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二百五十二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
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夏四月。甲戌朔。享太庙。遣恒郡王永晧、恭代行礼。上还宫。
○谕军机大臣等、上年据闵鹗元奏。属员贤否单内称、刘墫精神渐不如前。朕恐其难胜藩司之任。当经传谕该抚等、令其据实具奏。嗣据该抚等覆奏、江宁淮徐一带。有应办赈务。未便遽易生手。俟赈务完竣再行具奏等语。目下赈务已经完竣。何以尚未据该抚奏请另行简放。江宁藩司员缺紧要。前年南巡。亲见其年力就衰。已恐不能胜任。今该抚亦称刘墫精力既衰。于地方事务恐有贻误。昨已降旨将袁鉴补授矣。至该抚之迟迟不奏。非赡徇刘墫。即系因该员为刘墉之兄。看顾情面。封疆大吏。岂宜似此存心。尚可用为江南总督乎。莫怀不足之意。慎之。闵鹗元、着传旨严行申饬。
○又谕、前因淮徐道悬缺已久。未据该督等奏调。已降旨将刘锡嘏仍留原任矣。淮徐道有管理河务之责。况现届防汛。甚关紧要。该省道员内。如有熟谙河务能胜此任者。该督即应迅速奏调。或一时乏人。亦应据实奏明。恳请将刘锡嘏降级留任。乃心存观望。以致要缺久悬。直待朕念及降旨。令其留任。李奉翰身任河防。岂因萨载病故。遂置要务于不办耶。着传旨申饬。
○又谕、前据陕西已革监生刘尔瑹、呈控前署府谷县张恒等。于放赈时。将好米易换腐米一案。因派舒常、带同臬司袁鉴、前往秉公查审。舒常等于三月初二日自行在起身。迄今已有一月。何以尚未见具奏。即或因案内人证众多。一时未能到齐。质审定拟。亦应将查出大概情形。先行奏闻。着传谕舒常、即将此案秉公查办。迅速具奏。
○钦差户部尚书曹文埴等奏、查勘柴石两塘情形。自章家庵西、至范公塘一带。计工二千一百一十丈。其间十段至十三段。更当顶冲。受水最重。余亦回溜直逼塘根。尤非石塘不能永固。应列为急工。其外冲之柴工。更须透过石塘工尾。往西接筑二三百丈。并于塘外添建挑水坝一座。其范公塘西、至乌龙庙一带。原砌石工二千九百三十丈。查该处土塘一道。商五尺至八尺。底宽二丈五尺至三丈五尺不等。颇为坚固。塘外沙涂。由乌龙庙起。涨沙已宽至四百余丈。其迤东如三官塘等处。旧涨熟地七百余丈。子沙又二百余丈。桑麻庐舍。弥望相连。为潮汐所不能到。应列为缓工。暂行停修。再新建石塘。若照老盐仓以东旧有石塘。一律修建坦水。所需工料价银。不下一百数十万两。未免过多。应俟石工告竣之后。即以柴工为坦水。无须另建。惟是老盐仓西古塘坦水。旧有□山戊不□修之例。则作为坦水之柴塘。亦应一律筹办。此项银两。即于该省余存项下银六十万两内、拨出五十万两。酌借商人一分行息。□山戊不□可得银六万两。专作老盐仓西新旧柴塘□山戊不□修经费。再上年议准石料厚薄。面石厚一尺。余配搭成砌。俱以八九寸为率。今石料宽窄。应与厚薄一例办理。得旨、所议是。如所请行。该部知道。
○是日起。上以常雩祀天于圜丘。斋戒三日。
