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孟子精义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精义卷二

宋 朱子 撰

梁惠王章句下

庄暴见孟子章

杨曰魏文侯曰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则今乐与古乐固异矣而孟子之言如此者盖乐者天地之和也而乐以和为主人和则气和气和则天地之和应之矣使人闻钟皷管弦之音举疾首蹙额虽奏以咸音韶濩无补于治也故孟子告之以此姑正其本而已

尹曰王者之所以王者得民心而已推己之心以及民与民同乐则王天下也孰御哉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章

尹曰文王之囿与齐宣王之囿一也不与民共之则是害民而已矣

齐宣王问曰交隣国有道乎章

伊川曰凡人有所计较者皆私意也孟子曰唯仁者为能以大事小仁者欲人之善而矜人之恶不计较小大强弱而事之故能保天下犯而不较亦乐天顺理者也

吕曰畏天者以人畏天天人未合乐天者天人已合天道在己

尹曰仁者之心至公也智者之心用谋也以大事小则乐天而无不覆载以小事大则狭隘而私于一国仁者之心知者之心于此殊矣能法文武之用心则民惟恐君之不好勇也若夫按劔疾视则其小勇陋矣

齐宣王见孟子於雪宫章

杨曰忧民之忧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民亦乐其乐出乎尔者反乎尔理之固然也 又曰角为民徵为事廵所守述所职省耕歛皆民事也故齐景公作君臣相说之乐曰徵招角招也

尹曰君之与民贵贱虽不同而心则未始有异也孟子所以力陈其说使晓然易知其言可谓深切矣齐宣不能推而用之惜哉

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章

或谓孔子尊周孟子欲齐王行王政何也伊川曰譬如一树有可栽培之理则栽培之不然须别种圣贤何心视天命之改与未改尔

杨曰智仁勇天下之逹德也智知之仁守之勇行之三者阙一焉非逹德也则人君固不可无勇矣而齐王以是为有疾故孟子告以文武之事使廓而大之则安天下无足为者矣若夫好货好色则生於人君之邪心不可为也然而孟子不以为不可者盖譬之水逆行中流而遏之其患必至于决溢因其势而利导之则庶乎其通诸海也故以公刘太王之事告之陈古之善而闭其邪心引之于当道也其自谓齐人莫如我敬王者以此易之暌曰遇主於巷亦斯之谓也【阙】谓以上合下便执得继述两字牢更不可易予谓继述两字自好但今用之非是当时自合说与真个道理且好货好色孟子犹不鄙其说而推明之况上有继述之意岂容无所开道而使小人乘间谬为邪说以进则其末流激成今日之弊不足怪矣夫继述之说始於记所称武王周公今且举周公事明之文王耕者九一周公则更而为彻文王关市讥而不征周公则征之武王克商乃反商政政由旧逮周公七年制礼作乐昔者武王所由之政安在圣人作处惟求一个是底道理若果是虽纣之政有所不革果非虽文武之政有所不因圣人何所容心因时乘理天下安利而已且如神考十九年间艰难勤苦制为法度盖欲以救时弊便百姓也便百姓则其志救时弊则其事此独不当继述乎今继述足以救时弊便百姓也是亦神考而已释此不务乃欲一二以循熙丰之迹不然则为不孝此何理也且如祖宗天下百有余年海内安乐其法度岂不皆善神考一起而更之神考亦知要是而已谓之不孝可乎自唐宋至五代祸乱极矣太祖太宗顺人心定天下传数世而无变岂常人做得然而法度不免有弊者时使之然耳若谓时使之然则神考之法岂容独能无弊补偏救弊是乃神考所以望乎後世也何害于继述而顾以为不孝乎今之所患但自不敢以正论陈之於上恐有妨嫌若吾辈于朝廷须是如此说始得中听不听则有去就之义焉议论不知道理所在徒有口辩则胜他识道理人不过如战国说士遇孟子便无开口处

