户部侍郎孙塔、为总理漕储户部侍郎。以其奉上□日彻回、见在扬州故也。  ○甲寅。降陕西巡抚黄尔性、甘肃巡按石维昆、各二级。陕西巡按卢传一级。俱调外用。以

  • 二百六十六 内务府奏奉旨赏给曹颀房屋摺·佚名

    雍正三年五月二十九日 总管内务府谨奏: 雍正三年五月二十五日,管理茶饭房事务.散秩大臣佛伦传旨:著赏给茶房总领曹颀五六间房。钦此钦遵。查烧酒胡同有李英贵入官之房一所,计九间,灰偏厦子二升,请赏给茶房总领曹颀。为此,连同

  • 刘磡传·房玄龄

    刘萛字子真,平原高唐人,是汉代济北惠王刘寿的后代,父亲刘广,是斥丘县令。刘萛少年贫苦,卖牛衣为生。然而勤奋好学,编牛衣时,手里拿着草绳,边编边诵书,故能博通古今。为人清身洁己,行为无瑕疵可指。郡里举为孝廉,州里举为秀才,都未

  • 魏先世纪·李延寿

    魏的祖先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的儿子名叫昌意,昌意的小儿子被封在北方立国,国中有座大鲜卑山,因此就以山名为号。此后各代的君主,管辖着幽都以北广袤的原野,他们放牧牲畜,四处迁徙,骑射狩猎是他们的本业,淳朴忠厚是他们的风俗,简

  • 汉纪六 太宗孝文皇帝中前三年(甲子、前177)·司马光

    汉纪六 汉文帝前三年(甲子,公元前177年) [1]冬,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 [1]冬季,十月丁酉晦(疑误),出现日食。 [2]十一月,丁卯晦,日有食之。 [2]十一月,丁卯晦(疑误),出现日食。 [3]诏曰:“前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

  • 卷二百九·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九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八十二体国经野顾氏栋高春秋大事表宋都商丘【陶唐氏迁阏伯于商丘即此今为河南归德府之商丘县初成王既杀武庚命防子啓代殷后国号宋亦曰商昭八年鲁搜于红革车千乘自根

  • 学蔀通辨卷之十二·陈建

    终编下此卷所载着朱子著书明道辟邪反正之有大功于世学者不可骋殊见而妄议末附总论遗言以明区区通辩之意云薛文清公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颜曾思孟周程张朱正学也不学此者即非正学也又曰四书集注皆朱子萃羣贤之言议而

  • 玄奘译·佚名

    唐三藏沙门义净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名称大城,战胜林施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萨众。尔时,世尊于日初分时,著衣持钵,入城乞食。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于先设座,加趺端坐,正念而住。时诸苾刍

  • 佛说十吉祥经·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五千人俱。尔时世尊与无央数百千人。前后围绕而为说经。时大会中有一大士名离垢盖。承佛威神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叉手

  • 卷第八·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八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自下归敬请加。钞归敬三宝者归必归三要须尽寿及未来际等敬但随於一宝容暂敬故归必兼敬敬未必归二相不同问既请威加护何不序前致敬答序但兼述非为正故所以前云并序。▲钞

  • 六 禅宗的五家七派·正果法师

    这里所说的禅宗五家七派,都是指的南宗慧能以下分宗分派的情况。自初祖达磨五传而至五祖弘忍,忍之下分北宗神秀与南宗慧能二派。北宗行于北地,数传而绝。南宗行于南地,普传既广,改变了师弟单传的做法,往往一师传几个弟子,各为

  • 恐怖谷·柯南·道尔

    《恐怖谷》是英国作家柯南·道尔创作的中篇小说,是以福尔摩斯为主角的系列小说当中较著名的一部。伯尔斯通庄园的主人不幸惨遭杀害,死状奇惨无比,头颅几乎被枪击得粉碎,四周血肉模糊,惨不忍睹!尸体旁边留有卡片,上面潦草地写

  • 江村销夏录·高士奇

    三卷。清高士奇撰。此书是高士奇告归平湖之日,以所见法书名画,考其源流,记其绢素长短广狭,后人题跋图记等,一一记载而成此书。其体例很象《铁网珊瑚》和 《清河书画舫》,稍有不同的是间加评定之语,并将自己所作题跋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