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八下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十八下

嘉礼三

东宫朝会

总叙

皇太子受羣官贺仪汉以前无闻唐正旦冬至则於大朝会之明日百官朝集使等皆诣东宫行礼羣官再拜称贺又再拜皇太子有答後再拜之仪宋正旦冬至三公贺前後皆再拜皇太子俱答拜其中班首称贺有承令宣答之制次枢密院官贺次受师傅保宾客贺并如上仪次文武宫官贺班首称贺无宣答亦不答拜元正旦则於大朝会之明日文武羣官以下常服至东宫行国俗四跪拜礼其千秋亦如之国朝正旦冬至奉天殿朝毕皇太子於大本堂受三公宾客谕德贺有答後再拜之礼百官诣东宫贺有称贺宣答而不答拜今具历代仪文并国朝仪注以着于篇

仪仗

东宫受朝仪仗前代记载皆杂见於卤簿中唐有龙旗六左右二厢仪仗各六色每色九行每行六人以戟赤?弓箭仪鋋眊刀楯仪鍠五色幡油戟相间又繖二雉尾扇四夹繖又有团雉尾扇二小方雉尾扇八分左右左右厢绦引旛十二为二行前六幡後六幡又朱漆团扇六紫曲盖六又团扇二小方扇八又执班剑二行执仪刀六行宋龙旗六左右厢仪仗各六色色各九行行六人前第一行戟赤?次第二行弓矢次第三行仪鋋眊次第四行刀楯次第五行仪鍠五色幡次第六行油戟执班剑二行仪刀六行并与唐同又朱团扇六紫曲盖六又繖二雉尾扇四团雉尾扇二方雉尾扇八分左右国朝东宫仪仗中门外中道设龙旗六角六鼓六钲六黄旗一居中左前青旗一右前赤旗一左後黑旗一右後白旗一每旗下执弓弩六殿下左右执幡?等仗三十六殿前左右班剑等仪四十八殿门左右团扇等仪十二殿上左右香鑪香合等仪六详见仪仗篇

周制王用宫悬乐诸侯用轩悬而无王世子用乐之文乐书云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则东宫安得不设乐乎梁武帝天监中东宫新成皇太子宴会司马褧请奏金石轩架之乐贺瑒请备文武二舞正旦上寿奏介雅亦殆先王之制也隋皇太子正旦张乐受贺唐制皇太子乐用轩悬舞用六佾宋皇太子之乐不言其制国朝东宫正旦冬至受羣官贺用大乐加用细乐详见乐书

陈设

东宫受朝贺陈设唐皇太子正至朝会前一日典设官设幄座於正殿东序西向守宫设羣官等次於东宫朝堂伶官展轩悬於殿庭典设郎铺羣官牀座於殿上又设文武三品官位於殿上奉礼设文武官朝集使及诸亲位於门外其日质明诸卫率各勒所部屯门列仗宋正旦冬至所司设三公以下文武羣官等次如常仪典仪设皇太子答拜褥位於阶下南向又设文武羣官版位於门之内外国朝陈设见於仪注

执事

按古者东宫受朝执事唐正旦冬至左右卫率府卫率掌陈兵仗司直二人分知东西班左庶子掌版奏左谕德列侍於左阶右谕德列侍於右阶典设郎一人掌设幄座守宫一人掌设羣官位率更令掌张乐悬典膳掌陈酒尊掌仪一人奉礼一人赞者二人通事舍人二人宋正旦冬至受三公以下文武羣官贺有典仪掌设答拜褥位又掌文武羣官版位舍人掌引三公以下羣官礼左庶子掌启内严外备内侍掌褰帘国朝正旦冬至千秋节大本堂受三公师傅贺陈皇太子座一人启外备一人导引皇太子四人设三公宾客谕德位一人设皇太子答拜褥位一人知班二人赞礼二人内赞二人引文武侍从班四人铺垫拜席一人东宫受百官贺陈皇太子座一人启外备一人导引皇太子四人设百官位一人知班二人赞礼二人内赞二人宣笺官一人宣笺目官一人展笺官二人受笺官一人承令官一人引文武班四人铺垫拜席一人引使客二人殿下仪仗三十六人殿前仪仗四十八人殿门前擎执十二人殿上擎执六人殿门前将军六人乐工三十二人

