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十五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唐大诏令集

钦定四库全书

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五

宋 宋敏求 编

政事

慰抚上

淮安王神通山东道安抚大使诏

皇太子等巡京城诸县诏

鄼国公轨等益州道安抚大使诏

张镇州淮南道安抚诏

存问并州父老诏

遣毕构等慰抚诸道诏

遣杨虚受江东道安抚诏

遣卢绚等诸道宣慰赈给勅

宣慰西京逆官勅

宣慰京城僧道父老勅

安缉京城百姓勅

慰谕朔方将士勅

遣使安抚制

遣郑叔清江淮宣慰制

遣刘晏宣慰诸道勅

慰抚

淮安王神通山东道安抚大使诏

隋德下衰政荒民散九州辐裂四海瓜分元元无辜困豺狼之吻悚悚黔首罹兵革之灾朕祗膺宝图救其危坠一物失所情深纳隍今赵魏之人顷承大化海岱之境思禀朝章然而尚迫寇戎受拘凶暴经途遐阻末由自达宣风布教必伫循良柔服招携事资明庶右翊卫上将军淮安王神通地惟近属功参运始杖节建旟久当重寄可山东道安抚大使其山东诸道军事并受节度下【武德元年十月】

皇太子等巡京城诸县诏

隋末道消运属阳九盗贼蠭起饥馑荐臻四海之民坠於涂炭是以上天降鉴爰命朕躬绥静黎元克定元丑府库仓廪所在开发流冗之民随加赈抚言念亭育鍳寐匪忘然年谷不登民多困乏一物失所有甚纳隍宜加存问救其疾苦可令皇太子建成巡京城侧近诸县秦王巡京城以东左仆射裵寂巡京城以西诣彼闾阎见其耆老亲省风俗亷察吏民乏絶人量加赈恤有如寃滞并为申理高年疾病就致束帛【武德二年闰二月】

鄼国公轨等益州道安抚大使诏

朕受天明命抚育万方康俗齐民无忘鉴寐西蜀僻远控驭巴夷厥土沃饶山川遐荒往者隋末丧乱寇盗交侵流寓之民遂相杂挠游手堕业其类实繁寇攘矫?因此而作王业伊迩务从草创牧宰庶僚随事迁易州县分并权宜废置然而王道未洽民瘼犹存静言思之夙夜轸念澄原正本义在更张可令秦州揔管鄼国公轨御史大夫滑国公无逸为益州道安抚大使宣扬朝典进擢亷平贬黜苛暴申理寃滞忠孝贞节表其门闾鳏寡孤惸量加赡恤事有便宜并委处分

张镇州淮南道安抚诏

三楚之地江山遐阻五岭之表经途辽夐自有隋失驭盗贼交侵声教莫迩方隅久絶朕受图膺运君临寰宇率土之滨情均抚字方今函夏肃乂文轨一同尉侯无虞要荒率职然而江蠡之????或阻寇戎闽禺之乡未闻正朔左武侯将军黄国公张镇州大将军合浦县公陈知略二方首族早从历任思展诚効缉宁州里镇州可淮南道行军揔管知略可岭南道行军摠管以安抚之【武德四年八月】

存问并州父老诏

昔隋末丧乱百姓凋残酷法淫刑役烦赋重农夫释耒工女下机徵召百端寇盗蜂起人怀忿怨各不聊生水火之切未足为喻先朝不忍涂炭思济黎元朕纂承神筭奋劒南起与彼境英雄同心叶力不顾躯命以救苍生爰自晋阳起兵唱义推锋接刃栉风沐雨除凶去暴以德行仁天下乂安戎车止息九夷八狄莫不来庭以至於今二十余载岂予一人所能致此实赖天地之仁宗庙之福贤人君子为朕股肱文士尽其才智武夫宣其勇力朕端拱无为庶几王道然汉高悲歌常思丰沛晋皇吟咏惟在温原此人之情也况并部之地创业之基与诸父老首立大事引领北望感慕兼深思与父老一日叙旧怀之在心所不忘也但海内殷旷万几事多省巡四方未遑图息父老宜约勒乡党教导後生亲疎子弟务从忠孝必使风俗敦厚异於他方副朕此心光示远近使旌表门闾荣耀乡里书名竹帛岂不美欤夏序甚热想各平安善自怡养动静闻奏故有此勅想见朕心【贞观十五年六月】

