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杜鸿渐传

杜鸿渐,与前相臣暹同族。祖父慎行,为益州长史。父亲鹏举,做过王友。鸿渐聪慧好学,考取进士,担任王府参军。天宝末年(756),多次升为大理司直、朔方留后、支度副使。

肃宗幸驾北上,到达平凉,不知所去。鸿渐与六城水运使魏少游、节度判官崔漪、支度判官卢简金、关内盐池判官李涵谋略说:“如今胡羯叛乱,二京沦陷,皇上从南方幸驾到巴蜀,皇太子在平凉整治军队。但是平凉此地,不是聚集军队的地方,如果想取得胜利,一定要去朔方。如果侍奉殿下,十日之间,在西聚集河、陇之兵力,回纥势力正强盛,与国家通好,在北征招劲骑,在南汇集各城,大兵进发,可以收复二京。以雪耻国辱,上告知明主,下安抚百姓,这也是臣子的心愿,国家的大计。”鸿渐即日便草拟文告详细陈述布防兵马招集的势态,记载军资、器械、仓储、库物的数量,命令李涵带上赶赴平凉,肃宗非常高兴。鸿渐得知肃宗从平凉出发,在北边的域界白草顿迎候,趁着慰劳各官使和兵士的时候,向肃宗进言说:“朔方聚集天下的强兵,灵州是用武的地方。如今回纥请求相和,吐蕃也附合于我,天下郡邑,人人都在坚守,等待命令。其中有些地方虽然被贼军所占据,也有望很快收复。殿下整理军戎,举兵驱进,则叛逆可灭。”肃宗同意此话。

等到了灵武,鸿渐与裴冕等人劝肃宗马上即位,以顺应中外所望,五次上表,于是同意。鸿渐素来知晓帝王陈布和君臣朝见的礼仪,于是摘取旧议,在城南设置坛台,在前一天向肃宗陈述仪注奏书。肃宗说:“皇上在很远的地方,叛寇还未平灭,应该不设坛场。”对他其他的建议表示同意。肃宗即位,授鸿渐为兵部郎中,主管中书舍人方面事情,不久转为武部侍郎。至德二年(757),兼任御史大夫、河西节度使、凉州都督。两京平定,升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荆南节度使。

襄州大将康楚元、张嘉延盗窃兵权,占据襄州城反叛,刺史王政逃跑。嘉延向南袭击荆州,鸿渐听说后,弃城而逃。澧、朗、硖、归等州府听说鸿渐逃走后,全都惊慌害怕,在山谷里躲藏起来。一年多后,征召升为尚书右丞、吏部侍郎、太常卿,充任礼仪使。皇上、太上皇崩驾,鸿渐负责监督礼仪制度,建造山陵事毕,加光禄大夫,封为卫国公。广德二年(764),代宗在郊庙祭祀,提升鸿渐为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升为中书侍郎。

永泰元年(765)十二月,剑南西川兵马使崔旰杀死节度使郭英..,占据成都,自称为留后。邛州衙将柏贞节、泸州衙将杨子琳、剑州衙将李昌山夔等人率兵讨伐旰,西蜀大乱。第二年二月,命令鸿渐以宰相兼任山、剑副元帅、剑南西川节度使身份,去平定蜀乱。鸿渐心无宏图,志气怯懦,又酷爱佛道,不喜欢军戎。到了成都,害怕旰的威武气势,不再问罪,于是将剑南节制表让给旰。此时国家西边遭寇入侵,关中事变繁多,鸿渐孤军陷入危险之中,军队威风不振,代宗没有办法,同意了。仍然以旰为剑南西川行军司马,柏贞节为邛州刺史,杨子琳为泸州刺史,各自收兵。不久请入朝廷觐见,仍推荐崔旰为西川兵马留后。

大历二年(767),诏令旰为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召鸿渐还京。鸿渐仍带领旰一同入朝接受觐见,代宗嘉奖他。后来任知政事,转为门下侍郎,转让出山南副元帅。三年(768)八月,替代王缙为东都留守,充任河南淮西、山南东道副元帅,平章事一职如故。由于患病上表请求辞官,同意了,最后没有任他为官。四年(769)十一月死,赠予太尉,谥号为文宪。辍朝三天,赐物五百匹、粟五百石。

鸿渐晚年喜好清静,私人住宅在长兴里,建筑豪华,宾客如云。鸿渐曾悠然赋诗说:“常顾追禅里,安能挹化源。”朝廷士大夫多数与他相好。等到患病隐退,令僧人将他头顶头发剃去,最后病死,遗嘱儿子依照胡法埋在塔下,墓上不封不树,希望能像和尚那样下葬。受到众人议论讥笑。

猜你喜欢
  志第七 礼仪七·魏徵
  ●崇禎長編卷之十三·汪楫
  卷三十二·毕沅
  ●卷一百八十二·徐梦莘
  ●本语自序·高拱
  ◎阴谋起家的地主买办阶级的最后代理人·恽逸群
  两朝纲目备要目録·佚名
  第四六六谕光绪十四年九月初十日一二二三八--一·佚名
  第五十五册 天聪六年六月·佚名
  源贺传·魏收
  李好文传·宋濂
  欧阳德传·张廷玉
  第七节 千八百四十八年之革命·梁启超
  卷49·陈邦瞻
  卷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十六·吴景旭