○乙亥。谕军机大臣等。据派出收马大臣奏、此次回京。随从骑坐马匹。倒毙甚多一摺。朕巡幸五台。所有随从人员马匹。需用草料较多。虽五台地方僻小。产草无多。但遇有此等差务。上几届该地方官。俱系豫为办运。临时平价售卖。方能不误饲秣。今闻该处草价腾贵。随从人员。艰于购买。不敷喂养。是以官私马匹倒毙甚多。伊桑阿何得总不过问。难辞办理未善之咎。此项草料。虽不用巡抚亲身经管。但委办官员。何以并不妥协储备。以致草价增昂。不敷应付。或属员等有藉端克扣情弊。该抚即应查明□□□□尔
□处。伊桑阿何漫不经心若此。着传旨申饬。
○又谕、据曹文埴等奏、前往海塘详细履勘。公同商酌。所议是。已批如所请行矣。得该处柴塘之外。旧有竹篓装贮碎石。以为坦水。潮汐往来汕刷。自不无坍损。朕意该省每年若一律粘补柴塘。则是闾阎日用所需柴薪。未免逐渐昂贵。于生民殊有关系。今所议不过随时垫陷加镶。所用无多。且坦水系竹篓装贮碎石。在在可以拾取。事不劳而工易办。与民生日用无涉。更为一举两得。再从前□山戊不□修柴塘。每年报销。不过数千两至二三万两不等。今虽定以经费银六万两。伊龄阿仍须督饬所属、据实报部覆销。年终汇奏。不得因经费充余。致滋工员视以为例。有冒销锓蚀情弊。至浙省亏空。据曹文埴等奏称、现拟分投前往各府清查。此事若巡抚藩司未经离任。或恐属员等心存瞻顾。未肯和盘托出。前已降旨令福崧来京候旨。盛住革去藩司。是抚藩皆已离任。各州县更无所容其回护。着传谕曹文埴等、务须切实严查。并晓谕各属。令其据实呈照。无难底里毕露。断不可稍涉颟顸。致有不实不尽。至于浙省亏空。福崧等既不能督饬所属及早筹补。依限全完。乃与属员公堂立誓。有乖政体。虽已令其离任。将来定案时自有应得之咎。此等仓库亏缺。各省难保必无。若不示以惩创。相率效尤。亦复无所儆畏。岂朕委任封疆整饬吏治之意耶。此案俟曹文埴等查明、覆奏到日。再降谕旨。将此由六百里传谕曹文埴等知之。
○礼部奏、酌定陪祀各氏后裔条例。一、贡生准以本身应考职衔掣签。一、武生、俊秀、俱准作监生。一、奉祀生。向准作恩贡。究与考取者不同。应改作监生。一、至圣裔。向止带山东曲阜五人。今添浙江衢州二人。一、元圣裔。向止带山东东野氏二人。今添陕西姬氏二人。一、有子裔。向系江苏崇明县奏祀生有氏带领。未为允协。应扣。请以山东肥城县有氏承袭博士。嗣后即以博士带领。一、朱子裔。向系带安徽婺源县籍二人。查福建建安亦有额设博士。应定为婺源一人。建安一人。从之。
○丙子。上诣南郊斋宫斋宿。
○以正红旗蒙古副都统积善、镶黄旗蒙古副都统傅景对调。
○丁丑。常雩。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
○幸圆明园。
○以陕甘督标中军副将王汇、为陕西兴汉镇总兵。戊寅。谕曰、章嘉呼图克图、掌印多年。阐扬黄教。安抚众生。留心经律。昨据佛尔卿额奏称、呼图克图于四月初二日圆寂等语。朕心深为悼惜。着制造金塔一座。从其素愿。永于镇海寺供设。一切事宜。妥为照料。并于前藏施银一千两。后藏施银五百两。交留保住、阿旺簇勒提木、令为熬茶诵经费用。此项银两。即动用该处库项。至所管印信。亦从其遗言。令阿旺簇勒提水掌管。闻阿旺簇勒提水每有欲来京师之愿。前因彼处事关紧要。未从其请。今值呼图克图之事。留保住奉到此旨。即令其急速前来。并将此旨谕令阅看。
