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

弘治八年六月壬子朔南京阴雨自五月二日至是日始暗坏朝阳门北城墙

○癸丑升狭西延安府知府崔升为四川布政司右参政

○巡按狭西监察御史张泰奏甘州屯田肥饶者多为太监总兵等官占据而官军则含怨陪粮衣食不足何以责其御敌又有甘州城北湖可以牧马亦为各官所据请遣官会镇巡等官清出给军庶可以养其锐气其宁夏榆林等边请一体清查户部覆奏得旨令巡按监察御史会同查勘拨给不许仍前占据

○甲寅命工部右侍郎曾鉴之子洪为国子监生从其请也

○北虏野乜克力之地其酋长曰亦剌思王曰满哥王曰亦不剌因王各遣其头目川哥儿等三十四人款肃州塞言为迤北大达子劫杀欲避之近边住牧恐中国不信乞容入贡及互市甘肃镇巡等官太监陆訚都督刘宁都御史许进会奏谓彼以善意来而拒之恐生别患请许之令有难之时暂就境外威远城藏避无事时仍在亦集乃等地方往来住牧并如哈密例许限年入贡如赤斤罕东例每季许近肃州城互市一次有警使掎角杀贼且彼既以互市入贡相与习熟他日亦可如往年收捕喃哥及伪祁王锁南奔事例起送其头目至京縻以职事分处其部落于甘州俾随征调庶边方可以无患兵部覆奏谓住牧互市可许入贡及擒捕之事不可许 上以夷情重大命廷臣会议以为北虏比哈密诸夷不同若许令自肃州入贡往返万里道途骚扰不可胜言恐此源一开末流难塞且到京之日待之薄或启边衅厚之又生彼利心入贡之请诚宜郤之若欲循擒捕喃哥锁南奔故事此固安边一策然终非中国以诚驭夷狄之道彼若恳求入贡宜谕以远途跋涉服食不同虑生疾病谕之不止仍拟奏议处其西域各夷除土鲁番外余有愿入贡者请仍旧许之为便从之

○乙卯铨注蔚州左卫带俸都指挥同知袁忠于大宁都司佥书管事锦衣卫带俸都指挥佥事把琮王鉴于狭西都司领固原安会班军备御

○申刻京师雨雹

○丙辰昏刻月犯灵台星

○丁巳命守备独石都指挥佥事陈广守备马营

○戊午乌斯藏番僧桑节巴丹岷州卫红觉寺番僧剌麻撒节劄及千官阿著等族番人豁木秀节陆等各来贡赐宴及彩叚等物有差

○增钦天监天文生及阴阳人月粮天文生原支六斗者月加一斗在监阴阳人原不关粮者月支四斗谯楼阴阳人月支三斗仍命本监堂上官时加考较令精习本业以备任使从钦天监监正吴昊等奏也

○四川威州灌县汶水县地震有声

○己未秦府汧阳王公鏳薨王康王庶第四子母潘氏正统元年生十一年册封至是薨年六十讣闻辍朝一日赐祭葬如制谥曰端懿

○命云南都司故都指挥同知陆卿之子儒袭安庄卫指挥使

○庚申顺天府霸州雨雹伤禾苗禽鸟多死者

○壬戌四川播州宣慰使司宣慰使杨爱贵州宣慰使司宣慰使安贵荣及程番府小程番长官司长官程英各遣使来贡赐彩叚等物如例

○癸亥夜火星犯氐宿东南星月犯东咸星

○甲子升掌中书舍人事大理寺右寺副崔璇为尚宝司司丞

○命协守松潘南路右参将房骥充副总兵分守松潘等处○赐大理寺卿王霁妻恭人曹氏祭时其子泰具<锍-釒>以请礼部言四品妻例无祭特许之

○命南京龙江左卫都指挥佥事王钦之子汉代为指挥同知

○近例各王府诸郡王受封出阁成婚在成化十四年以后者官为造府以前者本府自造至是徽王见沛为其庶长子兴化王祐台乞造府第工部援例以请 上特命有司为王治之后不为例

○直隶黟县雨黑白豆味不可食

○乙丑文武官武安侯郑英等八百八人朝参不到得旨各官懒惰朝参不畏礼法本当究问姑宥之

○丁卯翰林院修撰费宏病痊至京复除原职

○复除福建按察司佥事胡富于山东以丁忧服阕也○己巳乌思藏阐化王贡使锁南短竹等回至扬州广陵驿遇大乘法王贡使锁南劄进北上相与杀牲饮酒三日不去见他使舟至则以石投之不容泊知府唐恺呼其舟人来驿中戒之锁南短竹等持兵仗拥入驿恺避去郡民力格斗乃免民为所伤者甚众巡抚都御史李蕙等以闻刑部请治通事柰显伴送百户杨相等罪仍请榜示沿途驿递严加禁约别遣通事谕其王令各治贡使之罪从之