      丙集中之上  赋  金马碧鸡  左思蜀都赋金马骋光而絶景碧鸡倐忽而曜仪吴旦生曰金马山在云南府城东碧鸡山在云南府城西汉宣帝时方士言益州有金马碧鸡可祭祷而致乃遣王褒入蜀求之  滇畧记云古阿育王有龙马三

  • 第一折·佚名

    (老旦扮卜儿引旦贺怜怜、梅香盼儿上,诗云)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老身洛阳人氏,姓贺,人都唤我做贺妈妈。生下这女孩贺怜怜,做着个上厅行首。我那孩儿生的十分聪明智慧,谈谐歌舞,挡筝

  • 卷二·寒灰集·朱祖谋

    三姝媚·瞻园约为西山之游,寒阴殢人,屡阻携屐,雪后引眺,赋此代简晴丝横苑路。际林端微明,禁烟犹冱。唤客山禽,荡倦情销得,探春词句。野水棱棱,隔岸引、玉骢新步。旧崦微茫,只有梅花,撩人心绪。偏是芳游轻负。剩小萼疏簪,冻

  • 第六出 舟外寻舟·丁耀亢

    (生负舟上)骑驴还觅驴,旁人见了笑。吞舟还得舟,再返来时道。俺何生自与一班异人游海求仙,分明记得泊船海边,上一小舟垂钓。不知如何便落一黑暗之地,几乎闷死。又不知如何又白洞洞的钻将出来。且喜孤舟无损,故我

  • 死水·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

  • 咏史诗巻下·胡曾

    唐 胡曾 撰沙丘年年游览不曾停天下山川欲遍经堪笑沙丘才过处銮舆风过鲍鱼腥【秦纪三十七年亲巡天下至平原而病七月丙寅崩于沙丘丞相李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不发丧棺载輼凉车中故幸宦者骖乘所至上食百官

  • 卷十三·毕沅

      ◎宋纪十三 ∷起柔兆阉茂正月,尽强圉大渊献十二月,凡二年。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   春,正月,辛未,右武卫大将军长宁侯德隆卒。以其弟德彝嗣侯,判沂州,时年十九。属飞蝗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八·佚名

    弘治九年十月甲戌朔孟冬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黄镛齐世美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丙子升南京刑部员外郎张赞为山西按察司佥事○赐岐王德安府观滩店田三百顷

  • 第四十二卷 仕绩 三 三·缪荃孙

    徐 州 府 三 隋刘行本刘行本,沛人。父瑰,仕梁,历职清显。行本起家武陵国常侍,适萧修以梁州北附,遂与叔父瑶同归于周。每以讽读为事,精力忘疲,虽衣食乏绝,宴如也。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中外府记室

  • 卷一·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宋 宋敏求 编帝王即位册文太宗即位册文肃宗即位册文德宗即位册文顺宗即位册文宪宗即位册文穆宗即位册文敬宗即位册文文宗即位册文宣宗即位册文懿宗即位册文哀宗即位册文即位册文太宗即位

  • 卷四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四十四宾礼外藩亲王见宗室亲王之礼宾及门王府属官入告主人降阶迎宾辞主人升宾从宾入门而右西位东面主人入门而左东位西面各行二跪六叩礼毕即席序坐位如之宾之从官阶上二跪六叩兴入右门随坐

  • 剧秦美新并序·扬雄

    诸吏中散大夫臣雄稽首再拜皇帝陛下:臣雄经术浅薄,行能无异,数蒙渥恩,拔擢伦比与群贤并,愧无以称职。臣伏惟陛下以至圣之德,龙兴登庸,钦明尚古,作民父母,为天下主,执粹清之道,镜照四海,听聆风俗,博览广包,参天贰地,兼并神明,配五帝,冠三

  • 道端第六·鹖冠子

    天者,万物所以得立也,地者,万物所以得安也。故天定之,地处之,时发之,物受之,圣人象之。夫寒温之变,非一精之所化也,天下之事,非一人之所能独知也,海水广大,非独仰一川之流也。是以明主之治世也,急于求人,弗独为也,与天与地,建立四维,以

  • 第十四章 39·辜鸿铭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辜讲有一次孔子说:“现在真正有道德价值观的人才彻底从社会隐退了,道德价值观稍差点的人才也不去某些侯国或者从某些侯国撤退了。道德价值观再差一点的人一旦感觉别人不喜

  • 附录二 傅斯年著述年表·傅斯年

    1918年《文学革新申义》,见《新青年》第4卷第1号。《文言合一草议》,见《新青年》第4卷第2号。《中国学术思想界之基本谬误》,见《新青年》第4卷第4号。《戏剧改良各面观》《再论戏剧改良》,见《新青年》第5卷第4号。《中

  • 礼记要义卷第十·魏了翁

    礼器一礼器名篇郑目録云名为礼器所以记礼使人成器之义此于别録属制度二礼有本有文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正义曰忠者内尽于心也信者外不欺于物也由尽于心故与物无怨外不欺物故

  • 俱舍论记 第三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三卷沙门释光述分别根品第二之一分别根品者。胜用增上故名为根。此品广明故名分别。所以界后次明根者。界品明诸法体。根品明诸法用。依体起用故次明根问此品广明有为作用。何故以根标名解云此品虽

  • 滕王阁序·王勃

    唐王勃撰。滕王阁,为唐朝滕王李元婴所建。上元二年(675),阎伯玙任洪州都督时,重修此阁,农历九月九日在阁上宴集宾客,正好王勃往南方省父经过洪州,参加了宴会,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序文。当时即震惊四座。文章从洪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