遣毕构等慰抚诸道制

昔者明王之治天下也内有公卿允厘庶绩外有侯伯司牧羣黎犹惧至道不孚淳风或替故有巡狩之典黜陟幽明行人之官省方察俗用能遐迩清宁情伪无作於变时雍率其道也朕祗膺嗣德恭守帝图上禀过庭之谋下凭庶士之力竭精思理两载於兹冀逮小康渐及至化而区宇遐远风教未同负扆长怀责深在已近者奸回究切衅起萧?宗社降灵应时殱殄今又恭承圣训摠统大猷率彼百官齐兹七政恐仓廪不实礼节未兴吏靡息於贫贱人或及於幽枉永言於此明发疚心今卜征未习远迈非宜分命輶轩慰抚黎庶毕构等操履公清识具明允茂绩彰於历试嘉誉满於周行宜膺行李载光原隰所至之处申谕朕心并合屏絶浮华敦崇仁厚务修孝弟勤事农桑耆老鳏惸媍人家口不自存者咸加恤问举以言扬唯贤是急若有良材异等藏器下僚哲人奇士隐沦屠钓审知才行灼然者各以名闻凡百牧宰洎乎吏人咸知朕心各敬乃事勤则不匮仁远乎哉勉以朂之以副朕意【先天二年七月】

遣杨虚受江东道安抚勅    苏頲

勅淮海是称谿险山川重复水陆殷溱去岁田收稍乖丰稔念兹人庶颇致饥乏朕为人父母深用惕然近闻雨泽应节秔稻有望目前之困糊口犹切思从蠲省用救荒弊宜令给事中杨虚受往江东道安抚存问不急之务一切除减观察疾苦量宜处置刑狱寃滞委使详理百姓间有伟识异才潜藏鳞羽隐沦屠钓栖迟闾阎官人内有贪致苟得背公徇私循默自守养望充位者还日各以名闻所至之州具令宣布求瘼恤隐称朕意焉应须判官及典凖例驰驿即发遣【开元二年四月十一日】

遣卢绚等诸道宣慰赈给诏

言念苍生心必遍於天下自牧多福泽偏润於京师所以历选列城聿求连率岂徒判察将委缉宁朝散大夫检校御史中丞关内宣慰赈给使上柱国卢绚等任寄已深声实兼茂咸贯通於理道益纯固於公心或华髪不衰或白圭无玷可以轨仪郡国康济黎元间岁以来数州失稔颇致流冗能勿殷怀而吏或不畏不仁或不安不便诚须矫过必仗贤能凡此使车不无殷监比事掣肘务欲摠权小有举於毫髪大莫振於纲领本令调察却致烦苛永言所期岂云自弊今既各膺重寄允谓通才以蠲疾苦之原当叶大中之义若令行一道利及万人朕所设官以俟来者朝之优秩必归令誉言可复也宜副朕怀【开元二十二年二月】

宣慰西京逆官勅       贾至

勅西京官吏等逆寇构祸暴犯京邑我国家图必胜之劳取万全之功是以避狄而西外饬师旅遂使卿等奔窜无所力屈狂寇既闲之以师旅又临之以兵戈或强逼駈驰或伪置官爵事不获已皆是胁从朕深悉焉无怀反侧今天既悔祸宗庙垂灵王师东征雷击电扫逆徒剿絶关辅载清卿等代承国恩家传禄位乃祖乃父为我纯臣虽?贼中固深忧愤是用恻隐矜悯于怀宜各自安更勿惶惧朕与人更始岂求録微瑕哉旬日之间与卿等相见【至德三年】

宣慰京城僧道父老勅

勅西京缁黄耆夀百姓顷者逆兵暴至侵逼长安王事西巡修集兵马遂使卿等?於贼首不得奔逃或骨肉之间枉罹屠害女子之辈多遭虏掠朕每念此流涕痛心又比来米盐匮竭人多饿死道殣相望或贼徒逼胁駈使事穷力屈尽是胁从朕甚闵焉今已京城再复贼寇殱灭岂独宗庙之福社稷之灵京师等兆民恳诚感达天地之所致也方与卿等雪耻辱布维新大弃疵瑕弘宥罪戾恐未达意或惶恐焉各宜宁居勿怀反侧各令宣谕与卿等不久相见【至德二年】

安缉京城百姓诏

勅京城之人久?凶丑亦既平定莫非王臣比屋可封唐之人阖境皆戴商之旧复以宗庙之器府库之资散在闾阎紊烦纲纪主守者阙以供事窃取者冒其常用所以遣其检括必使当实如闻小臣失所遂使流言寇攘资财惊扰士庶官吏不修其法豪强横有纵暴或得一官物即破人家产或捕一奸吏则傍累亲隣仍有不逞之徒因兹恐吓大为侵暴百姓寃苦永言哀念良深叹息委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李岘勾当诸使检括一切宜停妄有欺夺宜即推捕奏闻仍牓坊市务令安缉副朕之意焉【至德三年正月】