○谕军机大臣等。据福崧奏。查勘乍浦炮台。酌拟将天后庙前空闲楼屋拆卸。亦此屋基改建炮台。增设垛口。分安炮位一摺。所办非是。前因雅德奏进建复炮台图说。系长堤沿海。作月牙形。坐湾受冲。恐易致风潮冲刷。是以谕令福崧、前往相度形势。酌量改建。今阅福崧奏到图样。与旧图迥然不同。且既旧有山西嘴炮台。止须修葺完整。以备阅操足矣。又何必于天后宫前那移改建。既徒滋糜费。又将庙宇遮蔽。更非所以妥侑神明。宜其获罪离任也。着传旨申饬。此事着交伊龄阿、遵旨仍于旧处妥办。将此传谕伊龄阿、并谕福崧知之。
○漕运总督毓奇奏、江南江淮卫头二七等帮。兴武卫三帮。从前认买官田。价银四万四千五百九十四两零。分作四年呈缴。除已完初限外。下欠三限。实系年旱歉收。且官田坐落泰州东台等处。地较瘠薄。□山戊不□入租银。不过四千余两。丁力疲乏。请自本年为始。分作六年完缴。得旨、着照所请行。该部知道。
○己卯。谕、朕恭阅皇祖圣祖仁皇帝实录。其时主考学政。往往有荡检踰闲。交通关节。贿卖生童之事。俱经身罹重辟。雍正年间。俞鸿图、复效尤舞弊。赃私累累。我皇考将伊立行正法。以昭炯戒。乾隆年间。山西学政喀尔钦、有贿卖生童之案。顺天监试蔡时田、有交通关节之案。亦俱尽法惩治。自此人知畏惧。迄今数十余年。从无有似此骩法之事。国家设科取士。期于虚心秉鉴。慎重抡才。主考学政。简任衡文。果能砥砺廉隅。矢公矢慎。为国家鉴拔真才。不至贪黩败检。干犯宪典。固属甚善。但恐日久因循。其中或有见利忘义之徒。故智复萌。不自检束者。亦未可定。且主持衡文者。本无多人。除简用试差外。其得与分较之员。原可揣摩而得。夤缘奔兢。势所不免。惟在该员等洁清共矢。不至自贻伊戚。本年乡试届期。各省学政。亦例应更换。着通行饬谕。凡得膺衡文之责者。当念为国树人之义。秉公取士。同深敬凛。时时触目警心。不负任使。以前事为鉴。倘有仍蹈故辙。以身试法者。一经发觉。典章具在。断不姑为宽贷。毋谓朕言之不豫也。将此通谕知之。
○又谕曰、大学士阿桂、着驰驿前往清口。筹办河工事务。
○又谕曰、徐嗣曾奏、审拟拏获海洋劫杀多命凶盗一摺。已批交三法司核拟速奏矣。此案盗犯施九九等、行劫海洋。杀毙多命。自应尽法惩治。至陈昌敏一犯。虽未知情分赃。但将自置领照船只。给与各盗犯驾坐。以致施九九等出洋。肆行劫杀至十七命之多。情节甚重。该抚仅拟发遣。不足蔽辜。着交刑部于核拟时。将陈昌敏一犯、照为从例问拟死罪。以为海洋行劫杀伤多命者戒。
○谕军机大臣等、据书麟奏、安省常平豫备二仓。存贮麦豆。若照向年平粜章程。每石减银一钱。未免仍虞食贵。请按照市价。分别减银二钱三钱等语。安省上年被旱成灾。麦豆价值昂贵。自应减价平粜。以资接济。原为灾黎之计。但从前京师平粜时。多有铺户私自雇人。充作贫民。前往籴买。藉以囤积渔利。转致百姓不得实惠。今安省减价平粜。恐此等奸商渔利。在所不免。着传谕书麟、务须加意留心。督饬所属实力稽查。毋使奸商刁贩假充贫民。藉端取利。俾穷黎得以贱价籴买。口食有资。方为妥善。
○又谕、据书麟奏、安省太湖县民人刨挖黑米。泗州灾黎挖掘葍根。经该县周兆兰、及知州郑交泰、在彼弹压。毫无争竞滋事等语。该省贫民刨挖黑米葍根。该州县等董率营汛佐杂等官。稽查弹压。小民不致忿争生事。办理颇为妥协。着传谕书麟、俟该二员于地方应办事宜全行完竣后。送部引见。
