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十五

雍正十年二月

上谕十三道

初二日奉

上谕我朝抚有方夏

列圣相承惟以爱养黎元为本

圣祖仁皇帝临御六十余年恩施累洽於九州蠲赈动逾乎千万深仁厚泽浃髓沦肌讴思弗辍朕登大宝仰体

皇考仁爱之

圣心勤恤闾阎疾苦之民隐宵旰孜孜凡所以厚民生布膏泽者至周至渥历年以来蠲免赈恤之条叠沛频施海内亦既共知而共见矣惟是任土作贡者治世之常经劝善惩恶者驭民之大法禹贡以三壤成赋周官以九式经邦国家经费皆取给於正供圣人恤民之心无穷而取民有制亦不得分外姑息以绌国用也至於游民

惰农王政所禁奸胥墨吏国法不容使蠲租免赋而奸黠顽惰之属皆得滥沐恩膏良善急公者转未能均沾惠泽又岂为政之道哉朕以为蠲除历年之逋赋而使顽户偏蒙其泽不若减免新岁之额徵而使衆民普受其惠从前晓谕中外者屡矣是以数年来朕查带徵钱粮如直隶河南山东山西浙江等省民闲完纳者最多朕皆特沛殊恩於该省丰稔之年将额徵正赋蠲免四十万两无非欲将带徵完纳之数仍散於良善之氓使比户均被恩施并未收之府库此亦天下所共知共见者江南苏松等处财赋甲於天下而历年积欠亦较他省为最多朕既豁免康熙五十年以前之未完其五十一年以後应徵之项复寛限十年十五年带徵以纾民力又思此等逋赋实在民欠者固多而官吏侵蚀者正复不少特遣大臣官员等会同抚藩及地方有司逐一彻底清查分晰官侵吏蚀民欠三项以除朦混之弊又恐承命之员以徵纳为清厘致滋纷扰悉将带徵各项停其输纳又时时严谕各员实力奉行务使分晰清明毫无疑窦今据侍郎彭维新巡抚尹继善等奏报清查告竣自康熙五十一年起至雍正四年通计各属积欠共一千一十一万六千三百二十五两零其中侵蚀包揽者共四百七十二万六千三百一十两实在民欠者共五百三十九万一十四两俱核对明白无有混淆等语朕因江苏逋赋积弊丛生筹画多年而为此清查之举所以经国计清吏治实欲厚民生而除民累也苟有益於羣黎百姓朕即乐沛浩荡之恩况朕敬承

皇考寛赋恤民之鸿慈於苏松额徵浮粮豁免四十五万两积岁计之其数何啻几千百万岂於区区积逋有所靳惜哉但念官役之侵蚀奸徒之包揽蠧国害民固为法所不宥而民欠累累亦皆抗玩疲顽之习日积月累以至於斯也今若槩行豁免不惟墨吏奸胥罔知惩戒且积久欠粮之顽户无不沾恩被泽自以为得计而急公之善良不与焉殊非阜民善俗之道也则与其蠲除历

年之逋负孰若减免新岁之额徵为大有益於斯民乎朕再四斟酌欲将侵蚀包揽之项分作十年带徵实在民欠之项更加寛缓分作二十年带徵嗣後从壬子年为始本年带徵之项完纳若干朕即照所完之数蠲免次年额徵之粮若干若官吏百姓等果知悔过急公於每年带徵额数外多完若干朕亦即将次年钱粮照多完之数豁免如此则朕之清厘积欠并无丝毫入官实皆沛为万民普被之泽而贪墨奸蠧之徒无所徼幸抗顽疲玩之习知所警惕庶几吏治肃清而民风淳厚共成比户可封之俗矣着该部行文该督抚令地方官实心奉行其官吏侵蚀之项务於本人名下着追毋得株连以滋扰累其民欠之项俱按各户花名完纳毋得波及兄弟亲戚致令蠧役借端苛索傥有奉行不善生事扰民者该督抚即行题参严加议处总期催科有法旧欠能依限清完新赋即得照数减免以副朕子惠元元稠叠加恩之至意朕意如此是否可行着九卿悉心详议具奏其催徵各州县之处分应照何项钱粮之例亦着斟酌定议具奏再者凡此侵蚀钱粮之官吏皆系应加重罪之人第以历年既久人数繁多槩行执法朕心有所不忍是以施恩法外寛为分年带徵若废员中有能悔过自新不拘年限先行完纳者应分别准其开复以示奬励其依限完纳者寛免其罪胥吏中有先期完纳者亦应酌量加恩其依限完纳者亦寛其罪若官吏逾限不完除按律治罪外仍将本人监禁追比着九卿将此一并议奏