尹曰孟子之不欲毁明堂欲齐王之行王政也文王之政公刘之好货太王之好色皆指事而言可谓善引其君矣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章

尹曰友之失友道士师失其职齐宣王既明知其罪矣至於四境之不治则耻于自责此齐宣所以终不足与有为也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章

横渠曰国君进贤如徇从人情不得已而进之则贪妄者日益进於上廉耻之人反屈于疏贱矣

吕曰世臣如毕公弼亮四世之类

杨曰国人皆曰可杀然後杀之则杀之者非一人之私意不得已也古者司寇以狱之成告於王王三宥之然後致刑夫宥之者天子之德而刑之者有司之公天子以好生为德有司以执法为公则刑不滥矣问或谓人主之权当自主持是否曰不为臣下夺其威柄此固是也书称汤曰用人惟已而孟子亦曰见贤焉然後用之则人君之权岂可为人所分然孟子之论用人去人杀人虽不听左右诸大夫之毁誉亦不听国人之言因国人之公是非吾从而察之必有见焉而後行如此则权常在我若初无所见姑信己意为之亦必终为人所惑不能固执矣

尹曰世臣则累世修德必能辅君以道而可则者也取人苟不详审则好恶必不公为害甚大尚何世臣之有哉是以国君进退羣臣必审于国人之论而不自恃也苟用此道则贤否判然人不可得而欺矣人君之务执大於是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章

杨曰三仁未去纣非独夫也三仁去则天下不以为君矣是诛一夫也何弑君之有世儒有谓汤武非圣人也有南史之笔则鸣条牧野之事当书曰簒弑盖其智不足以知圣人而妄论之耳

尹曰孟子为当时而言以警戒时君也

孟子谓齐宣王曰为巨室章

伊川曰夫人幼而学之将欲成之也既成矣将以行之也学而不能成其学成而不能行其学则乌足贵哉

杨曰此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故其言如此

尹曰孟子之卒不得有为於国盖类是也

齐人伐燕胜之章

杨曰民之去燕犹避水火也故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齐王又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是水益深火益热矣民将复避之也故曰亦运而已运者反复运转之谓也 又曰或谓文武所谓至德以不累於高名厚利故也所谓不累于厚利者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所谓不累于高名者有其二而弗辞果如此言则武王之取天下以为累于利而可乎孟子之言曰取之而燕民说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此论尽矣盖文王所谓至德者三分天下有其二矣其取天下何难之有而文王勿取者视天而已初无用心於其间也夫是之谓至德或又曰汤之伐桀也衆以为我后不恤我衆舍我穑事而割正夏而汤告以必往是圣人之任者也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纣是圣人之清者也此亦非也汤之伐桀虽其衆有不悦之言惮劳而已若夏之人则不然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故攸徂之民室家相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汤虽不往不可得矣文王之时纣犹有天下三分之一民犹以为君则文王安得而不事之至于武王而受罔有悛心贤人君子不为所杀则或为囚奴或去之他国纣之在天下为一夫矣故武王诛之亦不得已也孟子不云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由此观之汤非乐为任而文王非乐为清也会逢其适而已

尹曰文王武王之用心凡以为民也齐人之伐燕则异是矣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孟子所以深告之而宣王未之思也

齐人伐燕取之章

尹曰汤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而齐以千里畏人者由取之不以其道故也

邹与鲁閧章

尹曰孟子引曾子之言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可谓知所本矣民心其可强之乎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章

横渠曰使民救死则政教可为

尹曰事无理之国以求苟安岂人君之用心哉与民守之效死勿去孟子言其正也

滕文公问曰齐人将筑薛章

横渠曰所为善故可继续而行变诈一时君子不为人无取法也

尹曰齐人将筑薛而滕文公恐孟子以太王居邠告焉继之以强为善可谓能自尽也文公恐惧而不知自强异乎太王矣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章

