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惠景間侯者年表第七

〔序〕昔高祖定天下,功臣非同姓疆土而王者八國。〇孚遠曰:項羽封諸將爲王,漢王初興,不能一申古制,易侯而貶其爵,亦勢也。故末年有白馬之誓,高祖本意見矣。

〔扶柳〕高后姊長姁子,侯。〇師古曰:平旣呂氏所生,不當姓呂,史家惟記母族也。

〔平曲〕中元四年,侯昆邪有罪,國除。太僕賀父。〇按孚遠曰:賀後亦封侯,故載之。

〔新市〕以趙內史王愼,王遂反,愼不聽,死事,子侯,戶一千十四。〇按愼,傅作悍。

〔遒〕中元三年十二月丁丑,侯隆疆元年,不得隆疆嗣。〇按孚遠曰:不得隆疆嗣者,言不知誰爲之後,蓋失其名也。則侯者或其孫,或少子。

讀惠景間侯者年表

讀惠景間侯者年表,以四朝事勢爲主。孝惠之時,天下無事,惟修遺功。高后之時,欲侯諸吕,故先封高祖功臣及諸王子。〈見高后本紀中。〉孝文從代邸入爲帝,則有誅諸吕功,有從代來功。是時王子漸繁,則有分封,有外威恩澤。孝景更有吳、楚之變,有匈奴之降。凡此事勢各異,公私亦别,不得一例論之也。

孝惠時侯者三人,高后時侯者三十一人,孝文時侯者二十九人,孝景時侯者三十人。

漢約非有功不侯,此表以功得侯者有四,曰修高祖時遺功臣也,曰誅諸吕也,曰從代來也,曰吳、楚之役也。此外同姓若孝惠子、〈漢書以非真孝惠子,削不書。〉齊悼惠王子、淮南厲王子、楚元王子、梁孝王子,則推親親之恩而封侯者也。異姓惟長沙王子吳淺、長沙嗣成王子吳陽、長沙王相利倉,則以吳芮忠而無功得侯者也。外戚若吕后姊子、吕后兄子、吕后諸昆弟子、吕氏王子、孝文太后弟薄昭、孝文后弟竇廣國、后兄竇長君子彭祖、孝景后兄王信、孝景后母弟田蚡、田勝、長公主嫖子蟜、張敖魯元太后子、齊哀王舅父駟鈞、淮南厲王舅父趙兼,則所謂恩澤侯者也。

有死事而其子得侯者,若匈奴入北地,力戰死事之孫卬,趙相建德不聽王遂反而死,内史王慎亦不聽王遂反而死,楚太傅趙夷吾不聽王戊反而死,楚相張尚亦不聽王戊反而死是也。此外高祖時有哭彭越之欒布當烹,出忠言,帝赧之,以爲都尉,而有功得侯者也。

有外國歸義,自匈奴降漢而侯者凡七人,其故韓王信之孽子與其太子之子,故燕王盧綰之子,則漢人歸自匈奴者也。

董份曰:太史公獨以長沙起論,卽賈生所謂欲諸王之忠附,則莫若令如長沙,反覆論敍,以見其國小而得完,見疆土之不可盛,而侯王之不可不忠也。

讀惠景間侯者年表補

漢約非有功不侯,其不謂之功臣年表何也?按表惠、景間侯者凡九十四人,内王子侯者及外戚恩澤侯者凡四十九人,則以功封及以功蔭者四十五人耳。高祖功臣年表外戚僅二人,王子僅四人,兵爭之日,亦共歴艱難,故皆謂之功臣也。是未可比而同之。

高后時侯者三十一人,不數年,坐吕氏事誅一十三人,身死名惡,爲世大戒,而人卒不悟何也?孝景吳、楚之變,以軍功侯者凡七人,死事侯者四人。當時七國雖横,皆同氣也。身爲天子,既不能篤親親之仁,以服其心,又不善防禦之,以弭其釁,遽發大難,使骨月傷殘,士民蹂躙,倖免覆亡。論功行賞之日,帝亦有悔心否乎?