班位

唐正至东宫受贺羣官班位之序皇太子於正殿东序西向坐文官三品以上位於皇太子西南重行北向武官三品以上位於皇太子西北重行南向俱以东为上朝集使以上及都督刺史各依方於文武官之下设不升殿者坐於殿东西厢文官四品五品於轩悬之东六品以下於横街之南每等异位重行西向北上武官四品五品於轩悬之西六品以下於横街之南每等异位俱重行东向北上朝集使非升殿者分方各於文武官当品之下诸州使人分厢各於朝集使之下亦如之诸亲於四品五品之下设门外位於东宫朝堂之前文官在东武官在西俱每等异位重行相向北上诸亲位於文武四品五品之下宗亲在东异姓在西诸州朝集使位东方南方於宗亲之南每等异位重行西面西方北方异姓亲之南每等异位重行东面俱以北为上宋正旦冬至受三公以下文武羣官贺皇太子答拜褥位阶下南向三公以下拜位阶下近南北向元正旦於大朝会之明日文武羣官以常服至东宫行贺礼皇太子居偏殿南向座羣官自丞相以下以次入北面行四跪拜礼国朝正旦冬至千秋节皇太子於大本堂受三公宾客谕德常服贺礼三公师傅拜位北向皇太子答拜位南向东宫受羣官贺羣官拜位於庭中北向文东武西每等异位重行使客位於庭中文官之东学官位於文官之南

赞词

唐正旦羣官称贺皇太子赞词云元正首祚景福惟新伏惟皇太子殿下与时同休冬至称贺云天正长至伏惟皇太子殿下与时同休国朝正旦冬至羣官称贺皇太子云三阳开泰万象惟新敬惟皇太子殿下茂膺景福宣答云履兹三阳愿同嘉庆冬至称贺云兹遇律应黄钟日当长至敬惟皇太子殿下茂膺景福宣答云履长之节愿同嘉庆皇太子千秋羣官称贺云兹遇皇太子殿下寿诞之辰谨率文武羣官敬祝千岁寿

贺笺

汉班固有上东平王笺魏吴质有上太子笺然不专於庆贺也唐令有百官上东宫笺式於皇太子称殿下自称名不称臣盖始用於庆贺矣宋羣臣上皇太子笺与唐同元正旦及千秋在内省院台进笺赴詹事院收受在外行省亦然其所属五品以上第进所属上司类进詹事院皆称名不称臣国朝正旦冬至千秋各行中书省进笺称贺及类进所属府州贺笺赴中书省其各处分卫守御官各进於都督府其直隶府州则进於礼部其写笺式参用唐制起首具官某等诚忻诚忭顿首顿首上言【云云】中贺某等诚忻诚忭顿首顿首恭惟皇太子殿下【云云】末後某等无任瞻仰激切屏营之至谨奉笺称贺以闻某等诚忻诚忭顿首顿首谨言年月日具官某等谨上笺【以上用小字真书其署名加小端谨笺文上面贴红帖一方如印大帖下用印红帖上写如正旦写进贺正旦笺文如冬至写进贺冬至笺文末後年月日上亦用印】封皮【上用红帖如正旦於上书写进贺正旦笺文冬至写进贺冬至笺文红帖下用印印下写具官某上进谨封於上进谨封字上用印】副本【用手本小字真书後年月日上用印红绫表褙】袱匣【用木饰以金螭鎻钥全红罗夹袱二条上用销金螭纹小者裹笺於匣内大者裹匣外仍用氊片油绢袱重裹】

正旦受三师贺仪【冬至千秋节同】

前期内使监官设皇太子座于大本堂如常仪拱卫司设皇太子答拜褥位於堂中侍仪司设三师宾客谕德拜位於堂前赞礼二人位於三师位之北东西相向内赞二人位於堂中东西相向是日赞礼内赞入就位引进导皇太子常服陞座引礼引三师宾客常服入就位北向立定皇太子起立南向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三师宾客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皇太子先受两拜後答两拜内赞赞拜如常仪引进启礼毕导引皇太子至东宫三师宾客以次出