慰谕朔方将士勅       贾至

勅朔方将士等自寇逆乱常殆涉三载卿等被坚执鋭暴露原野东征西伐未尝暂宁雪霜风雨之间白刃鸣镝之下衆勤至矣朕甚悯焉顷者出并陉收赵地还破同罗逋虏复入河东故郡累有功绩王室赖之昨者清渠之战师徒不利亦闻卿等伤夷甚多兵者危事一挫何损但当勉励以为後图神祗助善天地厌祸仗顺招逆无忧不平知卿等所在集兵更加训练便於再举思灭残徒此忠臣义士感激之深也已令江淮转运布帛到日议赏非遥今关中麦秋见将收获六军粮备实资於此逓须相朂勿犯田苗甲杖刀枪已令支送诚宜磨励大雪前耻事平之日卿等并封侯金帛珪璋无所爱惜故令宣慰知朕意焉【至德元年】

遣使安抚制

勅厄运者天之时也理乱者人之政也是以轩辕不能止蚩尤之患帝舜不能无有苖之征盖在於人君修刑德以除之也顷者羯贼凶害当争战之地则肌骨多毙於锋镝在遐僻之方则杼柚其空於征赋离乡去邑弃业亡家契濶冻馁飘颻是逼朕每永念心折涕零是用严奉睿谟?行天罚躬被甲胄大率戎夷扫清中原诛斩蛇豕岂朕薄德皆建功业盖人心竭节于本朝而戮力于寇难也所以给其优复减其赋税省其聚歛息其征徭赈其匮乏宥其罪戾空其仓廪舍其逋悬养其伤痍恤其死事将使百姓永登仁夀犹虑抚字有阙尚疾苦之未除於是分遣使臣亲访闾里夫人君高居天位非可以目遍四海耳周八极必仗贤能以广视聼顷之使臣咸未称职多俯仰经略未尽至公遂令远人寃不上逹弊不下去今择朝端忠贞仁惠之士饮氷乘馹廵抚四方其有政教烦苛勅令不便妨於耕稼害於?桑徵损於人无论小大咨尔兆庶必闻原委又有官吏科虐豪猾侵渔扰於黎甿冒於货贿上无隐也当悉惩之朕方以百姓为心苍生为夀非欲自贤自圣而为理舍暴惠奸而随人率土之滨宜悉朕意【至德二十年二月】

遣郑叔清往江淮宣慰制    贾至

勅逆旅未平师旅淹岁军用匮竭常赋莫充所以税亩於荆吴校练於淮海从权救弊盖非获己夫法明则吏不欺歛均则人不怨辑事无扰系乎使臣度支员外郎叔清贞固干事用节爱人考志视成可历斯任宜以本官兼御史充江淮东西道宣抚使【至德二年七月十二日】

遣刘晏宣慰诸道勅

岁之不易征伐繁兴河洛萧然江外尤剧供上都之国用给诸道之军须庶务徵求未遑少息火耕水耨夏葛冬裘充馈运而屡空壹戎衣而不足农人少而转困编户流而卒归自北之化未淳大东之词方切君为心也朕甚痛焉今区宇渐宁凋残已甚惕然躬已姑务息人惧惸婺之无告思省方以亲问时迈未可日昃增劳载怀鸿雁之诗用解吾人之愠必资循行以周爰咨诹皇皇者华以申喻朕志宜令太子宾客兼御史大夫刘晏往诸道宣慰应百姓有徵科烦重人户逃亡及水旱所损不能支济者并与本道节度使计会蠲削安在遂便处置讫具状上奏官吏之政在邦必闻知无不为公道斯在其租庸使刺史县令录事参军有精於政理赋均役平州县之间称为良吏者具名以奏别有甄异如或残忍慢法贪汚賍官有害於人不应时务者具状以闻仍与本道节度观察使计会举按四海至广九重至深思使下情上通常令上旨下逹务於审慎朕之意焉

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五

猜你喜欢
  品藻第二十三·浦起龙
  卷一百九十一·毕沅
  ●奉天靖难记四·佚名
  春秋别典卷七·薛虞畿
  卷一百二十三·杨士奇
  卷之一千一百四十七·佚名
  卷十四·傅恒
  钦定兰州纪略卷十四·阿桂
  孝昭纪·李百药
  西清笔记卷第二·沈初
  卷一百七十八·雍正
  卷八十三·宋敏求
  卷八十五发配·冯煦
  173.甘露事件·林汉达
  四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高克礼·隋树森

    高克礼,字敬臣,号秋泉,河间(今属河北省)人,一作济南(今属山东省)人。生卒年不详。曾任县尹,至正八年(一三四八)任庆元(今属浙江省)理官。治政以清净为务,不为苛刻,以简淡自处。与乔吉、萨都刺、杨维桢交游, 年辈

