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百二十六

随机推荐

  • 卷二·唐圭璋

    孙光宪(一首)   谒金门  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白纻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  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  此首写飘泊之感与相思之苦。起两句,即懊恨百端,沈哀入骨。“

  • 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三·赵尔巽

      徐用仪 许景澄 袁昶 立山 联元   徐用仪,字筱云,浙江海盐人。由副贡生入赀为主事,官刑部。咸丰九年,举顺天乡试。同治初,充军机章京,兼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累迁鸿胪寺少卿,以忧归。光绪三年,起太仆寺少卿,迁大理寺卿,直

  • 卷三十七 漢紀二十九·司马光

      起屠維大荒落(己巳),盡閼逢閹茂(甲戌),凡六年。   王莽始建國元年(己巳、九年)   春,正月,朔,莽帥公侯卿士奉皇太后璽韍上太皇太后,順符命,去漢號焉。   初,莽娶故丞相王訢孫宜春侯咸女為妻,立以為皇后;生四男,宇、獲前誅死,

  • 卷之四百三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卷三·叶盛

    ●水东日记卷三詹孟举篆书曹云西避天字詹孟举挽袁华诗张汉杰拒叛贼吴思庵遗外孙诗轮王子明寇平仲僧无言僧景燮宗潮诸公才学心量廉夫题风雨归牧图黄希声前辈存心蒸山黄状元墓吾训导请俸庄伯和诙谐

  • 马伸传·脱脱

    马伸字时中,东平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不喜欢奔走趋赴,每次调任官职,未曾选择便利的地方。任成都郫县县丞,郡守委托他收取成都的租税。从前收缴税的人都因接受美色珍玩喜好引诱而失败,马伸请求杜绝素来就有的弊端。百姓

  • 毕再遇传·脱脱

    毕再遇,字德卿,兖州人。他的父亲毕进,在建炎年间跟从岳飞护卫八陵,转战江、淮之间,积官至武义大夫。毕再遇因恩荫补官,隶属侍卫马司,武艺超群,能拉开二石七斗的弓,反手能拉开一石八斗的弓,徒步能射二石,骑马能射二石五斗。孝宗召

  • 书録卷下·董史

    (宋)董更 撰米友仁字符晖元章子官至工部侍郎山谷尝戏赠之诗云虎儿笔力能扛鼎教字符晖继阿章虎儿晖小字也吕企中跋豫章所刻法帖云米氏心画之妙得于家传父作子述识者谓宋之有元章元晖犹晋之有羲之献之更尝考米西清之书多

  • 帝系九·徐松

    诏群臣言事太宗太平与国六年九月十八日,诏曰:「古者振木铎于路,所以采四方之风谣;设兽樽于庭,所以来 臣之谏诤。既物情之无壅,则朝政以允厘。朕以眇躬,获承大宝,惧不克荷,罔敢遑宁,乙夜观言,日旰忘食。事无细大,必务躬亲,言有抵咈,

  • 四十一年·佚名

    (甲辰)四十一年清不知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高宗太皇帝實錄卷之四十四〉一日。〈陰曆癸卯十一月十四日〉從一品金宗漢特免懲戒,任宮內府特進官,敍勅任官二等。○太醫院口奏:「明憲太后患候諸節,漸有勝度乎?此時診候,議定湯劑

  • 卷三·佚名

    △发心供养品下尔时世尊在舍卫城。告阿难言:阿难。诸佛菩萨昼夜常说一切诸法。有四种摄而摄众生。何等为四。一者布施。二者爱语。三者利益。四者同事。尔时阿难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合十指掌。右膝著地。而

  •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全文·佚名

    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如来神力所持之处。与十不可说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刹微尘等菩萨摩诃萨俱。前後围绕。而为说法。皆已成就普贤之行。普贤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时众会中。有十菩萨摩诃萨。各与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六·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六摄事分中契经事行择摄第一之二复次嗢拖南曰想行愚相眼胜利九智无痴与胜进我见差别三相行法总等品三后广于诸行中修无常想行有五种。谓由无常性。无恒性。非久住性。不可保性。变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九·澄观

    疏。第二明中后九支者。亦可言十义如前说。隐现行识即言九耳。下当广明疏。然论兼结文总分三段者。其结一文。即疏科经。即前具足诸苦观初。以约十二缘明苦故。总科云文分为二。先别明缘相。后如是众生下结成妄苦。就

  • 卷之七·佚名

    禅林备用卷之七 国 百丈龟镜文 夫两桂垂阴。一华现瑞。自尔丛林之设。要之本为众僧。是以开示众僧。故有长老。表仪众僧。故有首座。荷负众僧。故有监院。调和众僧。故有维那。供养众僧。故有典座。为众僧作务。故

  • 东林始末·蒋大鸿

    明蒋平阶撰。1卷。记明东林门户始末。 按年叙述, 起万历二十一年(1593), 终于崇祯十六年 (1643)。 只叙朋党攻击之事, 意在说明齐、 楚、 浙三党胜负。 梃击、 红丸、移宫三案之争,客、魏之祸,辽东经抚之争皆不记。

  • 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佚名

    三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与大萨遮尼干授记经同本。但缺王论品。

  • 未曾有因缘经·佚名

    凡二卷。南齐昙景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叙述佛遣目犍连至迦毗罗城,说服耶输陀罗,令其子罗侯罗出家;及佛陀为波斯匿王与群臣宣说听法之功德,为四石女阐说业报,为只陀王子说五戒开遮之方便等。并将此经付嘱阿难,令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