○虏入密云境杀掠军民男妇死伤者十有四人焚毁庐舍下巡按御史问拟守备等官指挥孙永王寿二人充军分守署都指挥王志及把总管操指挥刘宽高寿等八人俱赎杖还职都察院覆奏永等俱情轻律重命永寿免充军各降二级带俸差操志革去署职带俸闲住余如所拟

○致仕太子少保工部尚书贾俊卒俊字廷杰直隶束鹿县人景泰元年乡贡士授监察御史出巡浙江山西狭西河南南畿所至有声擢山西按察司佥事协守宁武诸关修明军政边徼晏然寻迁副使分司临清用荐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至则持宪度严军法数年虏不敢犯入为工部右侍郎时河南饥命俊赈贷多所全活未几转左遂进尚书加太子少保俊为人清慎俭约终始不渝在工部数年饬材训艺动必信度人无间言累以足疾上<锍-釒>乞休久之乃命驰驿归仍敕有司岁给食米舆隶至是卒年六十八赐祭葬如例自俊之去工部也继者鲜能及之俊可谓无愧大臣云

○庚午遣内官祭中霤之神

○南京监察御史王存忠等奏旧例凡武臣虽公侯伯不得乘轿出入以习劳苦今成国公朱仪魏国公徐俌武靖伯赵承庆南京锦衣卫带俸指挥使王锐乘轿出入仪俌承庆乘八人轿僣侈尤甚其各卫指挥而下乘马又多用红氊鞍笼马杌胡床导从亦所当禁下礼部覆奏请俱论之以法 上皆宥之仍谕不得再犯以朱仪年老任重特命乘四人轿

○南京工部尚书冯贯奏自镇江至九江二千余里江中洲渚芦苇甚多洪武中命所司采取供本部烧造之费洪熙中免十之三正统景泰成化间折徵银课近多为豪右侵占柴课之输十无一二乞遣官阅勘从之

○辛未礼部奏 万寿圣节例赐百官宴 上命免宴赐以节钱钞

○壬申升山东按察司副使赵鹤龄为本司按察使○朝鲜国王李娎遣陪臣班臣尉姜子顺等奉表贡方物贺 万寿圣节赐宴并彩叚衣服等物有差

○致仕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白玉卒玉初袭为腾骧左卫指挥使御马监管事历升至都督同知成化中被劾致仕至是卒赐祭葬如例

○命羽林前卫都指挥同知劳惠福之子安代原职指挥使

○命故云南都司都指挥佥事窦俊之子远袭六凉卫指挥使

○山西安邑县雨雹伤禾

○癸酉福建按察司副使郝志义丁忧服阕复除山东按察司

○命户部于岁例外别运太仓银六万两于辽东以备边储以巡抚都御史张岫奏边方有警故也

○先是武骧右卫革职千户朱通奏把总指挥彭麟等鬻放军士冒支月粮诸不法事辞所连及甚众 上命给事中吴仕伟御史祁司员郎中胡汝砺夏昇会御马监太监甯瑾按之瑾邀仕伟等入监讽以事多掣肘遂奏称内府非鞫狱之所禁军无清查之例 上命下麟及通于狱余皆不问兵科都给事中杨瑛等劾麟及指挥使陈宽俱膺重寄肆为奸贪麟一人鬻放军士八百余人岁冒月粮八千余石勇士把总署都督佥事梁洪及指挥吴安卢茂柏莹擅役卫士导从出入腾骧二卫指挥同知句洪田忠夤缘把总致额外增设一员其罪与麟等同俱难轻贷 皇上初命仕伟等按问中外咸谓百年宿弊一旦可除而瑾等曲加掩护遂止下通等二人于狱余悉不问是所谓朝令夕改非所以昭大信于天下也彼谓内府衙门难于鞫狱则勇士教场亦系公廨独不可以鞫乎谓禁兵不宜清理则皇城守卫亦时点视是独非禁兵乎鬻放既不加罪则将来效尤者必多万一有意外之虞其谁与守瑾巧言庇奸仕伟等循默依违俱有罪乞别敕司礼监太监并户兵二部堂上官各一员仍会科道官一一验治监察御史熊达等亦以为言 上以事已施行下所司知之至是刑部具狱并欲治洪等罪得旨麟鬻放军士数多情罪深重照例并妻子发边卫永远充军仍命都察院榜示禁约通赎罪毕并其子调在京别卫洪与宽等已有前旨俱免究问