伊川曰衆人必当就礼法自大贤以上则看他如何不可以礼法拘也且守社稷者国君之职也太王则委而去之守宗庙者天子之职也尧舜则以天下与人如三圣贤则无害他人便不可然圣人所以教人之道大抵使人循礼法而已

杨曰国君死社稷故告之以效死勿去正也至其甚恐则以太王去邠之事告之非得已也然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亦在强为善而已故太王去邠民从之如归市不知为善而去国则民将适彼乐土矣尚谁从之哉然滕文公未必能如太王也使其去国而遂亡则不若效死勿去之为愈也故又请择於斯二者孟子直是知命滕文公以齐人筑薛为恐问救之之术而对以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以竭力事大国则不得免问安之之道而对以太王居邠不之其所养者害人而继之以效死勿去之策自世俗观之可谓无谋矣然以理言之只得如此说舍此则必为仪秦之为矣凡事求可功求成取必于智谋之末而不循天理之正者非圣贤之道也天理即所谓命尹曰无太王之德则民不应之矣尚孰肯从之哉当是时不知民心之向背徒知强弱之相陵故孟子必以人心向背言之

鲁平公将出章

杨曰孟子之遇不遇治乱兴衰之所系天实为之非人之所能也夫何怨尤之有

尹曰圣贤之进退出处有礼义存焉嬖人知贤而间毁之孟子归之天可谓知命矣

孟子精义卷二

 

猜你喜欢
  厚黑学·李宗吾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
  三鱼堂剩言卷五·陆陇其
  第二十章 1·辜鸿铭
  第九章 29·辜鸿铭
  卷十·熊过
  春秋书法钩元原序·石光霁
  礼记析疑卷三十三·方苞
  二  修身·墨子
  补阙·周梦颜
  道行经分别品第十三·佚名
  八吉祥经正文·佚名
  佛学与科学哲学及宗教之异同(注一)·太虚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十一·佚名
  五门禅经要用法·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上·陈岩肖

      艺祖皇帝尝有《咏月》诗曰:“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万国明。”大哉言乎!拨乱反正之心,见于此诗矣。又窃闻上微时,客有咏初日诗者,语虽工而意浅陋,上所不喜,其人请上咏之,即应声曰:“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

  • 春光·闻一多

    静得象入定了的一般,那天竹,那天竹上密叶遮不住的珊瑚;那碧桃;害朝暾里运气的麻雀。春光从一张张的绿叶上爬过。蓦地一道阳光晃过我的眼前,我眼睛里飞出了万支的金箭,我耳边又谣传着翅膀的摩声,仿佛有一群天使在空中逻巡……

  • 卷八百三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三十九齐己寄郑谷郎中【一作住襄州谒郑谷献诗】高名喧省闼雅颂出吾唐叠巘供秋望无云到夕阳自封修药院别埽着僧牀几梦中朝事依依【一作久离】鵷鹭行归雁塞门春已【一作亦】暖连影起苹风云

  • 卷七百六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六十一徐光溥【一作浦】徐光溥蜀人事孟知祥为观察判官知祥称尊号进翰林学士後主?时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诗二首题黄居寀秋山图【第十七句缺一字】天与黄筌艺奇絶笔精回感重瞳悦运思潜通造

  • 卷第二百七十九·胡三省

    后唐纪八〔起阏逢敦摇(甲午)二月,尽旃蒙协洽(乙未),凡一年有奇。〕潞王下清泰元年〔(甲午、九三四)〕1二月,癸酉,蜀主以武泰节度使赵季良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领节度使如故。〔赵季良遂为孟蜀佐命元臣。〕2吴人多不欲迁都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三十八·徐乾学

    宋纪一百三十八【起着雍困敦正月尽重光单阏十二月凡四年】理宗建道备徳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眀安孝皇帝绍定元年春正月丙子朔上夀眀慈睿皇太后册寳于慈眀殿 庚辰金遣完顔玛尔楚如蒙古吊慰 二月乙巳朔金大寒雷雪木之