又奉

上谕据云南巡抚张允随奏称昭通镇标汛防千总查出宁古塔逃囘人犯戞虐磨奈阿木业者嫩蔑所三名已历八月尚未准有部文到滇等语此等充发人犯原系凶恶之徒因不便仍留内地故尔投畀遐方乃发遣之後不知悛改复敢潜逃生事而该管官员又不即时行文捕缉往往至於兎脱国法安在着该部行文宁古塔等处各衙门嗣後务将遣发人犯严加管束不时稽查倘有私自逃匿者立即报部通行查拏不得稽迟时日倘该管地方及该部行文稽迟查出定行议处初三日奉

上谕我朝从前文武大臣持躬正直奉职公忠树绩建勲完名全节者朕已降旨於京师建立贤良祠永远展祀以彰令范因思外任大臣镇抚封疆宣猷布化忠勇效命威爱宜民其政绩卓然可纪者若於身故之後建立贤良祠俾得永膺祀典既足慰兵民懿好之公亦足为後来居官者之劝如近日之将军蔡良提督张起云总兵苏大有魏翥国皆素有贤声勤劳王事而殁於官者永宜在贤良之列着直省各於省会之地建立祠宇其与祀之人若追溯从前恐稽查未确或致滥膺不若即从近年为始向後若有应请入祠者该地方督抚於一人各具一本请旨不必彚奏其一切事宜着九卿妥议具奏

初六日奉

上谕察哈尔地方总管副总管办事官员之缺因本处无应补授之人始於京城蒙古旗分官员内拣选补授伊等俱系由护军披甲出身之人口外游牧之地并无产业艰於为生故常向所属人等索取些微财物妄行侵刻以致被人控告及被监察官员纠参若将伊等即照贪婪例治罪稍有可原嗣後察哈尔地方总管副总管办事官员由京城补授遣往者作何施恩赏给伊等产业牲畜之处着大学士鄂尔泰等议奏

初八日奉

上谕自冬春以来京师未得雨雪朕与诸大臣等戒惧修省?诚祈祷以冀仰格

天心闻畿辅地方及河南山东雨雪亦少山西陕西二省虽有得雪之处亦未周遍朕心忧虑深恐二麦歉收小民艰於餬口已切谕该督抚等多方筹画为思患预防之计从来天人感召之理捷如影响所赖该督抚等以恤民之心为格

天之本果能使民困全除民气舒畅自无有不感召天和者至於清理刑狱亦祈求雨泽之要务除在京已命刑部法司清查案件速行归结以免拖累外其畿辅地方及河东山陕等省郡县繁多有司贤否不一其中或有听断刻核滥及无辜者或有淹滞羁留尘案莫结者或有牵连待质致误恒业者该督抚大吏等当悉心体察严饬属员速为清理应释放者释放应取保者取保务期平允矜慎俾闾阎各安生业其他政令凡有稍不便於民者急思力为改图总在该督抚等体朕若保赤子之心各切痌瘝乃身之念至诚恻怛勤求民隐殚竭实心普行实政庶几

上天昭格早降甘霖勉之勉之

初十日大学士鄂尔泰奏辞开辟苗疆议叙奉

上谕览奏情词恳切具见诚悃卿忠勇懋着使苗梗向风不但绥靖苗疆之功绩为人所难能而仔肩重任之公

诚亦大臣中所罕有国家酬庸赏功关系钜典非卿可以已意逊让亦非朕可以私心增减者着仍遵前旨行十一日

谕理藩院据上都达布逊诺尔马羣总管五十四奏请迁移驼马牧厰以苏尼特之南诺浑努鲁西南之布伦呼查西边之萨木布喇克西北之塞尔北边之桑图东边之郭尔拜尔爲界地方寛敞便於牧放倘蒙古等游牧之处窄狭令其往外开展等语五十四此奏甚属悖谬蒙古扎萨克等受国家深恩养育多年人口繁盛牲畜孳生日多方以伊等游牧地方窄狭时厪朕怀岂有将内地马羣移於扎萨克游牧之处转令伊等往外迁移之理乎上年令将马厰移於上都达布逊诺尔时因值寒冬是以暂令於巴顔托罗海地方择好水草处过冬今青草已生此马羣仍着移於上都达布逊诺尔并非令在伊等游牧地方住牧也恐此际伊等属下人等不知混行那移着仍照各游牧地方居住将此行文与苏尼特王等知之