○辛巳。谕军机大臣等、据富勒浑覆奏。柴塘应行酌量修补一摺。浙省塘工。原为民生保障。关系甚重。是以谕令曹文埴等会同地方官详细履勘。公同商酌。嗣据曹文埴等奏到。业经降旨照所请行矣。今据富勒浑奏、柴塘作为坦水一节。既欲藉资保障。自应酌量黏补。庶石塘常得藉柴塘为护身。而柴塘亦得永资石塘为依靠等语。所有富勒浑奏到之摺。着钞寄曹文埴等阅看。或更有酌议处。即奏来。
○又谕、据李世杰奏、楚省采买官米之委员袁纯德等、先后抵川。现在承领脚价。受兑开行一摺。所办尚好。又据另片奏称、楚商自潘乾顺领买后。续有罗隆盛一名领买官米一千石。严饬司道等访查。如有官吏勒掯刁难之弊。当即严□□□□尔□等语。所奏似略迟。川省碾动官米。豫备楚商采买。接济民食。前经降旨、令该督等妥协经理。毋使胥役从中舞弊掯勒。以致楚商裹足不前。兹据李世杰覆奏。楚省委员。现已受兑米石。换船装载开行。李世杰经理尚属妥协。着传谕保宁、嗣后如有楚商赴川请买仓米之处。保宁务须遵照李世杰现办章程。督饬所属、妥为照料。并严密访察。如有官吏胥役、藉端勒掯刁难情事。立即据实严□□□
□尔□。毋稍徇庇。俾楚省商民闻风踊跃籴贩。以济民食。将此由四百里传谕保宁、并谕李世杰知之。
○壬午。谕军机大臣等、近日京师天气晴霁。几及二旬。地土稍觉乾燥。直隶迤西一带。春间所得雨泽。俱属优沾。自过保定后。及迤南广平大名等属。与豫省毗连地方。尚未得有透雨。现在曾否普霈甘膏。朕心深为廑念。再河南本年雨雪沾足。其卫辉等属。尚未能一律深透。虽有闰月之年。节气较迟。于麦田不无妨碍。至东省各府属。入春以后。节次得有雨雪。其临清、东昌、及济南省城。雨泽尚少。此时正当二麦长发之际。该处是否得雨深透。着传谕刘峨、毕沅、明兴、将各该省是否均沾雨泽。农田现在情形。及有无妨碍之处。迅速查明据实覆奏。以慰廑注。
○又谕、前据李奉翰奏。桃汛长发。黄水高于清水四尺余寸。又复倒漾入口。将拦清坝仍旧堵筑。此事甚廑忧虑。已遣阿桂前往、会同熟筹办理。兹复询据阿桂奏称、现在黄水倒漾。恐浮沙漾入引河。是以复将拦清坝堵筑。俟黄水消落。清水长发。再行启放等语。今藉黄水济运。出于无奈之下策。淮扬一带运河。日久必致淤垫。实属不成事体。但目前权宜之计。不得不藉以浮送重运。朕思毛城铺、王营减坝、俱为伏秋大汛。宣洩黄河盛涨之用。此时若将该二处闸坝启放。则黄水自见消落。清水即可畅出。于漕运或较为有益。是否可行。若此时黄水已落。清水畅出。固可不必也。着传谕李奉翰、先行详悉履勘具奏。并着阿桂酌量情形。据实奏闻。将此由六百里各传谕知之。
○予故湖北巡抚吴垣祭如例。
○癸未。谕军机大臣等、本日据李奉翰奏、现在桃汛已过。黄水渐次报销。往后再落尺余。清水即高于黄水。拦湖坝工又可启放等语。昨以黄水高于清水四尺余寸。又复倒漾入口。是以令阿桂前往。会同李奉翰、熟筹妥办。并令将毛城铺、王营减坝、查勘。是否可以启放。俾黄水由此宣洩消落。今据李奉翰奏、现在桃汛已过。黄水渐就消落。如此则清水有渐高之势。所有拦清坝工。即可相机启放。使湖水畅出。以资敌黄济运。所有李奉翰奏片及朕原批。并着钞奇阿桂阅看。
○谕、据富勒浑奏、广行商人潘文岩等禀称、闻江浙一带。现有荒歉。动拨帑金赈济。商等情殷报效。愿捐银三十万两。以资公用。请在藩库借支起解等语。所奏殊可不必。上年江浙河南山东湖广等处。被旱地方较多。节次降旨蠲免。并不惜数百万帑金。以为灾黎赈恤之用。今富勒浑以商人潘文岩等愿捐银三十万两。辄以入奏。殊属见小。封疆大吏。于地方紧要事件。自应实心整顿。乃富勒浑意存见好。殊非朕委任之意。试思各省赈济银两。俱出自帑金。先后已盈数百万。亦何用此商人些微捐助为耶。该部传谕富勒浑知之。