○工部奏南京兵仗局所造军器火器自正统以来费用殆尽请补造以备将来之用 上曰内局军器其即督工补造务在坚致适用

○乙亥升南京监察御史谭肃为山西按察司佥事

○巡抚甘肃都御史许进奏各边草场草多浥烂缓急无备而经手官员又多事故无从追究请令见差盘粮御史督同管粮官查盘堪中者给官军饲马不堪者照例分豁从之

○总督粮储户部右侍郎黄杰以天津等八卫采运弘治七年秋青草已徵本色五运仍欠二运输办甚艰请照例每束折纳银五厘贮通州官库以俟上直等官军闲月支给弘治八年以后者仍惩本色如旧从之

○增筑宣府永宁雕鹗二堡间石墙四十余里墩台十七座堡一座

○丙子实授南京都察院理刑知县张弘宜为南京江西道监察御史

○夜流星大如盏色青白光烛地自房宿西南行至近浊

○丁丑 孝庄睿皇后忌辰 上祭 奉先殿遣驸马都尉马诚祭 裕陵

○内阁大学士徐溥等言人君视朝必以昧爽为节古今常理盖平旦之时志虑清明气象严肃行政出令恒必于斯臣等屡以早朝为言辄蒙 圣明俯垂采纳切见数月以来视朝渐迟多至日出况今盛暑之际一应侍卫执役人等自四更时伺候门开辄入站立既久筋力倦怠俱在御道两旁纵横坐卧无复行列天下朝见官吏四夷朝贡使臣亦各混同其间礼法有乖观瞻不便又况各衙门官员朝参既毕志气昏懈其于政务实亦有妨伏望 皇上远法 祖宗旧规近复弘治初年事体每于黎明视朝乘此早凉入宫奏事则上可调适 圣体下使侍卫人等得以早休四方外夷有所观法亦敬 天勤民之一事也<锍-釒>入 上嘉纳之

○己卯 孝穆皇太后忌辰 上祭 奉慈殿遣驸马都尉马诚祭 茂陵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终

猜你喜欢
  卷十五 崇祯十二年己卯·计六奇
  卷之四 南都甲乙纪(续)·计六奇
  元经卷九·王通
  卷之一百六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一·佚名
  六三九 吏部为知照户部等堂司官员失察顶冒誊录奉旨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题本)·佚名
  读史记十表卷八·汪越
  杨素传·李延寿
  魏了翁传·脱脱
  吾也而传·宋濂
  霸突鲁传·宋濂
  卷二百十一·杨士奇
  卷九十·赵汝愚
  食货六七·徐松
  卷四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晏几道·唐圭璋

      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殊幼子。临颍昌许田镇。崇宁四年(1105)间,为开封府推官。以狱空,转一官,赐章服。几道能文章,尢工乐府,有小山词。  临江仙  鬥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 第四折·范康

    (列御寇引张子房、葛仙翁执愚鼓酋板上,诗云)昨日东周今日秦,咸阳灯火洛阳尘。百年一枕沧浪梦,笑杀昆仑顶上人。贫道列御寇的便是。因为纯阳子要度陈季卿,火贫道和张子房、葛仙翁三人劝他入道,只他尘心太重,一时不得回头。那

  • 卷九·冯琦

    钦定四库全书 海岱会集卷九 五言排律 登广固旧城怀古      陈 经 下马寻孤垒登高俯旧城龙冈盘地险雉堞与云平东望沧溟会西瞻泰岳迎四山屏乱立一涧带相萦十二侔秦郡膏腴儗汉京封疆仍晋服巡狩尚尧名蔚蔚林臯接

  • 刘叉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河朔(今河北一带)人。好任侠。家境贫困。曾为韩愈门客。后游齐、鲁,不知所终。其诗风格犷放,能突破传统格式,但也有险怪、晦涩之病。有《刘叉诗集》。 冰 柱 刘叉 师干久不息, 农为兵兮民重嗟。 骚然县宇,土崩水