又奉

上谕大学士鄂尔泰节制云贵广西三省历有岁年於所属苗疆无不悉心经理使蛮夷等慕义向风咸登乐土至於古州等处生苗自昔未归王化鄂尔泰运筹调度剿抚兼施俾苗人怀德畏威抒诚内向疆圉开拓边境辑宁数年以来之功绩实非?常平定苗疆剪除宼贼者可比鄂尔泰着授以一等伯爵世袭罔替用奬殊勲十二日奉

上谕国家典礼首重祭祀每当斋戒日期必检束身心竭诚致敬不稍放逸始可以严昭事而格神明朕遇斋戒之日至诚至敬不但殿廷供设铜人即坐卧之次亦书斋戒牌存心警惕须臾弗忘至内外大小官员虽设斋牌於官署但恐言动起居之际稍有?慢即非致斋严肃之义查明代祀典凡陪祀及执事之人有悬祀牌之例今酌定斋牌之式令陪祀人员佩着心胸之间使触目警心并得彼此观瞻益加省惕其於明禋大典愈昭?洁着传谕各部院及八旗并直省文武官员一体遵行

十六日奉

上谕据巡察御史黄佑奏称失察赌具之地方官若该员曾有拏获赌具之议叙应准抵失察之处分等语此奏似亦功过相抵之道而不知其中有必不可行者假如该员到任曾有拏获赌具数次议叙之案则後此之失察皆可抵销必至懈怠无所顾忌而禁约日流於废弛矣譬如州县盗案以其从前获盗之功免其後来失盗之罪可乎惟是平日实心禁赌之员拏获详报甚多者偶有一案遗漏即与漫无觉察之员一例革职情有可悯着该部将此酌议定例具奏

十七日差往喀喇沁等处侍卫七十五等奏覆赈济蒙古银米事宜奉

上谕扎萨克旗分地方各处耕种所收米石存仓原为伊等地方荒岁之用今此项米石尽行散赈伊等属下蒙古仓廪空虚不可不预为之备着於赈济米石外再行施恩每石给发价银一两交与各该扎萨克等买米存仓收贮俟入仓之日报部部内差员查验若将赏给银两买补之米不行入仓及有侵蚀等弊必从重治罪十九日奉

上谕朕闻西宁北川口外白塔地方出产石煤系附近汉土番囘民人挖取贩卖以为生计每驮纳税钱三十文西宁府委员收解充饷约计每年收银一千九百余两近因西陲用兵之际西宁移驻兵弁较前为多率皆用煤以供炊爨价值渐昂若仍照例徵收税银恐价值不能平减於兵民均有未便着将应收税钱寛免该督抚转饬有司实心稽查倘胥吏人等有照旧私收或借端需索者务令察出从重治罪

谕刑部凡监候待质人犯除强盗案件不应寛释外如人命等案内有正犯未获将牵连余犯监候待质已过三年者着取具的保释放在外俟缉获正犯之日再行质审倘暂行释放之际有私自逃匿者除保人重惩外定将本犯严拏从重治罪着直省一体遵行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十五

猜你喜欢
  卷六十三·谷应泰
  读礼通考卷八·徐乾学
  第五回 八万金落成大假山 十六院标题新匾额·陈蝶仙
  卷之一千四百三十七·佚名
  卷之七百六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五·佚名
  ●南疆绎史勘本卷一·温睿临
  卷七·汪越
  卷一上 高帝纪 第一上·班固
  杜鸿渐传·刘昫
  卷十二·王溥
  卷五·王溥
  卷52·陈邦瞻
  陈霆锐·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二  艺文第十(下)·王克昌

         神道碑 墓表 墓志铭 文 补遗   诗余 歌 赋   ○神道碑   明仁怀知县敕赠盤仕郎翰林院简讨王公神道碑文   (明怀宗朝大学士)黄景皃(晋江人)   两汉人最尚经术,守师说。其以经明行修著贤,往往高自标题,不乐

  • 王隱晉書卷三·汤球

      禮樂記   荀勖以魏杜夔所制律呂檢校。定太樂總章鼓吹。八音與律呂乖錯。始知後漢至魏。度漸長於古尺四分餘。而夔依為律呂。故致不韻。部佐著作劉恭。依周禮制尺。所謂古尺也。依古尺作新律呂。以調聲韻。以律

  • 卷三十一·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三十一 【起戊午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尽庚申明光宗泰昌元年】凡三年 【戊午】四十六年春二月振广东饥 【以上年灾坎也】 三月振陕西饥 【四十五年陕西西安南

