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四十七

宗室七

封拜七

皇叔祖宗绰加恩制绍圣二年九月明堂

门下。朕顺考典章。肃恭明祀。益绍隆于先轨。重祗恪于孝思。躬即合宫。遹昭严父。礼成献飨。泽被臣工。播告在廷。敷扬成命。皇叔祖、河阳三城节度、孟州管内观察处置河堤等使、检校司徒、开府仪同三司、持节孟州诸军事、孟州刺史、上柱国、嗣濮王、食邑九千五百户、食实封二千七百户宗绰。秉德纯厚。赋性强明。蚤缘近属以殿藩。重袭世封而奉祀。富而好礼。居无充诎之尤。恭而不骄。雅有中和之守。是为茂器。见誉戚藩。方庆泽之流行。宜亲贤之首及。增衍户赋。进食真封。益壮戎昭。用严藩卫。于戏。本支并茂。见帝室之蕃昌。鄂跗相辉。识三门之袭庆。益祗宠渥。永底寿康。可。

皇叔祖宗景加恩制同上

门下。朕祗奉宝图。肃恭毖祀。涓选谷旦。展盛礼于合宫。昭格明灵。侑严亲于上帝。忱恂旁达。贶施下临。惟时湛恩。用先近属。敷扬大号。布告治廷。皇叔祖、彰信军节度、曹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司空、开府仪同三司、持节曹州诸军事、曹州刺史、判大宗正事、上柱国、济阴郡王、食邑八千五百户、食实封二千六百户宗景。瓌玮宏材。中和德性。动惟絜矩。宣义问于宗支。率以敦和。久训齐于公姓。奉祠惟恪。蒇事有劳。方兹庆泽之流。矧在亲贤之右。进陪户赋。衍食真封。事虽考于彝章。情益隆于异数。于戏。位望之重。固素履之不渝。祉福之多。宜明神之所相。益期康靖。永翊丕平。可。

皇叔祖宗楚加恩制绍圣二年九月二十四日同上

门下。吉礼之属。惟毖祀以居先。严父之文。亦配天而为大。朕遹遵先典。躬造总章。盛礼告成。庆赐交举。顾兹进律。首及近藩。布告治廷。敷扬大号。皇叔祖、武胜军节度、邓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司空、持节邓州诸军事、邓州刺史、上柱国、郧国公、食邑七千七百户、食实封二千二百户宗楚。圭璋美质。杞梓成材。分支派于天潢。壮藩宣于王室。蹈履贵盛、而弗至于尤违。躬行谦勤、而益敦于孝悌。谨尔侯度。为时宗英。方兹涣汗之行。宜在晋康之典。载畴井赋。增衍真封。于戏。笃亲之恩。不论于称伐。崇贵之义。亦在于戒盈。顺保福厘。益隆寿祉。可。

皇叔祖宗楚除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南阳郡王制绍圣三年二月壬午

门下。朕若昔大猷。绍隆丕构。自我烈祖。入承累圣之基。肆其先王。克有分濮之社。载考大宗之籍。未加诸子之封。义所当隆。恩宜有称。其孚大号。以诏庶官。皇叔祖、武胜军节度、邓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司空、郧国公、食邑八千四百户、食实封二千四百户宗楚。信厚积中。斋庄迪己。年弥高而有柔嘉之则。属最近而无充诎之心。已秉节于将坛。未彻疆于王土。稽用屏周之义。申加辅汉之藩。荒南阳之大邦。即武胜之旧履。有华上公之衮。有淑元戎之旂。敦厥井封。班之宰席。盖师言之我锡。非朕志之汝私。于戏。惟修身则可以觐前人之光。惟制节则可以谨诸侯之度。往服朕命。永孚于休。可特授依前检校司空、开府仪同三司、持节邓州诸军事、邓州刺史、充武胜军节度、邓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进封南阳郡王、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