  • 列传第二十九 萧子恪弟子范 子显 子云 子晖·姚思廉

    萧子恪,字景冲,兰陵人,齐豫章文献王嶷第二子也。永明中,以王子封南康县侯。年十二,和从兄司徒竟陵王《高松赋》,卫军王俭见而奇之。初为宁朔将军、淮陵太守,建武中,迁辅国将军、吴郡太守。大司马王敬则于会稽举兵反,以奉子恪为

  • 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五十八·宋濂

        刘因   刘因,字梦吉,保定容城人。世为儒家,五世祖琮生敦武校尉、临洮府录事判官昉,昉生奉议大夫、中山府录事俣,俣生秉善,金贞祐中南徙。其弟国宝,登兴定进士第,终奉直大夫、枢密院经历。秉善生述,述,因之父也

  • 附录·唐顺之

    廣右戰功錄一卷(户部尙書王際華家藏本)明唐順之撰順之字應德一字義修武進人嘉靖已丑進士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淮揚天啟中追諡襄文事蹟具明史本傳此錄述右江叅將都督同知沈希儀討平廣西諸蠻事順之工於古文故敘事具有法度明

  • 卷之二百七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稽古録卷十·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庚申】共和元年【鲁愼公濞七齐武公夀十晋靖侯宜臼十八年秦仲楚熊勇七宋僖公举十八卫僖侯陈幽公宁十四蔡武侯二十三曹夷伯喜二十四○共伯和行周政厉王太子靖居于召公虎之家】二【晋僖侯司徒元】三○

  • 金佗续编卷一·岳珂

    <史部,传记类,名人之属,金佗稡编__金佗续编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一宋 岳珂 撰易曰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夫辨五等选羣辟建侯於经纶草昧之初列爵於崇德报功之後固古先哲王之所以公天下而非以为一家之私也庭坚之迈种逮于

  • 卷二 惠帝纪 第二·班固

    (汉惠帝刘盈)【原文】孝惠皇帝,高祖太子也,母曰吕皇后。帝年五岁,高祖初为汉王。二年,立为太子。十二年四月,高祖崩。五月丙寅,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赐民爵一级。中郎、郎中满六岁爵三级,四岁二级。外郎满六岁二级。中

  • ○[蒙古]色目人第二甲十五名·佚名

    赐进士出身授承事郎一、虎理翰贯奉元,弘吉解 【[八] 解,疑系■〈碍,角代石〉之讹。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氏族》条蒙古七十二种中有瓮吉歹,当即此弘吉■〈碍,角代石〉之异写。萧启庆《校注》径改解为剌。】 人氏。字

  • 39.范雎的远交近攻计·林汉达

    蔺相如和廉颇同心协力保卫赵国,秦国还真的不敢去侵犯。可是秦国从楚国和魏国却得到了不少土地。那时候,秦国的实权操在秦国的太后和她的兄弟穰(ráng)侯魏冉手里。公元前270年,穰侯要派兵去打齐国。正在这时候,秦昭襄王接到

  • 卷四十八【礼器图四】·鄂尔泰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钦定周官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四十八【礼器图四】案车箱谓之舆舆前设较式輢轵轛两旁为輢後空以便乘箱底有版四旁夹以木曰轸箱板下以轐与任正承之轐又谓之伏兔在箱底之中上承箱板下制车

  • 续指月录序·聂先

    续指月录序魏公子无忌矫窃兵符。椎杀晋鄙。夺其兵救赵。李光弼为大将。御史崔众犯军法。勒兵欲斩之。适中丞之命至。光弼曰。为御史则斩御史。为中丞则斩中丞。竟斩之。而后以闻。有如此胆力。方可以辨纲宗之绝续也。

  • 卷第二十一·昙噩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淛东沙门 昙噩 述 精进学 义一也。而 解有深浅。解在人。而义不在人。夫义者固天以之覆。地以之载。人以之生也。然能知天之所以覆而载其上。知地之所以载而履其下。知人之所以生而处

  • 桂隐文集·刘诜

    别集名。元代刘诜作。此集为其门人罗如篪所编,前有虞集、欧阳玄二序,收入《四库全书》,采用明嘉靖间刘诜族孙刘志孔所刊本,共有文4卷、诗4卷。据欧阳玄所作墓志,称其有古文、诸体诗、骈俪书札各若干卷,今集中不载骈俪

  • 玄门报孝追荐仪·佚名

    玄门报孝追荐仪,不署撰人。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元代或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书所载科仪,乃出家道士追荐超度其亡亲所用,以祝启文辞为主。内称三纲五常乃立人之大本,是故净明之法,本忠君孝亲以存心;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