正旦受羣官贺仪【冬至同】

前期内使监陈皇太子位于东宫正殿如常仪侍仪司设笺案位于殿下之西及殿内正中文武百官拜位於殿下文东武西每等异位重行设使客位於文官之东设学官位于文官拜位之南宣笺官宣笺目官展笺官位于笺案之西受笺官位于殿上之东承令官位于殿上之东知班二人位于文武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赞礼二人位于知班之北东西相向内赞二人位於殿上之南东西相向引文武班四人位于文武班之北稍後东西相向引使臣二人位于引文班之南西向是日宿卫陈甲士兵仗於东宫外门外及旗帜於中门外将军六人于殿门之东西拱卫司陈设仪仗於殿下之东西及殿前之东西殿门之东西内使监擎执於殿上之左右和声郎陈乐器於文武拜位之南侍仪舍人常服置牋函于案举入位引班引文武官常服齐班于东宫门外之东西通赞内赞宣笺宣笺目展笺受笺官承令官俱入就位引进启外备导皇太子常服陞殿将入【乐作】陞殿【乐止】引班引文武官入就位知班唱班齐赞礼唱鞠躬【乐作】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引班引丞相诣西阶陞西门入引班立候于门外内赞接引丞相至殿内拜位立定内赞唱跪丞相跪赞礼唱衆官跪衆官皆跪丞相称某御某官某兹遇三阳开泰万象维新【冬至则云律应黄钟日当长至】敬惟皇太子殿下茂膺景福贺毕内赞唱俯伏兴丞相俯伏兴赞礼唱俯伏兴衆官俯伏兴内赞引丞相出自西门内赞复位引班引丞相西阶降复位引班退复位赞礼唱进笺捧笺官诣案捧笺与宣笺宣笺目官展笺官一同由西阶西门入内赞唱进笺捧笺官跪进笺受笺官跪於案东受笺出置於案内赞唱宣笺宣笺官兴就取笺目跪于案西展笺官同跪展宣毕展笺目官兴复位宣笺目官俯伏兴以笺目复于案复位宣笺官诣案取笺跪读于西展笺官同跪宣毕展笺官兴复位宣笺官俯伏兴以笺复于案与宣笺展笺官俱由西门出复位承令官由中门出立殿阶东南称有令赞礼唱跪衆官皆跪传令云履兹三阳愿同嘉庆【冬至则云履长之节愿同嘉庆】承令毕由西门入跪云承令毕俯伏兴赞礼唱鞠躬【乐作】百官皆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赞礼唱礼毕引进启礼毕皇太子兴【乐作】还宫【乐止】舍人举笺案出引班引文武百官以次出

千秋节受羣官贺仪

前期内使监陈皇太子座于东宫正殿如常仪侍仪司设笺案位於殿下之西北及殿内正中文武官拜位於殿下文东武西每等异位重行使客位于文官之东学官位于文官拜位之南知班二人位於文武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赞礼二人位于知班之北东西相向内赞二人位于殿上之南东西相向引文武班四人位於文武班之北稍後东西相向引使客二人位於引文班之南西向是日宿卫陈甲士兵仗於东宫外门外之左右及旗帜於中门外之左右将军六人于殿门之东西拱卫司陈仪仗於殿下之东西及殿前之东西殿门之东西内使擎执于殿内之左右和声郎设乐工位于文官拜位之南侍仪司舍人常服置笺函于案举入位引礼引文武官常服齐班於东宫门外之东西引礼引使客学官各常服入立于下知班赞礼内赞宣笺宣笺目展笺受笺官承令官俱就位引进启外备导皇太子常服陞殿将入【乐作】陞殿【乐止】引礼引文武官使客学官入就位引礼亦就本位知班唱班齐赞礼唱鞠躬【乐作】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引班引丞相由西阶陞【乐作】至西门入引班立候于门外内赞接引丞相至殿内拜位【乐止】内赞唱跪丞相跪赞礼唱衆官皆跪衆官皆跪丞相称某衘某官某等兹遇皇太子殿下寿诞之辰谨率文武羣官敬祝千岁寿贺毕内赞唱俯伏兴丞相俯伏兴赞礼唱俯伏兴衆官皆俯伏兴内赞引丞相出自西门【乐作】内赞复位引班引丞相西阶降复位【乐止】引班退复位赞礼唱进笺捧笺官诣案捧笺与宣笺宣笺目官展笺官一同由西阶西门入内赞唱进笺捧笺官诣案前跪进笺受笺官跪於案东受笺出置于案内赞唱宣笺宣笺目官取笺目跪于案西展笺官同跪展宣毕展笺目官兴宣笺目官俯伏兴以笺目复于案退复位宣笺官诣案取笺跪读于西展笺官同跪宣毕展笺官兴宣笺官以笺复于案与捧笺展笺受笺官俱诣西门出复本位赞礼唱鞠躬【乐作】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赞礼唱礼毕皇太子兴【乐作】还宫【乐止】舍人举笺案出引礼引文武百官以次出