皇叔祖宗祐除开府仪同三司封景城郡王制同上

门下。有天下者得尽其贵贵之恩。立人道者必致其亲亲之义。考大宗之近戚。眷烈祖之同生。咨尔庶官。申听朕命。皇叔祖、横海军节度、沧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司空、巩国公、食邑八千四百户、食实封二千四百户宗祐。修身时敏。作德日休。服犬雅之不群。知为善之最乐。保爵禄之贵而不溢。出神明之胄而不骄。属近而行尊。年高而德劭。已备登坛之拜。未加裂土之封。盖将何以对前人之休。亦非所以厚同姓之爱。因其旧履。锡以命书。衮衣绣裳。班于上宰。苴茅社土。王此大邦。于戏。崇德象贤。所以固宗盟。制节谨度。所以蕃王室。往绥厥位。尚远乃猷。可特授依前检校司空、开府仪同三司、持节沧州诸军事、沧州刺史、充横海军节度、沧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进封景城郡王、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

皇叔祖宗楚封嗣濮王制绍圣三年二月乙亥

广因心之教者。莫大于亲亲。善述人之事者。莫大于继继。昔我文祖。尝推本于所生。肆予冲人。其克绥于厥后。申加明命。播告治朝。皇叔祖、武胜军节度、邓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司空、开府仪同三司、南阳郡王、食邑八千九百户、食实封二千六百户宗楚。履顺居谦。秉猷迪吉。身修而多义理之阅。属近而有法度之循。是咨公族之宫。建邦而启土。俾绍大宗之裔。继世以象贤。彻以武昌之疆。赐之濮园之履。参官将相。列爵公王。为龙为光。率旧章于昭考。我将我享。承祀事于先王。于戏。惟祗乃心。所以不期于骄。惟慎厥终。所以长守于贵。庶有辞于永世。以无忝于前人。可特授检校司徒、依前开府仪同三司、持节鄂州诸军事、鄂州刺史、充武昌军节度、鄂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进封嗣濮王、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三百户、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皇叔祖宗祐除检校司徒依前开府仪同三司充清海军节度使进封嗣濮王加食邑食实封勋如故制绍圣四年八月二十四日

门下。朕荷上穹之眷。承累圣之基。表正万邦。惇叙九族。自予皇祖。入嗣统于大宗。肆尔先王。肇建邦于有濮。遍逮诸子。厥惟殊恩。载诹象德之贤。诞布扬廷之命。皇叔祖、横海军节度、沧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司空、开府仪同三司、持节沧州诸军事、沧州刺史、上柱国、景城郡王、食邑八千九百户、食实封二千六百户宗祐。温仁而寡过。夷粹而有容。行克谨而惟礼乐之修。年弥高而多义理之阅。光辉属籍。谁并宗英之游。仪表戚藩。久隆耆俊之望。俾袭封于大国。爰视秩于上公。遂荒南海之圻。尽赐先君之履。驼钮盭绶。礼极真王之崇。豹尾神旗。任总元戎之重。申衍爰田之赋。陪敦真食之输。萃是宠章。发为涣渥。以懋昭于乃德。用焜燿于而家。非朕汝私。实国旧典。于戏。无念尔祖。继恭靖之后而弥昌。追配前人。奉安懿之祠而勿替。尚肩庆誉。茂对宠光。可。

皇叔祖宗汉特授开府仪同三司充昭化军节度使改封安康郡王加食邑食实封勋如故制

门下。夫克明其德。尧睦族而变时雍。慎修其身。舜惇宗而明励翼。盖正其家者必先诸己。笃其爱者必始于亲。朕眷礼庶工。推先同姓。永惟安懿之后。实嗣濮阳之封。藐焉诸孤。存者无几。矧密联于宗属。独未建于高牙。载恻予怀。肆颁显命。皇叔祖、保宁军节度观察留后、持节婺州诸军事、婺州刺史、上柱国、东阳郡王、食邑四千户、食实封一千户宗汉。温恭而迪德。庄重而秉彝。为宗室之表仪。阅天下之义理。本支孙子。系神明之胄而无骄。室家君王。席富贵之资而不溢。爰畴硕望。申锡殊荣。越从留务之崇。躐拜元戎之重。班于冢弼。秩以真王。衍食敦封。加地进律。并推渥洽。增涣宠光。以慰文考优异近族之心。以称冲人追崇先烈之意。是循彝训。允穆师言。于戏。磐石之宗。子弟有犬牙之地。关雎之应。公族如麟趾之时。尚迪令猷。永绥吉禄。可。