  • ●皇朝通典卷八十六·佚名

    刑七 ○刑七 雜議二 △雜議二 乾隆三十五年二月江蘇按察使吳壇奏例載凡將良人誣指為盜及寄買賊贓捉拿考打嚇詐財物或以起贓為由沿房搜檢搶奪財物除犯恐罪外其餘不分首從俱發邊遠充軍誣指送官以誣告論又載捕役人等奉差

  • 食货四五·徐松

    漕运五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四五 纲运许官 纲运许官【宋会要】三门白波发运司,有催促装纲二人,以京朝官三班充。河阴至陕州、自京至汴口,催纲各一人,并以三班以上充。广济河,都大催纲一人,以京朝官充,后改为辇运司。许、汝

  • 卷九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九十七礼部五十六朝贡二事例朝鲜国朝鲜古高丽国洪武二年国王遣使奉表贺即位请封贡方物五年令三岁或一岁遣使朝贡二十五年更其国号曰朝鲜永乐以来每岁圣节正旦皇太子千秋节皆遣使奉表朝贺贡方物其

  • 卷六 复恩·刘向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故易曰:“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与以市道接,君县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逮臣有不测之功,则主加之以重

  • 佛说相应可经·佚名

    西晋沙门法炬译佛在舍卫国请诸比丘。比丘即到。佛告比丘。比丘应唯然从佛闻。佛便说。是不闻者不闻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多闻者多闻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贪淫者贪淫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不贪淫者不贪淫者俱相类

  • 续大唐内典录一卷并序·道宣

    (麟德元年于西明寺起首移总持寺释氏撰毕)若正于法名宝崇诚或有由贤是通俗法津之真海圣之高广以历于方如尊卑在日月明存道隆之美岂得不以凶我倒之筌蹄须证贫生之珍位者也自仙苑告就名水净济演字群品手说尘蒙随机候而说

  • 卷第二十九·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卷第二十九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偈颂 ○翠岩真禅师三首 占古庆怀 南北无知已。东西信有缘。祖师言不识。真宰理方宣。性海宽长满。心华静后圆。定山三径艹。谁为扫寒烟。 偶作 白云漫世

  • 铁壁机禅师语录引·铁壁慧机

    铁壁机禅师语录引宗门语句有遮有表随表随遮随遮随表遮何以故原无言说故表何以故私通一线故表随遮何以故使人自悟故遮随表何以故发人疑情故祖庭秋晚波旬议横语录盛行未摸宗旨以为遮则呕尽心脾以为表则茫无消息一盲众盲

  • 多余的话·瞿秋白

    《多余的话》系瞿秋白就义前在福建汀州狱中所作。既然题为“多余的话”,既然自知“多余”,又何必说? “我不怕人家责备,归罪,我倒怕人家‘钦佩’。”——原来如此。他只希望后人见到最真实的自己,不需要无谓的拔高、粉饰。

  • 金鳌退食笔记·高士奇

    宫苑志。清高士奇(1644—1703)撰。二卷。士奇有《扈从东巡日录》已著录。此书系作者供奉内廷,公余之暇偶访曩时旧闻,征信载记,康熙二十三年(1648)成书。约二万四千字。所著是书2卷,上卷介绍了太液池、瀛台、乐成殿、

  • 周易集传·龙仁夫

    八卷,元龙仁夬著。书成于至治辛酉年(1321年)。《吉安府志》:“仁夬《周易集传》十八卷,立说主《本义》(即朱熹《易本义》),每卦爻下各分变象辞占。”今存唯八卷,仅上、下经及《彖》、《象》完具。其书即象诂义,于卦象

  • 窥天外乘·王世懋

    一卷。明王世懋撰。此书为王世懋诸多著述之中较有价值的一部书。专论明代掌故、故事,中间参以作者之论断。许多记载持论公正,足资参考。尤其是关于明代掌故之记载与辨疑,较有价值。此书体例颇似《龙川略志》之体例。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