○甲申。上幸静宜园驻跸。至丙戌皆如之。
○乙酉。谕、八旗汉军鸟枪马甲。每年自八月起至十二月。操演鸟枪。若止令各该旗大臣等监视演放。岂能上紧。嗣后着交管理火器营大臣等。轮班会同本旗。加意训练。
○又谕、据窦光鼐奏、浙省各州县仓库亏缺。未补者多。盖因从前王亶望、陈辉祖、贪墨继踵。败露时、督臣富勒浑、仅以仓库亏缺具奏。并未彻底查办。祇据司道结报之数。浑同立限。各州县遇有升调事故。辄令接任之员代为出结。办理殊属颟顸。闻得嘉兴府属之嘉兴海盐二县。温州府属之平阳县。亏数皆逾十万。应查明何员亏缺若干。分别定议。指名严□□□□尔□等语。所言皆属公正。浙省自王亶望、陈辉祖、在彼贪婪继踵。而其败露。则系监粮官物二案。其时富勒浑、福崧、以合省仓库亏缺具奏。朕因不欲复兴大狱。准令设法勒限弥补。已系朕格外之恩。该省大小官员。稍有人心。自当即时弥补。乃自立限后已届五年。而福崧仍以各属未能弥补全完。恳请展限具奏。又复公堂设誓。成何政体。是以派尚书曹文埴等、前往彻底查办。昨据曹文埴等奏到、该省亏缺仓库。自勒限弥补后。尚亏缺三十三万余两。现在酌议清查等语。是所奏与福崧等原报之数相符。今据窦光鼐奏、嘉兴、海盐、平阳、三县亏数皆逾十万。则是此三县亏空。已有三十余万。其余通省州县亏缺。自不止此数。而曹文埴等所奏、合省尚亏三十三万余两之处。殊非实在确数。似有将就了事之意。而未喻朕不为已甚去其甚之意也。此事从前富勒浑等、仅据司道结报之数。浑同立限。并未彻底清查。而此时曹文埴等到彼。亦仅就福崧、盛住、开报数目。据以入奏。看来曹文填等、亦欲就案完事。殊非令彻底清厘之意。伊等系朕派委前往查办。自应将该省何处亏缺若干。何处弥补若干。何处竟未弥补。何处不但不能弥补、且有增多之处。逐一详查根究底里。方为不虚此行。若祇就福崧等开报之数。颟顸结局。则将来该省官员。以仓库亏缺为前任之事。辗转推诿。而不肖之员。且以此挟制上司。更肆其侵蚀伎俩。将复成何事体。且据窦光鼐奏、嘉兴、海盐、平阳、三县每处亏数各逾十万。曹文埴等、即当先就此三处彻底盘查。更无难立见底里。曹文埴等、俱系公正之臣。且伊龄阿已为该省巡抚。即伊任内之事。更不可为之姑容隐忍。致将来自贻伊戚也。又据窦光鼐奏、去□山戊不□杭州、嘉兴、湖州、三府秋收歉薄。仓库正需平粜。而仓内有谷可粜者无几。浙东八府□山戊不□行采买。惟折收银两。以便那移等语。曹文埴等亦未奏及此也。州县设立常平义仓。收贮谷石。原为偶遇荒歉。临时平粜散赈之用。乃杭州等属。竟至无谷可粜。而浙东采买。且有折收银两之事。尤堪骇异。窦光鼐为该省学政。经朕批询。据实指陈。必系耳闻目睹。所奏不为无据。着将原摺钞寄曹文埴等阅看。令其查照窦光鼐所奏各款。逐一秉公详细盘查。务将该省数年积玩亏缺实数。及原亏续缺装点各情弊。并亏空数逾十万之嘉兴等县。及平粜无谷折银那移之杭州浙东等属。逐一查明。据实严□□□□尔□办理。倘曹文埴等仍有回护瞻徇。不实不尽。将来别经发觉。朕惟伊三人是问。恐曹文埴等不能当其咎矣。着由六百里速行传谕曹文埴等、并令速行回奏。富勒浑、福崧、各令其明白回奏外。将此通行传谕知之。