皇叔祖宗景特授依前检校司空复开府仪同三司济阴郡王食邑食实封勋如故制

门下。立爱惟亲者、所以睦族。宥过无大者、所以广恩。惟时宗藩。久罹邦宪。锡以宠命。扬于治廷。皇叔祖、彰信军节度、曹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司空、持节曹州诸军事、曹州刺史、上柱国、济阴郡王、食邑九千五百户、食实封二千九百户宗景。履富贵之资。出神明之胄。顷偶违于礼分。遂自冒于简书。几年于兹。在法当叙。嘉乃省循之行。用申敦睦之情。金钺斋旄。仍畀将牙之旧。绣裳赤舄。复参公衮之华。盖将粲骨肉之恩。庶以厚枝叶之芘。于戏。亲亲者义必尽。法有三宥之恩。贵贵者礼必隆。恩无一眚之废。往共尔位。尚慎厥终。可。

皇叔祖宗汉特授检校司空依前开府仪同三司充彰德军节度使进封嗣濮王加食邑食实封勋如故制

门下。夫建邦启土。国家所以广亲亲之仁。崇德象贤。先王所以终继继之义。克绍大宗之裔。若时尊属之良。我有涣恩。播于群听。皇叔祖、昭化军节度、金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持节金州诸军事、金州刺史、上柱国、安康郡王、食邑四千五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宗汉。抱疏通之识。躬肤敏之才。席贵富而惟图书之裒。居戚近而远绮纨之习。昔在文祖。寔隆季弟之怀。逮于先朝。尤嘉诸父之敬。属有建旄之拜。越跻开府之崇。方且祗奉寝园。虔共时祀。宜极褒嘉之典。以申优异之心。其仍上将之班。遂赐先君之履。彻疆濮土。换节相台。俾袭庆于王家。复参华于台路。陪之真食。衍以多田。往并服于宠光。庶克修于馈享。于戏。遍逮诸子。朕惟遵昭考之模。保有故封。尔尚笃前人之烈。勉绥燕誉。益懋诚勤。可。

猜你喜欢
  载记第十一 慕容 慕容恪 阳骛 皇甫真·房玄龄
  列传第一百 德宗顺宗诸子·刘昫
  卷三十五·本纪第三十五·脱脱
  卷一百二十六 志一百一·赵尔巽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十九·杨仲良
  第七十三回 战浙东包团练死艺 克江甯洪天王覆宗·蔡东藩
  帝王经世图谱卷十五·唐仲友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八十四·佚名
  卷之四十六·佚名
  八十一 曹寅奏僧一念缉获日期摺·佚名
  六八五 军机大臣奏请将《赋汇题注》抄入全书并拟赏陈淦缎疋片·佚名
  周宝安传·姚思廉
  姚枢传·宋濂
  一一七、孟子自梁返齐考·钱穆
  应侯失韩之汝南·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二集目录八·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卷御制诗二集总目卷六十七驻跸德州行宫作再依皇祖德州即事诗韵赐山东廵抚鹤年王翬千岩万壑图即用其韵麦二首徒骇河降旨加赈去岁被水五州县晏城雪三首玉水再依皇祖南廵过济

  • 巻九·袁表

    钦定四库全书闽中十子诗卷九     明 袁表马荧 编陈徴君集四七言律诗寄陈叔起时在永嘉不归闽南一别几经秋林馆莺花忆旧游过鴈不堪频北望沧江无奈自东流风尘冉冉逢人少江草萋萋向客愁白髪丹青应更好何时飞翰寄沧

  • 卷八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十九张说奉和圣制潼关口号应制天德平无外关门东复西不将千里隔何用一丸泥奉萧令嵩酒并诗【巳下三首俱赐宴东堂作】乐奏天恩满杯来秋兴高更蒙萧相国对席饮醇醪奉宇文黄门融酒圣德垂甘露天章

  • 卷三十六·施元之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三十六 宋 苏 轼 撰 施元之 原注 武进邵长蘅 删补 诗四十八首 【时在惠州作施注缺今补】 真一酒【并引】 米麦水三一而已此东坡先生真一酒也 拨雪披云得乳泓蜜蠭又欲醉先生【公自注真一

  • ●跋·顾炎武

      右明季三朝野史计四卷,世无刊本。余借钞同郡友王石农家,藏之箧笱逾四十年,原稿已毁于火。书中纪事核实,于本朝亦无谤词。其指北为虏,揆以舜东夷、文王西夷,宜无庸避忌。大儒著作,不忍听其湮没,而又不敢窜改,恐失其真。明臣