诸王来见仪注

前期内使监官设皇太子位于东宫正殿正中设诸王次于东宫门外侍仪司设诸王拜位于殿门之外及殿内北向设王府官拜位于殿庭中道上之东西北向赞礼二人位于王拜位之北东西相向内赞二人位于殿内王拜位之北东西相向传赞二人位于王府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引王府官班二人位于王府官拜位之北稍後东西相向文武官侍立位于庭中东西相向是日宿卫陈甲士兵仗於东宫门外之左右及旗帜於中门外之左右拱卫司於殿门前及于庭中之左右陈设仪仗内使擎执于殿内之左右和声郎设乐於殿庭之南王朝贺中宫讫至东宫门外幄次内使监令启知引进导引皇太子常服出【乐作】陞座【乐止】引礼二人引王入就殿门外位王初行【乐作】就位【乐止】引班二人引王府官入就位赞礼承传同唱鞠躬【乐作】拜兴拜兴平身王与王府官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乐止】引进引王诣殿东门入【乐作】引进立候于门外内赞二人接引王至位北向立【乐止】内赞承传同唱跪王与王府官皆跪王跪称兹恭诣皇太子殿下内赞承传同唱俯伏兴平身王与王府官俯伏兴平身内赞引王由殿东门出【乐作】内赞复位引进接引王出复本位【乐止】赞礼同承传同唱鞠躬【乐作】拜兴拜兴平身王与王府官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乐止】赞礼承传同唱礼毕引进启礼毕皇太子兴【乐作】引礼引王出【乐止】王府官及文武陪位以次出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十八下>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十八下>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十八下>

明集礼卷十八下

 

猜你喜欢
  卷十五 六国年表第三·司马迁
  列传第十 王罴 子庆远·令狐德棻
  卷之七十八·佚名
  首卷一·佚名
  通志卷一百七十八·郑樵
  三八九 谕内阁着派皇八子等分与应校之书同总裁一体校勘·佚名
  儒林宗派卷九·万斯同
   第十章 三十年代·林语堂
  一六八 道路的记忆二·周作人
  后废帝本纪·沈约
  樊逊传·李百药
  张俊传·张廷玉
  卷九 吕太后本纪第九·司马迁
  施省之·佚名
  王晓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431 ·佚名

    徐玑 檄途寄翁灵舒 闻道长溪令,相当一馆闲。 便令全过舍,尚隔几重山。 为旅春郊外,怀人夜雨间。 年来疏览镜,怕见减朱颜。 徐玑 喜奭上人至 住与佛居近,僧閒稍问诗。 湖山明月夜,风露菊花时

  • 常非月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常非月,唐肃宗宫人。 咏谈容娘 常非月 举手整花钿, 翻身舞锦筵。 马围行处匝, 人压看场圆。 歌索齐声和, 情教细语传。 不知心大小, 容得许多怜? 常非月诗鉴赏 《踏摇娘》是起源于南北朝时代的一种歌舞性戏剧表演,

  • 23.五言绝句四首·施蜇存

    相思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 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一金昌绪 哥舒歌 北

  • 第六十五回 失姑臧凉主作降虏 守襄阳朱母筑斜城·蔡东藩

      却说秦使阎负梁殊,行至姑臧,赍传秦命,征天锡入朝。天锡召集官属,与商行止道:“今若朝秦,恐必不返;如或不从,秦兵必至,如何是好?”禁中录事席仂道:“先公原有故事,遣质爱子,赂遗重宝,今且照旧施行,缓兵退敌,徐作计较,这也是孙仲谋