景帝以匈奴降侯者凡八人。初,匈奴王之來,帝欲侯之以勸後。周亞夫曰:彼背其主而降,侯之,則何以責人臣不守節者乎!帝不聽,悉侯之。亞夫之言,以理論耳。卽以事勢論,匈奴之性,服叛無常,降何利之有?彼來降,不可拒,厚蓄之而已。尊之以侯,是使匈奴有輕中國之心,其失與和親同,又何以勸?甚矣!帝之愚也。或謂文帝時已行之,蓋文帝所侯者,固韓王信之子孫,其父叛,其子復歸,是能反之正者,侯之可也,然亦過矣。

存疑

孝文侯者二十九人,其中章武侯竇廣國、南皮侯竇彭祖,乃孝景卽位始封,班入景表是。

孝景侯者三十一人,其中休侯、紅侯實一人,並書誤也,班表但一書爲是。又武安侯田蚡、周陽侯田勝,乃武即位始封,班入武表是。

猜你喜欢
  卷六十一 志三十六·赵尔巽
  第七十三回 拓跋珪创兴后魏 慕容垂讨灭丁零·蔡东藩
  卷上·王国维
  卷第二百二十八·胡三省
  卷之二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五·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三十·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纪昀
  世家卷第三十八 高丽史三十八·郑麟趾
  第十章义渡租·佚名
  卷三十四、和珅之贪横·黄鸿寿
  卷十一、开国法制兵制及官制·黄鸿寿
  奏谳书二十一·佚名
  濮登靑·周诒春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四十七·吴景旭

      庚集上之中  唐诗  罢相  李适之罢相诗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试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呉旦生曰适之退朝毎邀賔戚谈谐曾赋诗云朱门长不闭亲友恣相过年今将半百不乐复如何后为林甫所譛罢故有门前客来之句未免

  • 梁山泊李逵负荆·臧懋循

    梁山泊李逵负荆杂剧(元)康进之撰●梁山泊李逵负荆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杏花庄王林告状 正名 梁山泊李逵负荆第一折〔冲末扮宋江同外扮吴学究凈扮鲁智深领

  • 小河·周作人

    一条小河,稳稳的向前流动。经过的地方,两面全是乌黑的土,这不像我朋友平时的声音,被轻风搀着走上沙滩来时,经过的两面地方,都变成一片锦绣。田边的桑树,也摇头说,——生满了红的花,碧绿的叶,黄的果实。现在变了青黑,水要保他的生

  • 卷四·本纪第四·脱脱

        太宗下   会同元年春正月戊申朔,晋及诸国遣使来贺。晋使且言已命和凝撰《圣德神功碑》。戊辰,遣人使晋。二月壬午,室韦进白麃。戊子,铁骊来贡。丁酉,猎松山。戊戌,幸辽河东。丙申,上思人皇王,遣惕隐率宗室以

  • 卷一百七十三·列传第六十一·张廷玉

        杨洪 石亨 郭登 朱谦 孙镗 范广   杨洪,字宗道,六合人。祖政,明初以功为汉中百户。父璟,战死灵璧。洪嗣职,调开平。善骑射,遇敌辄身先突阵。初,从成祖北征,至斡难河,获人马而还。帝曰:“将才也。”令识其名,进

  • 第五十四回 驳问官范滂持正 嫉奸党窦武陈词·蔡东藩

      却说桓帝延熹八年,大兴党狱,缉捕至二百余人,恼动了一位大臣,不忍坐视,因复上疏极谏,这人为谁?就是太尉陈蕃。疏中有云:  臣闻贤明之君,委心辅佐,亡国之主,讳闻直辞;故汤武虽圣,兴由伊吕,桀纣迷惑,亡在失人。由此言之,君为元首,