○加赈山西代州、五台、崞县、繁峙、忻州、定襄等六州县。本年水灾饥民。并缓征额赋。
○丙戌。云贵总督富纲奏、杉木笼、干崖、二汛应彻官兵。于三月初一日为始。分起彻回。三台山气候较暖。于二月二十五日全行彻回差操。至杉木笼汛、应留备弁七员。兵二百名。马四十匹。干崖汛、应留千把外委六员。兵一百名。马二十匹。令腾越镇总兵高瑹、于应彻员弁内妥为办理。得旨、览奏俱悉。
○丁亥。上回圆明园。
○谕曰、明兴奏、济南、泰安、东昌等属。得雨未能深秀。现届青黄不接之时。粮价稍昂。民力未免拮据等语。东省上年秋收歉薄。节经降旨赈恤缓徵。今济南等府州属。春夏又复短缺。粮价较昂。若令照例输将。民力不无艰窘。所有历城、章邱、邹平、长山、齐东、淄川、肥城、博平、临清、九州县。及坐落卫地本年应徵新旧钱粮。俱着加恩。缓至秋成徵收。以纾民力。该部遵谕速行。
○谕军机大臣等、据明兴奏、该省济南等属春雨短缺。现在节届立夏。正二麦长发。大田播种之时。尤须膏泽滋培。明兴具奏后。此数日内曾否得有甘<雨澍>。朕心深为廑念。现据毕沅奏、河南省城得雨四寸。归德陈州等属。得雨一二寸等语。豫省既经得雨。山东境壤毗连。或可一律均沾。着传谕明兴、即将曾否得雨情形。迅速由驿覆奏。以慰悬注。倘此时尚未得雨。该抚务须率属竭力祈祷。或往泰山取水虔求。以冀甘霖速沛。将此由五百里传谕知之。
○户部议准、调任四川总督李世杰疎称、盐源县属甲子夸、豹子沟、月花楼铜铅等厂。近年产铜无几。抽收乾铜课银。不敷供支。该处要隘有巡役十二名。足可盘查。请将原设外委一员、兵十名、裁彻。从之。
○旌表守正捐躯湖北京山县民李锡云妻曹氏。
○戊子。谕、据海宁奏、将盗马七匹之贼。鄂衣达、巴彦、吉尔噶勒等、审明定罪请旨一摺。此次着照依所拟完结。但思此等新降之人。究非旧蒙古可比。俟二十年后。即属朕之蒙古旧奴矣。嗣后如有偷窃牲畜。应如何分别定罪之处。着交军机大臣、刑部。理藩院。妥议具奏。寻议。凡新降之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厄鲁特、和硕特、辉特、乌梁海、蒙古人等。偷窃马牛驼三项牲畜、数满十匹以上者。悉照从前改定偷窃牲畜例、不分首从。均拟绞监候。秋审均入情实。其一二匹至九匹者。亦仍照从前改定例、不分首从。分别发遣。至羊只一项。仍以四只计算科罪。俟二十年后。再照新例办理。并通行新疆等处办事大臣。遇有新降蒙古犯偷窃牲畜之案。悉准此例。毋得滥引旧例。亦不得援照五十年新定现行之例。从之。
卷之一千二百五十二
猜你喜欢 卷八十·谷应泰 东都事略卷二十七·王称 第九十四回 智班伯借图进谏 猛朱云折槛留旌·蔡东藩 第五十二回 伪交欢挟妓侑宴 假反目遣眷还乡·蔡东藩 提要·乾隆 卷之三百十五·佚名 卷之三百四·佚名 卷之一千一·佚名 第二十一册 天聪四年正月·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纪昀 卷二十七·温达 八十七、记上海晶报·包天笑 闗中奏议巻十四·杨一清 齐人见田骈·佚名 第十章 汉初的学术与政治·张荫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