  • ◎金匮石室·李定夷

    金匮石室,袁世凯所创之制,闻名久矣。过丰泽园,出石洞芳华楼之前,有石室巍然。四周围以短石栏,此即历史上所遗留最有趣之物。石室方广约一丈,高约一丈二尺,室有铁门,入门则金匮在焉。金匮之制,仅为一外国银行所用之大保险柜。外

  • 天宝·周绍良

    №天宝001【盖】失。【志文】大唐濮阳郡临濮县令元有邻夫人韩氏墓志秘书省校书郎北海王弼撰并书夫人颍川人也,高机永兴,北齐尚书令、昌黎王,生东环州刺史,生弘农郡司马处玄,处玄生会稽郡剡县主簿友直,友直

  • 王祥传·房玄龄

    王祥字休征,琅王牙临沂人,是汉谏议大夫王吉的后代。祖父王仁是青州刺史。父亲王融,公府召他做官,未去就职。王祥性情非常孝顺。母亲早死,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多次在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所以父亲也不喜欢他,常使他打扫牛圈,王祥

  • 圣宗本纪·脱脱

    (一)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名隆绪,乳名文殊奴。景宗皇帝长子,母为睿智皇后萧氏。圣宗幼年喜好书法,十岁即能赋诗。成年以后擅长射艺,通晓音律,爱好绘画。乾亨二年(980),被封为梁王。四年(982)秋九月二十四日,景宗驾崩。二十五日

  • 八 民国初年的旅行——太行山与山西铁矿——云南与四川·胡适

    民国二年十月,南通张季直先生(謇)到北京就农商部总长之职(原有的工商部和农林部合并为农商部)。他是提倡当时所谓“棉铁政策”的。他的次长是武进刘厚生先生(垣),也是实业家,又是矿政司司长张轶欧早年在南洋公学时的

  • 景公欲诛羽人晏子以为法不宜杀第十二·晏婴

    景公盖姣,有羽人视景公僭者。公谓左右曰:“问之,何视寡人之僭也?”羽人对曰:“言亦死,而不言亦死,窃姣公也。”公曰:“合色寡人也?杀之!”晏子不时而入,见曰:“盖闻君有所怒羽人。”公曰:“然。色寡人,故将杀之。”晏子对曰:“婴闻拒

  • 卷十五·叶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究遗卷十五左庶子叶酉撰定公元年凡元年必书春王正月所以正始也独此年正月不书者公即位在六月故正义公未即位元必不改未改之日必乘前君之年于时春夏当名此年为昭公三十三年而史官定策须有一统不可半年

  • 卷二十九·黄伦

    <经部,书类,尚书精义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精义卷二十九    宋 黄伦 撰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张氏曰天一地二天

  • 卷六十七·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六十七     婺源江永撰學記    通禮十六補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衆【憲法也言發計慮當擬度於法式也謏之言小也 朱子曰動衆謂聳動衆聽蓋守常法用中材其效不足以致大譽】就賢體

  • 卷五百一十七·佚名

    △第三分空相品第二十一之三复次善现,有菩萨摩诃萨具修六种波罗蜜多。见诸有情由恶业障。所居大地高下不平。堆阜沟坑秽草株杌。毒刺荆棘不净充满。见此事已作是思惟。我当云何方便济拔诸有情类。令永灭除诸恶业障。所

  • 神僧传卷第九·朱棣

    金刚仙僧金刚仙者。西域人也。居于清远峡山寺。能梵音弹舌摇锡而咒物。物无不应。善囚拘鬼魅束缚蚊螭。动锡杖一声。召雷立震。是日峡山寺有李朴者。持斧翦巨木。刳而为舟。忽登山见一盘石上有穴。睹一大蜘蛛足广丈余

  • 卷第十九·祖琇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十九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唐 元兴元年。荆溪湛然禅师临终谓其徒曰。大道无方无体。生欤死欤。其旨一贯。吾归骨此山。报尽今夕。聊与汝等谈道而决。夫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不

  • 柳河县乡土志·张翼廷

    清代典籍。张翼廷修,张士达、奎斌、邹铭勋纂。一册,不分卷。翼廷,字翊宸,河北承德人。士达,生平不详。光绪三十三年(1907)八月,翼廷以柳河知事聘士达编纂是书,并亲自审定。约八千字。为柳河县第一部方志。记事止于光

  • 谕对录·张璁

    明张孚敬所奉世宗密谕及其奏草也。

  • 阿弥陀经疏·窥基

    全一卷。唐代窥基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为注释鸠摩罗什所译之阿弥陀经。计分七门:(一)明示弥陀佛身通于报化二身,登地菩萨见佛之受用身,地前菩萨及凡夫唯见应化身。(二)就佛土说法性土、自受用土、他受用土、变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