  • 卷第一百四十八·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梁纪四〔起旃蒙协洽(乙未),尽着雍阉茂(戊戌),凡四

  • 第四回 乘兴踏月访佳人 把酒对花谈故事·陈蝶仙

    却说魏实甫自入胡府之后,尹芝便自起身回京。这里芝园里面,早大兴土木,起造假山。除魏实甫而外,又添了冯凝、程马雚、蔡蓉庄三位清客,将四洞分列嘉名,一曰滴翠,一曰颦黛,一曰皱青,一曰悬碧,各自监造一处。魏实甫当日虽说得容易,到

  • 卷之一百二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沈阳日记·宣若海

    朝鲜 宣若海 撰 崇祯三年庚午二月胡差仲男以人参与银子欲换青布八十余驮来于关西时方伯金时让管饷成俊耇兵使柳斐也仲男吓言上京朝廷谕以不可沮之故方伯管饷受其人参银子约换青布一万六千桶期以五月上旬仲男还到龙

  • 一四二六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遵议纪昀文渊阁书籍错误换写分赔折·佚名

    一四二六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遵议纪昀文渊阁书籍错误换写分赔折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十六日臣阿桂等谨奏,为遵旨议奏事。本月十一日左都御史纪昀奏官书错误,难于改补,请换写分赔,并文渊阁书接勘完竣,【真按:疑为校之形讹!】将舛

  • 卷六·鄂尔泰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录卷六库尔喀地方舒穆禄氏杨古利额驸    楞格理纳木泰      谭泰谭布       伊尔德额尔济赫     富达礼朱策 

  • 第二篇 道的教训 第七章 无私·林语堂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语译自古至今,天还是这个天,地还是这个地。天地所以能长且久的缘故,乃因它不自营其生,所以才能长生。圣

  • 卷六·俞皋

    <經部,春秋類,春秋集傳釋義大成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傳釋義大成卷六  元 俞臯 撰文公【名興僖公子毋聲姜在位十八年子赤立公子遂殺赤及視而立其庶子倭是爲宣公諡法慈惠愛民忠信接禮曰文】【乙未】元年春王正月公即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九·欧阳竟无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奉詔譯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處[一]地品第三   如前所說十三住中應知隨彼建立七地.[二]前之六種唯菩薩地.第七一種菩薩如來雜   立爲地。何等爲七。一種姓地

  • 阿阇梨大曼荼攞灌顶仪轨·佚名

      尔时金刚手白佛言。世尊若有诸善男子善女人。入此大悲藏生大曼荼罗王三昧耶者。彼获几所福德聚如是说已。佛告金刚手言。秘密主从初发心。乃至成如来。所有福德聚。是善男子善女人福德聚。与彼正等。秘密主以此法

  • 撰集三藏及杂藏传·佚名

        不载译人名附东晋录  佛涅槃后迦叶阿难于摩竭国僧伽尸城北撰集三藏及杂藏传。  先礼佛已  礼法众僧  各受集法  此诸法典  除去五盖  一心听受  说所聚法  如阿难说  当共信乐  是阿难

  • 绝余编卷四·智旭

    蕅益道人智旭着门人圆果录赞观音大士像赞白者是纸。黑者是墨。何处有紫竹林。甚么是磐陀石。希有大士。无作妙德。不向空中现影。偏借灵于手笔。识海波澄月影寒。蒲团叶翠苔痕碧。善财合掌是何年。同体大悲亲荐得。只

  • 长夜漫漫路迢迢·尤金·奥尼尔

    《长夜漫漫路迢迢》为奥尼尔最后一部作品,根据作者要求在其死后才能上映,该剧被作者自认为和公认为其最好的作品,并再次获得普利策奖。 1939年夏天,大战阴影笼罩的旧金山,在一座俯视着湾区、名为“道庵”的房子里,已经获得

  • 玉清元始玄黄九光真经·佚名

    玉清元始玄黄九光真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首录四言经文三百余字,谓大梵天非无非有。真体自然,降神流世,为人精魂,阳魂护精,阴魂育血。世人若能抱一守真,可保真体不变,化俗成真,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