  • 雍正实录卷之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  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之一百二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科试考一·王世贞

    国家初起,右武,其于文事,亦不数数焉,大要各以其途进。然庚戌诏,见天子意在矣。百余年来,日以益重,非从此出者,多见摈异途,不辄当要津,此岂一朝一夕哉!作《科试考》。 初设科举条格诏:洪武三年五月初一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闻成周

  • ●郑氏史料续编卷二目录·佚名

    四二、福建巡按王应元残揭帖(查参周潭失事防弁李有功,请敕部议处)顺治十年正月(八七)四三、福建巡按王应元残揭帖(报明厦门得失情形,计图剿克)顺治十年三月二十四日到(九一)四四、福建巡按王应元残揭帖(遵旨严究行刺浙闽总督陈锦

  • 卷之一百十三·祁韵士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一百十三 传第九十七 原授土默特右翼都统托博克列传【居归化城之土默特今改袭三等男】 托博克土默特人姓博尔济吉

  • 十、关于《无所不谈合集》①·林语堂

    ①此为《无所不谈合集》序,有删节。一九四六年冬,马星野先生来美,约我为中央社专栏撰稿人之一。我自一九三六年辞去《论语》半月刊、《人间世》、《宇宙风》的编辑责任,赴美专著英文书籍,中文写作此调不弹已三十年。马先生

  • 悼志摩·陆小曼

    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癸酉清明回硖石为志摩扫墓心有所感,因提此博伯父大人一笑,侄媳敬赠。①注:题目为编者所加。该诗是1933年清明陆小曼到硖石给徐志摩扫墓时所写。文中所指伯

  • 附录六·孙中山

    逸仙先生足下:六月十九日赐书,已由罗马敝事务所转到此处,甚谢,甚谢。并承瑰伟之补助战后整顿实业之案与《国际共同发展中国计划》相贻,尤感。奉读尊著计划,旁擘附图而及于先生所与理则的且有力的论据,觉其兴味深水。谨此布庆

  • 原序·汪克宽

    春秋胡傳附録纂疏原序仲尼假魯史寓王法春秋之義立矣然聖人之志有非賢者所能盡知是以三家之傳有時而戾夫二百四十二年行事亦多矣非聖人從而筆削之則綱常之道或幾乎熄託之空言可乎游夏深知夫子之志而未嘗措一辭孟氏發明

  • 卷四十七·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四十七学五存养【持敬 静附】南轩张氏曰持敬乃是切要工夫然要将个敬来治心则不可葢主一之所谓敬敬是敬此也【只敬便在此】若谓敬为一物将一物治一物非惟无益而反有

  • 卷二十三·盛世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编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二十三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丧服第十一之二疏衰裳齐牡麻绖冠布缨削杖布带疏屦期者疏曰此疏衰以下七服与前章不殊而还具列之者以其此一期与前三年悬絶恐服制亦多

  • 卷一百七十二·佚名

    △初分随喜回向品第三十一之五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是善男子善女人等随喜回向。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无等无等等。世尊齐何。说是随喜回向。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

  •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四·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尔时有长者子。名曰耶舍。聪明利根。极大巨富。阎浮提中。最为第一。服天冠璎珞。著无价宝屐。其于中夜。与诸妓女。相娱乐已。各还寝息。忽从眠觉。见诸妓女。或有伏卧。或有仰眠。头发蓬

  • 里斯本之夜·雷马克

    《里斯本之夜》是德国小说家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62年。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后。主人公约瑟夫反对德国法西斯政权,被他当纳粹冲锋队长的妻弟告密,关进集中营。获释后,他逃

  • 周易述·惠栋

    《周易》注释本。清惠栋撰。二十三卷。原书目录为四十 卷,但自卷二十四至四十则有录无书,或系未完之作 (其再传弟子江藩沿是书体例另撰有《周易述补》)。《周易述》自一至八卷注疏《周易》经文,其中第八卷当是对“鼎

  • 阅史郄视·李塨

    四卷,续一卷,清李塨撰。李塨字刚主,蠡县人,康熙年间举人,官通州学正,从博野颜元游。李塨为学主张忍嗜欲,苦筋力,习六艺,讲世务。书中讲道: “王五公教我小事克勤,谓小事皆有次第节奏,然后大事可为。”持论极平,能不因人废言; 力主

  • 咒三首经·佚名

    全一卷。唐代地婆诃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列述三项咒文,即:(一)大轮金刚陀罗尼,若诵读二十一遍,于人一切坛场之际,所行之法皆得成就。(二)日光菩萨咒,可灭除一切障难、恶魔、天灾等。(三)摩利支天咒,可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