  • 一○九八 谕内阁纪昀褚廷璋等着分别充文渊阁直阁事或校理·佚名

    一○九八 谕内阁纪昀褚廷璋等着分别充文渊阁直阁事或校理乾隆五十年三月二十九日乾隆五十年三月二十九日内阁奉上谕:纪昀、陆费墀着仍充文渊阁直阁事,阿肃、胡高望着以原衔充文渊阁直阁事。其文渊阁校理一缺,着陈崇本充

  • 乐陵王高百年传·李延寿

    乐陵王高百年,孝昭帝的第二子。孝昭帝即位,在晋阳朝臣们请求建立宫殿,确立太子,孝昭帝谦让,没有同意。京城的臣僚再次请求,孝昭帝才称言是太后的命令,立百年为太子。孝昭帝临去世时又立下遗诏传位给兄弟武成帝高湛,并亲笔写有

  • 宋纪十三 太宗明皇帝上之下泰始二年(丙午、466)·司马光

    宋纪十三 宋明帝泰始二年(丙午,公元466年) [1]春,正月,己丑朔,魏大赦,改元天安。 [1]春季,正月,己丑朔(初一),北魏宣布大赦,改年号天安。 [2]癸巳,征会稽太守寻阳王子房为抚军将军,以巴陵王休若代之。 [2]癸巳(初五),刘宋明帝刘征召会稽

  • 23.伍子胥过昭关·林汉达

    在诸侯大国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大国兼并小国,扩张了土地。可是大国的诸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给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势力大了起来。他们之间也经常发生斗争。大国国内的矛盾尖锐起来,都想把争夺霸权的战争暂时停止下

  • 卷三 士冠礼第一·郑玄

    若不醴,则醮用酒。(若不醴,谓国有旧俗可行,圣人用焉不改者也。《曲礼》曰:“君子行礼,不求变俗。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修其法而审行之。”是。酌而无酬酢曰醮。醴亦当为礼。)[疏]“若不”至“用酒”。○注

  • 本训 第三十二·王符

    上古之世,太素之时,元气窈冥,未有形兆,万精合幷,混而为一,莫制莫御。若斯久之,翻然自化,清浊分别,变成阴阳。阴阳有体,实生两仪,天地壹郁,万物化淳〔二〕,和气生人,以统理之。〔三〕〔一〕○铎按:此节信集中表现其唯物主义天道观之重

  • 卷二十一·高诱

    钦定四库全书淮南鸿烈解卷二十一汉 高诱 注要略【凡鸿烈之书二十篇略数其要明其所指序其微妙论其大体故曰要略】夫作为书论者所以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虽未能抽引元妙之中才繁然足以观终始矣总

  • 卷十·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十乡射礼第五之三賔北面坐取俎西之觯兴阼阶上北面酬主人主人降席立于賔东正义贾氏公彦曰俎西之觯谓上一人举觯于賔賔奠于荐西者也賔坐奠觯拜执觯兴主人答

  • 卷十七·严粲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缉卷十七 宋 严粲 撰 鹿鸣之什    小雅 【谱曰小雅大雅者周室居西都丰镐之时诗也○程子曰自鹿鸣以下二十二篇各赋其事而用之其周公之爲乎与二南同也○陈氏曰周家之治至於文武其礼文浸以烦缛故

  • 三宝大有金书·佚名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撰人不祥,系节录《九天生神章经》前半篇而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与《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前二部分,即 “三宝大有金书“一篇和“三宝章”三首同。

  • 古今词话·沈雄

    清沈雄撰。凡八卷,包括《词话》上下两卷,《词品》上下两卷,《词辨》上下两卷,《词评》上下两卷。《四库全书》著录为六卷,并非完本。书前有曹溶《词话序》云:“岁在乙丑,余来金阊,偶僧沈子出示《词话》。”乙丑为康熙二十四年

  • 律相感通传·道宣

    一卷。唐代释道宣撰。《律相感通传》一书,道宣作于唐乾封二年 (667)。《法苑珠林》载:“道宣律师乾封二年仲春,逐静修道,遂感冥应。于是律师既承灵属,扶疾笔受,随闻随录,合成十卷”。此传主要记载了有关律相感通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