  • 第六十回 泄秘谋拒绝卖国使 得密书发生炸弹案·蔡东藩

      却说周自齐奉命出使,本受老袁密嘱,要他联络日本,愿将从前中日悬案的第五款,再予让步,作为承认帝制的交换品。相传密嘱中有七种条件:(一)是将吉林割归日本,(二)是将奉天司法权让与日本,(三)是将津浦铁路北段,割归日本,(四)是将天津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佚名

    嘉靖三十二年七月乙巳朔 时享 太庙命成国公朱希忠代 礼部以 万寿圣节请令 裕王景王入宫行庆贺礼 上曰二王非群臣比且未奉 庙殿之遣姑俟明秋行 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倪嵩为本院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 时九门列营以备战守 命

  • 提要·李焘

    (臣)等谨案六朝通鉴博议十卷宋李焘撰焘字仁甫眉州丹棱人登绍兴八年进士官至敷文阁学士提举佑神观赠光禄大夫谥文简事迹具宋史本传焘博极载籍慨然以史学自任宋代典故尤悉力研核所撰续通鉴长编卷帙浩繁最称赡博精审今已别

  • 李穆传·令狐德棻

    李穆字显庆,从小明达机敏,有气量。太祖入函谷关时,李穆就在太祖身边供职,很受信任。李穆也小心恭谨,不敢懈怠。太祖对他表示赞许,让他随侍身边,出入卧室,当时没有人能与他相比。侯莫陈悦杀害贺拔岳后,太祖从夏州赶去解难,而侯莫

  • 第九卦 小畜 风天小畜 巽上乾下·佚名

    小畜:亨。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彖曰:小畜; 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 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 密云不雨,尚往也。 自我西郊,施未行也。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九二:牵复,吉

  • 滕文公上篇·王夫之

    一程子云&ldquo;故凡言善恶,皆先善而后恶&rdquo;云云,须看一&ldquo;故&rdquo;字。乃谓天理之见于人心而发于言词,其已然之迹不昧于固然者如此;非繇先言善、吉、是,后言恶、凶、非,而知性之善也。言之先后,只是人所撰之序,非天

  • 卷三十·吴澄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纂言钦定四库全书礼记纂言卷三十     元 吴澄 撰孔子闲居【孔氏曰退燕避人曰闲】孔子闲居子夏侍子夏曰敢问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矣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逹於礼乐之

  • 毛诗写官记卷二·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敢取是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惠然而思我耶则将褰裳而涉溱以从子耳曰何哉女子而渡河褰裳也者女子曰子思我子当褰裳来嗜山不顾高嗜桃不顾毛也东门之墠茹芦在阪或言曰茹芦为茜陂者曰阪门之旁有阪阪之上有

  •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萨陀波仑品第二十七佛告须菩提:&ldquo;若菩萨欲求般若波罗蜜,当如萨陀波仑菩萨,今在雷音威王佛所,行菩萨道。&rdquo;须菩提白佛言:&ldquo;世尊!萨陀波仑菩萨云何求般若波罗蜜?&rdquo;佛告须菩提:&ldq

  • 卷第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十五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中分别惑品之二说世义已。由相应故来。今应思此义。是类已灭众生于中得相离不。复次众生于此类处已得相离。此类为已灭不。于中若已相离。此类于此人必定已灭。若

  • 卷第十三·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十三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尾施缚多罗缘世尊复告大王。汝当谛听。乃往古昔。我为求无上正觉利益有情。乃有转轮圣王。名大喜见。七宝具足。获四神通。于长阿笈摩六十三品中。已广分别说。

  • 火药库·莫里斯·勒布朗

    亚森·罗平在搭救一位金发女郎时发现了她丢在车里的请柬和一朵银莲花。于是他化装成瑟尼纳王子前去赴宴,其间,被一犯罪团伙绑架。在逃跑时,罗平发现了死在车里的私人侦探蒙古乔,他身上也有一朵银莲花。金发女郎与私人侦探

  • 太玄八景箓·佚名

    《太玄八景箓》,早期上清派符箓,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内文提到此经乃元始天尊授金阙后圣帝君和无极道君,内载八景符箓。所谓八景者,即人身上中下三部各有八位真神,分别治理人身上中下三元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